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敦(一○四二~一一○四),字处厚,广安军(今四川广安)人。上舍及第,调成都府教授。神宗元丰六年(一○八三)擢监察御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三八)。哲宗初政,罢为利州路转运判官,历夔州、湖北、江东三路。绍圣初召为国子司业,改右司员外郎。四年(一○九七),权吏部侍郎,迁右谏议大夫(同上书卷四八九、四九二)。元符元年(一○九八)为御史中丞(同上书卷四九七)。三年出知潭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三○),寻放归故里。以郊赦复官,提举太平观。起知滁州,召为兵部尚书。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拜同知枢密院事。三年,卒(《宋大臣年表》),年六十三。事见《东都事略》卷九七,《宋史》卷四七一有传。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
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
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
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
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