《一平方米》通过城市景观动态直播、朗读实况、现场采访、连屏互动等手段,试图打造全新的新媒体节目样态。《一平方米》采用慢直播形式和连线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节目的互动性。[2]
播出日期 | 内容简介 |
---|---|
2020-12-11 | 74岁程俊玲奶奶、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陵川县台北村第一书记郭子涵等多位“朗读者”带给我们无限温暖和感动,在第二期节目中,不仅有更多普通人走进朗读亭分享内心涌动的感情;疫情期间引发千万网友关注的“小石榴”一家也走进朗读亭,吸引董卿化身“大姨”首度献声带来一段绘本朗读;“人人都是朗读者”活动则收到99岁高龄翻译家许渊冲的特别礼物:由他本人翻译的《诗经·秦风·无衣》片段朗读,许渊冲朗读完这段诗后,还特别解读了选择这首诗的深意:这首诗原本是秦朝打仗用的,现在的抗疫也是一场战争,所以就具有了现代意义。[3] |
2020-12-18 | “打拐妈妈”李静芝在1988年丢失了年仅两岁八个月的儿子,此后的32年,她走遍大半个中国,印制了几十万份寻人启事,并从独自跋山涉水寻找儿子,变成帮助他人的志愿者。在帮29个家庭找回孩子后,今年60岁的她,找回的第30个孩子,终于是自己的儿子。她选择了在32年前孩子丢失的那一天,走进了北京的朗读亭。在“一平方米”里,李静芝朗读着《母爱》,一句“不管山有多高,海有多深,她总是勇敢无畏,天下无敌”,道尽了母爱的伟大,也让观众深有感触,“难以想象其中有多少心酸,多少次动摇,多少次期待落空,32年换来30个家庭的团聚,感恩每一份坚守,感动每一份母爱。”[4] |
2020-12-25 | 最后一期节目中,也呈现了形形色色的“爱”:贺帅替肺癌去世的父亲完成100场马拉松的对亲人的爱、91岁高龄依然视工作为生活的新中国首位交响乐女指挥家郑小瑛对事业的爱、身患重度脑瘫,却完成了5部英译汉著作的译者胡婧对文学的爱……这些爱意汇聚成一股暖流,让观众在感动的包裹下收藏2020年的美好,带着希望继续前行。[5] |
播出日期 | 内容简介 |
---|---|
2020-12-11 | 74岁程俊玲奶奶、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陵川县台北村第一书记郭子涵等多位“朗读者”带给我们无限温暖和感动,在第二期节目中,不仅有更多普通人走进朗读亭分享内心涌动的感情;疫情期间引发千万网友关注的“小石榴”一家也走进朗读亭,吸引董卿化身“大姨”首度献声带来一段绘本朗读;“人人都是朗读者”活动则收到99岁高龄翻译家许渊冲的特别礼物:由他本人翻译的《诗经·秦风·无衣》片段朗读,许渊冲朗读完这段诗后,还特别解读了选择这首诗的深意:这首诗原本是秦朝打仗用的,现在的抗疫也是一场战争,所以就具有了现代意义。[3] |
2020-12-18 | “打拐妈妈”李静芝在1988年丢失了年仅两岁八个月的儿子,此后的32年,她走遍大半个中国,印制了几十万份寻人启事,并从独自跋山涉水寻找儿子,变成帮助他人的志愿者。在帮29个家庭找回孩子后,今年60岁的她,找回的第30个孩子,终于是自己的儿子。她选择了在32年前孩子丢失的那一天,走进了北京的朗读亭。在“一平方米”里,李静芝朗读着《母爱》,一句“不管山有多高,海有多深,她总是勇敢无畏,天下无敌”,道尽了母爱的伟大,也让观众深有感触,“难以想象其中有多少心酸,多少次动摇,多少次期待落空,32年换来30个家庭的团聚,感恩每一份坚守,感动每一份母爱。”[4] |
2020-12-25 | 最后一期节目中,也呈现了形形色色的“爱”:贺帅替肺癌去世的父亲完成100场马拉松的对亲人的爱、91岁高龄依然视工作为生活的新中国首位交响乐女指挥家郑小瑛对事业的爱、身患重度脑瘫,却完成了5部英译汉著作的译者胡婧对文学的爱……这些爱意汇聚成一股暖流,让观众在感动的包裹下收藏2020年的美好,带着希望继续前行。[5] |
首播日期 | 播出时间 | 播出平台 |
---|---|---|
2020年12月11日 | 20:30 | 央视综艺频道 |
首播日期 | 播出时间 | 播出平台 |
---|---|---|
2020年12月11日 | 20:30 | 央视综艺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