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绘画、电影理论、书籍插图。
1966年,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毕业。
1980年起,在北京电影学院任教。
1986年,任北京电影学院理论研究室主任。
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4年,任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2021年5月31日,获第二十九届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奖电影评论贡献奖。[2]
2022年12月,据多家媒体报道,倪震逝世,享年84岁。[1]
北京电影学院倪震教授(6)主要开设的课程有:《电影造型》《电影叙事》《影片分析》《大师研究》《当代中国电影》等。
指导电影叙事、电影叙事和造型、东方电影美学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已培养14名硕士研究生。
进行教学工作的同时,亦进行科研写作和创作实践。
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探索的银幕》、《改革与中国电影》、《北京电影学院物语——第五代电影前史》(日文版)及论文《陈凯歌电影论》载《华语电影十大导演集》;论文《中国古典绘画和电影影像表意》英文译文,收入《CINEMATIC LANDSCAPES》文集(德克萨斯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韩文译文收入《 -13 》(1997年,汉城);论文《〈黄土地〉之后》英文译文收入《FILM IN CONTEMPORARY CHINA》文集(1993年版)。论文《城市电影的文化矛盾》收入台湾时报出版公司出版之《当代华语电影论述》1996;论文《90年代中国农村电影报告》提交1996年香港举行之第一届华语电影学术研讨会。
电影剧本创作有《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剧本创作还有《红粉》1994;《鸦片战争》1997,与其他人合编。
美术方面作品有《牛 虻》插图
油画《导演系女生》等。
曾多次被评为院内优秀教师。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1年,《大红灯笼高高挂》获第48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第64届美国奥斯卡奖外语片提名。
1994年,《红粉》获第45届柏林电影节视觉效果银熊奖。
1997年,《鸦片战争》获金鸡奖最佳影片奖、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
2021年5月31日,获第二十九届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奖电影评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