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艺学堂

湖北工艺学堂

目录导航

学堂创建

   1898年,湖北工艺学堂创建      关于工艺学堂的创办过程,可分为筹划、正式上报、具体落实三个阶段。   1898年2月26日(即光绪二十四年),在《札委张鸿顺等督办农务、工艺学堂》一文中,张之洞提出了创办工艺学堂的设想:“工艺一切尤多拘守旧习,不能用新法制造,以致利权外溢,民生益困,亟应创设农务、工艺各学堂,采用西法,实力讲求,以开风气而广利源。”“又工艺学堂现暂设铁政洋务局内,延订东洋教习二人:一教理化学,一教机器学,并募能制造工师二人帮同教课学生工匠,讲求制造各事宜,亟应派委大员督率经理,以收实效。”“本部堂查明湖南候补道张鸿顺堪以檄委总办,分省补用知府钱恂堪以派充提调,候选知县梁敦彦堪以派以翻译兼照料委员。”“并将铁政洋务局相度开设学堂工厂地方,一面详议各学堂章程,禀候酌定饬遵。”此时第一阶段,张之洞对学堂的办学宗旨、学务管理提出了基本指导意见。   1898年3月16日(即光绪二十四年),张之洞正式向朝庭上《设立农务、工艺学堂暨劝工劝商公所折》:“又于洋务局内设立工艺学堂,选募东洋工学教习二人,一教理化学,一教机器学,招集绅商士人有志讲求商学者入堂学习,并派中国通晓化学、制造之士人帮同教导艺徒,讲求制造各事宜。”光绪帝在奏折上朱批“该衙门知道。钦此。”此时为第二阶段,光绪皇帝钦定了工艺学堂的设立。   1898年闰3月16日(光绪二十四年),张之洞在《札牙厘局、善后局支拨农务、工艺两学堂常年经费》一文中对筹备工作进行了具体指示:“查农务、工艺两学堂,建造讲堂斋舍,购办器具,并开支员司翻译薪水、工役农夫人等工食,……除分饬牙厘局在于米谷厘金项下及饬善后局于商捐项下分半动支外,仰即遵照随时详请饬发,务须督饬员司撙节动用,按月造报,以备查考,勿稍虚糜,是为至要。”1898年9月24日,湖北工艺学堂坐办委员、直隶州用侯选知县梁敦彦汇报了学堂筹办的基本情况:“开设工艺共十门,每门派正副匠首一名,各领学徒数名”,“一汽机,二车床,三翻沙,四绘图,五木作,六打铁,七打铜,八玻璃,九蜡烛,十肥皂、香水。”“第一第二两年,学徒须专学一门。第三年,兼学堂所有各艺。”同时聘任匠首、教习、杂役等三十余人,并提出要求“拟恳宪恩饬拨银二千两,将来实用实销,按月造报。”张之洞批复:“尚属妥协,应准照拟办理。”由此可见,张之洞对工艺学堂的筹建工作是满意的,并明确要求迅速招选艺徒开学:“仰工艺学堂即便遵照迅速招选生徒开学肄业,仍俟各门匠首到鄂,将各门工艺应购何种器具,详细商明禀请核示购办。查蚕桑局及曹道所办工艺局现已归并农务工艺局之内,兹工艺学堂需款应即在蚕桑工艺局经费项下照数拨解银二千两,以作开办之费。除饬牙厘局遵照外,即由该学堂派员领回应用,务须核实撙节,勿稍虚糜,仍按月造报。……,即便遵照迅速拨解银二千两,具报勿违。”根据张之洞的这一要求,时隔仅2个月,也就是1898年11月21日,学校的招生广告《札发招考工艺学生告示章程》正式公榜发布:“是以本部堂于设武备、自强、农务诸学堂之外,复奏设工艺学堂于湖北省城,选绅商士人子弟肄业,其中择中、东匠首教习分授工艺十数门,兼课格致、理化、算绘诸学,使生徒熟习各项工艺之法,兼探机器制造立法之本原,庶三年学成之后,既明其理,复达其用,旁通十余门之制造,根基既立,中人以上随时加功讲求,或可创制新奇,……兹特招选各省绅商士人聪颖子弟,曾读四书识字、十二岁以上十六岁以下者,入堂肄业,均须身家清白,有官绅殷商具保。除该生饭食、书籍、纸笔,均由学堂备办外,不另发给膏火。……即于十一月内赴工艺局报名,听候选择,定期开学,毋稍观望自误。切切。”此为第三阶段,涉及到的办学经费、课程、学制、师资直至招生等均得到落实。   关于学堂的办学地点,《札发招考工艺学生告示章程》中记载:“照得现已选定旧日桑蚕局改为工艺学堂”。对照清光绪九年湖北善后总局刊印的《湖北省城内外街道图》,我们可以确定学校办学地址在今天的彭刘杨路的武汉市三医院一带。   从以上资料得知,张之洞创办工艺学堂的确切时间应为1898年2月,经过近一年筹办,于1898年底正式招收第一批学生,学额定为60名,学制三年,有教职工30余人。

历次更名

   1907年,湖北工艺学堂更名为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此时,湖北工艺学堂名称消失)   1901年(即光绪二十七年),清廷令各府书院改为中学堂,各地书院纷纷改制,张之洞也随之对湖北原有文武实业学堂实行全面调整改制。1907年(即光绪三十三年),学校迁至昙华林,并更名为湖北中等工业学堂。   关于工艺学堂的迁址与更名,史料中记载较多,如《湖北省志·教育》介绍:“中等工业学堂,1907年11月就停办的工艺学堂改建,旋移校址于武昌昙华林原道师范学堂。学制五年,前2年为预科,后3年为本科。本科分金工、电气、土木3科……。教习有李四光、张继煦、祝长庆(工科举人,日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恩崇(工科举人,德国高等工业学校毕业)、赵建熙(工科进士,日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王式玉、万家壁(工科举人,日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方兴楚(工科举人,日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日本技师小仓小一等。”还有《张文襄公治鄂记》中介绍:“光绪三十三年就原有工艺学堂,移设于停办之道师范学堂”。……“道师范学堂堂址在昙华林。”    1913年,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更名为湖北省甲等工业学校      辛亥革命后,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湖北中等工业学堂于1914年改名为省立甲等工业学校。于昙华林原省城中等工业学堂旧址。预科1年,本科3年,本科通习科目为修身、国文、数学、物理、化学、图画、机械工学大意、工业卫生、工业经济、工业簿记、外国语、体操、实习等。专业科则分科肄业,如染织科之科目,为应用化学、应用机械学、化学分析、染色法、机织法、纺绩法大意、织物整理、制图及绘画等。    1922年,湖北省甲等工业学校更名为湖北省高级工科中学校   1922年9月,民国教育部出台了“壬戌学制”。新学制延长了中学教育年限。职业各科定为初级4年,高级2年,或初级2年,高级4年。湖北甲种工业学校也于1922年更名为湖北省立武昌工科中学校。《湖北职业学校纪念周刊》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校址在城内昙华林,内分机械、染织、图案三科,常年经费四百余元。附设有印刷厂,其中设备有石印、玻璃版、铜版、锌版,木工厂,机械厂,并制有磨墨机、蒸汽机、铁质机,计十余件。”

被合并融入

   1926年,湖北省高级工科中学校、湖北省高级商科中学校、湖北省立第五中学合并组建湖北省立第二中学(此时,湖北工艺学堂主体已消失)    1927年,湖北省立第二中学(汉阳工科分校及初中部)改建为湖北省立第三中学   1927年4月,湖北省政府成立,“李汉俊主持全省中等学校恢复和改组工作,师范、职业学校概并入普通中学。”由此,学校迁往汉阳,改名为省立第三中学高中工科。   1927年1月11日,湖北政治委员会颁布《全省中等教育具体计划》,全省分为10个中学区域。武汉组建综合制的中学4所:……湖北省立第二中学:将原省立商科高级中学、工科高级中学、汉口第二中学、第三中学、第五中学等校合并而成。……第二部为工科6班,设在汉阳针钉厂。……上述四校先后于2月中旬至3月上旬开学上课。在《湖北教育现况》一书中对省立二中的基本情况有简要说明:“十六年春季委夏正声为校长。校舍以汉口德国球场德华学校旧址为本校第一部,汉阳针钉厂旧址为本校第二部……。第二部招收高中工科六班。”   学校迁往汉阳针钉厂,在《湖北省立职业学校成立纪念周刊》中亦有记载:“……该校系前武昌昙华林高级工科中学校之原底,值李汉俊任湖北省政府教育厅长时,方将是校迁于汉阳,始则附设于第二中学校,名为第二中学校第三部,继则改为第三中学校,是即完全工科中学校也。” 省立三中校址在汉阳梅山脚旧钉厂。经费每月由省库拨给洋6900余元,教职员薪俸3300余元,工匠工资1430余元,工厂实习费660余元,下余千元,均属办公费。内分纺织科、土木科、应用化学科、机械工程科。校长以下,设训育、教务、事务三主任,各科每年级设训导一人。当时校长为周焕章,本部(即汉阳针钉厂)占地面积约为1500方丈,教室8所,编制为“三三”制,有专职教员31人,学生为87人。    1935年,湖北省立第三中学(原湖北省高级工科中学校部分)更名为湖北省立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35年,教育部令各地兴办职业学校,以突出职业教育的地位。省教育厅遂将附属各省立中学的中等职业教育独立,成立专门的职业教育学校。学校于1935年更名为湖北省立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到1935年,学校有教职工48人,学生275人,9个班级。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了持久抗战,沿海沿江的工厂、学校大规模内迁。1938年8月,省教育厅制定《湖北省公、私立中等以上学校联合设立办法》,成立湖北省联合中等以上学校(简称湖北联中),湖北省主席陈诚兼任校长,省教育厅长陈剑修任副校长。设分校22所于鄂西、鄂东、鄂北各县。巴东高工分校由汉阳高工、市职土木科、江陵中学土木科、中华附中应用化学科组建。原设长阳,称长阳高工分校;后迁巴东野山关,改称巴东高工分校。再迁宣恩小关。后改称湖北高级工业学校。主任(校长)朱树馨,继任校长张孔容、胡国瑞、徐善同。到1945年,高工部拥有学生13个班,共600名学生。抗战时期,汉阳高工师生先从武汉到长阳,又从长阳到巴东,再从巴东辗转到宣恩,颠沛流离,艰难迁徙,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   抗日战争结束后,学校于1946年迁回汉阳针钉厂。开设土木、机械、应用化学3科。春秋两季招生。是年第二学期统计共有13个班,学生491人,均系男生。应届男生114人,教职工52人,其中专职教员25人。经费由省财政厅支拨。至1947年2月,学校恢复省立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旧名。    1949年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湖北省高级商业学校、湖北省女子职业学校合并组建湖北省高级职业学校   1949年5月16日,随着武汉的解放,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被武汉军管会文教接管部接管。   1949年9月,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迁至武昌西卷棚,与湖北省高级商业学校、湖北省女子职业学校合并,改为湖北省高级职业学校。不久,湖北省高级商业学校、湖北省女子职业学校很快又划拨出去独立建校,原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仍留在武昌西卷棚,更名为湖北省武昌高级工业学校。    1949年,湖北省高级职业学校(原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部分)改建为武昌高级工业学校   湖北省立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设有土木建筑科,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1927—1949年培养了数百名土木建筑人才。1949年,湖北省高级职业学校改建为武昌高级工业学校,设有土木建筑科、电气科、化工科、纺织科、机械科。

武昌高工学科分拆去向

   1952年, 全国院系调整时,武昌高级工业学校一分为五   1952年进行全国性院校调整, 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实施《中南区工业性质中等 技术学校整顿调整和发展计划》。根据调整计划,武昌高级工业学校的土木建筑科并入新建的中南建筑工程学校,电气科调并郑州电气专科学校,化工科调并广州工业学校,纺织科调并郑州 纺织工业学校。    由以上演变可以看出,湖北工艺学堂的名称仅存在9年,其办学主体存在28年。自1926年开始,湖北工艺学堂的办学资源经历若干次的合并,最终在解放前夕融入武昌高级工业学校。解放后,武昌高级工业学校的学科一分为五,分别经历若干次的分分合合,分别融入不同学校。   以下为武昌高级工业学校一分为五后的发展轨迹:    一、土木建筑科现入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1、武汉理工大学部分    1952年,武昌高级工业学校、武汉土木工程学校、长沙楚怡高等工程学校、长沙市政工程学校、 湘乡高等工程学校、郑州高等工程学校等6校的 土木工程专业合并组建中南建筑工程学校。   中南建筑工程学校更名为 武汉建筑工程学校   1958年,武汉建筑工程学校升格为武汉建筑工程专科学校   1958年,武汉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升格为武汉建筑工业学院   1960年,武汉建筑工业学院更名为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   1964年,武汉城市建设学院改建武汉建筑工程学校   1971年, 北京建筑工业学院、武汉建筑工程学校合并组建湖北建筑工业学院   1978年,湖北建筑工业学院更名为武汉 建筑材料工业学院   1985年,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更名为 武汉工业大学   2000年5月27日,武汉工业大学、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    2、华中科技大学部分    1971年,武汉建筑工程学校与北京建筑工业学院合并组建湖北建筑工业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前身之一)   1981年7月,国务院批准恢复重建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在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部分建筑学科的基础上,重建武汉城市建设学院   1983年8月,武汉城市建设学院重建校园破土动工,校址武昌马鞍山   1984年,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开始招生   2000年5月26日, 华中理工大学、 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国家科委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华中科技大学    二、机械科现入 武汉科技大学   1953年4月1日,武昌高级工业学校机械科与从江西萍乡迁来的大冶 钢铁工业学校合并,成立中南钢铁工业学校   1954年,中南钢铁工业学校更名为重工业部武昌钢铁工业学校   1956年,重工业部武昌钢铁工业学校更名为冶金工业部武昌钢铁工业学校   1958年冶金工业部武昌钢铁工业学校、武钢第三技校、武钢干部学校、武钢业余钢铁学院合并升格为 武汉钢铁学院   1995年,武汉钢铁学院、 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 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 武汉冶金科技大学   1999年,武汉冶金科技大学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    三、纺织科现入 河南工程学院   1952年,武昌高级工业学校纺织科并入武汉纺织学校   1954年,开封纺织学校、沈阳纺织学校、武汉纺织学校、新乡纺织学校合并组建郑州纺织工业学校   1958年,郑州纺织工业学校更名为河南纺织工业学校   1958年,河南纺织工业学校升格为河南纺织学院   1961年,河南纺织学院改建河南纺织工业学校   1963年,河南纺织工业学校更名河南纺织技术学校( 半工半读)   1965年,河南纺织技术学校(半工半读)更名河南纺织工业学校(半工半读)   1970年,河南纺织工业学校(半工半读)撤销   1979年,河南纺织工业学校复校   1984年,河南纺织工业学校、郑州纺织机电专科学校(分校)合并升格为河南纺织机电专科学校   1985年,河南纺织机电专科学校更名为河南纺织工业专科学校   1992年,河南纺织工业专科学校更名为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   2007年3月,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工程学院    四、电气科现入 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1953年,武昌高级工业学校电气科与郑州高级工业学校、湖南高级工业学校、广东高级工业学校、柳州高级工业学校、广西 西湾高级工业学校等6所学校的电机科合并组建郑州 电力工业学校   1958年郑州电力工业学校升格为郑州电力学院   1962年郑州电力学院改建郑州电力学校   1969年郑州电力学校撤销   1978年郑州电力学校复校   1994年郑州电力学校升格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五、化工科现入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1953年,湖北高级武昌工业学校化工科与河南 郑州工业学校、 湖南长沙高级工业学校、常德高级工业学校、萍乡高级工业学校、江西高级工业学校等化工科和 糖业科合并组建轻工业部广州化学工业学校   1953年 中央人民政府轻工业部广州化学工业学校更名为广州化学工业学校   1955年广州化学工业学校更名为食品工业部广州 糖酒工业学校   1957年广东 食品工业学校并入食品工业部广州糖酒工业学校   1959年食品工业部广州糖酒工业学校、轻工业部属广州造纸工业学校合并组建广东省轻工业学校   1963年广东省轻工业学校更名为轻工业部 广州轻工业学校   1969年轻工业部广州轻工业学校撤消   1973年广东轻工业学校复校   1980年广东轻工业学校更名为轻工业部广州轻工业学校   1995年轻工业部广州轻工业学校更名为广州轻工业学校   1999年广州轻工业学校升格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经历了一百余年, 张之洞于1898年创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在解放前合并融入武昌工业学校,武昌工业学校在解放后学科分拆,其各个学科现已分别融入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河南工程学院、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各个学科之中。一个多世纪以来,经历历史上若干次的分分合合,湖北工艺学堂之主体早已不复存在,所以,很难说哪个学校是湖北工艺学堂的嫡系,只能说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河南工程学院、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均与湖北工艺学堂有一定的渊源。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