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凯轮车队成立于1963年是由 Bruce McLaren所创立的。F1赛车中的迈凯轮制造的赛车,首次参赛是在1966年的 摩纳哥大奖赛。Bruce McLaren在1970年6月2日一次试车中 迈凯轮,不幸意外身亡。 在F1赛站中,迈凯轮车队第一次的大奖赛获胜是在1968年的比利时大奖赛上。由Bruce McLaren驾驶的M7赛车所夺得。1974年迈凯轮车队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冠军,这是在Teddy Mayer的带领下,也是车队第一次与Marlboro合作。这次迈凯轮与 Marlboro合作的成功,为双方奠定了以后连续达22年合作的基础。1976年迈凯轮车队的车手James Hunt以一分险胜Niki Lauda夺得世界冠军。 现在的迈凯轮车队是在1980年9月,由麦克拉伦车队与Project Four公司合并而成的。Project Four是一家英国公司,老板就是迈凯轮车队现在的车队经理 丹尼斯。 当时的丹尼斯为车队带来了新的设计师和专业理念,1981年车队就推出了第一部碳纤维单体结构的F1赛车——MP4。1982年TAG("Techniques D'Avant Garde")集团入股车队成为股东之一。1983年车队开发出一台新的涡轮引擎,这台新开发的引擎使得迈凯轮在80年代中期称霸F1赛坛,车队靠新开发的引擎曾赢得过三次世界冠军。这三次的冠军时间是在1984年由Lauda赢得冠军,1985年及1986年的冠军则是由Prost赢得。 1985年开始,TAG集团成为迈凯轮的主要股东。在1988年迈凯轮开始与Honda合作,双方合作期间,车队在F1赛场上创造出了许多优异的成绩,当时塞纳和普罗斯特这两位车手的黄金搭档组合,使车队在全年16场大奖赛的比赛中,共赢得了15场大奖赛的胜利,该年度的车手总冠军是由塞纳获得。第二年迈凯轮所用的HONDA-V10引擎也使车队在年度16站大奖赛的比赛中,赢得了10场大奖赛的胜利,这次年度车手总冠军是由普罗斯特所赢得。然而一山难容二虎,普罗斯特和塞纳的同门阋墙让车队产生了分裂,于是普罗斯特在第二年就退出了迈凯轮车队,改投为 法拉利车队效力。 1990年和1991年迈凯轮车队的表现陷入了低潮,车队成绩的不理想,因此失去了与HONDA继续合作的机会。1995年车队开始与Mercedes合作,尽管赛季开始时双方的合作并不愉快,但是车队的实力得以重塑。在1998年和1999年的两个赛季,车队车手米卡· 哈基宁连续拿下了年度冠军之后,迈凯轮才重新回到一流车队的行列当中。2000年赛季开始,面对霸主红色烈马法拉利车队的强悍实力以及重整旗鼓的 威廉姆斯车队的挑战,迈凯轮陷入了三方相互间的缠战之中。2001年赛季之后,世界冠军车手米卡· 哈基宁正式退役,车队就由芬兰小将莱科宁与库特哈德搭档上阵。在2002年赛季,车队年度成绩排名第三位。2003年赛季,迈凯轮车手阵容不变,还是库特哈德与莱科宁,车队年度排名依旧保持在第三位,年度车队的总得分是142分。迈凯轮车队拥有空气动力大师Adrian Newey及顶尖的运作团队,是霸主 法拉利车队最担心的头号竞争对手。2004年赛季,迈凯轮车手阵容还是车队的老臣子库特哈德与莱科宁搭档。
总 部:英国沃金(Woking) 首次参赛:1966年05月22日
参赛次数:742次 车队冠军:8次
分站冠军:172次 杆位次数:155-1
单圈最快:136 车队积分:4559.5分
车手积分:4877.5分参赛车型:MP4-29
车队车手:巴顿、阿隆索试车手:加里·帕菲特、奥利弗·特维
管理层
沃达丰-迈凯轮-梅赛德斯车队 主席&CEO:丹尼斯(Ron Dennis
车队领队: 惠特马什(Martin Whitmarsh)
常务董事: 尼尔(Jonathan Neale)
技术团队
工程总监:洛维(Paddy Lowe)
车辆设计总监:拜利(ANDREW BAILEY)
车队经理:雷丁(David Redding)
空气动力学主管:伊利(JOHN ILEY)
MP4-25主任工程师:提姆-高斯(Tim Goss)
MP4-26主任工程师:弗莱(Pat Fry)
首席比赛工程师:佩鲁(PHIL PREW)
运作总监: 罗伯特斯(Simon Roberts)
比赛工程师
1号车:(阿隆索) 费尔南多·阿隆索(Fernando Alonso Díaz)
2号车:(巴顿) 安德森 (Jakob Andreason)
单体壳:迈凯轮碳/铝蜂窝状复合结构、模具成型,整合前/侧面撞击机构
沃达丰-迈凯轮-梅赛德斯车队 悬挂:碳纤维双叉臂结构、舱内扭杆/减震器系统、主动推杆
车身:分开的引擎盖、侧箱机盖、底板部件、整合前翼的鼻锥结构
减震器:KONI
电子系统:迈凯轮电子系统控制单元,整合底盘和引擎电子系统及数据收集器。迈凯轮电子系
统同时供应方向盘电子显示系统,交流电控制、传感器、数据分析和遥感系统。
车型代号 |
迈凯轮MP4-25 |
车身总长 |
- |
车身轴距 |
- |
车身总重 |
620KG(含冷却水、车手、润滑油) |
无线电 |
Kenwood |
倍耐力 |
|
Akebono卡钳、制动总泵 |
Enkei轮毂 |
||
引擎代号 |
梅赛德斯-奔驰FO 108X |
气缸数量 |
8 |
引擎缸体 |
- |
气缸夹角 |
90度 |
气阀数量 |
32 |
活塞直径 |
98毫米 |
引擎排量 |
2400毫升 |
引擎质量 |
95公斤 |
ECU |
迈凯轮标准ECU |
最大功率 |
- |
燃油 |
美孚高性能无铅汽油(含5.75%生物燃油) |
润滑油 |
美孚1号(高性能、低摩擦、更耐磨) |
变速箱 |
|||
变速模式 |
半自动 |
挡位数量 |
7前进挡+1倒挡 |
离合器 |
手动操作 |
迈凯轮 |
车手锦标统计{ 12个车手总冠军、164个分站冠军、18位车手曾夺冠 }注:对应车手的分站冠军和总冠军数,是指他效力于迈凯轮时所获战绩。
车手 |
分站冠军 |
总冠军 |
赛季 |
简森·巴顿 |
8(2010赛季2个) |
0 |
|
汉密尔顿 |
14 |
1 |
2008 |
科瓦莱宁 |
1 |
0 |
|
阿隆索 |
4 |
0 |
|
莱科宁 |
9 |
0 |
|
蒙托亚 |
3 |
0 |
|
库特哈德 |
12 |
0 |
|
哈基宁 |
20 |
2 |
1998,1999 |
塞纳 |
35 |
3 |
1988,1990,1991 |
博格 |
3 |
0 |
|
普罗斯特 |
30 |
3 |
1985,1986,1989 |
劳达 |
8 |
1 |
1984 |
John Watson |
4 |
0 |
|
亨特 |
9 |
1 |
1976 |
Jochen Mass |
1 |
0 |
|
费迪帕尔迪 |
5 |
1 |
1974 |
Denny Hulme |
6 |
0 |
|
Peter Revson |
2 |
0 |
|
布鲁斯-迈凯轮 |
1 |
0 |
|
总计 |
164 |
12 |
制造商锦标统计
赛季 |
制造商全称 |
年度排名 |
年度积分 |
分站冠军 |
杆位次数 |
1966 |
迈凯轮-福特&迈凯轮-Serenissima |
9 10 |
2 1 |
- |
- |
1967 |
迈凯轮-BRM |
10 |
3 |
- |
- |
1968 |
迈凯轮-福特 |
2 |
49 |
3 |
- |
1968 |
迈凯轮-BRM |
10 |
3 |
- |
- |
1969 |
迈凯轮-福特 |
4 |
38 |
1 |
- |
1970 |
迈凯轮-福特 |
5 |
35 |
- |
- |
1970 |
迈凯轮-阿尔法 |
- |
0 |
- |
- |
1971 |
迈凯轮-福特 |
6 |
10 |
- |
- |
1972 |
迈凯轮-福特 |
3 |
47 |
1 |
1 |
1973 |
迈凯轮-福特 |
3 |
58 |
3 |
1 |
1974 |
迈凯轮-福特 |
1 |
73 |
4 |
2 |
1975 |
迈凯轮-福特 |
3 |
53 |
3 |
- |
1976 |
迈凯轮-福特 |
2 |
74 |
6 |
8 |
1977 |
迈凯轮-福特 |
3 |
60 |
3 |
6 |
1978 |
迈凯轮-福特 |
8 |
15 |
- |
- |
1979 |
迈凯轮-福特 |
7 |
15 |
- |
- |
1980 |
迈凯轮-福特 |
9 |
11 |
- |
- |
1981 |
迈凯轮-福特 |
6 |
28 |
1 |
- |
1982 |
迈凯轮-福特 |
2 |
69 |
4 |
- |
1983 |
迈凯轮-福特 |
5 |
34 |
1 |
- |
1983 |
迈凯轮-TAG |
- |
0 |
- |
- |
1984 |
迈凯轮-TAG |
1 |
143.5 |
12 |
3 |
1985 |
迈凯轮-TAG |
1 |
90 |
6 |
2 |
1986 |
迈凯轮-TAG |
2 |
96 |
4 |
2 |
1987 |
迈凯轮-TAG |
2 |
76 |
3 |
- |
1988 |
迈凯轮-本田 |
1 |
199 |
15 |
15 |
1989 |
迈凯轮-本田 |
1 |
141 |
10 |
15 |
1990 |
迈凯轮-本田 |
1 |
121 |
6 |
12 |
1991 |
迈凯轮-本田 |
1 |
139 |
8 |
10 |
1992 |
迈凯轮-本田 |
2 |
99 |
5 |
1 |
1993 |
迈凯轮-福特 |
2 |
84 |
5 |
1 |
1994 |
迈凯轮-标致 |
4 |
42 |
- |
- |
1995 |
迈凯轮-梅赛德斯 |
4 |
30 |
- |
- |
1996 |
迈凯轮-梅赛德斯 |
4 |
49 |
- |
- |
1997 |
迈凯轮-梅赛德斯 |
4 |
63 |
3 |
1 |
1998 |
迈凯轮-梅赛德斯 |
1 |
156 |
9 |
12 |
1999 |
迈凯轮-梅赛德斯 |
2 |
124 |
7 |
11 |
2000 |
迈凯轮-梅赛德斯 |
2 |
152 |
7 |
7 |
2001 |
迈凯轮-梅赛德斯 |
2 |
102 |
4 |
2 |
2002 |
迈凯轮-梅赛德斯 |
3 |
65 |
1 |
- |
2003 |
迈凯轮-梅赛德斯 |
3 |
142 |
2 |
2 |
2004 |
迈凯轮-梅赛德斯 |
5 |
69 |
1 |
1 |
2005 |
迈凯轮-梅赛德斯 |
2 |
182 |
10 |
7 |
2006 |
迈凯轮-梅赛德斯 |
3 |
110 |
- |
3 |
2007 |
迈凯轮-梅赛德斯 |
11 |
0 |
8 |
8 |
2008 |
迈凯轮-梅赛德斯 |
2 |
151 |
6 |
8 |
2009 |
迈凯轮-梅赛德斯 |
3 |
71 |
2 |
4 |
2010 |
迈凯轮-梅赛德斯 |
2 |
454 |
5 |
1 |
2011 | 迈凯轮-梅赛德斯 | 2 | 497 | 6 | 1 |
2012 | 迈凯轮-梅赛德斯 | 3 | 378 | 7 | 9-1 |
2013 | 迈凯轮-梅赛德斯
|
5
|
122 | - | - |
2014 | 迈凯轮-梅赛德斯 | 5
|
181 | - | - |
2015 | 迈凯轮-本田 | 9 | 27
|
- | - |
合计(8个车队冠军) |
4586.5 |
172 |
156-1 |
罗恩.丹尼斯(Ron Dennis)-----迈凯轮F1车队总管
迈凯轮集团主席兼CEO 罗恩.丹尼斯,生于1947年6月1日,在1966年在Cooper赛车
迈凯轮
公司开始他在赛车运动中的事业。他后来转入布拉布汉姆(车队,并在1968年指派为Jack Brabham爵士的首席机械师。3年后,罗恩.丹尼斯成立了自己的公司Rondel Racing,在70年代期间,他连续经营了非常成功的车队,集中精力于F2 和Procar冠军杯赛事上。1980年,罗恩.丹尼斯的公司Project Four和迈凯轮有限公司合并,成为迈凯轮赛事公司。这是迈凯轮时至如今享有成功与多样化的催化剂。自从1980年以来,迈凯轮已赢得7项世界车队锦标赛冠军,并9次获得世界车手锦标赛冠军。1989年,罗恩.丹尼斯参与筹资建立了迈凯伦汽车公司,设计生产革新的 F1赛车。迈凯伦公司在罗恩.丹尼斯率领下,一举称霸20世纪80年代。于是,罗恩.丹尼斯从此开始了将F1顶尖技术转化到民用车上的计划。就这样,堪称陆地之王的迈凯伦F1公路 跑车诞生了!
迈凯伦F1公路超跑性能指数
(这是一组至今都让自以为是的跑车之王法拉利ENZO汗颜的数据)
0-100kph用时:3.2s 迈凯轮(7)
0-160kph用时:6.1s
0-242kph用时:12.7s
0-320kph用时:23.4s
极速(公证记录):386kph
极速(最好成绩):391kph
理论极速:400kph
最大功率:627BHP
由于迈凯伦F1跑车项目成本太高,同时恰逢欧美市场经济衰退期,迈凯伦于1998年正式停产F1超跑。
之后,迈凯伦公司于1999年为德国戴姆勒集团设计、开发与研制一体的 Vision SLR跑车项目。Vision SLR超跑在2003年正式量产,并同时将Vision SLR更名为SLR McLAREN( Mercedes-Benz SLR McLaren)。之后于2006年推出SLR 722,2007年年初推出SLR Roadster和年末推出的SLR 722 GT赛车。
迈凯轮集团持续增长和多样化发展,目前旗下拥有迈凯轮汽车有限公司、迈凯轮电子系统公司、迈凯轮市场营销公司、迈凯轮应用技术公司、绝对美味(Absolute Taste)公司和Lydden赛场公司,它们皆为迈凯轮赛事公司的迈凯轮F1车队这支 旗舰添砖加瓦。
丹尼斯和妻子及三个孩子居住在Surrey。他在2000年,因对 汽车运动的贡献而被授予女王荣誉勋章(CBE)。2001年,丹尼斯因对汽车运动的贡献而被颁发BRDC金牌。在1996年,朗恩还从De Montford大学获得Hon Dtech技术博士学位,1997年在 伦敦城市大学获Hon DSc科学博士学位,在2000年获Surrey大学的 荣誉博士学位。
马丁.惠特马什(Martin Whitmarsh)-----迈凯轮F1车队一级方程式首席执行官
马丁.惠特马什,生于1958年4月,1980年以机械工程学学位毕业,在英国航空和宇航局(现BAE SYSTEMS)开始他的事业,当时工作是有限元件分析。马丁在组织内部发展很快,在1988年提升为生产主管。
1989年末,马丁离开了BAE SYSTEMS,加入现称作迈凯轮赛车公司的迈凯轮国际公司,成为运作主任,该专设的职位运用他的管理专长,协助此公司的成长和多样化发展。除了负责此公司的工程和制造职能外,马丁最初还负责比赛队及测试队。
在迈凯轮国际公司待了两年后,马丁的职位升为运作主管。1997年,作为国际化母公司,迈凯轮集团持续发展,马丁被提拔为总裁,一个如今管理车队员工和协调F1运作及与公司技术伙伴关系的职务。除了保证集团主要业务F1继续成功高效地运作这个主要任务以外,马丁也参与了迈凯轮集团的长期发展策略工作。马丁在任期间, 迈凯轮车队问鼎了3项世界车队锦标赛桂冠和4项世界车手锦标赛桂冠。在2004年4月,马丁被任命为迈凯轮F1车队一级方程式首席执行官,负责一级方程式引擎和底盘计划。
罗伯特.豪格(Norbert Haug)-----梅赛德斯·奔驰汽车运动公司副董事长
生于1952年,罗伯特.豪格一生都与车打交道,特别是赛车。起初他是他家乡Pforzheim日报社的一名实习记者,他对一切有车轮和引擎的东西的热爱使他在1975年到 斯图加特出版社的Motor-Presse-Verlag 。他一开始是《汽车运动》专刊编辑部的成员,1976年他为出版社的旗舰刊物《汽车和运动》杂志负责运动部门。1985年,罗伯特成为《汽车运动》的主编,后来在1988年以副主编身份重新回到《汽车和运动》。 迈凯轮(9)
两年后,已婚并有一个女儿的罗伯特更换了角色 - 梅赛德斯·奔驰AG管理董事会任命这位知识深厚的赛车记者成为他们新的汽车运动主任。自1990年10月1日开始,他已完全负责所有梅赛德斯·奔驰公司汽车运动活动。在罗伯特的领导下,梅赛德斯·奔驰 达到了国际汽车运动的颠峰。作为引擎供应商,该'带星的品牌'在1994年庆祝它重返F1赛事,而且和Penske合伙赢得 印第安纳波利斯(Indianapolis) 500。一年后,同迈凯轮车队的合伙关系达成, 带来了1998年世界F1车手和车队冠军的双重胜利,并再次于1999年让 哈基宁荣获世界车手桂冠。2000,2001和2003年,车队在车手排行榜上取得亚军,另外在2000和2001年车队排名中居二。在整个90年代,梅塞德斯-奔驰还在其它重要的汽车运动赛事中收获了冠军美誉:1992,1994和1995年德国拉力车赛(DTM)冠军;1995年国际拉力车赛(ITC)冠军;1997年,梅赛德斯·奔驰在美国 卡丁车锦标赛上居制造商排名之首;1997和1998年,AMG梅塞德斯在国际汽联GT锦标赛上赢得车手和车队双料桂冠。2000,2001和2003年,梅赛德斯·奔驰和Bernd Schneider 在新的德国拉力车赛上赢得三次殊荣。
欧拉.凯勒纽斯(Ola Kaellenius)----- 梅赛德斯·奔驰高性能引擎公司总裁
欧拉.凯勒纽斯,生于1969年6月11日,在2004年12月被任命为梅塞德斯高性能引擎公司的总裁。梅塞德斯高性能引擎公司是戴姆勒-奔驰集团公司的一个分支机构,负责设计﹑改进和生产梅赛德斯·奔驰一级方程式引擎。
瑞典人欧拉于1993年加入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的管理协理项目。1995年,他成为在美国Tuscaloosa工厂生产M系列的控制部门的主管。2000年,他转到引擎﹑排气管理和电子引擎部件采购,然后在2001年底被任命为动力传动系采购部门的主管,负责所有引擎和动力传动系采购事务。2003年初,他加入迈凯轮汽车公司,成为一名戴姆勒-奔驰的代表和职员,被任命为梅赛德斯-奔驰SLR迈凯伦跑车生产的运作执行总裁。
乔纳森.尼欧(Jonathan Neale) -----迈凯轮赛车公司总裁
乔纳森.尼欧,生于1962年8月,于1984年毕业于 诺丁汉大学,获物理学位,很快加入菲利浦防御系统(Phillips Defence Systems)。这个依靠技术的职位使乔纳森的工作专注于用于潜水艇和表面船只的半导体设计,软件和电子战争系统。
1991年乔纳森跳槽到BAE SYSTEMS,做 涡轮螺旋桨飞机的项目设计工程师,他的管理才能很快使他在公司内升迁。 迈凯轮(8)
1995年他从 曼彻斯特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被提拔为区域喷气式飞机的运作及协助主管,1999年乔纳森作为总裁,负责富有声名的Hawk Fast Jet项目。乔纳森在2001年加入迈凯轮国际公司,成为运作主管,负责推动与协调组成公司的大量部门间工作。 2004年4月,乔纳森被任命为迈凯轮赛车公司的总裁。
乔纳森.尼欧,于2001年加入迈凯轮赛事公司任营运主管,负责该公司的制造流程、供应链、运输和物流及采购。2004年4月,乔纳森被任命为总裁,他增加的任务包括负责工程部门,令他更多地涉足技术策略和迈凯轮赛事公司的指导工作。
帕蒂.洛维(Paddy Lowe)-----迈凯轮赛车公司工程总监
帕蒂.洛维出生于1962年4月8日,于1984年获 剑桥大学工程学位。1987年帕蒂加入 威廉姆斯车队,成为电子部门联合主管。1993年,他加入迈凯轮,成为研发部主管。他管理研发部大概有8年时间,部门发展壮大并更名为‘汽车技术'部。2001年,他被任命为系统发展部的首席工程师。这个角色更注重于当前的赛车计划,在MP4-20的规格和发展中更是到了顶峰。2005年5月,帕蒂被任命为工程总监,负责迈凯轮赛车公司内所有的工程部门。
内欧.奥特利((Neil Oatley) -----设计和发展主管
内欧.奥特利于1976年从Loughborough大学毕业,获汽车工程学位。生于1954年的内欧,1977年后期供职于 威廉姆斯车队绘图工作室,是一名设计制图员,他待在该车队的7年时间中,还担任赛车工程师职务。
1984年末,内欧受聘于Carl Haas,成为Force F1车队的合作总设计师 ,两年后,加入现为迈凯轮赛车公司的迈凯轮国际公司。1988年,内欧晋升为总设计师,为后面数年的挑战者MP4/5负责设计小组,此车证明是内欧担当总设计师以来的五辆夺冠赛车中的第一辆。从2002年末开始,内欧担任他当前的职务,工程执行主管。尼欧目前的职务是设计和发展主管,他监督新赛车设计说明和设计项目,为每场比赛明确赛车的设计,并审查每个新零件的建造和批准过程。
蒂姆.戈斯(Tim Goss)-----迈凯轮赛车公司MP4-21首席工程师
蒂姆.戈斯在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完成了涡轮增压的火花点火发动机的瞬变反应的硕士研究后,从1986年以来,就一直在汽车运动界工作。他的首任工作是在 考斯沃斯工程公司的汽车运动部门。1990年,生于1963年2月28日的蒂姆,加入迈凯轮赛车公司,成为一名设计工程师,负责引擎的安装。在迈凯轮任职期间,蒂姆已经从事了多个职位,包括负责引擎安装的系统项目主管﹑ 哈基宁的助理比赛工程师﹑首席测试小组工程师。他是1998-2001年汽车动力学部门的主管,在2001年成为动力传动系首席工程师,负责车辆引擎和传动的技术规格与改进。2005年,他被任命为MP4-21的首席工程师,现在负责2006年赛车的规格﹑研究﹑风险管理和发展。
帕特.福瑞(Pat Fry)-----迈凯轮赛车公司MP4-20首席工程师
帕特.福瑞生于1964年3月17日,1981年开始他的工程事业,在Thorn EMI公司当一名学徒,逐渐开始为导弹项目工作。花了些业余时间设计摩托车的 悬挂系统后,他决定涉足汽车运动事业,1987年就在贝纳通一级方程式车队申请了一份工作,刚开始是设立他们的电子部门,后来搞主动式悬挂系统工作。他来到研发小组,然后在1991年成为一名测试队工程师,1992年又成为比赛工程师。1993年,他加入迈凯轮,改进其主动式悬挂赛车,并运作测试队,1995年到了比赛工程部。2002年,他被提拔为比赛发展部门的首席工程师,2005年他成为MP4-20的首席工程师,现在负责车队2005年赛车的研发工作。
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车辆力学首席工程师
马克.威廉姆斯生于1959年4月7日,当他仍在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院攻读机械工程学位时就开始了他的赛车事业,逢学院休假期间,他作为一名装配工为那时候当地的一级方程式车队Ensign工作。刚毕业,他就作为一名引擎设计师,为领先的工程技术供应商Ricardo Plc公司工作,后来到LOLA汽车公司从事他的第一份赛车设计工作。在10年中,他为世界多种系列赛设计赛车。为印地车(IndyCar)比赛工程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于1996年加入迈凯轮汽车公司,运作迈凯轮F1的超级旅行车工程项目,1997年底作为一名高级测试队工程师操作一级方程式项目。在测试队待了四年后,他成为了车辆发展部门的首席工程师,2005年他的职位变成未来项目的首席工程师,负责短期和长期的潜在的赛车性能改进的所有方面。帕特目前的职务是MP4-22的首席工程师,负责2007年赛车的研发工作;他此前的职务是MP4-20的首席工程师。马克目前的职务是车辆力学的首席工程师,他的任务涵盖了短期和长期的赛车潜能改进的所有方面。
戴维.瑞安(Dave Ryan)-----迈凯轮赛车公司比赛队经理
戴维.瑞安对汽车运动的兴趣开始于在他的故乡新西兰参加高速公路赛事。他于1974年迁到英格兰,加入迈凯轮,同年成为一名机械师,为 马斯(Jochen Mass)的赛车工作。1982年,出生于1954年5月12日的戴维被任命为车队的首席机械师,在这个岗位上他干了六年。1987年,他当上了迈凯轮工厂经理,直到1990年,他成为比赛车队经理至今。他负责比赛和试车小组在赛道上及在迈凯轮技术中心的活动。
西蒙.罗伯茨(SIMON ROBERTS)-----迈凯轮赛事公司总经理
生于1962年9月27日的西蒙.罗伯茨在 曼彻斯特大学研究过机械工程学,他毕业后在 珀金斯发动机公司(Perkins Engines)开始他的事业,当时他被培训成一名引擎性能发展工程师,后来成为制造工程部门的主管。然后他跳槽到Rover / BMW 公司,成为柴油引擎设计程序的首席工程师。后来,他加入动力总成系统董事会,成为制造工程及策略部门主管,帮助合并 BMW和Rover的动力总成机构。为BMW在英国的变速箱&悬架工厂经营了一年后,他离职并在 阿尔斯通(Alstom)公司任营运主管和工业总裁,建造了特快摆式列车。西蒙于2003年9月加入迈凯轮赛事公司,任总经理一职,负责为比赛小组和试车小组协调生产及组装过程、I.T和网络通讯、运输和物流、质量管理、车辆技术和人力资源。
沃达丰-迈凯轮-梅赛德斯车队 布鲁斯.迈凯伦于1937年8月30曰出生在新西兰的 奥克兰。作为豪门车队迈凯轮的创始人,他对 F1世界的巨大影响,远远超过了他作为车手取得的所有成就。
50年代中期,迈凯伦在家乡开始了车手生涯。作为车手他进步很快,在58年赢得了去欧洲参加F2比赛的奖金。次年,他在库珀车队上演了自己的F1处女秀。在该赛季接近尾声之时,他已是得分榜上的常客。他最终在Sebring夺取了该赛季 最后一场比赛的冠军,而他当时只有22岁,成为了大奖赛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冠军。60年,他排在杰克·布拉汉姆之后,在车队担任二号车手。次年,布拉汉姆离开车队, 麦克拉伦上升为一号车手。在随后几个赛季成绩并不尽人意,此后,他组建了自己的车队。在布拉汉姆的鼓舞下,他组建了“布鲁斯.迈凯轮赛车有限公司”并装配自己的汽车。他把公司逐步发展成为成功的专业机构,因技术方面出类拔萃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迈凯轮的首个F1底盘是由罗宾·海尔德设计并在1966年制造的。因为是一级方程式第一年实行3升引擎规则,极难找到与之相配的动力装置,非常不幸,他只好将就使用功率低下的意大利Serenissima发动机和过于笨重的福特赛车。66年的 英国大奖赛上,布鲁斯从发车时的第十三位一路追赶,最终取得第六,为车队赢得年度第一分。以福特考斯沃斯DFV发动机作为驱动的M7成为制胜的有力武器,布鲁斯在锦标赛中为这款新车的带来了首场胜利。68年,布鲁斯成功的把他的朋友,锦标赛冠军丹尼·休尔姆吸引到队中,两人共同奋战,总冠军已是近在咫尺,但在赛季的最后几场比赛中他们最终输给了格拉汉姆·希尔。
在北美--加拿大-美国优胜者杯运动汽车系列赛(CanAm)当中,布鲁斯和丹尼的迈凯轮是一股可怕的力量。1970年6月,布鲁斯在古德 伍德测试CanAm赛车是时不幸身亡,他留下的公司如今仍在运作。尽管M7的确不错,但真正让迈凯轮在F1占据一席之地的是M23。1973年,丹尼·休尔姆和彼特·里维森正是驾驶这个车型赢得了三场比赛的胜利。74年,埃默森·费迪帕尔蒂离开 莲花车队来到迈凯轮,为迈凯轮赢得了首次包揽车手和车队冠军的荣誉,他在三场比赛中问鼎,并连续在多场比赛中得分。他在75年输给了法拉利的 尼基·劳达,没能再续辉煌,同时车队冠军也被法拉利获得。费迪帕尔蒂在赛季结束后离开了迈凯轮,詹姆斯·亨特取代了他的位置。经过一个戏剧化的赛季,亨特以一分的微弱优势摘得车手桂冠,但车队冠军头衔则被法拉利车队夺走。77年,亨特赢了三场比赛,但迈凯轮看来将被即将到来的称为地面效果的技术所超越。
84赛季迈凯轮车队老板泰迪·梅耶尔把公司的一部分卖给了当时F2比赛中的Project Four车队的老板罗·丹尼斯,此后迈凯轮重新夺回了胜利。丹尼斯注重车队的每个细节,他与设计师约翰·伯纳德合作,制造出了F1领域中的划时代赛车MP4,这辆赛车之所以如此具有意义是因为它的地盘是由 碳纤维材料制成。自1983年以来,装配自然吸气式引擎的迈凯轮一直在与渐露锋芒的 涡轮发动机艰难抗争,但标有 保时捷TAG发动机的首次亮相还是给车队带来了光明的前景。
82年丹尼斯力邀劳达重出江湖加入迈凯轮,84年丹尼斯签下了阿兰· 普罗斯特,此时,迈凯轮成为超级车队已是万事具备。普罗斯特与劳达在那一年里统治了F1赛场,普罗斯特赢得七场比赛,劳达赢得五场,但后者最终以72:71.5的微弱优势赢得车手锦标。下一赛季车手冠军称号则被普罗斯特夺走,迈凯轮也再次拿下车队冠军。
86年普罗斯特卫冕成功,但是,就车队而言,拥有 本田发动机和 曼塞尔 、皮奎特组合的 威廉姆斯车队显然更加强大。88年,拥有普罗斯特, 塞纳以及本田发动机的迈凯轮空前强大,完全主宰了赛场。赢取了赛季全部16场比赛中的15场。塞纳为迈凯轮赢得85年以来的首个车队桂冠,下一年普罗斯特为车队卫冕车手和车队冠军。由于两名队友交恶,赛季结束后普罗斯特转投法拉利,塞纳则留在队中,接下来连续两年为迈凯轮夺得车手锦标。92年本田退出,车队被迫使用性能相对较差的 福特发动机。93年塞纳为迈凯轮再夺五场胜利,之后转投威廉姆斯。
94年标志发动机取代了福特引擎,但接下来的战役是灾难性的,整个赛季一无所获。95年,迈凯轮换成了今天仍在使用的 梅赛德斯引擎。随后两年里仍然毫无收获。此后, 库特哈德打破僵局,为车队带来了继93年塞纳在澳大利亚大奖赛取胜之后的首场胜利,而且 库尔特哈德的获胜恰巧也是澳大利亚取得的。车手阵容强大,但梅赛德斯发动机的可靠性很差,以致库尔特哈德和 哈基宁屡次与胜利擦肩而过。库尔特哈德终于在 意大利大奖赛中再次获胜,并且97 年在 赫雷斯赛道的比赛中威廉姆斯车队的 维纶纽夫赛车发生故障,哈基宁得以超过他夺取了个人的首次胜利。
1998年的F1赛场再次成为迈凯轮的天下。哈基宁和库尔特哈德当仁不让,以压倒性优势连夺最初六场赛事中的五场胜利。 法拉利和迈克尔. 舒马赫与迈凯轮一直战斗到赛季的最后时刻,但迈凯轮再次问鼎,把车队和车手总冠军双双捧回。99赛季喜忧参半。尽管迈凯轮仍然优势明显,但法拉利和迈克尔.舒马赫不断缩小与他们的差距。在本世纪的最后一年里,机械故障、车手错误、纯粹的运气不佳等等因素大大地阻碍了迈凯轮。最后一场比赛中法拉利以微弱的优势摘走了车队桂冠,但哈基宁在车手个人争夺中成功卫冕。
2000赛季一开始,法拉利就统治了F1赛场。而迈凯轮则在发动机低劣的可靠性中挣扎。库尔特哈德在巴西大奖赛上取得第二名,但随后成绩因违反技术规则而被取消成绩。2001赛季第三场比赛结束之后,迈凯轮认识到击败实力大增的法拉利将是难上加难。尽管库尔特哈德向其德国对手发起了无畏的挑战,但苏格兰人还是被远远地抛在了后边获得车手积分榜上的第二名。与此同时,经历了令人失望的一年之后,两届世界冠军哈基宁宣布将在2002年退役,而此前他说自己只会休整一年而已。他的同胞芬兰人 莱科宁取代哈基宁的位置,这位年轻车手选择了离开 索伯车队并与迈凯轮签下了长期合同。在一场比赛中,由于赛道出现了其他赛车流出的机油使这位年轻的车手所驾迈凯轮赛车在通过这个区域时轮胎与地面失去摩擦,从而丧失了夺取个人首场胜利的机会。在车队积分榜中迈凯轮名次再次下跌排在法拉利和威廉姆斯之后名列第三,那个赛季又是失望的一年。
2003年,莱科宁和库尔特哈德不得不使用在MP4-17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赛车征战整个赛季,原因是他们的新款赛车无法投入战斗。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莱科宁仍在车手大战中仅以两分之差名列第二。但迈凯轮车队却没能超过2002年打败它的两支车队,再一次名列第三。
2004 近年连最糟糕的开局--前七站仅积五分。然后是强烈的反弹,莱科宁在比利时获胜,车队最终排名第五。
2005 MP4-20赛车是2005赛季最快的赛车。迈凯轮一共赢得了10个分站赛的冠军,比 雷诺车队还多两个,但是赛车糟糕的可靠性使迈凯轮车队与冠军失之交臂。莱科宁获得车手亚军,而其队友 蒙托亚因肩伤错过两站比赛,最终获得了第四。
2006年,迈凯轮在这一年的表现不尽如人意,车队的表现跟法拉利和雷诺有很大的差距,赛车的稳定性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焦点。蒙托亚在赛季下半阶段选择离开F1,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迈凯轮前进的步伐。不过,在赛季结束后,世界冠军 阿隆索的加盟让大家对这支老牌车队有了新的期待。
沃达丰-迈凯轮-梅赛德斯车队 在这个部分,我们追踪车队丰富的悠久传统,并描述每一位曾驾驶过迈凯轮赛车的车手。从车队创始人布鲁斯.迈凯伦,到 莱科宁, 蒙托亚, 阿隆索, 汉密尔顿,我们将介绍每一位车手 、 他们与车队共度的主要比赛和赛季,以及他们各自如何帮助车队荣获 11 个车手冠军及 8 个车队世界冠军。
从费逖帕迪(Emerson Fittipaldi)、 塞纳(Ayrton Senna)和 普罗斯特(Alain Prost)到飞驰的 哈基宁(Mika Hakkinen),这是你能读到所有内部信息的唯一场所,你还能发现在全世界赛道上跑的每一圈是怎样为迈凯轮那令人羡慕的丰功伟绩做铺垫。
迈凯轮车手历史 - 1980年代
普罗斯特 (Alain Prost)
国籍: 法国
效力迈凯轮期间夺冠总数: 30次
效力迈凯轮期间参赛总数: 109次
与车队共度的赛季: 1980, 1984-89
荣获世界冠军: (3届) 85,86,89年
普罗斯特在一级方程式事业中度过了13个赛季 ,其中1980年-1989年期间的七个赛季,他为迈凯轮效力。
在欧洲和法国F3锦标赛中经历了成功的赛季后,普罗斯特在1980年签约迈凯轮。他在第一场锦标赛上只得了个失望的第15名,放弃了与车队合作,接受了 雷诺的加盟邀请。
为雷诺比赛了三个赛季后,他回到迈凯轮参加1984赛季,与劳达搭档。他犹如拧紧的发条,在巴西﹑ 圣马力诺﹑ 蒙特卡罗﹑德国﹑荷兰,纽伯格林和葡萄牙站赢得七次冠军,在那一年锦标赛总成绩位于冠军劳达之后,为第二名。
普罗斯特在1985年首次赢得世界冠军,随后一年他再获胜利。在他为迈凯轮效力期间,普罗斯特 总共荣获三次世界冠军。他在1989年赛季末离开车队,加盟 法拉利,在那儿度过两年。1993年是普罗斯特的一级方程式事业的最后一个赛季,他为 威廉姆斯车队赢得他的第四个世界冠军。
普罗斯特自退出车手舞台以来,在一级方程式运动中担任了许多职务。起初,他在迈凯轮试车,然后在 法国电视台作赛车评论员,他先任雷诺大使,后又回到迈凯轮当顾问。最后,在1997年,他买下尼基尔(Ligier)车队,开始和标致公司(Peugeot)合作经营他自己的车队。可惜,他并非一个成功的车队老板,这支车队在2002年散伙。自此,他又作为一名车手重返冰雪赛赛场。
绍斯(Stephen South)
国籍: 英国
效力迈凯轮期间夺冠总数: 0次
效力迈凯轮期间参赛总数: 1次
与车队共度的赛季: 1980年
绍斯在1980年初次在一级方程式运动中亮相,参加在 长滩(Long Beach)举行的美国大奖赛。他是一名充满希望的年轻英国车手,此前为迈凯轮试车。当普罗斯特因伤不能参赛,机会来临,绍斯必须顶替他上。可惜他未能通过排位赛。
塞萨瑞斯(Andrea de Cesaris)
国籍: 意大利
效力迈凯轮期间夺冠总数: 0次
效力迈凯轮期间参赛总数: 17次
与车队共度的赛季: 1980-81年
前世界卡丁车冠军塞萨瑞斯在阿尔法.罗密欧车队(Alfa Romeo)和朗恩.丹尼斯的Project Four公司F2车队短暂工作后,于1981年加入迈凯轮,成为一名车手。在那个赛季,他和威森搭档,在世界车手排行榜上居第18位。这是他效力迈凯轮的唯一一个赛季,接下来的一个赛季,他回到阿尔法.罗密欧。他在 F1运动中又待了13年,先后为尼基尔, 米纳尔迪,布拉布汉姆(Brabham),里奥(Rial),戴尔拉(Dallara), 乔丹,泰瑞尔和 索伯车队比赛。
劳达(Niki Lauda)
国籍: 奥地利
效力迈凯轮期间夺冠总数: 8次
效力迈凯轮期间参赛总数: 61次
与车队共度的赛季: 1982-1985
荣获世界冠军: 1届 (1984)年
劳达在F1首个赛季的11年后,于1982年加入迈凯轮。加盟之前,他供职于 马奇(March),BRM, 法拉利和布拉布汉姆车队,还为法拉利赢得了两次世界冠军。
在1980年,他暂时退出这项运动,建立他自己的航空公司,但两年后,他又重返F1的世界,并回到夺冠状态。他在1982-1985年期间,为迈凯轮效力四年,并在1984年赢得了他的第三个世界冠军,以半分之优势打败了队友 普罗斯特。
劳达在1985年告别F1运动。随后几年,他专注于经营他的航空公司,他为老东家法拉利担当顾问,然后在2001年,成为福特公司超级性能部门的主管,该部门分管 美洲虎车队和科思沃斯(Cosworth)车队。他在2002赛季末离开该公司,但继续活跃在一级方程式的世界里。
罗斯伯格 (Keke Rosberg)
国籍: 芬兰
效力迈凯轮期间夺冠总数: 0次
效力迈凯轮期间参赛总数: 16次
与车队共度的赛季: 1986年
生于芬兰的罗斯伯格在80年代中期(1986年)加入迈凯轮,此前他在 威廉姆斯车队待了四个赛季,其间在1982年赢得了世界车手锦标赛冠军。
罗斯伯格在1986年在车手排行榜上获第六名,最佳成绩是在 摩纳哥大奖赛上取得的第二名。1986年实际上是罗斯伯格在F1征战的最后一年。
然而,他并没离开这项运动,他转为车手管理,照管前迈凯轮车手和双料世界冠军 哈基宁,直至哈基宁退休。
罗斯伯格还在德国经营数家车队,他最近的一次成功是2002年帕菲特(Gary Paffett)赢得德国F3冠军。罗斯伯格还指导他的儿子Nico,这名小伙目前为 威廉姆斯车队试车。
乔安森(Stefan Johansson)
国籍: 瑞典
效力迈凯轮期间夺冠总数: 0次
效力迈凯轮期间参赛总数: 16次
与车队共度的赛季: 1987年
出生于瑞典的乔安森为迈凯轮参加了1987赛季的比赛,与法国车手 普罗斯特搭档。乔安森已经在这项运动中度过了数个赛季,包括为 法拉利工作过一阵,然后他直接跳槽到迈凯轮。
在那个赛季,乔安森的最佳成绩是五次首发杆位 – 在德国和斯帕站( 斯帕赛道)(名次居于队友普罗斯特之后)两次获得亚军,在巴西开幕赛,西班牙和日本三次获得季军。他在那一年车手排行榜上列第六名。
1988赛季,乔安森在迈凯轮的位置由塞纳取代。他继续留在F1为其他车队比赛,然后在90年代早期到美国参加CART系列赛 ,后来开始车队管理工作。
乔安森在1997年驾一辆 保时捷在勒芒(Le Mans)24小时赛事中夺冠。
塞纳 (Ayrton Senna)
国籍: 巴西
效力迈凯轮期间夺冠总数: 35次
效力迈凯轮期间参赛总数: 96次
与车队共度的赛季: 1988-1993
荣获世界冠军: 3届 (88, 90, 91)年
塞纳在1960年3月21日生于巴西的 圣保罗。许多人都形容他是 一级方程式运动史上最伟大的车手之一,在1994年5月1日伊莫拉站比赛事故身亡前,他在这项运动中总共度过了11个赛季。他参加了162场大奖赛,夺得65个首发杆位,41个分站冠军,80次登上领奖台,1988﹑90和91年三次为迈凯轮获得世界车手锦标赛冠军。
塞纳为 莲花车队比赛了三个赛季后,1988赛季初开始为迈凯轮参赛,那是个精彩的赛季。他和队友普罗斯特为伴,一举拿下赛季16场比赛中的15个冠军。塞纳荣获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世界车手桂冠,迈凯轮也稳获车队锦标赛冠军。
塞纳在 圣马力诺,加拿大,美国,德国, 匈牙利, 比利时,日本夺冠,更在当时雨淋淋的英国大奖赛的 银石赛道上以登峰造极的表现获胜。
塞纳和 普罗斯特之间争夺车手锦标赛冠军的内部较量,持续到那个赛季末的日本收官赛,在那场比赛中,塞纳夺冠,领先于对手3分。
进入1989赛季后,普罗斯特比队友风头更足,赢得了迈凯轮的第二个世界车手桂冠。塞纳在圣马力诺, 蒙特卡罗,墨西哥,德国,比利时和西班牙站获胜,在车手锦标赛排行中居第二名,落后于队友16分。
威森(John Watson)
国籍: 英国
效力迈凯轮期间夺冠总数: 4次
效力迈凯轮期间参赛总数: 75次
与车队共度的赛季: 1979-1983, 1985年
威森生于1946年,在F1运动中驰骋了12个赛季, 参加了152场大奖赛,积得169 分,期间5次赢得分站冠军。
他在1979年加入迈凯轮,和唐贝(Patrick Tambay)搭档,那一年击败这名法国人,积得15分,在车手排行中列第9位。
威森在1980年锦标赛排名第13位,1981年锦标赛排名第6位,那一年的英国大奖赛中获胜。
1982年是他在迈凯轮成绩最好的一个赛季。他获两个分站冠军– 比利时大奖赛和在 底特律举行的美国大奖赛,那一站他从第17位发车,最终夺冠。在1983年,他在锦标赛排行中再次名列第6, 在长滩又赢得美国大奖赛冠军,不过是从第22位发车夺得。
离开迈凯轮一年后(劳达为车队获得那年的车手锦标赛冠军),威森回到车队,但只参加了一场大奖赛,因劳达手腕受伤,他作为替补上场。
1985年威森唯一一次回到车队后,参加跑车比赛,然后他成为一名电视台评论员,并经营英国一条赛道。
迈凯轮车手历史 - 1990年代
塞纳 (Ayrton Senna)
国籍:巴西
代表迈凯轮的胜利总数:35
代表迈凯轮参加GP总数:96
与迈凯轮共度赛季:1988-1993
世界冠军:3次 (88, 90, 91年)
塞纳(Ayrton Senna da Silva)为车队赢得他第二个世界车手锦标赛冠军,以此揭开90年代比赛序幕。他获得六次分站冠军 – 美国,摩纳哥,加拿大,德国,比利时,意大利, 以及在匈牙利和葡萄牙获亚军。
接下来,在1991年他为迈凯轮赢得第三个世界车手锦标赛桂冠 。赛季16场比赛,塞纳赢得7个分站冠军,美国,圣马力诺,摩纳哥,匈牙利,比利时和澳大利亚大奖赛,加上他在家乡巴西的比赛。
塞纳在1992赛季获得第四名,然后在1993年他为迈凯轮赢得他第三个世界车手锦标赛冠军。
塞纳在1994赛季转到威廉姆斯车队,在 圣马力诺大奖赛可悲地丧生。
库特哈德 (David Coulthard)
国籍:英国
代表迈凯轮的胜利总数:12
代表迈凯轮参加GP总数:138
与迈凯轮共度赛季:1996-至今
库特哈德(David Coulthard)在1996年加入迈凯轮,成为芬兰车手 哈基宁(Mika Hakkinen)的队友。库特哈德此前两年效力于威廉姆斯车队,期间在1995年在葡萄牙赢得他首个大奖赛分站冠军。
在1996年,库特哈德在世界车手锦标赛排行中居第18位,并登上两次领奖台-摩纳哥获第二名,纽伯格林的欧洲大奖赛获第三名。
1997年,库特哈德赛季初便显露峥嵘,赢得澳大利亚大奖赛-这是他首次为迈凯轮F1车队夺取的胜利。他还在蒙扎获胜,并在车手锦标排行上居第三位。
1998赛季见证了迈凯轮F1车队的世界车手及车队锦标赛双重荣誉。库特哈德强劲的比赛表现使他稳夺车手锦标赛第三名。
哈基宁在1999年为迈凯轮F1车队赢得他第二个车手锦标赛冠军,库特哈德再次得到全年第三名的荣誉,赢得他的家乡赛 – 英国大奖赛,以及 比利时大奖赛。他在圣马力诺,西班牙, 奥地利和 匈牙利夺得第二名。
伯格尔
国籍:奥地利
代表迈凯轮的胜利总数:3
代表迈凯轮参加GP总数:48
与迈凯轮共度赛季:1990-1992
奥地利出生的伯格尔(Gerhard Berger) 于1990年加入迈凯轮,此前的六年为F1的ATS车队,阿诺斯车队,贝纳通车队和 法拉利车队效力。
他在迈凯轮总共待了三个赛季,在他共取得的十次胜利中,为迈凯轮F1车队取得了三次。1990年第一年,他在车手锦标赛中列第三,但是该赛季没能夺冠。1991年,他在车手锦标赛中列第四,但在日本大奖赛上首度为车队赢得冠军。1992年,他在车队的最后一年,Berger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大奖赛上赢得两次冠军,在车手锦标赛排行上居第五位。
离开迈凯轮之后,伯格尔在法拉利车队又待了三个赛季,然后在贝纳通待了两个赛季。他总共参加了210场比赛,积下锦标赛385分,其中92分是为迈凯轮。
1998年伯格尔加入 宝马公司( BMW),成为BMW赛车运动计划的总裁,他任此职五年,然后在2003年离开公司,花更多时间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
马格努森
国籍: 丹麦
代表迈凯轮的胜利总数:0
代表迈凯轮参加GP总数:1
与迈凯轮共度赛季:1995
马格努森(Jan Magnussen)来到F1之前已经在1994年赢得英国F3锦标赛冠军。他在1994年测试了一辆迈凯轮F1赛车,但接下来的赛季他代表阑尾术后养伤的常规车手哈基宁,只为车队参加了一场比赛。那场比赛是太平洋大奖赛,马格努森取得第十名。
布朗戴尔
国籍:英国
代表迈凯轮的胜利总数:0
代表迈凯轮参加GP总数:15
与迈凯轮共度赛季:1995
布朗戴尔(Mark Blundell) 在 曼塞尔两次退出锦标赛之后,于1995赛季成为迈凯轮F1车队的签约车手,以哈基宁为队友,布朗戴尔参加了15场比赛,他的最佳成绩是在意大利和澳大利亚大奖赛取得的两个第四名。
布朗戴尔在迈凯轮的职业生涯于1996赛季被 库塔取代,1995赛季是他在此运动中的最后一年。他继续参加了几个赛季的CART ChampCar系列比赛,并定期继续参加Le Mans 24 Heures,在1992年这项比赛中夺冠。
布朗戴尔还为英国电视台任 F1评论员。
布朗德
国籍:英国
代表迈凯轮的胜利总数:0
代表迈凯轮参加GP总数:16
与迈凯轮共度赛季:1994
布朗德(Martin Brundle) 在1994年加入迈凯轮F1车队,成为哈基宁的队友。此项运动已经成为他工作了十年的职业,并已效力过一些车队,如:泰瑞尔,威廉姆斯,布拉布汉姆,贝纳通和 莱杰尔车队。
布朗德那年在摩纳哥获第二名,澳大利亚获第三名,为车队积下13分。他在车手锦标赛排行上居第七名。
布朗德只在迈凯轮待了一年,在1994赛季后为1995赛季回到他的老东家莱杰尔车队。1996年是他在F1的最后一年,效力于 乔丹车队。
自从离开F1后,布朗德参加了几场跑车赛事并在1990年赢得Le Mans 24 Heures冠军。过去的几年中,布朗德为英国电视担任F1 评论员,而且是迈凯轮F1车队车手库塔的经理人。
安德瑞逖
国籍:美国
代表迈凯轮的胜利总数:0
代表迈凯轮参加GP总数:13
与迈凯轮共度赛季:1993
作为已经拥有成功事业的一名印第车车手,美国人安德瑞逖(Michael Andretti) 在1993年加入迈凯轮,先在1991年首次测试一辆迈凯轮赛车。他共为车队完成了13场比赛, 然后被哈基宁取代参加该赛季的最后三场比赛。
对安德瑞逖来说不幸的是,他没有得到足够的赛季前测试以及受到限制练习圈数新规则的约束,使他在新环境中困难地挣扎。他为车队取得的最好成绩是在意大利大奖赛的第三名,他唯一的一个赛季在车手锦标赛排行上居第十一。
v安德瑞逖转向CART系列赛并继续在美国赛车,直到2003年印第安纳波利斯500赛后,他宣布退休。
哈基宁 (Mika Hakkinen)
国籍:芬兰
代表迈凯轮的胜利总数:20
代表迈凯轮参加GP总数:131
与迈凯轮共度赛季:1993-2001
世界冠军:2 (1998, 1999)
哈基宁(Mika Hakkinen)为 莲花车队比赛了两年后,在1993年加入迈凯轮。他的第一个职位是试车手,但随后他取代了安德瑞逖参加该赛季的最后三场比赛;在日本大奖赛上得到第四名,该年在车手锦标赛排行第25位。
哈基宁在第一次比赛上比他的队友塞纳跑得更快,虽然他数次登上领奖台,直到1997年欧洲大奖赛,他才首次夺取冠军。
接下来的一年他势头强劲地回到赛场,16场比赛中赢得8场(澳大利亚,巴西,西班牙,摩纳哥,奥地利,德国, 卢森堡和日本)并摘下他前所未有的车手锦标赛桂冠。在1999年,他重复这样的 竞技状态,赢得了巴西,西班牙,加拿大,匈牙利和日本站的胜利。
曼塞尔
国籍:英国
代表迈凯轮的胜利总数:0
代表迈凯轮参加GP总数: 2
与迈凯轮共度赛季:1995
曼塞尔(Nigel Mansell)在1995年加入迈凯轮之时,已从事F1事业15个年头。曾是前世界冠军(1992年他在 威廉姆斯车队赢此殊荣),这名英国人在车队参加了两场比赛,圣马力诺大奖赛位于第十名,西班牙大奖赛退出。
阿里艾特
国籍:法国
代表迈凯轮的胜利总数:0
代表迈凯轮参加GP总数:1
与迈凯轮共度赛季:1994
阿里艾特(Philippe Alliot)完成军队服役后,赛车事业起步相对较晚。他在十年的赛车事业中,参加了110场大奖赛。
阿里艾特在1994年与迈凯轮签约,但只为车队参加过一场比赛,那是当哈基宁没法儿参加匈牙利大奖赛之时。他得到第七名,因此没为车队积一分。该年,他为Larrousse又比赛了一场比利时大奖赛,再次一分未得,他此后很快宣布退出这项运动。
自从离开F1,他已在电视台做评论员工作,也参加一些冰上比赛和Paris-Dakar 汽车拉力赛。
迈凯轮车手历史 - 2000年代
哈基宁 (Mika Hakkinen)
国籍:芬兰
接连在1998年和1999年稳拿冠军后,哈基宁再次守住了进入新千年的 一级方程式首席地位的宝座。来自 法拉利的挑战在2000年来势更猛, 舒马赫发起挑战,赢得了赛季的头两场比赛。哈基宁在英国大奖赛中获胜,并在赛季结束前又获得七场胜利。然而这并非这名芬兰人大获全胜之际,哈基宁最终以亚军结束该赛季。他比德国对手落后了19分。自从 1988年以来,赛季只有法拉利和迈凯轮两个车队争锋,这的确是第一次,四名车手共拿下442总分里的332分。
2001年是哈基宁待在迈凯轮车队的最后一个赛季,也是他从事该项运动的最后一年。在 蒙扎,他宣布将休假一年,不参加一级 方程式比赛。他3次夺得杆位并在英国及美国大奖赛上获胜,在车手锦标排行榜上列第五位。 哈基宁的年假结束了他和库特哈德的长期车手搭档关系。这对车手于1996年首次作为队友亮相比赛,并一起参加了共99场大奖赛。
库特哈德 (David Coulthard)
国籍:英国
自前四个赛季一直为迈凯轮车队效劳,新千年的曙光见证了库特哈德驾驶MP4-15。这名苏格兰人在摩纳哥,法国和英国,赢得了三场比赛,在家乡观众面前取得了英国大奖赛的胜利,这成为这名苏格兰人特别的事业亮点。他接下来在西班牙,奥地利和马来西亚获得三次第二名,最后以73分在车手锦标排行榜上列第三名,结束该赛季。
2001 年是库特哈德截至目前最佳的一个赛季。他取得车手锦标排行第二名,登上领奖台不下10次– 两次冠军(巴西和奥地利),三次亚军(澳大利亚,圣马力诺和比利时),以及五次季军(马来西亚,欧洲,匈牙利,美国和日本)。
在2002年,库特哈德在迈凯轮车队多了一个搭档 莱科宁,车队还宣布他的长期队友哈基宁将休假一年。2002年,他成为两次摩纳哥大奖赛冠军,和加拿大站的亚军,巴西,西班牙,法国和美国站的季军。库塔以世界车手锦标排行第五名的成绩结束赛季。
2003年,库特哈德在澳大利亚大奖赛上开局夺冠,接着在德国斩获亚军,以及在日本大奖赛上获最后一个杆位。他以51分结束赛季,在车手锦标排行上列第七位。
莱科宁 (KimiRaikkonen)
国籍: 芬兰
2001 年是莱科宁进军一级方程式的第一年,此前他在本土芬兰和欧洲卡丁车赛上崭露头角,然后在2000年 雷诺方程式锦标赛的十场比赛中取得七场胜利而荣获冠军。
莱科宁先在 索伯车队开始接触F1,他的首场大奖赛(澳大利亚-第六名)就获得积分,立刻引人注目。那一年,他以9分取得车手锦标排行第十名。他最佳成绩是在奥地利和加拿大站两次获取第四名。
2002年,莱科宁成为迈凯轮车队的车手,开始和库特哈德结伴。他在澳大利亚站因获第三名而首次登上领奖台。接着又获三次季军,及在法国站获亚军,这名芬兰人以24分在车手锦标排行榜居第六名,结束赛季。
2003年是莱科宁到目前为止最佳的一个赛季。世界车手锦标赛桂冠的争夺最终落到这名芬兰人与 舒马赫之间。莱科宁以91分获得亚军结束了赛季,在欧洲锦标赛上首次夺得杆位,首次在 马来西亚大奖赛上获一级方程式比赛冠军,并且在赛季的16场比赛中,驾驶MP4-17D还取得九次领奖地位。
2004赛季的前半段令人失望,但随着在美孚1号法国大奖赛中启用19B赛车开始,车队在渥金总部及试车赛道上的辛勤工作,渐渐有了回报。欧洲大奖赛之后,车队前往 银石,在此站莱科宁令观众兴奋地看到他夺下杆位,并获得比赛的第二名。接下来,他在比利时站勇夺冠军,这一站是赛季中最精彩的比赛之一,他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稳获第二场胜利。当一级方程式首次来到中国,莱科宁以第三名完赛,在巴西站比赛中他和2005的新队友蒙托亚进行了一番较量并取得第二名后,赛季结束了。莱科宁以45分在2004赛季中排名第七。
莱科宁与阿隆索艰难争夺车手桂冠,最终以第二名结束2005车手 世界锦标赛,而这项冠军的决出一直到赛季末的巴西大奖赛中才见分晓。
在该赛季中,莱科宁夺得了七个分站冠军,赢了富有声望的摩纳哥大奖赛﹑第一场 土耳其大奖赛,并又接连在斯帕的比赛中获胜。他还创下10次最快单圈速,6个杆位和另外的5个登台领奖名次。
蒙托亚 (Juan Pablo Montoya)
国籍: 哥伦比亚
蒙托亚(Juan Pablo Montoya)于2001年加入 威廉姆斯车队,进入一级方程式运动,实现了他从美国CART锦标赛的转型。
在他涉足这项运动的第一个赛季,他取得了车手锦标赛排行第六名的成绩,在意大利大奖赛上获得了职业生涯的首次胜利,在西班牙﹑欧洲﹑纽伯格林和日本大奖赛上均获第二名。
2002赛季,蒙托亚以在蒙扎(Monza)完成的最快排位单圈速,证实了他驾驶 一级方程式赛车的绝对速度。这一赛季,他在锦标赛排行中名列第三,得到了四个第二名和三个第三名。
2003赛季在摩纳哥获胜,是蒙托亚事业的亮点,他还在德国宝马车的家乡赛上夺冠。蒙托亚最终在锦标赛排行榜上取得第三名,并在2003年11月宣布这名哥伦比亚车手将协同莱科宁一道为迈凯轮车队征战2005赛季。
在他为威廉姆斯车队效力的最后一个赛季中,蒙托亚在车手排行榜上取得第五名,特别让所有观看巴西站的赛季闭幕赛的观众着迷的是,他在比赛中面对面地挑战他未来的队友 雷克南。当这名哥伦比亚车手最终赢得了这一站比赛,此情此景已为2005赛季定格,许多记者形容这样的搭档是历史上最棒的车手组合之一。但可以确定的是,2005锦标赛争夺战必然会为我们大家呈现全程精彩的19站比赛。
蒙托亚在为迈凯轮F1车队效力的第一个赛季有一个艰难的开端,肩膀受伤后,他被迫缺席两场比赛-圣马力诺和巴林站。
西班牙大奖赛之时,他重返赛场,并在英国大奖赛中主导局面,首次为车队夺得冠军。
勒芒赛中的迈凯轮
勒芒24小时耐力赛是对车手和赛车的终极检验。它是在法国拉-萨特(La Sarthe)赛道上一整天不停息的比赛,时速超过320公里。
迈凯轮在此赛事中的成功始于1995年,当时车队引进了迈凯伦F1 GTR车型(迈凯伦F1超跑的赛道版)。法国车手亚尼克.达尔马斯(Yannick Dalmas)、前芬兰F1车手尼赫托(JJ Lehto)和塞克亚(Masanori Sekiya)驾驶那辆车,赢得了总冠军,使迈凯伦成为首次参加这项赛事就夺冠的第一个赛车制造商,以168.992公里的平均时速完成了298圈比赛。
1997年,由于比赛规则的大改变,迈凯轮汽车公司为这项24小时的比赛改进了F1 GTR车型。改动主要针对改进引擎,推出了全新的连续传动系统,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赛车的空气动力系统。另外,降低了赛车的总体重量。
这些改动的结果是圈速比上一年提高了4秒,由法国车手吉恩.马克.高农(Jean-Marc Gounon)、皮尔.亨利.拉法内尔(Pierre-Henri Raphanel)和瑞典人安德斯.欧罗弗森(Anders Olofsson)驾驶的F1 GTR继续在GT级比赛中夺冠,并获总亚军,以202.993公里的平均时速完成了360圈比赛。
第二辆GTR夺得了第三名,由皮特.科克斯(Peter Kox)、韦华基亚(Roberto Ravaglia)和西拉里(Eric Helary)驾驶,以201.858公里的平均时速完成了358圈比赛。
2017年12月,前法拉利引擎主管洛伦佐-萨西(Lorenzo Sassi)即将加盟梅赛德斯车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