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阳

吉阳

目录导航

简介

       建瓯市西河片一古镇,溯源祖先,多是南宋时期为避中原战火而从河南开封府附近迁移至此。吉阳历经苍桑,如今已是较为繁华的大集镇,有"小香港"和"中国莲子之乡"的美誉。

历史名人

       吉阳人杰地灵,历代考中进士有35人。杰出的共产党员,闽北党组织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共福建省委候补委员、省委秘书长兼组织部长杨峻德烈士是吉阳街尾人。

地理地势

       吉阳的地理条件好,主要地形是两大地理单元组成:小夫的大部、大夫、毛竹场、张坑、巧溪等村庄组成,为吉阳的山地地区。这里气候凉爽宜人,生长大量高质量的毛竹,树木众多,山清水秀,是吉阳盛夏的避暑胜地。

风景

       其中位于吉阳西陲,建瓯、建阳、顺昌三县市交界的郭岩山是吉阳最高峰,此山怪石林立,奇峰异出,道路曲折,沿路往上级走常有飞鸟走兽从游人身边飞起或掠过,这里古木参天,溪流潺潺;山顶因海拔高,风力强劲,仅限低矮的小灌木丛,灌木丛中那星星点点的大小的花儿与长天碧山共筑出一道极为壮丽的江山画卷。

此山独有的小径竹最具特色,该竹子只在半山腰以上的高海拔地方才能生长。这种竹子生长密集,竹肉厚硬而内孔小,长势均匀笔直,握于手中沉稳有劲,此竹之笋的口感品质极佳,风味独特,不爱竹笋者对此笋也多是偏爱有加。

由吉阳、玉溪、宅墩、曹墩、巨历口、新桥等自然村组成吉阳的另外一个地形单元,这里地势低平,以山涧丘陵和小盆地为主。

由于地形是东西走向的山间小盆地,热量的辐聚作用使这里的昼夜温差增大,进而有利于作物的养分积累,适宜的光照和优越的水热条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地方小气候;加之土壤有机质高,营养元素较为齐全,优越的光、热、水、肥生产条件和独特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促成了吉阳农业能独树一帜,农产品的品质远近闻名。

吉阳四宝

       吉阳的泽泻、水空心菜、仙草和通心白莲长期以来是地方的"四宝"。前三者的品质是中国最优产品!近年来由于劳动力价格提高,生产通心白莲的经济效益偏低,此行业现已经是本地的夕阳产业。现阶段的"四宝"是水空心菜、泽泻(花和肉质茎)、仙草和早熟蜜桔。

吉阳所生产的柑桔、水空心菜、泽泻、早熟蜜桔、西瓜等农产品质量上乘,远近闻名。在上个世纪,由于吉阳人民大力开垦丘陵地种植蜜桔,在桔子苗边上大量栽培西瓜,于是上海、杭州等地客商云集于吉阳抢购西瓜,因为吉阳的西瓜比其他地方更为甘甜。如今的早熟蜜桔已经成为地方的又一特色农产品,吉阳产的早熟蜜桔个头中等、皮薄、甜度高、入口无渣,深深地吸引着广大的消费者。

       吉阳的水空心菜更是地方的一绝,其鲜嫩甜脆,独特的香味使食客们百食不厌,给远方的客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走进小康社会的寻常百姓在生活中和餐桌上享受到南国高档蔬菜的独特风味,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情趣!

       吉阳的水空心菜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大家庭中的一份瑰宝。从早春到晚秋,吉阳的本地居民或是到吉阳游玩做生意的客人,都想在餐桌上品尝到吉阳的特色菜--水空心菜。

       水空心菜在中国的江南地区一般都能种植,然而各地栽培的水空心菜的品质与吉阳本地所栽培的产品相比较,吉阳的水空心菜品质口感方面总是更胜一筹。曾有很多的有识之士为了能将吉阳高品质水空心菜推出吉阳这一"国门",让这一精品走进大市场,人们尝试着用产自吉阳的上等水空心菜籽引到外地种植,上好种子引到外地栽培后,其品质随即变劣,目前成功者尚未发现。

在吉阳本地,水空心菜品质超群者也是少数,因为水空心菜不仅要有很好的种子,而且对环境条件要求极为苛刻,从选种、光照、土质、水质及施肥管理等都有独特而又严格的要求。

民族管乐演奏家

  民族管乐演奏家吉阳 Ji Yang--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中国笙专业委员会理事、福建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演奏员.17岁随李禹贤老师习笙,1977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笙演奏家、教育家徐超铭教授和翁镇发先生.1981年由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在福建省歌舞剧院历任独奏演员、民乐队队长、歌舞团团长、剧院副书记等职.曾在国内外的各类演出和赛事中先后七次获奖(国际2次、全国2次、本省3次)数十次代表中国艺术团、中国民族艺术团、中国民间艺术团、福建艺术团等团组先后出访了美国、巴西、秘鲁、牙买加、巴拿马、阿根廷、法属圭亚那、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文莱、新加坡、朝鲜、香港、澳门等亚、欧、拉美的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演奏代表作"心愿","日月潭畔",吹打四重奏"金秋盛会",三重奏"我的家乡阿里山"等作品分别在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FJTV-"永恒的旋律",CCTV-3"走进音乐""艺术之旅"CCTV-4,CCTV-9等栏目中播出.在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过多篇论文,举办过个人独奏音乐会。

建瓯县吉阳镇

     位于建瓯西部,距城42公里。东经117°58′~118°12′,北纬27°13′~27°11′,地处建瓯、建阳、顺昌3县交界处。东与徐墩乡接壤,南与房道乡毗邻,西和西南与顺昌县仁寿、岚下乡交界,北与建阳县徐市乡相连。总面积198.73平方公里。东汉建安初年属建安县管辖。北宋治平三年(1066)归瓯宁县慈善乡吉阳里管辖。民国2年属西区慈善乡。民国22年设置吉阳乡,归丰乐区管辖。民国36年改为吉阳镇。建国初期成立第六区公所(吉阳)。1952年改为第二区。1956年属丰乐区管辖。1958年成立八一人民公社。1961年改名吉阳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吉阳镇人民政府,驻地在玉屏。1988年下辖1个居委员会,10个村委会,1个良种场,1个毛竹场,64个自然村,124个村(居)民小组,5895户,2.78万人。是建瓯县西部政治、经济、文化重镇。商业繁荣,素有“小上海”之称。 

三亚市吉阳镇

吉阳镇(原田独镇)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东南部,距市政府12千米。辖新村、荔枝2个社区,田独、中廖、大茅、安罗、六道、博后、六盘、龙坡、干沟、榆红、红土坎、新红、罗逢、红花、抱坡、落笔、南丁17个行政村。223国道和224国道在此交会。名胜古迹有落笔洞风景区和距今一万年的落笔洞“三亚人”古文化遗址。

代码

  460201101:~001新村社区 ~002荔枝社区 ~201田独村 ~202中廖村 ~203大茅村 ~204安罗村 ~205六道村 ~206博后村 ~207六盘村 ~208龙坡村~209干沟村 ~210榆红村 ~211红土坎村 ~212新红村 ~213罗逢村 ~214红花村 ~215抱坡村 ~217落笔村 ~218南丁村

沿革

  1957年置田独乡,1961年改公社,1984年建镇。1997年,面积190.8平方千米,人口2万,以黎族为主,辖大茅、中廖、田独、新村、安罗、六道、龙坡、博后、六盘9个村委会。2001年8月,田独镇、荔枝镇、红沙镇合并,设立田独镇。2010年,根据琼府函[2010]151号,田独镇更名吉阳镇。  附:荔枝沟镇位于三亚市东南部,距市政府8千米。224国道过境。

沿革

  1949年属鸣亚乡。1950分设月榕、东海、落笔、红花、罗蓬等5乡,属崖县二区。1961年5乡合并为荔枝沟公社,1987年建荔枝沟镇。1997年,面积125.2平方千米,人口1.9万,以黎族为主,辖红花、罗蓬、落笔、南丁、抱坡、东岸、海罗、荔枝沟8个村委会。  附:红沙镇位于三亚市东部,距市政府6千米。223国道过境,红沙码头可停靠客货轮。

沿革

  1958年属鱼雷公社,1967年析建红沙公社,1984年建镇。1997年,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0.7万人,以黎族为主,辖榆红、 干沟、新红、红上坎、红郊5个村委会。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