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传媒学院

山西传媒学院

中文名 山西传媒学院
属性 省部共建高校(2000年)
外文名 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Shanxi
校庆日 6月6日
党委书记 吴刚
主要院系 14个
现任院长 李伟
知名校友 毕赣、李睿珺、蔡志军、闫彦龙、雷霆
类别 公立大学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华北广播电视学校

1983年,建立华北广播电视学校。

1990年,在华北广播电视学校基础上成立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是全国仅有的独立设置的广播影视类成人高等院校。

2000年9月,按照国务院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精神划转山西省,由山西省人民政府领导,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管。

2010年7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在学院基础上“筹建山西传媒艺术学院”。

山西传媒学院

山西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学术研究基地挂牌山西传媒学院戏剧影视学术研究基地挂牌2013年,在全国高校设置会议上,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顺利通过,成立山西传媒学院。

2013年7月15日,山西传媒学院正式揭牌,成为继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后独立设置的中国第三所公立传媒本科院校。

2016年,山西传媒学院与山西大学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试点正式签约;12月28日,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戏剧影视学术研究基地成立会议在山西传媒学院举行。中广联合会副会长张丕民出席会议并向戏剧影视研究基地主任单位山西传媒学院院长王建国教授授牌。[5]

学校首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学校首届学术委员会成立2017年7月7日,学校党委会议审定通过了《山西传媒学院“1331工程”学科建设实施方案(2017)》,确定了学校“1331工程”学科建设的目标、项目、措施,经费保障和责任部门等,申报省级特色优势学科建设、开展“中国电影学”研究等36项工作被列入2017年建设任务,学校“1331工程”全面启动。7月14 日,学校首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第一会议室召开。王建国校长宣布山西传媒学院首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并为学术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会上,全体委员投票选举产生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王红叶副校长当选主任委员,郭卫东副校长当选副主任委员。

2018年1月,山西省文化创新发展研究院、山西志愿服务学院在学校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8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开设21个本科专业。

院系 本科专业
山西传媒学院播音主持学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
山西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动画、游戏设计与制作方向、漫画与插画方向
山西传媒学院电影与电视学院 影视摄影与制作、摄影、网络与新媒体、录音
山西传媒学院融媒技术学院 广播电视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山西传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摄影专业
山西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数字出版
山西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 广告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山西传媒学院表演学院 表演、舞蹈编导、音乐表演专业

(参考资料[6][7]

师资力量

院系 本科专业
山西传媒学院播音主持学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
山西传媒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动画、游戏设计与制作方向、漫画与插画方向
山西传媒学院电影与电视学院 影视摄影与制作、摄影、网络与新媒体、录音
山西传媒学院融媒技术学院 广播电视工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山西传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摄影专业
山西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数字出版
山西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 广告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山西传媒学院表演学院 表演、舞蹈编导、音乐表演专业

学科建设

师资概括

截至2022年,学校有教职工648人,专任教师43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0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5人、硕士学位的331人;有“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广播电视网络视听领军人才、省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技术带头人、入选‘省级青年智库’青年教师”各2人,“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和中青年优秀人才7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省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立德树人‘好老师’获得者、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五一巾帼标兵’”各1人,省级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5人。引进了白燕升戏剧研究传播团队及贾樟柯、金国平、王铁等专家学者到校工作,聘请敬一丹、胡智锋、喻国明、王乐文等60余名专家学者为客座教授。[1]

杰出人才

优秀教师:彭晓燕、伊文臣、李小燕、孙楠、李霞(广告系)、汤瑞、彭毛当周、王子鉴、石丹、温建梅

师德标兵:段蕾、张利敏、申明远、范小玲、刘潇滨、杨彩红、崔玉峰、康珉、樊亚丽、张慧芳

优秀教育工作者:李鹏(招生处)、高少洁、刘蓉、王伟(纪检监察室)、吴静、任鹏、陈金红、安利、贾月、高宇宏

荣誉教学名师:王美清[8]

教学建设

据2017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构建了以“艺术学、文学为主干,工学、管理学为支撑,以戏剧与影视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为主干学科,新闻传播学、设计学、工商管理学为核心学科,艺、文、工、管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有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山西省精品课程6门,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1个,拥有五星级专业7个,2个省级优势专业。

国家级精品专业 影视动画
国家级精品课程 《播音发声》、《电视栏目策划》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影视动画、电视摄像
山西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电视节目主持与播音、电视广告
山西省精品课程 《电视摄像制作》、《数字合成》、《电视专题》、《影视作品分析》、《有线电视技术》、《图片摄影》
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戏剧与影视学
山西省高校“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培育项目 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设计学、工商管理学

对外交流

国家级精品专业 影视动画
国家级精品课程 《播音发声》、《电视栏目策划》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影视动画、电视摄像
山西省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电视节目主持与播音、电视广告
山西省精品课程 《电视摄像制作》、《数字合成》、《电视专题》、《影视作品分析》、《有线电视技术》、《图片摄影》
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戏剧与影视学
山西省高校“服务产业创新学科群建设计划”培育项目 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设计学、工商管理学

学术研究

演播中心演播中心山西传媒学院坚持高级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方向,形成行业结合紧密、专业特色鲜明、体系独立完整、机制科学灵活、学生主体地位突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因“实践技能强、工作作风踏实、综合素质高”而获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分布在新华社、中新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及各级各类广播影视机构、动漫创意机构、网络与新媒体等相关单位,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9]

山西省传媒学院山西省传媒学院(30)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演播中心、动画制作机房以及电视节目编辑室等14大类100余个实训室。有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影视制作中心、影视信息中心3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影视制作中心、影视信息中心、动画部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在保证正常实践教学的前提下,承担教师科研和影视片的制作,成为学校的产、学、研实践基地。依托行业,与电视台、影视制作单位、广告公司和动画公司等行业单位密切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逐步建立起开放式的产学研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与山西大学、山西日报报业集团、山西广播电视台和学校实现共建,共同打造山西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基地。同时,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凤凰卫视北京总部、亚太卫视、山西广播电视台等123个行业单位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山西传媒学院拥有建筑面积38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的演播中心、国内一流的动画制作机房和图形图像实验室、网络传输实验室以及影视编辑室、摄影棚、灯光室等14大类100余个实训室,设备总值2亿余元。

实践教学

山西省传媒学院山西省传媒学院(30)山西传媒学院学生在中国大学生电视节、国际夏令营微电影大赛、国际大学生新媒体节、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亚洲青年动漫与数字艺术大赛、齐越朗诵节、动画学院奖等专业竞赛中获得多个奖项;2016年里约奥运会学校派出强大摄像团队参加了体操、游泳和羽毛球三项赛事的全球直播。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学生参与中央电视台转播团队完成了田径世锦赛,韩国光州大运会、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等各类赛事拍摄任务。由编导专业毕业生毕赣执导,主创人员全部是山西传媒学院毕业生共同完成的电影《路边野餐》获得第52届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和法国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气球”奖等国际奖项。

教材建设

2015年,山西传媒学院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影视节目制作专业和数字电视技术专业共15部“十三五”规划立项教材。与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就《主持艺术概论》《演播言语组织》《演播空间处理》等十余部教材建设和编写已经过充分论证进入编写阶段。

研究成果

据2017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山西传媒学院与美国、德国、瑞典、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其中包括美国纽约电影学院、英国布拉德福大学、美国圣荷西艺术市、德国富优教育集团、美国费佛尔大学、韩国祥明大学等。同时,学校还与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共建“菁体育视频网站”。学校不断开展教师访学、产学研合作平台、短期访学、国际课堂、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

学术资源

研究平台

据2017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教师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200余部,其中国家级精品教材2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22部;教师独立或参与创作影视作品1800余部(集),先后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视戏曲“兰花奖”、韩国光州国际电影节“亚洲太平洋青年导演奖”、台湾电影“金马奖”等奖项100余项;承担产学合作项目60余项;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古秧歌和河曲二人台口述历史的抢救工作。独立创作的动画片《大红公鸡毛毛腿》获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最佳电视动画大奖”“ 最佳中国电视动画大奖”等奖项。短片《一夜温情》获第二届中国(杭州)国际微电影展十佳公益微电影。

文化传统

馆藏资源

据2017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纸质图书、影像资料85万册(盘),电子图书30万册,建有较为完善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

形象标识

研究机构
国家级研究基地 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中国戏剧影视学术研究基地[5]
山西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其它 创意设计与品牌传播创研中心

文化组织

研究机构
国家级研究基地 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中国戏剧影视学术研究基地[5]
山西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其它 创意设计与品牌传播创研中心

现任领导

知名校友

校徽

校徽校徽山西传媒学院校徽为中文校名、英文校名及红、绿、蓝三色组成的异形字母C三部分构成的圆形证章。校徽以英文简称“CUSX”中首字母“C”为载体,以传媒行业特有的胶片剪影为元素。金字塔式的三角形寓意学院团结稳健,积极进取向上。红、蓝、绿三基色是传媒行业的专业特色符号。

校训

厚德博识,励学躬行。

校区环境

学校文化组织
山西传媒学院影视之声广播台 山西传媒学院电视台
山西传媒学院校报 山西传媒学院团委新媒体中心
学校朗诵艺术团 学校“柒圆”戏剧社
学校“悟空”配音社 绿翼环保社团
动漫社、街舞社、乒羽社、高音轮回轮滑社 日韩社、拾贝剧社、吉他协会、动漫协会

词条图册

学校文化组织
山西传媒学院影视之声广播台 山西传媒学院电视台
山西传媒学院校报 山西传媒学院团委新媒体中心
学校朗诵艺术团 学校“柒圆”戏剧社
学校“悟空”配音社 绿翼环保社团
动漫社、街舞社、乒羽社、高音轮回轮滑社 日韩社、拾贝剧社、吉他协会、动漫协会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