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效应
点评:给别人好处的人,往往也是得到好处最多的人。
在外出务工不忘建设家乡。两年间,上蔡县朱里镇在外务工人员先后捐资1200多万元用于家乡修路、建校等公益事业建设,涌现出了像张全收、段安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打工人员的“反哺效应”被有关专家誉为朱里现象。2006年10月8日,总投资1200多万元的上蔡县朱里镇客运站正式建成通车。在乡级客运站被市场经济“淡出”的时期,朱里客运站的“复出”成为人们尤其是业内人士关注的热点。
然而,更引起人们关注和值得称道的,便是朱里镇客运站的投资者,一个当地在外务工青年──段安伟。段安伟是朱里镇段寨村人。上世纪八十年代,高中毕业的段安伟怀揣身上仅有的100多元钱只身到深圳平湖车站打工,经过10多年的摸爬滚打,段安伟现已成为车站副总经理,实现了从打工仔到管理者身份的转变。2005年,段安伟了解到家乡外出打工坐车难的情况时便萌生了在家乡建客运站的想法。2006年3月,由他自己筹资1200多万元的朱里镇客运站正式破土动工。
段安伟只是朱里镇在外务工青年反哺家乡的一个典型。外出务工赚钱,归“巢”建设家乡。如今,在朱里镇外出务工人员中引发了关心家乡、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热潮,涌现出了像张全收、段安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成为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建设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朱里镇外出务工人员的反哺效应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领导称之为“朱里现象”。
“ 如果说过去10年是传统行业支持互联网发展的10年,那么未来10年将成为互联网反哺传统行业的10年。”在18日举行的2010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吕本富如此诠释当前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角色转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19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人,较2009年底增加了733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较2009年提高5.4个百分点。
在网民规模和普及率快速增长的背后,移动互联网、微博、团购等新业态也迅速兴起,互联网已经成为反哺传统行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许许多多的孩子从小就接触电脑和网络,他们比上辈人更理解什么是网络时代。据调查,网上80%以上用户是30岁以下青年,23%是在校中小学生。孩子在网上或学习,或搜索信息,或玩游戏,或聊天,他们的行为已经使得我们成年人,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感到手足无措。西方学者甚至提出:“未来的行为将不再是我们能为孩子做点什么,而是孩子能为我们做点什么。”这就是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的典型特征——“文化反哺”现象。青少年将带领他们的父母进入网络时代,学生们将带领他们的老师驶上信息高速公路。
网络的发展,会给孩子带来很多的正面效应,如网上丰富多彩的最新的科学文化信息,远程教学为学生自学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等,这些都愈来愈促使孩子们沉醉于这个空间。但负面效应也同时存在,甚至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对此教育工作者就有一个如何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网络时代的“文化反哺”现象对教育提出了全新的问题,传统的教育正受到网络化教育的挑战,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对此似乎还没有觉察,或者说准备不足,他们仅仅把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看成一种电教手段而不是一种文化现象,对网络文化知之甚少或漠不关心,甚至有的人指责网络媒体误导孩子。
教育工作者只有尽快更新观念和提高自身的现代文化素质才得以在网络文化空间生存,才能同孩子一起驶上信息高速公路,才能指导孩子在网上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