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烧伤

目录导航

病因

酸烧伤是指高浓度强酸作用于组织局部,造成组织脱水和蛋白质变性而引起的损害。能造成烧伤的主要是强酸,如硫酸、硝酸和盐酸等。酸灼伤可引起局部疼痛及凝固性坏死。不少酸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和毒性等特点,可以造成很大的危害。常见的是硫酸,硝酸,盐酸烧伤。它们的特点是使组织脱水,组织蛋白沉淀凝固,故少有水疱,迅速成痂。一般来说,烧伤越深,韧度越硬,颜色越深(棕黄,黄褐),但由于痂色的掩盖,深度常不易判断。早期感染较轻。深度酸烧伤脱痂较迟,愈合较慢。

临床表现

1.强酸烧伤

高浓度酸能使皮肤角质层蛋白质凝固坏死,呈界限明显的皮肤烧伤,并可引起局部疼痛性凝固性坏死。各种不同的酸烧伤,其皮肤产生的颜色变化也不同。例如硫酸烧伤创面呈青黑色或棕黑色;硝酸烧伤先呈黄色,以后转为黄褐色;盐酸烧伤则呈黄蓝色;三氯醋酸的创面先为白色而软,以后变为青铜色等。此外,颜色的改变上与酸烧伤的深浅有关。潮红色最浅,灰色、棕黄色或黑色则较深。

痂皮的柔软度,亦为判断酸烧伤深浅的方法之一。浅度者较软,深度者较韧,往往为斑纹样或皮革样痂皮,但有时在早期较软,以后较韧。

2.氢氟酸烧伤

氢氟酸是一种具有强烈腐蚀性的无机酸。与盐酸或硫酸不同,氢氟酸生物学作用包括两个阶段,首先与其他无机酸一样作为一种腐蚀剂作用于表面组织,其次,由于氟离子更有强大的渗透力,它可引起组织液化坏死、骨质脱钙和深部组织迟发性剧痛。

氢氟酸皮肤烧伤的程度与氢氟酸浓度和作用时间直接相关。浓度20%时则表现有局部红斑伴中心坏死,进一步局部红斑可逐渐发展为白色的质稍硬的水疱,水疱中充满脓性或干酪样物质。严重的氢氟酸烧伤可引起氟离子全身性中毒,并导致致命的低钙血症。

诊断

1.强酸类物质接触史。

2.创面迅速结痂,一般无水泡。除氢氟酸外一般不向深层组织侵犯。

3.硫酸烧伤出现深棕色或黑色痂;硝酸为棕黄色痂;盐酸或石炭酸为黄色或白色痂。

4.石炭酸烧伤创面开始时呈白色,后转成灰黄色或青灰色。此酸脱水作用不如上述的强酸,却可浸透进入血循环而损害肾等。

5.氟氢酸烧伤创面开始时呈现红斑或有水泡。由于此酸除了使蛋白变质,还有溶解脂质、破坏细胞膜、脱钙(使骨破坏)等作用,所以伤处组织坏死会继续扩展加深,疼痛较剧,可形成溃疡。

鉴别

(一)硫酸、盐酸、硝酸烧伤

三酸在液态时可引起皮肤烧伤,气态时可造成吸入性损伤。

【诊断】

1. 有硫酸或盐酸或硝酸接触史。特别应询问酸的种类,接触时间,烧伤急救及有否酸雾吸入史;局部创面用pH试纸测试显强酸性。

2. 烧伤创面特点:硫酸烧伤创面一般呈黑色或棕黑色;盐酸烧伤创面则呈黄蓝色;硝酸烧创面呈黄色或黄褐色。创面柔软、潮湿,颜色较淡者为浅度烧伤;烧伤皮肤呈皮革状,颜色深为深度烧伤。酸烧伤痂皮干燥,故痂皮下感染一般较少。

3. 往往伴有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或喉水肿、胸闷,甚至可出现肺水肿。

【急救处理】

1. 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不少于20min,然后可用3%~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中和。没有条件时也可用肥皂洗涤中和。

2. 创面用暴露疗法:Ⅲ度烧伤者宜早期行焦痂切除、自体取皮和植皮术,以早期消灭创面。

3. 大面积酸烧伤应进行抗休克治疗。

4. 早期给普鲁卡因青霉素160万u/d肌肉注射,以抗感染,用3~5d后根据创面及患者全身情况决定停用或改用敏感抗生素。

(二)氢氟酸烧伤

除酸烧伤特点外,还具有强烈腐蚀作用,可溶解脂肪和脱钙,造成较持久的局部组织坏死。重者溃疡长期不愈,如不及时处理,损害可达骨膜,引起骨质无菌性坏死。

【诊断】

1. 有氢氟酸接触史。

2. 局部创面:早期可无症状,1~8h后出现剧痛。初期皮肤潮红,然后逐渐转暗红、干燥,继之创面苍白、坏死,最后呈紫黑色或黑色。也有局部水泡形成者,水泡液为咖啡色,创面不易愈合。

3. 氢氟酸烟雾吸入者有呼吸道刺激症状及肺水肿,严重者可发生窒息。

4. 按烧伤程度不同,患者有头痛,乏力、恶心、呕吐、抽搐、昏迷、循环衰竭及肾脏损害等氟中毒病状。

【急救处理】

1. 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

2. 用3%~10%碳酸氢钠溶液清洗或浸泡1h,然后再用50%硫酸镁浸泡1h。

3. 轻度灼伤局部和其周围用10%葡萄糖酸钙封闭注射或用5%~10%氯化钙作直流钙离子透入疗法,后者止痛快,后遗症少。

4. 重者可行局部手术切除至正常组织,然后用植皮或皮瓣消灭创面。

5. 大面积氢氟酸烧伤者应补充钙,用10%葡萄糖酸钙10ml或5%氯化钙20ml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并每日测定患者的血钙离子浓度及肾脏功能变化,有呼吸道损伤者应作血气分析。

6. 范围广泛的氢氟酸灼伤应进行抗烧伤休克治疗(2%面积的氢氟酸烧伤即可导致休克)。有蒸气吸入者,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严重者应作气管切开。

7. 给抗生素预防感染。

(三)铬酸烧伤

接触皮肤引起局部组织腐蚀作用,使蛋白质凝固。如果处理不当,铬离子可以从创面吸收,引起中毒。

【诊断】

1. 铬酸接触史。

2. 局部创面溃烂,有水疱,表面呈黄色。创面可达骨膜,不易愈合。

3. 长期接触铬酸雾可导致鼻中隔溃烂及穿孔。

4. 创面面积较大时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缺氧、肾功能损伤及各种管型与血红蛋白尿。

【急救处理】

1. 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20~30min。

2. 用5%~10%硫代硫酸钠或磷酸缓冲液冲洗或湿敷。亦可用10%EDTA溶液冲洗以减少创面铬离子吸收。

3. 可考虑早期切削痂。

4. 出现中毒时早期予以血液透析或换血。

(四)草酸烧伤

【诊断】

1. 有草酸接触史。

2. 局部创面皮肤产生粉白色顽固性溃烂。

3. 烧伤面积较大可出现低钙血症、抽搐及肾损害。

【急救处理】

1. 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2. 创面局部用葡萄糖酸钙液湿敷。

3. 适当补钙,并补液、利尿,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

1.强酸类物质接触史。

2.创面迅速结痂,一般无水泡。除氢氟酸外一般不向深层组织侵犯。

3.硫酸烧伤出现深棕色或黑色痂;硝酸为棕黄色痂;盐酸或石炭酸为黄色或白色痂。

4.石炭酸烧伤创面开始时呈白色,后转成灰黄色或青灰色。此酸脱水作用不如上述的强酸,却可浸透进入血循环而损害肾等。

5.氟氢酸烧伤创面开始时呈现红斑或有水泡。由于此酸除了使蛋白变质,还有溶解脂质、破坏细胞膜、脱钙(使骨破坏)等作用,所以伤处组织坏死会继续扩展加深,疼痛较剧,可形成溃疡。

治疗

1.酸烧伤后立即用水冲洗是最重要而有效的急救措施。冲洗时应注意:①越早越好,切勿延误。②若无生命危险,冲洗时间一般要持续30~60分钟。③冲洗时宜用冷水。冷水冲洗可加速散热,减少损害,并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毒物吸收。④头面部烧伤时应注意眼的冲洗。⑤若病人处于休克状态,冲洗应从简从速。⑥硫酸等化学物质遇水产热可加重局部损伤,故主张冲洗前用纸、毛巾或抹布等将体表酸液擦去,然后再用水冲洗。

2.洗后一般不用中和剂,必要时可用2%碳酸氢钠、2.5%氢氧化镁或肥皂处理创面,之后仍宜用大量清水冲洗。

3.石炭酸烧伤最好用70%酒精或白酒冲洗,创面较大者应予输注高渗葡萄糖和利尿剂等,并考虑早期去痂。

4.氢氟酸烧伤,应先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随即外涂氧化镁甘油软膏或氯化钙、硫酸镁湿敷,也可用10%氨水外敷。烧伤创面宜行暴露疗法,可切痂植皮或削痂植皮。

5.误服强酸者,可口服牛奶、蛋清等,禁止洗胃催吐或口服碳酸氢钠,有条件者可口服氢氧化镁悬液,但不可立即插管洗胃。如有呼吸困难应尽早气管切开。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