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柯蒂斯·爱默生·李梅 军衔:上将 生卒年:1906年11月15日—1990年10月1日 国籍:美国
毕业院校:俄亥俄州立大学毕业。
柯蒂斯·爱默生· 李梅将军1906年11月15日出生在 俄亥俄州哥伦布,是一名普通工人的儿子。由于不是名门之后,也不能获得有影响的政治家的支持,他没有进过 西点军校,先后在哥伦布 公立学校和俄亥俄州立大学学习,获得 土木工程专业 学士学位。 1929年10月,李梅在 得克萨斯州的 凯利基地完成 飞行训练后,他成为 美国陆军航空兵后备役部队的少尉飞行员,并于1930年2月1日转为 现役军人。最初,李梅服役于驻守在塞尔弗里奇机场的第27驱逐机中队,曾在数次战斗行动中执行过多种任务。1937年,他被调到第2轰炸机大队,开始转飞轰炸机。 1938年,美军的B-17“飞行堡垒”式轰炸机向南美进行了其第一次大规模 转场飞行,李梅在此次行动中的表现极为出色。到美国参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还开拓了从南 大西洋到非洲和从北大西洋到英国的空中航线。 1942年,李梅将军亲自组建并训练了第305轰炸机大队,并率领它来到欧洲战区作战,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他在欧洲作战时,曾亲自驾驶B-17轰炸机深入 纳粹德国的腹地进行轰炸,并击落5架试图拦截他的 施米特--110 歼击机。 正是凭着这份勇敢和机智,才使他从一名B-17飞行轰炸机的驾驶兵,一步步攀升为将军,并调任至 太平洋战区,指挥驻中国-缅甸-印度的20轰炸机联队。当时年仅38岁。成为最年轻的美国陆军航空兵将军1945年初,在 美国空军参谋长 阿诺德将军的安排下,李梅将军开始负责用B-29对日本本土的轰炸。李梅将军从军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刻由此开始,他策划的“火攻日本”行动对日本的战争能力造成毁灭性破坏,加速了 日本投降。 战争结束时,李梅将军曾亲自驾驶一架B-29“超级堡垒”飞回美国。这次飞行的航程是从日本的北海道到 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途中未停留,由此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 二战后,他被调往关岛,指挥那里的第21轰炸机联队,直至最后升任太平洋战区战略空军的参谋长。 1947年6月发生了苏联封锁 西柏林事件,李梅将军指挥 美国空军在欧洲的力量组织了规模浩大的柏林空运, 成为柏林空运框架的开创者。 1957年7月李梅将军被任命美国空军副参谋长,直到1961年7月,他被任命美国空军 总参谋长。 李梅将军是美国 战略轰炸思想的服膺与实践者之一。著有《 美国空军史》、《战略空军指挥部》、《波 音》、《洛克希德》等书。
作为一个长期服务于美国空军的将军, 李梅将军在一生中获得了别人所无法比拟的荣誉勋章及奖章,他被授予他的国家能赠送的每个褒奖,还接受了其它许多国家荣誉勋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位美国将军对暴力坚信不移。他很少讲话,也从不微笑(事实上,李梅面部神经曾经因冻伤而坏死,所以他无法做出笑容);他将重型轰炸机视为知己——他就是被称为“冷战之鹰”的柯蒂斯·李梅将军。
1906年11月15日,柯蒂斯·李梅出生在 俄亥俄州的 哥伦比亚。自哥伦比亚公立学校毕业后,他考入 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并获得了土木工程学士学位。他于1928年参军,成为一名飞行学员。 1929年10月,在得克萨斯州的凯利基地完成飞行训练后,他成为 美国陆军 航空兵后备役部队的少尉飞行员,并于1930年2月1日转为现役军人。最初,李梅服役于驻守在塞尔弗里奇机场的第27驱逐机中队,曾在数次战斗行动中执行过多种任务。1937年,他被调到第2轰炸机大队,开始转飞轰炸机。 1938年,美军的B-17“飞行堡垒”式轰炸机向南美进行了其第一次大规模转场飞行,李梅在此次行动中的表现极为出色。到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他还开拓了从南大西洋到非洲和从北大西洋到英国的空中航线。
1941年时,他的军衔还只是少校。但1944年,他37岁时就晋升为少将,成为美国陆军(当的航空兵隶属于陆军)中最年轻的少将。是什么使他官运亨通呢?是他的出身吗?不是。他并不是西点军校的毕业生,他只是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的毕业生,一名后备役军官训练大队的学员。是他超凡的个人魅力吗?也不是。他待人冷若冰霜,很不容易接近。在同飞行员们一起吃饭时,他向来不说一句话。
1942年, 李梅将军亲自组建并训练了第305轰炸机大队,并率领它来到欧洲战区作战。当时,盟国空军在对欧洲大陆进行突袭时,轰炸机群总是过早地采取规避防空火力网的 战术动作,因而很少击中目标。也就是说,他们常常徒劳地往返于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到达英国后不久,李梅就找来一本炮兵手册认真地读起来。经过潜心研究和 概率计算,李梅对轰炸机的编队形式和轰炸技术进行了一次大胆地革新。 在一次执行任务前,李梅向 机组人员发布了一条令人 胆颤心惊的命令:"不许采取规避战术动作。"他向满腹疑虑的飞行员们保证:”我们将以更少的损失击中更多的目标。"在这一轮的轰炸行动中,共有6架飞机被炮弹击中(其中包话李梅驾驶的飞机),但该大队投向目标的炸弹比其它大队要多两倍。几周内,"无规避行动"就成了整个第8空军部队的口号。随后,李梅重新编写了飞行战术手册。后来,他又发明了"交错式"飞行编队,使得己方的飞机可以轻松地对德国战斗机进行反击,而不用担心会射中其它的B-17轰炸机。在战争末期的 太平洋战场上,B-29"超级堡垒"式轰炸机出采用了类似的编队和轰炸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