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寺

文昌寺

出处 《论语·子张第十九》
位于 四川省安岳县周礼镇
中文名称 文昌寺
目录导航

简介

文昌寺文昌寺文昌寺位于安岳县城西南40公里的周礼镇。原名文昌宫,是清代修建的一座古寺庙。几经变化,现存庙宇三重,建筑面积2330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寺庙依地建造,错落有致,有大雄宝殿、弥勒殿、观音殿等。主塑弥勒、文殊、普贤、韦驮等佛像数十尊。塑像皆造型生动,技法高超,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寺里宁静清幽,干净整洁。花坛里繁花盛开,池子里水清莲碧。是个修身养性的好所在。

地理位置

文昌寺位于内(内江)安(安岳)路的安岳县周礼镇,座东向西,距县城四十五公里,距内江四十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名字由来

民国十三年(1924),改为周礼乡高小学校。未几,复还为文昌宫。民国二十一年(1932),时安岳偏岩金刚洞住持禅庄法师(?—1991年)莅临文昌宫,讲经说法。后任文昌寺住持的清贵尼师(1924—2004年),时年八岁,以弱冠之龄,而善根初显,皈依于禅庄法师座下。

解放后,成立安岳县周礼乡,政府所在地即设在文昌宫。

1987年,为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周礼镇政府迁出文昌宫。同年,经县民宗办批准,文昌宫成为佛教活动场所,清贵法师任住持,遂改宫为寺,此文昌寺之由来也。2004年,经县文物局批准,文昌寺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几经周折,寺宇建筑多有损坏。[1]

规模

清贵尼师(1924-2004)持戒精严,勤苦俭约,自担任住持以来,率诸弟子、众善信,及相关社会人士,经多方努力,投资三百余万元,整修殿堂、寮房,雕塑佛像,改造大雄宝殿、观音殿,新建天王殿、念佛堂等。其中,天王殿正中供奉弥勒佛,背后是护法韦陀菩萨,两侧为四大天王;大雄宝殿正中供奉教主释迦牟尼佛,背后是西方三圣,两侧是十八罗汉;观音殿正殿供奉观世音菩萨,右侧殿是文昌帝君,左侧殿是历代祖师菩萨。

天王殿两侧各有一株清代古树——黄桷树(据传当年张献中曾在此树系马并召开紧急会议),遒劲有力,在诉说佛法的无常变化之道。大雄宝殿后各有南北二塔,北塔为成重法师(1903—1994年)衣钵塔,南塔为清贵尼师舍利塔。[1]

历史

文昌寺解放后曾作为周礼镇人民政府办公用房。1990年周礼镇人民政府搬出、比丘尼释清贵等人进住后,对寺庙进行维修,并重塑佛像20余尊。内江市佛教协会会长清德取名文昌寺。为满足县境西南部周礼一带信教群众进行正常宗教活动的需要,1994年7月15日,经安岳县人民政府批准开放文昌寺为佛教活动场所。住持人比丘尼释清贵,俗名黄安秀,1924年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周礼镇。幼年随父母吃素念佛。七岁在禅庄老和尚座下皈依,因为信仰佛教,不顾人们讥笑,一直独身素食。为了生活曾做过零时工,务过农,还做过小生意。落实宗教政策后,1988年在安岳县文化镇清泉寺成重法师座下剃度出家,法名清贵,并往五台山求授沙弥尼戒和菩萨戒,为了更能精进修学,1990年在新都宝光寺求授三坛大戒。为弘扬佛法,向四川省佛教协会申请将周礼镇文昌宫作为佛教道场,命名文昌寺。得到批准后,她把自己多年的积蓄悉数捐出培修文昌寺。曾到乐至、资阳、遂宁、成都、重庆,以致远赴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普陀山等地,一面参学,一面募化,累计四十多万元投入寺庙培修。

2004年5月13日,清贵老法师圆寂后,火化后捡得光洁圆形坚固子73颗,翡翠色舍利花数朵,这些珍贵的舍利都供奉在文昌寺的舍利塔内。
清贵老法师圆寂后,由她的弟子净殊法师主持日常事物。净殊法师现年24岁,出家已经13年,而且是重庆佛学院的高才生。不但佛学知识渊博,而且人很随和能干,把寺庙打理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对寺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目前寺里有出家众七、八人,居士数百人。信徒上万。
净殊法师还讲述了一件神奇的事。说是在1999年的某月晚上,她的师父清贵老法师看到放生池里飞出了两条祥龙。眨眼间飞向天宇,不知所终。只看到池里水花四溅。[1]

建筑风格

文昌寺二进三殿,殿院相间,错落有致,虽几经更迭,依然大体保持晚清建筑风格。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