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永璇

爱新觉罗·永璇

中文名 爱新觉罗·永璇
出生地 北京
字号 和硕仪慎亲王
民族 满族
所处时代 清朝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生平经历

爱新觉罗·永璇于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七月十五日午时生。

雍正帝继位后,吸取康熙朝建储的经验教训,不再明立太子,而是将心中默定的太子书写两份,一份藏于内廷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的后边,另一份自己收藏,并且明示群臣,太子已立,“国本”确定,臣民尽可放心。他所密立的这位太子,便是皇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雍正临终,大臣按他的指示,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取下那份密旨,与其身边收藏的那份对照,弘历由此顺利承继大统。

乾隆帝继位后不久,遵行乃父这一“秘密建储”之法,密立嫡子永琏为太子,不想这位皇子九岁病亡。此后,乾隆帝又曾先后想立皇七子永琮,永琮仅两岁便感染天花而亡。因为是秘密立储,所以上述乾隆帝之立永琏为太子,以及后来想立永琮,都是事后他向群臣透露,大家才知道的。此后,直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才再次秘密立储。当时在世的皇子共有七人,其中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已出继旁支为嗣,其余五人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这五人中,皇十二子永璂的身分最高,他是乾隆帝第二个皇后那拉氏所生,当时十五岁,但早在乾隆三十年,其生母那拉氏皇后与乾隆帝发生尖锐矛盾,其真实具体原因,至今仍是个谜。之后,那拉氏的皇后已名存实亡,乾隆三十一年七月便悒郁成疾身亡。乾隆帝尚余怒未消,命以低于皇后规格的皇贵妃丧礼葬之。这一事件殃及皇十二子永璂,所以他已不大可能被立为太子。其他几位皇子,皇十七子永璘,出生于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当时尚未成年。皇八子永璇,年龄较长,但举止轻浮,做事不得体,人缘也不太好,并曾受到乾隆帝的公开斥责。皇十一子永瑆,文才较优,尤善书法,但乾隆帝对他的不重骑射、仿效汉族儒生的文人习气很是反感,也曾严厉申斥。

相比之下,皇十五子永琰在当时的诸皇子中,其才德就算是较优的了。乾隆后期的一些口碑反映也说明了这点。出使清朝的朝鲜使节,曾据他们的见闻向本国国王介绍当时几位皇子的情况,以推测谁是被立的皇储,他们说皇八子永璇是“沉湎酒色,又有脚病,素无人望”;还有的说他“性行乖戾,屡失上意”。对皇十一子永瑆的评价是“为人恺悌,最著仁孝”,但“柔而无断”。而对皇十五子永琰,则颇多赞誉,有的称他“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在禁中,声誉颇多”。有人说他“勤於学业,而人望所在”,“为人沉重,处事刚明,皇帝宠爱,朝野想望”,还有人称赞皇十五子“度量豁达,相貌奇伟,皇上以类己,最爱,中外属望焉”。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已是六十三岁的乾隆帝最终确定了皇储的人选,将密旨缮写两份,分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及自己身旁,并将此事谕知军机大臣。乾隆帝密定的储君,与大家的推测是一致的,是皇十五子永琰。当然,这是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乾隆帝即将禅位之际,才宣示揭晓的。

乾隆五十四年(1789)十一月,乾隆帝册封皇子爵位,皇十五子永琰被封为嘉亲王,皇十一子永瑆封成亲王,皇十七子永璘封贝勒,低亲王两级。出继慎郡王府的皇六子永瑢,由质郡王晋封为质亲王,而皇八子永璇,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时已封仪郡王,此时未再晋封,反在其两位皇弟永瑆、永琰爵级之下。从这一封爵待遇,可看出乾隆帝对诸皇子的态度,乾隆对永瑆、永琰是比较有好感的。这时的大臣们猜测,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所书的皇储之名,大约不出这两人。五年后的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1795.10.15),乾隆帝终于揭开谜底,他召集诸皇子、皇孙、王公、大臣于勤政殿,当众开启二十二年前所写的密旨,公同阅看,并让臣下公布:当年密立的皇太子是皇十五子永琰。并于当日正式册封永琰为皇太子,同时宣布第二年正月禅位,以实现他曾说过的在位之年不超过其皇祖康熙帝之六十一年的诺言。

史料记载

《清史稿》

仪慎亲王爱新觉罗·永璇,清高宗第八子。

乾隆四十四年,封仪郡王。

嘉庆四年正月,进封亲王,总理吏部。二月,罢。谕曰:“六卿分职,各有专司,原无总理之名,勿启专权之渐。”

十三年正月,谕曰:“内廷行走诸王日入直,仪亲王朕长兄,年逾六十,冬寒无事,不必进内。”

十四年正月,封其子绵志为贝勒。

十七年,以武英殿刻高宗圣训,误书庙讳,罢王俸三年。

十八年,林清变起,贼入禁城,绵志从宣宗发鸟枪殪贼。仁宗褒其奋勇,加郡王衔,加俸岁千两。永璇亦以督捕勤劳,免一切处分。

二十年七月,命祭裕陵,阻雨,还京,坐降郡王,并夺绵志郡王衔及加俸,仍罚王俸五年。

二十四年正月,复绵志郡王衔,赐三眼孔雀翎。七月,坐刺探政事,上谕曰:“朕兄仪亲王年已七十有四,精力渐衰。所领事务甚多,恐有贻误,探听尚有可原。朕不忍烦劳长兄,致失颐养。嗣后止留内廷行走,平日不必入直。”六月,绵志坐纵妾父冒职官诈赃,夺郡王衔,罚贝勒俸四年。

二十五年七月,宣宗即位,谕仪亲王不必远迎,又谕召对宴赉无庸叩拜。

道光三年正月,绵志复郡王衔,加俸。八年正月,命在紫禁城乘轿,并加赏俸银五千,示亲亲敬长之意。十一月,复谕朝贺免行礼。

十年十月,永璇诣圆明园视大阿哥,径入福园门,谕罢绵志官。

十一年,谕寿皇殿、安佑宫当行礼时,于府第内行礼。又谕元旦暨正月十四日宗亲筵宴,均免其入宴,别颁果肴一席。

十二年八月,薨,年八十八。赐银五千治丧,亲临赐奠,谥曰慎。

爱新觉罗·绵志袭郡王,薨,谥曰顺。

承政院日记乾隆四十六年四月十八日

彼国既以乾清宫遗诏, 定为家法, 故雍正以后, 无豫建之规是白如乎, 闻皇子数十人, 零落殆尽, 现在者止是五人,......第八子仪郡王永璇, 纵欲败礼, 性行不良, 班僧之来, 最喜六王, 而永璇段, 不许接见, 竟失拜谒云是白齐。

人物关系

父母

父: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妻妾

嫡福晋章佳氏,大学士尹继善之女。

侧福晋王氏,原为官女子,名玉英。

子嗣

长子

绵志,多罗仪顺郡王。母侧福晋王氏。乾隆三十三年三月十七日生。袭仪郡王。道光十四年四月十一日薨,谥曰

绵志嫡福晋瓜尔佳氏,副都统德筠之女;侧福晋李佳氏,富昌之女;妾李氏;妾安氏,安敦志之女。

绵志共有五子:

长子和次子,幼殇未命名。

第三子,奕绩,追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其嫡福晋伊普楚特氏,都统苏英阿之女。

第四子,奕絪,郡王衔多罗贝勒。其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扎萨克多罗郡王和硕额驸索特纳木多布济之女。

第五子,奕彩。其嫡福晋伊尔根觉罗氏,郎中英斌之女;继福晋乌朗罕氏喀尔沁贝勒托恩多之女。

次子

绵懋,母侧福晋王氏。乾隆四十年乙未十二月二十日生;四十二年丁酉十月三十日卒。

艺术形象

年份 影视版本 扮演者
1985 《秦淮梦》 陈菊芳
1997 《嘉庆君游台湾》 郭军
2005 《嘉庆皇帝》 崔智
2017 《如懿传》 马柏全
2017 《天命》 曾伟权

词条图册

年份 影视版本 扮演者
1985 《秦淮梦》 陈菊芳
1997 《嘉庆君游台湾》 郭军
2005 《嘉庆皇帝》 崔智
2017 《如懿传》 马柏全
2017 《天命》 曾伟权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