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南乡

赤南乡

人口 1.5万余人
所属地区 中国西北
中文名称 赤南乡
行政区类别 陕西省镇巴县
邮政区码 723605
目录导航

基本概况

  赤南乡为 镇巴县辖乡。1950年建 长滩、平落2乡,1953年分设长滩、平落、袁家、曹家4个乡,1956年合并长滩、平落2乡,1958   赤南乡位于镇巴县城以南,距县城52公里,东与 盐场镇相接,西与 仁村乡相连,北同 渔渡镇相邻,南倚四川省 万源市 虹桥乡,乡域面积126平方公里。全乡辖经堂坪、 梅坡、庙子坝、余家河、长龙坪、袁家坝、坪落、 青树、雌 鸡岭、月日坪、 姚家坝、长滩12个村108个村民小组,3600余户1.5万余人。 姚家坝   姚家坝为赤南乡辖村。其中由 坪上、营理、陈家山、 磨房平、谢家沟、冯家梁、高家坝、姚家湾、干河坝小组组成。姚家坝尤以评上小学的千年古树闻名。还有一口永不断流的天然龙洞水,此水冬暖夏凉,深受 过路人喜欢。

地理位置

  境内最高峰王家山海拔1432.8米。宝坪山、王家山、窝棚梁、尖山子四大山脉将乡政府驻地环抱其中,形成坪落川道平坝,乡政府驻地位于北纬108°11′36″,东经32°50′48″,平均海拔647米。全乡 水利资源丰富,年降雨量达500毫米以上,主要河流有渔水河、缩垭河、 木竹河、坪落河、盐场河分别于三花滩、长滩、洪渡潭汇合经两河口流入四川省。乡境内袁家坝村有库容120万立方米的水库一座。

历史沿革

  赤南清时为南六地,中华民国时均系联保或乡的第一、二保,建国初设为 长滩乡,1933年 红四方面军在乡境内青鹤观建立赤南县委(后改陕南县委),1958年公社化时由坪落、槽家坝两乡合并为长滩公社,1964年为纪念红军改名为赤南人民公社,1984年归属渔渡区人民政府管辖,1996年撤区并乡设赤南乡人民政府至今。2010赤南改为镇。更名为 赤南镇。

经济发展

  全乡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一年两熟,无霜期在250天左右。主产水稻、玉米、红薯、马铃薯等;经济特产木耳、香菇、茶叶等;畜牧业主要有生猪、牛、羊、鸡、鸭、蜂等。由于地处矮半山区,土质多为红 棕壤,土壤肥沃, 日照时间长,气温适宜,耕种面积大, 粮食产量比较稳定,是全县三大粮仓之一。乡境内有丰富的煤炭、 赤铁矿、 高岭土矿等资源。还有2000余年古 银杏树和千年珍稀古铁坚杉、柏树以及多种中药材。

机构设置

  党 政 综 合 办 公 室   承担党委、人大、政府以及共青团、妇联、工会等 群团组织的各项日常工作;负责党团组织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和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人事、宣传、武装、统计、安全和信访工作;抓好 国防教育、兵役、民兵、统战等工作;组织和协调各项中心工作。   经 济 发 展 办 公 室   承担工业、农村、林业、水利和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防汛抗旱救灾、动植物防疫等工作,承担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 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 农村经营管理职责,协调与经济发展相关工作。   社 会 管 理 办 公 室   承担人口与计划生育、 村镇规划建设、 乡村道路建设、民政优抚、 民族宗教、残联、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工作。负责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及各项政策的宣传、咨询、培训和落实。协调与社会事务相关工作。   财 政 所   承担乡政府预决算编制,预算内外资金收支及由乡实施的 专项资金管理,各项农民补贴核定、扶贫开发资金、 农村社会保障资金及村级集体资金的专户存储核发和监督管理,乡村债权债务清理、基金会和国债性 资金回收清欠管理, 耕地占用税、契税征收,乡镇会计核算, 国有资产管理等职责。   农 业 综 合 服 务 站   承担农林水等产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以及病虫害及疫情的检测、预报、防治和处理;农作物和 森林资源管理、护林防火、 植树造林;小型水库、堰塘、泵站及农村人畜饮水等基础水利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监测及综合防治的技术指导,基层防汛、抗旱、排涝等 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公益性服务职责,承担公益性 农业技术推广和 农业机械管理职责。   社 会 保 障 服 务 站   承担 农村劳动力转移、 社会保障资金和 民政资金发放、 农村合作医疗、村财乡代管、 下岗失业人员、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等职责。   文 化 综 合 服 务 站   承担乡村图书阅读、广播影视、 科学教育、文体卫生、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公益性文化职责[1]

组织沿革

  1949年12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一六三团解放镇巴。中共 镇巴县委、 镇巴县人民政府建立渔渡、仁村等10个人民区公署。在解放前的区划基础上,现赤南地区在当时被划分为坪落、 长滩两个人民乡公所, 归仁村人民区公署管辖。   1950年5月,撤销仁村等三个区公署,将坪落、长滩两个人民乡公所划归渔渡区人民区公署管辖。   1951年12月,改渔渡区人民区公署为镇巴县人民政府第二 区公所,将坪落、长滩两个人民乡公所改为坪落乡人民政府、 长滩乡人民政府。   1953年6月,调整行政区划,将隶属于第二区公所的坪落乡、长滩乡人民政府划归第八区公所管辖,同时成立袁家 坝乡、 曹家乡两个人民政府。   1955年5月,第八区公所改名为仁村区公所,辖坪落、袁家坝、长滩、曹家等7个乡人民委员会。   1956年5月,袁家坝乡人民委员会并入坪落乡人民委员会,曹家乡人民委员会并入长滩乡人民委员会。   1958年9月,撤销仁村区公所,将乡人民委员会改为管理区委员会,建坪落、长滩两个管理区委员会,划归渔渡人民公社 管理委员会管辖。   1958年12月,撤销中共坪落管理区委员会,并入中共长滩管理区委员会。   1961年5月, 镇巴县人民委员会撤消渔渡等8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设立党政合一的工作委员会。   1963年7月,恢复区公所建制,设立渔渡等6个区公所,赤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归渔渡区公所管辖。   1966年5月, “文化大革命”开始,将渔渡区公所改名为赤南区公所,设赤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68年9月,改赤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为赤南人民公社 革命委员会。   1971年2月,将赤南区公所更名为渔渡区革命委员会,辖赤南等7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9年1月,恢复渔渡区公所,辖赤南等7个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0年12月,将赤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为赤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6月,将赤南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建为中共赤南乡委员会、赤南乡人民政府。   1990年4月,乡镇设立 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及主席(由党委书记兼任),成立镇巴县赤南乡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1996年5月,撤消中共渔渡区委、区公所,建立由中共镇巴县委员会、镇巴县人民政府直辖的中共镇巴县赤南乡委员会、镇巴县赤南乡人民政府、中共镇巴县赤南乡 纪律检查委员会、镇巴县赤南乡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赤南乡行政区划维持不变,机关驻长滩。   2002年10月,为精减干部职数,将我乡13个村110个村民小组,合并为12个村110个村民小组。   2004年3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 《 宪法》,将乡镇领导机构任期由3年修改为5年,时任领导班子直接从任期3年延至5年。   2006年6月,将镇巴县赤南乡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更名为镇巴县赤南乡人民代表大会。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