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藏,或以肠胃为藏,或以为府。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藏使,水谷不得久藏。 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本段指出五脏总的功能是“藏精气而不泻”,具有“满而不实”的特点;六腑总的功能是“传化物而不藏”,具有“实而不满”的特点;奇恒之腑虽不在五脏之列,但具有“藏而不泻”的功能特点,也有别于六腑,故命名为“奇恒之腑”。有关奇恒之腑的理论在《内经》中仅此一见。按 语 本段指出五脏总的功能是“藏精气而不泻”,具有满而不实的特点;六腑总的功能是“传化物而不藏”,具有“实而不满”的特点;奇恒之腑有异于一般的脏腑。这是藏象学说脏腑分类法的基本依据。 五脏所藏精气,是全身营养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如果精气不足,不仅五脏本身将会虚弱,而且可影响到六腑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组织器官。因此在治疗六腑或其他组织器官疾病时,往往需要联系五脏。六腑传化水谷,胃实肠虚,肠实胃虚,这是消化、排泄的活动规律,后世治则中“六腑以通为用”的论点,就是根据“泻而不藏”的生理特点而制定的。近年来采用通里攻下法治疗急腹症,就是应用了六腑“泻而不藏”、“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的理论为指导,而取得可喜的成果。但必须指出,脏腑藏泻不同的理论,仅是就其生理功能的特点而言的。实际上五脏中也有浊气,六腑中也有精气,脏中的浊气由腑输泻而出,腑中的精气输于脏而藏之。同样,奇恒之腑的“藏而不泻”也不是绝对的。如胆藏精汁,但又主疏泄;女子胞主胎孕,却还能排出经血。 此外,“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指出了魄门的生理与五脏的密切关系。魄门的启闭要依赖于心神的主宰,肝气的条达,脾气的升提,肺气的宣降,肾气的固摄,方能不失常度。而魄门功能正常,又对内脏的气机升降有重要影响。所以魄门的功能常可反映内在脏腑的状况。这对于临床辨证、治疗、预后等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