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11月21日出生于湖北省监利县毛市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陈登堂双目失明,一家四口人,生活十分艰难。父母只好将陈孝丙过继给家住县城的族人陈登宪做儿子,从此更名陈克昌。陈登宪在县城以教塾馆为业,家境宽裕。陈克昌过继后,随养父课读。他先后念完私塾和县高等小学,1924年7月,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昌荆南中学。
当时,湖北党组织创始人董必武、陈潭秋分别在省立第一师范和武昌荆南中学建立革命基地,传播马列主义,开展革命活动。此时,董必武在武昌荆南中学任教导主任兼国文教员。由于陈克昌学业成绩好,且人品出众,董必武很快认识了他,并经常接近他,指导他学习。陈克昌非常尊敬这位师长,虚心接受良师的谆谆教诲。在董必武的指导下,陈克昌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了《新青年》、《向导》、《共产党宣言》、《武汉星期评论》等书刊,逐步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和马列主义理论,初步树立了革命思想。
1925年3月的一天,董必武把陈克昌叫到自己的房间,怀着沉重的心情对陈克昌说:“孙中山先生于3月12日逝世了,我刚才收到一本小册子,其中载有孙先生的遗嘱和致苏联的遗书,你拿去好好看吧!”陈克昌双手接过书本,激动地说:“我一定认真细读!”说着便翻阅起来,当读完孙先生的遗书,感动得流下眼泪,自言自语地说:“写得好,写得好哇!对这样一个伟人,为什么还有人骂他,恨他!”董必武当即启发说:“中国有句老话‘道不同,不相为谋’,‘虎鹿不同行’啊!”停了停又关切地说:“克昌,你要好好了解社会,多参加火热的实际斗争,不断地提高自己!”陈克昌点头说:“学生记下了,决不辜负先生的希望!”
陈克昌遵照董必武的教导,主动约了几位进步同学,利用空余时间和节假日,走街串巷,调查走访工人、市民和知识分子,并虚心向他们学习。通过一段时间接触社会,接触实际,陈克昌不仅对当时社会有所了解,而且对共产党有了认识,并要求加入党的组织。
一天深夜,陈克昌见董必武房间还亮着灯光,就走了进去,对董必武要求说:“董老师,我从实际中认识到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党,但不知党在哪里,我要参加这个党!”董必武让陈克昌坐下,热情地对他说:“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成立,现在虽然还很弱小,但反封建、反军阀、反帝国主义最坚决,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末了又鼓励说:“克昌,共产党的大门是向你敞开的,你继续努力吧!”陈克昌站起身激动地说:“董老师,我要求加入党,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为革命奋斗终生!”董必武也站起身来拍着陈克昌的肩膀欣慰地说:“好,很好!今天时间不早了,你快回宿舍休息去吧。”说着,将陈克昌送出房门。
陈克昌在董必武的亲切关怀和教育下,迅速成长起来,很快成为荆南中学的一名革命骨干。1926年上半年,陈克昌与同乡同学陈步云、刘崇龙、聂炳文等,联络在汉的监利籍学生,成立了“监利青年协社”。他们表面上以“联络感情,砥砺学业”为宗旨,实际上是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进步青年,秘密从事革命活动。陈克昌还把“监利青年协社”创办的革命刊物《容城前哨》寄给家乡亲友,号召监利青年团结起来,反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打倒军阀,造福桑梓。“监利青年协社”的革命行动,不仅对封建势力是一次有力的挑战,而且极大地鼓舞了监利人民的革命斗志,同时也为后来监利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挺进湖北,陈克昌参加第四军教导团随军北伐,并于军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陈克昌因公回到监利。当时共产党员陈步云、刘崇龙受董必武派遣,先期回到监利组织农民运动,发展党的组织,扩大农民武装。当他们听说陈克昌回到家乡,便急忙登门拜访,要陈克昌留在监利抓武装。陈步云对陈克昌说:“老同学,你回来得好哇!我们这里缺少懂军事的人,你参加了北伐,会打仗,你就留在县里抓枪杆子吧!”经陈步云派人向省党部请示,陈克昌被批准留监利做军事工作。
同年3月,陈克昌任监利县自卫大队大队长。不久,担任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国民党监利县党部执行委员兼秘书长。陈克昌出任自卫队长后,发现自卫大队组织不纯,副大队长、中队长和一些班、排长,多是大土豪刘昆壁的亲信,枪杆子掌握在反动派手中。为了尽快把武装抓过来,陈克昌和陈步云商量,采取掺沙子的办法,将一批革命骨干派进县自卫大队任职。反动派对此极为不满,特别是副大队长刘昆震(大土豪刘昆壁之堂兄)和中队长黄奇孝强烈反对,并扬言要铲除“共党”。
为了及时清除顽固分子,陈克昌假借自己过生日之机,在大队部摆了两三桌酒席,请班、排长以上人员聚餐。自卫队大小头目听说大队长过生日,都带来一些生日礼物,前来祝贺。
客厅虽未张灯结彩,但迎进送出气氛热烈。酒席间,宾主频频举杯,有道贺的,有猜拳、行酒令的,欢声笑语,不亦乐乎!陈克昌等轮流为刘昆震和黄奇孝敬酒。陈克昌举杯对刘昆震说:“刘副大队长,愚兄初来乍到,大队之事多多仰仗刘老弟了!”刘昆震得意地说:“好说,好说!”说着头一扬,又一杯酒下肚。陈克昌又大声说:“弟兄们,大家都敬敬刘副大队长一杯!”话音刚落,班、排长们蜂拥而至,都围着刘昆震敬酒去了。陈克昌走到黄奇孝身边说:“来,咱们共饮几杯。”两人一连喝了七八杯。
陈克昌见时机已到,霍地站起身,叫道:“警卫员!”隐蔽在隔壁厢房里的士兵听到暗号,猛地冲进来,将刘、黄二人捆了起来。陈克昌拍着桌子,手指黄、刘二人的脑袋说:“今天,我陈克昌过生日是假,除掉你们两个反动走狗是真!”刘、黄二人顿时吓得呆若木鸡,瘫倒在地。其他班、排长也吓得动弹不得。陈克昌立即公布了刘、黄二人的罪行,命令就地执行枪决。从此,监利县自卫大队200多人枪,真正掌握在共产党手里了。
大革命失败后,监利县的土豪劣绅又猖獗起来。他们勾结反动县长,与全省反动势力遥相呼应,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农协积极分子。陈克昌奉命带领部分自卫队员,离开县城,转移到洪湖西岸的桥市、汴河和白螺一带,开展游击斗争,并任游击队长。
随后,共产党员陈步云、刘崇龙等也转移到洪湖岸边,他们以口为中心,发动农民、渔民,组织游击武装,并和陈克昌一起领导秋收暴动。
一天晚上,上车湾“清乡团”团长王维礼,带着十余名团丁在汴河搭台唱戏。陈克昌带领30多名游击队员,身藏短枪、短刀,混进红场,并暗自选好捕杀的目标。当时戏台上敲锣打鼓,正演“打鱼杀家”。陈克昌见时机已到,掏出手枪,朝天“”的一枪,游击队员闻声而动,以二对一扑过去,即一个抱人,一个夺枪。在场群众开始一惊,当发现是游击队在捕杀“清乡团”时,一些群众也主动参加对敌斗争。狡猾的王维礼见势不妙,连忙拔腿就跑,被陈克昌一枪击毙。此次行动,俘敌十人,缴枪16支。紧接着,陈克昌又率领游击队夜袭上车湾,一举捣毁“清乡团”巢穴——“清乡团”团部,又缴枪20余支,子弹400余发。游击队员高兴地赞扬说:“陈队长呀有胆量,巧用计谋抓武装,何愁革命不发展!”
1928年秋,湖北省委派陈克昌到鄂南参加和领导秋收暴动。次年2月,中共蒲圻临时县委书记刘迪生等人被捕、叛变,导致省委机关和武昌、汉阳等县党组织遭到破坏。省委及时派陈克昌接任蒲圻临时县委书记。当时蒲圻形势也非常严峻,国民党当局成立了蒲圻县“清乡局”,还有地方武装保安队。国民党军第八旅第一团团长李九泉和机关枪连驻扎在蒲圻县城;第三营驻羊楼洞;第十一连驻赵李桥。湖北省“清乡”督办公署第十二师特别营长朱文超和司令李宜驻蒲圻督阵指挥,共有200余人枪。他们四处“清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制造白色恐怖。蒲圻县农民协会18位正副委员长,就有16人被敌杀害。工农群众迫切希望共产党领导他们革命。
陈克昌出任中共蒲圻临时县委书记后,积极寻找线索,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准备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不久,陈克昌和其他两名县委委员及区乡党员干部90多人先后被捕,使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又遭到严重破坏。
陈克昌被捕后,关押在蒲圻监狱里。开始,敌人提审他:“你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来蒲圻干什么?”陈克昌机智地回答说:“我姓郑,名东山。江陵县人。在浦圻做茶叶生意。”陈克昌改名换姓的本意是要出狱后东山再起,革命到底。敌人当然不相信他的话,动刑逼供,残酷地折磨他。而他的回答却始终如一,没有暴露身份。
同年5月,党组织将陈克昌被捕的消息告诉了陈的妻子谢新安。谢新安立即带着三个儿女赶来蒲圻县城,在狱中与陈克昌会了面;并与儿子陈长清常给陈克昌送牢饭。谢新安初来乍到蒲圻,人地生疏,又无固定职业,生活拮据,经常挨饿受冻。不久,未满七岁的大女儿陈寿珍和不满五岁的次女陈银珍相继患病夭折。
陈克昌在蒲圻关押期间,对革命充满信心,秘密地做被捕同志的思想教育工作,宣传中国共产党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会成功。通过反复宣传和串联,在狱中秘密建立了党支部,并发展了新党员。后通过监狱勤杂工张有仁(系党的地下交通员)与外面党组织秘密联系,希望新的县委设法营救他们。陈克昌对凡能出狱的同志都要进行一番宣传,要求他们出狱后设法向县委汇报狱中党的活动情况。
1930年夏末秋初,鄂南地下党负责人龙从启(化名张先胜、洪纪)到蒲圻做地下工作,住在蒲圻车站一位同乡姓李的理发铺里。上级党指示龙从启:秋收暴动后有许多同志关在蒲圻监狱,你要设法营救。龙从启在蒲圻监狱找到陈克昌。问:“克昌,你是怎么被捕的,情况如何?”陈克昌说:“我现在不叫克昌,我叫郑东山,江陵人,做茶叶生意。可惜没人作保,不能出狱。”龙从启说:“你放心,我有办法。”于是,龙从启请理发铺李老板具保;加之敌人抓不到陈克昌的把柄,不得不将其释放。
陈克昌出狱后,开始做“提篮小卖”。龙从启告诉他:“现在关向应是长江局书记,任弼时是长江局委员。你有什么要求,可以向他们反映。”以后,陈克昌全家搬至武昌,仍然以做小生意为掩护,积极寻找党组织。
1930年冬月,陈克昌找到了湖北省委,详细汇报了自己在蒲圻怎么被捕和狱中活动情况。省委决定调他担任湘鄂西联县苏维埃政府交通科长兼洪湖游击队队长。
陈克昌回到湘鄂西苏区后,没有先回家,而是先到联县苏维埃政府报到。当时游击队枪支弹药少,梭标、大刀多,急需一批军火。为此,湘鄂西特委负责人周逸群找陈克昌商量说:“由于军阀混战,敌人对我根据地‘清剿’大为削弱,中央指示我们大力发展革命武装,可目前缺少枪支弹药,我想让你当个革命的‘军火商’,到白区去购买一批军火,怎么样?”陈克昌坚定地回答说:“行!说不定还能开辟一条军火线呢!”周逸群点头微笑说:“好!那就看你的了,我等你的好消息!”
一天清晨,陈克昌化装成一个“棒客”(土匪),带着侦察员孟勒,乘上一艘开往沙市的轮船。第二天中午,船到沙市。他们立即来到童家花园茶厅,一边喝茶,一边等待时机,因为有些国民党军官为了捞钱常来这里走私军火。不一会儿,果然来了两个身着戎装的军官。陈克昌连忙迎上前去故意高举大拇指(土匪动作)说:“二位长官,请这边用茶!”两个军官来到他们桌边坐下。
这时,陈克昌近前小声说:“实不相瞒,我们在洪湖撑棚子(指抢劫),想求老兄借几条牲口(指枪)用用,不知肯予相助否?”
“牲口倒是有的,就看老兄出个什么价!”一个军官说。
“只要有牲口,价钱嘛,好说好说!不过要求二位派人将牲口护送上船,方可付款!”陈克昌爽快地说。
“这个自然,这个自然!”另一个军官说。
这两个国民党军官要钱心切,生意很快成交。
第二天早晨,这两个军官派四个士兵,将包装好的枪支弹药偷运到江边一个僻静的码头。陈克昌点了货,付了款,租了一条民船,将货物藏到舱底,然后将自己化装成渔民,身藏短枪,手托鱼网,站立船头,不时观察江面动静,孟勤也身藏短枪,守护在船舱。民船顺江而下,平安返回洪湖苏区。
周逸群听说陈克昌回来了,高高兴兴亲自欢迎说:“陈科长、孟勤同志,你们马到成功,为革命立了一大功!”陈克昌认真汇报说:“这批家伙不错,就是价钱销贵了一点,花了1500块光洋,买回八支手枪、12条步长枪和一大箱子弹药。”周逸群满意地说:“只要东西好,路线打通,就是胜利,以后还要靠你呢!”
不久,陈克昌、孟勤和彭松山,再次奉命赴沙市购买枪弹。当船刚一停靠沙市码头,四个便衣特务突然跳上船来,气势汹汹地说要搜查“共党分子”。彭松山见此情景,一时沉不住气,掏出手枪,当即毙敌两名。陈克昌、孟勤见已暴露身分,便猛地将另两名特务推入江中,并乘混敌之际,三人迅速冲上江岸,隐入熙熙攘攘的行人之中。他们拐弯抹角,转到江边另一个渡口。敌人一边向市区追踪,一边封锁江边。
陈克昌见情况紧急,一下掏出十块光洋,要一个船工快渡他们过江。船工眼见白花花的十块光洋,便立即起锚开船。待一队敌人赶到渡口时,见船已到江心,便向江心猛烈射击,彭松山不幸中弹牺牲。陈克昌和孟勤拼命帮船工摇船,终于脱离险境。他们登上南岸后,迅速掩埋了彭松山同志的遗体,然后沿江而下,找到一条小船赶回洪湖苏区。
1930年末,敌人对洪湖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洪湖军民奋起反击,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同时,由于缺少枪支弹药,也付出了巨大牺牲。
1931年7月,敌人又集中二三十个团的兵力围攻洪湖苏区,要战胜数倍于己的敌人,苏区红军和地方武装急需大批军火。
当时,湘鄂西中央分局和省军委,一面部署红九师御敌,一面命陈克昌再赴白区搞军火。陈克昌说:“沙市这条线已被敌破坏,我要开辟一条自武汉至上海的军火线,尽快搞回一批军火来。”夏曦拍着陈克昌的肩膀说:“事不宜迟,你明天就出发吧!”
洪湖的清晨,秋高气爽,万里无云。陈克昌头戴礼帽,身着长衫,手持文明棍,化装成一个大阔商。他从监利白螺矶上船,顺江而下,在地下党组织的掩护下,闯过敌人的几道关卡,来到了繁华的商业中心汉口,平安地住进了汉正街裕成客栈。为了掩人耳目,陈克昌又设法将妻子谢新安接到汉口永宁老街租房居住下来。
一天晚上,陈克昌通过地下党许斌(汉口人)的关系,很快与汉口商会理事戴成会面。
“听说先生是沔阳戴家场人,不知尊姓大名?”戴成扶了扶眼镜说。
“鄙人姓郑名东山,沔阳戴家场人,今日得见戴先生,高攀了!”陈克昌流利地回答。
“哎呀,果然是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不知郑先生经营哪些货色呀?”
“不瞒老乡说,原先我经营烟土生意,赚了一些钱,但当局查得紧,路上不好走,这号生意难做啊!”停了停又说:“经人介绍,鄙人想在本地经营军火生意,虽然也有些风险,但油水可大哪!”
“郑先生做军火生意,倒是有利可图,不知运往何处,有何条件?”
“本人想以物易物,用大米、黄豆、棉花,换一批军火,运往监利,听说戴先生在这方面有门路,故特来拜访,请多关照!”
“这交易好倒是好,搞枪支弹药我虽有把握,但大米、黄豆和棉花,都掌握在共产党手里,出境难啦!”
陈克昌听了赶紧说:“谷物、棉花由我负责,包运汉口码头;枪支弹药就请戴先生多费心了!”
戴成略有所思地说:“汉阳黄陵矶有我的人,就是三羊码头驻扎国军一个营,盘查甚严,叫人担心呀!”停了停又说:“不过,我的管账伙计认识那位营长,我派伙计去疏通一下,问题不会太大,这个你放心好了!”
几天后,陈克昌顺利地将100担谷子、500担黄豆、50担棉花运抵汉口,随之,戴成派人将20支长枪、10打驳壳枪、2万发子弹安全地运出了三羊码头。
与此同时,入侵洪湖苏区的川军新二旅两个团,直逼湘鄂西党政机关所在地周老嘴附近的陈沱口。坚守在此御敌的湘鄂西直属警卫团和洪湖军校的学生军,因武器弹药缺乏,将士们焦急万分。正在这时,陈克昌的军火运到了,指战员们士气为之大振。警卫团政委郑绍文派人将这一消息报告夏曦,夏曦激动地连声说:“来得快,来得好哇!”说完挥笔写诗一首:
川军入侵过长江,救我红军有克昌;
陈沱灭鼠庆功日,军民毋忘军火人!
由于军火及时得到补充,军民奋力拼杀,与敌激战七昼夜,终于击败来犯之敌,歼敌800余人,取得了陈沱口保卫战的胜利。
为了搞活这条军火线,陈克昌注意获取多方信息,利用各种渠道来为根据地购买枪弹。由于工作需要,陈克昌与妻子谢新安一起搬进了一所较高级的旅店。他们时常参加一些商界举办的舞会和宴会,旨在联络感情,结识一些商界朋友,为自己的工作带来方便。
不久,陈克昌结识了国民党武汉交警总队军械处杨处长(监利人),陈克昌很快与杨谈妥了一笔廉价的军火,并预付了一笔款,问题是难以运出交警总队的大门。夜里,陈克昌和妻子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彻夜思考着巧运军火的办法。突然,陈克昌眼睛一亮,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第二天下午,陈克昌将谢新安化装一新,上身穿蓝士林褂子,下身穿朱红裤子,两耳戴着金环子,手腕戴着银镯子,好一个清秀的乡下少女。她挑着一对精美的竹篾箱子,一头装着200个鸡蛋和10斤面条;另一头装着20斤糯米和四只大母鸡以及八套小孩衣料,忽闪忽闪地朝交警总队大门走来。
“干什么的?”一个哨兵大声喊道。
“我姐姐生了小孩,送满月礼物去的。”谢新安不慌不忙地轻声细语地说。
“你姐姐、姐夫是谁?”另一个哨兵问。
“我姐夫就是军械处杨处长呀!”谢新安回答。
“不管是什么人,都要检查!”说着两个哨兵揭开箱盖一看,果然是一些满月礼物,便挥手说:“进去吧!”
谢新安来到杨处长住处,将情况作了说明。杨处长说这办法好,便迅速将包扎好的短枪和子弹,装进两只竹箱内,然后盖好箱盖,依旧由谢新安挑着,并派一名卫兵护送,顺利地走出了交警总队的大门。
一回生,二回熟,谢新安出入大门方便了。不几天就将所购短枪和子弹全部安全地运了出来。只是还有4支长枪和两挺机关枪,没法运出大门。过了两天,陈克昌和谢新安又想出一计。由陈克昌租来一辆帆布三轮车,头戴破毡帽,身着工作服,化装成了一个地道的车夫,拉着谢新安到杨处长家走“亲戚”来了。
陈克昌在杨处长的帮助下,迅速将早已包好的六件长家伙,紧紧放在三轮车后的座垫下面。待到傍晚时分,谢新安稳稳坐在上面,由陈克昌拉了出来。快到门口岗哨时,谢新安故意伸出头来,亮着清脆的略带嗔怪口吻喊道:“车夫,还不快点,天都快黑了,我还要赶路呢!”陈克昌借此埋头拉车,一溜小跑,闯出了交警总队的大门。
为了把这批军火安全运回洪湖苏区,陈克昌和谢新安又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他们将这批军火用麻袋装好,放进一口漆黑的棺材内,上面蒙上腐烂发臭的猪肠子、猪肚子,装着发丧送殡的,混过一路敌人的哨卡,安全运到了苏区。这批枪支弹药及时武装了红九师第十九团。后来这个团掩护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转移,立下赫赫战功。
1931年春,陈克昌又带着苏区党组织给党中央的信,奔赴上海,在党中央派人协助下,购得子弹12万发、指北针10个、望远镜1个,于6月中旬,安全返回洪湖根据地。
1931年12月11日,在周老嘴召开的湘鄂西省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陈克昌当选为湘鄂西苏维埃政府交通部部长。次年1月22日,在中共湘鄂西省第四次代表大会上,陈克昌当选为省委发行部部长。
后来,夏曦与万涛之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发生争论。陈克昌站在万涛、潘家辰等人一边,对夏曦所犯“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提出了严厉批评。从此,夏曦对陈克昌怀恨在心。同年5月,夏曦在所谓“肃反”中,诬蔑陈克昌是“改组派”,说陈克昌购运军火不可能和敌人没有勾结,于是将陈克昌关押起来,囚禁了三个月。
1932年8月陈克昌被错杀于瞿家湾。[1]
新中国成立后,陈克昌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中共监利县委、县人民政府在陈克昌烈士墓前立碑,碑文是“忠骨润湖滨,英灵上九天,功绩千秋在,无须纸墨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