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尔斯岩石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内有两个主要景点,乌鲁鲁(艾尔斯岩)和卡塔丘塔(奥加石阵)。
艾尔斯岩石图册(19)乌鲁鲁是原住民对这块巨石的称呼,艾尔斯岩是后来白人到来后为它另起的名字。乌鲁鲁是一块巨大的单体岩石,长约3千米,宽达2千米,高350米,周长则接近10千米。陡峭得 接近垂直的岩壁,硕大无比的体积,让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非常渺小。地面上能够看到的乌鲁鲁还只是冰山一角,它更大的一部分隐藏在地表之下,大概有6公里那么深,而仅仅是露在地面的部分就已经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单体岩石。最重要的是,这块红色巨石已经在红土中心的沙漠地带屹立了上亿年,历经了上亿年前的风风雨雨。
在不同的季节与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乌鲁鲁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甚至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里,乌鲁鲁也随时跟着光线而变化。清晨,阳光刚刚射到地平线以上,乌鲁鲁就立刻穿上浅红色的靓丽外衣,风姿绰约地展现在众人面前。这个时候很轻易就能拍到明信片一般的精彩照片。日落是乌鲁鲁最美的时刻。晚霞笼罩在岩体和周围的红土地上,乌鲁鲁从赭红到橙红,热烈仿佛在天边燃烧,最后变成暗红,渐渐变暗,消失在夜幕里。肉眼大概看到的颜色变幻大概有三到四种,不过如果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会发现乌鲁鲁的色彩变幻比肉眼看到的更加丰富,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变幻。
卡塔丘塔(奥加石阵)是国家公园内的另一处景点。卡塔丘塔在原住民语言中是“很多头”的意思,与乌鲁鲁不同的是,它由36块巨石组成,位置就在乌鲁鲁以西约32公里处——大约55公里的路程(往返110公里)。
乌鲁鲁(艾尔斯岩)是一处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文化意义的圣地。原住民阿南古人在乌鲁鲁周边已经生活了几万年,乌鲁鲁是他们聚集议事的地方。在乌鲁鲁的奇特洞穴里,现在还能看到原住民的祖先们留下的古老绘画和岩雕,线条分明,圈点众多,用质朴的手法展现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原住民之间流传的神圣故事。
艾尔斯岩石图册(9) | 艾尔斯岩石图册(9) |
艾尔斯岩石图册(9) | 艾尔斯岩石图册(9) |
艾尔斯岩石图册(3)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的文化中心就位于乌鲁鲁的下面,阿南古的艺术家和手工艺人聚在文化中心工作、创作,向游客展示纯正的原住民传统艺术、丛林美食等。从外部 看,文化中心是一个不规则结构的建筑,用当地生产的土坯建成,看起来像两条古代的蛇——库尼亚(Kuniya)和利鲁(Liru)。他们的传说在乌鲁鲁的东面、南面和西面都可以找到根据,尤其是乌鲁鲁岩石壁上的一道明显“伤痕”——在原住民的传说中,那是库尼亚大战利鲁留下的。当时库尼亚还是一条蛇,在战胜利鲁之后,他化身水神守护着乌鲁鲁和生活在当地的原住民。现在,干旱少雨的时候,原住民就会攀登到乌鲁鲁的顶端举行祭祀水神的仪式,祈求他为当地带来雨水。不管您相不相信水神的存在,原住民长期依赖的水源穆迪丘鲁水潭(Mutitjulu Waterhole)一直就没有干涸过,即使是在最干旱的年份。
地质运动说
四亿五千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巨石所在的阿玛迪斯盆地(Amadeus Basin)向上推挤形成大片岩石。由于地块的隆起、交叠,使巨岩处于了垂直状态。
艾尔斯岩石图册(7)大约三亿年前,又一次神奇的地壳运动将这座巨大的石山推出了海面。经过亿万年来的风化作用,周围的砂岩都风化瓦解了,只有这块巨石凭着它特有的硬度抵抗住了风剥雨蚀,且整体没有裂缝和断隙,成为地貌学上所说的“蚀余石”。但长期的风化侵蚀,使其顶部圆滑光亮,并在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的宽窄不一的沟槽和浅坑。因此,每当暴雨倾盆,在巨石的各个侧面上飞瀑倾泻,蔚为壮观。
陨石说
还有科学家认为,几亿年前,离地球运行轨道较近的一颗小行星因偏离了自己的轨道,坠入大气层而最终陨落到此。岩石的三分之二沉入了地下,三分之一露出地面,经过抬升,风化等地质变迁形成了今天的艾尔斯岩石。
原住民眼中的圣石
在阿南古人的眼中,正是他们的祖先缔造了这片土地与这块不朽的巨石,而他们就是维护这片土地的后继者。加上乌鲁鲁刚好位于澳洲的中心,阿南古人便认为这块巨石是澳洲的灵魂与心脏,是一块不容侵犯的圣石,除了举行成年仪式或祭祀活动,他们不希望人们随意攀登。
艾尔斯岩石图册(3) | 艾尔斯岩石图册(3) |
艾尔斯岩石图册(3) | 艾尔斯岩石图册(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