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肉芽肿

就诊科室 皮肤科、口腔科
常见病因 与外伤刺激有关
英文名称 PyogenicGranuloma
目录导航

病因

化脓性肉芽肿属于反应性新生血管形成,与外伤刺激有关,引起炎性肉芽肿反应。也可能和局部血流异常有关系。

临床表现

基本损害为圆形或略扁平的绿豆至樱桃大小乳头状肉芽肿,数周或数月迅速增长,然后停止。皮损一般不超过1cm,表面光滑呈淡红或暗红色,柔软而有弹性,触之易出血,无自觉症状,偶有溃破、糜烂,渗出少量发臭的脓液,干涸后结成褐色的脓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损害往往单个,也可数个同时存在。好发于身体容易受外伤的部位如手指、手臂和头面部小伤口上,亦常见于婴儿脐部,偶尔可见于口腔黏膜。经过缓慢,肉芽生长到一定程度,即不再发展,一般难以自行消失。

妊娠性肉芽肿可能是本病的异型,常发生于孕妇口腔,尤其是牙龈。原发性化脓性肉芽肿皮损被破坏后,其周围偶尔会形成多发性卫星灶。

检查

组织病理:血管病变和细胞浸润性病变。真皮和皮下组织内可见血管增生,内皮细胞肿胀,类似组织细胞或上皮样细胞。周围广泛的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以及病理学易于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切除、染料激光治疗、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微波治疗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