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街道地图
峡山街道地处练江平原中部,潮南区北部,324国道贯穿腹地。街道总面积46.403平方公里,辖36个村(居)、共21.6141万人,是潮南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有基层党(总)支部58个(总支部4个),其中农村党支部36个,部门党(总)支部22个(其中“两新”组织党总支部属下非公分支部11个),党员总数4024名。共有企业1208家,其中一般纳税人315家。形成精细化工、针织服装、文化用品三大支柱行业和皮塑制品、拉链线带、电子电器等传统优势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件、中国名牌产品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23件,广东省名牌产品6个。2010年,街道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53.6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52.07亿元),工商税收37979万元(其中国税21927万元,地税16052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400万元;农村人年均纯收入5370元。今年1—9月份,实现工业产值138.6亿元,比增23%,工商税收31718万元,比增15%,(其中增值税18151万元,比增14.4%,地税13567万元,比增15.6%)。 [3]
峡山境内东部自西北走向东南,突起龟蛇二山,龟山海拔113.87米,蛇山高约48米;连结隔河的狮头山(蝴蝶山)地势平缓偏低,形成峡山墟的屏障。峡山西南靠近大南山。大南山水源丰富,水多流向东南,水流落差大,故东南部多水渚,汇上源无数坑流至秋风岭,水流平缓,汪洋广阔。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此地蓄水筑起秋风水库。由此逶迤流经古厝乡入两英镇,分支几道支流,一支向西注入司马浦镇入练江,另一支流入峡山镇,名为峡山河。峡山河又叫峡山大溪。源出崎沟,注入上东浦、莲塘、陈禾坡附近,流经下东浦至西港、刘前又纳白水带系之水至胪岗镇、桥东等村,流经和平镇出练江龟头海;在西港又纳大隙沟、泗联之水流入沙溪、桃陈,又在来自陈禾坡经沟头、西沟等之水入练南、东溪出练江。练江航运入练南间或东溪温可通航至峡山街道。峡山河水量充沛,灌溉着本镇大部分耕地。
十八湾水由两英分支之水,流经下店入仙港至练江之滨,再折向西南,流入洋陈、拱桥,蜿蜒曲折至义英附近,形成十八湾曲入南里向北流,注入南凤、潮东、陇美出练江,为峡山镇西北灌溉、水运大动脉。
按地质年代划分,峡山街道原系沼泽冲积平原,由于大南山水土大量流失,夹带泥沙冲积而成。靠近大南山一带,属半沙质土,约占全镇耕地40%,适宜于种植水稻、小麦、甘蔗、花生等作物。毗邻练江一带,属粘质土,约占全镇耕地60%,适宜于种植水稻、小麦、生柑、甘薯、香蕉等作物。
峡山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主要特点是气温偏高,年平均气温20℃左右,最低月份一月为8.4℃,但1961年1月18日出现低气温l℃,,常年一般最高气温为36℃,其中1962年8月2日曾出现最高气温37.4℃。雨量充沛,常年降水量在1800毫米左右,日降水量最多一般在100毫米。4-8月份为雨季。
据考证,峡山街道居民大部分来自闽南泉州、漳浦一带。有的是因战乱避难南迁,主要来自河南中州一带至闽南。到了宋代,又有一批北来避难者,因晚于来潮的“河洛”,称为客家。今南山边缘居民中仍有部分操客家话,东沟村九斗则是浅山客。峡山村落较早形成于宋代,如峡山、洋内、义英、华桥等村。至明初,峡山已成为潮阳重点都(名黄陇都,辖83个村)。峡山街道现有常住居民17万人,暂住居民4万余人。峡山街道侨居海外的人数达10万人。据峡山侨联统计,旅居港、澳、台约4万多人,侨居泰国约5万余人,马来西亚、新加坡4000多人,菲律宾400余人,印度尼西亚100余人。此外,美洲、澳洲、欧洲以及东非海岸的毛里求斯也有峡山人。
峡山古称“合山”,因地处龟山、蛇山而得名。明朝万历年间,大理寺卿周光镐于峡山建“明农山房”隐居,但见山峦草木碧绿如玉,遂镌刻“玉峡”二字于石上,故峡山又称“玉峡”。
晋隆安元年(公元399年)置潮阳县,县治置于临昆孤山之麓,峡山属潮阳管辖。唐永徽元年(公元665年)并潮阳入海阳,至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又拆海阳置潮阳。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谪刺潮州,县治从临昆迁至新兴乡(即今棉城)。是时潮阳已设新兴、兴仁、丰恩、丰欢等4乡,峡山属兴仁乡。
宋绍兴二年(公元l132年)复并潮阳入海阳,至十年(公元1140年)又拆海阳置潮阳。
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监县达鲁花赤熊按摊不花于新兴乡筑土城为城廊,管辖县内14团;元末为土人所据,陈遂占据邑治,谢均正据歧山都(今和平),胡禄据荆陇(黄陇都一带)。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知县杨智奉例丈量境内田土,稽民数定赋役制图,更14团为16乡都,峡山属黄陇都,乡都设于峡山;嘉靖年间,潮阳区域变动,设置10都,峡山仍属黄陇都。
清雍正十二年乙卯(公元1735年)吉安巡检司移署峡山。
民国初年,潮阳撤都置区,全县设9个行政区,峡山属潮阳第五区,区署设于峡山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峡山属潮阳,为第五区。1956年拆区并乡,1957年合并大乡,1958年峡山成立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建区,1987年撤区建镇,1993年潮阳撤县设市(县级),2003年潮阳撤市设为潮阳区和潮南区,峡山镇改设为峡山街道,并为潮南区政府驻地。
峡山镇现管辖36个村(居):峡山、寨外林、东山、泗联、洋内、董塘、沙溪、桃陈、南里、义英、汕尾、桃溪、练南、西港、东溪、陇美、溪南、华桥、潮东、拱桥、拱上、洋汾陈、沟头、洋汾林、东沟、上西沟、西沟、陈禾坡、上东浦、下东浦、莲青、英光、溪心、大宅、李围、上家。
峡山镇:12个居委会;24个村委会
村(居)委会名称 |
户数 |
人口数 |
村(居)委会名称 |
户数 |
人口数 |
峡山居委 | 3326 | 15148 | 溪南村 | 327 | 1788 |
寨外林居委 | 282 | 1505 | 华桥村 | 1093 | 6299 |
东山居委 | 589 | 2761 | 潮东村 | 365 | 2090 |
董塘居委 | 337 | 1896 | 拱桥村 | 448 | 2144 |
汕尾居委 | 408 | 2150 | 拱上村 | 450 | 2577 |
桃溪居委 | 1194 | 7065 | 洋陈村 | 1081 | 5280 |
洋内居委 | 1084 | 5874 | 沟头村 | 741 | 3940 |
泗联居委 | 1726 | 9152 | 洋,林村 | 870 | 4580 |
沙溪居委 | 368 | 1960 | 西沟村 | 607 | 3218 |
桃陈居委 | 240 | 1331 | 东沟村 | 453 | 2603 |
南里居委 | 1417 | 7924 | 上西村 | 460 | 2548 |
义英,居委 | 1701 | 9229 | 上东村 | 1933 | 10713 |
下东村 | 1386 | 7377 | 禾陂村 | 1105 | 5887 |
练南村 | 1512 | 7354 | 英光村 | 612 | 3084 |
西港村 | 789 | 4525 | 溪心村 | 303 | 1613 |
上家村 | 468 | 2718 | 莲青村 | 450 | 2412 |
东溪村 | 1324 | 7146 | 大宅村 | 802 | 4531 |
陇美村 | 682 | 3321 | 李围村 | 299 | 1631 |
合 计 | 合 计 | 31232 | 165374 |
村(居)委会名称 |
户数 |
人口数 |
村(居)委会名称 |
户数 |
人口数 |
峡山居委 | 3326 | 15148 | 溪南村 | 327 | 1788 |
寨外林居委 | 282 | 1505 | 华桥村 | 1093 | 6299 |
东山居委 | 589 | 2761 | 潮东村 | 365 | 2090 |
董塘居委 | 337 | 1896 | 拱桥村 | 448 | 2144 |
汕尾居委 | 408 | 2150 | 拱上村 | 450 | 2577 |
桃溪居委 | 1194 | 7065 | 洋陈村 | 1081 | 5280 |
洋内居委 | 1084 | 5874 | 沟头村 | 741 | 3940 |
泗联居委 | 1726 | 9152 | 洋,林村 | 870 | 4580 |
沙溪居委 | 368 | 1960 | 西沟村 | 607 | 3218 |
桃陈居委 | 240 | 1331 | 东沟村 | 453 | 2603 |
南里居委 | 1417 | 7924 | 上西村 | 460 | 2548 |
义英,居委 | 1701 | 9229 | 上东村 | 1933 | 10713 |
下东村 | 1386 | 7377 | 禾陂村 | 1105 | 5887 |
练南村 | 1512 | 7354 | 英光村 | 612 | 3084 |
西港村 | 789 | 4525 | 溪心村 | 303 | 1613 |
上家村 | 468 | 2718 | 莲青村 | 450 | 2412 |
东溪村 | 1324 | 7146 | 大宅村 | 802 | 4531 |
陇美村 | 682 | 3321 | 李围村 | 299 | 1631 |
合 计 | 合 计 | 31232 | 165374 |
富饶肥沃的潮汕平原,似粤东南海之滨的一个碧玉盘。被誉为“盘中明珠”的经济重镇峡山,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抢抓机遇,正道发展,充分发挥民资民力雄厚、海外侨胞众多、商贸活跃三大优势,办实业,抓支柱,树品牌,推动峡山经济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迅速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群体、骨干行业和名优品牌,经济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20年来,峡山镇充分利用改革开放的政策,发挥地灵人杰、侨胞众多、交通便利和民资民力雄厚的优势,积极发展民营、乡镇工业。目前,全镇拥有乡镇工业企业近1000家,从业人员5.5万余人,形成了针织服装、化妆用品、皮塑制品、拉链线带、电子电器、文化用品等8大骨干行业,产品78个门类3800多个花色品种。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进步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峡山镇委、镇政府十分注重引导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全镇十几年来引进、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00多名,其中中高级职称131名。为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峡山镇大力抓好企业的更新改造。
几年来,企业更新改造设备5800台(套),改造工艺流程2000多条,创新花色品种3000种。全镇共组建了11家集团公司,总注册资金6亿多元。涌现出雅倩、雅嘉、东方、双雄织造、南华线带等一批高、新、大骨干企业。南华线带、明兴电器等4家企业的产品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2个项目被列入省级"星火计划",一批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雅倩”和“雅嘉”分别被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和“广东省著名商标”。[4]
20世纪80年代初,素有经商头脑的峡山人,以农村集贸市场为依托,经营国内紧缺的侨汇物资和各种小商品,农村商品经济非常活跃,家家设店,户户经商,一时万商云集。著名经济学家许涤新曾亲笔题词,称峡山镇为“国际贸易商场”。 [5]
而今,针织服装、化妆用品两个骨干行业犹如两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在峡山崛起。全镇针织服装企业83家,化妆品企业51家,两大行业的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40%。
潮南区峡山科技工业园
潮南区峡山科技工业园10.18(2003年10月18日)开工典礼。地处潮南区的司马浦、两英镇和潮阳区的铜盂镇、贵屿镇之间的中心地带,紧靠324国道,总占地面积3700亩,首期规划建设1700亩。工业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逐步配套供电、供水、道路、绿化、通讯基础设施以及建设有职工宿舍区、写字楼、商场和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的生活中心区。
峡山镇将充分发挥科技工业园的地理优势、基础设施配套优势、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力争早日把该工业园建设成为一个以针织服装和文化用品行业为主要特色的生态型、科技型工业园。至2003年末,已有18家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要求落户工业园,总投资近10亿元,初步形成了投资的热潮。[6]
曾茂朝(1932~ ),电子计算机专家。1957年毕业于交 曾茂朝通大学电力工程系。历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电子计算机顾问组副组长。长期从事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的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并参加了我国194机、119机、109乙机、109丙机、717机、013机和757机等大、中型计算机外部设备及其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
广东省潮阳县(今汕头市潮阳区)峡山镇大潮村。父曾锦轩(1891-1954),母萧氏(1895-1976)。当时父亲和祖父、伯父、叔父均在新加坡工作,抗日战争时期,父亲返回家乡。1943年家乡闹灾荒,曾茂朝跟随四舅父萧志宣前往香港,后赴上海,寄居于姐夫周昭俊和姐姐曾美娇家中,进上海清如小学念书,1947年夏考入上海市市立敬业中学。1949年上海解放,年底他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3年从敬业中学毕业,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力工程系,1956年5月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峡山人舍得花钱,高标准、大规模、全方位推进交通、能源、通讯、水改等基础设施建设。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峡山镇党政一班人的共识。十几年来,峡山镇先后投入25亿元,铺筑了28条总长35公里,宽分别为12米至32米的混凝土街道,建成长4.2公里,宽56米的北环市路西段路基工程;铺设了通往61个自然村、总长56公里的自来水管道;开通了程控电话、数字移动电话基地站;兴建110千伏输变电站。建成一批档次较高的商贸区、文化娱乐区、行政区、工业区、居民生活区和旅游区,镇区面积从1985年的0.76平方公里扩至目前8.6平方公里。交通便利、能源充足、通讯发达、基础设施完善,使峡山成为投资者置业的理想地方。
一、税收优惠政策
在峡山镇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按国家规定分别计征下列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房地产税(外商投资的房地产开发可免征土地使用税及三年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并按规定分别享受各种减免税优惠待遇。生产性的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率一般为24%,地方所得税为3%,经批准可免征地方所得税;
非生产性的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为33%(含地方所得税为3%)。属鼓励发展的项目,除享受国家规定减免税外,经批准可给予一定时期免征或减征地方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工业、交通运输业 、农林牧业等生产性行业,经营在10年以上,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第1-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3-5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有关税收的其他优惠政策按国家规定执行。
二、土地使用方面的优惠
在峡山镇投资设厂的外商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如需使用集体土地自建厂房,可直接与村、居委联系,然后向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报上级国土局审批;所需土地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位置、不同使用性质,在价格上给予优惠。
依据土地管理政策,国有土地经开发后,可转让、出租、抵押,期满可续约。
三、经营管理享有自主权
外商投资企业拥有充分自主经营的权利。客商有权按照国际上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管理企业,并有权在批准的经营范围内自行制订生产经营计划,安排生产和销售,自行筹措和运用资金,自行采购生产资料,自行确定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外商投资者可以在合营企业中出任董事长。可以委托在大陆的亲友、眷属为其投资企业的代理人。
四、产品销售和物资供应
外商投资企业可以自行组织其产品出口,也可按国家规定委托代理出口,属于需要申领出口许可证的产品,可按照企业的年度出口计划,每半年申报一次许可证。
外资企业的产品,如属国内需要进口的紧缺商品或采用国内原材料、元器件较多的产品,或确系外商提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的产品,经批准和补税之后,允许有适当比例内销。
对于生产某些国内空白、紧缺而需要进口的产品,外商可申请替代进口的方式,经批准后在国内销售。
外商投资企业所需原辅材料等物资,可自行决定在中国购买或向国外购买;经批准纳入国家计划供应的物资,与国有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进口生产内销产品所需的、涉及许可证管理的原辅材料,按年度计划,每半年申请一次许可证。
五、外汇管理和银行信贷
在峡山镇设厂的外商投资企业,根据本身的业务需要,经潮阳市外汇管理支局批准,可在中国银行潮阳支行、中国农业银行潮阳支行或经批准经营外汇业务的专业银行申请开户,设立外汇账户。
外商投资企业外汇余缺,可通过潮阳外汇调剂代办处调剂;外商的税后利润和外籍员工的税后工资,经潮阳市外汇管理支局批准,允许汇出境外。
银行和各金融机构对外商投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实行“优先照顾”和“谁出口就支持谁”的政策,外商投资企业可用自有外汇(包括境外借入外汇)或企业的固定资产作抵押,申请人民币贷款或外币贷款:对产品出口型企业和先进技术型企业生产流通中所需的短期周转资金和其他必要的资金,优先贷给。
六、投资者的财产保障
在本镇投资的外商的人身安全和拥有的财产、投资获得的合法权益以及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均受中国法律保护。外商投资企业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可本着平等互利的精神进行协商解决。若经协商仍不能解决时,可请中国的仲裁机构进行调解或仲裁,也可由双方认可的国际仲裁机构仲裁。
外商投资企业应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潮阳支公司峡山办事处投保。
七、用工管理
外商投资企业享有用人的自主权。经向镇劳动部门申报,可自行确定用工数量,自行确定职工的工资标准、工资形式和奖惩、津贴、考核等制度。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职工一律为合同工,并实行社会劳动保险。
峡山目前的劳动工资一般是每人每月300?FONT FACE="宋体" LANG="ZH-CN">600港元,正常工作时间是每天8小时,也可根据生产、货期需要适当延长,一般加班时间每月可在36小时左右。
八、其它
外商投资企业外汇收支平衡有暂时困难,经省批准,可以实行综合补偿办法。投资于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可实行综合补偿。对重点鼓励发展的合作经营项目经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加速折旧回收投资股本,每股折旧率一般为20%,高技术和风险性投资项目可增至30%。
1、投资方式
到峡山镇投资的客商可以根据各自的意愿,选择适合自己利益的投资方式,包括:
(1)全部资本由外商拥有的独资经营企业;
(2)与中国境内企业共同投资的中外合资经营或合作经营企业;
(3)补偿贸易、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生产等方式;
(4)法律允许的其它投资方式。
2、出资方式
根据国家的规定,外资企业投资额最低限额不低于人民币100万元的等值外汇。投资者的出资方式包括:机械设备、原材料配件、辅助材料、用地、厂房及配套设施、工业产权、专有技术转让作价出资和流动资金等。
3、申报程序
投资者可遵循下列程序办理有关投资设厂的手续
——向峡山镇对外经济管理办公室咨询或洽谈有关投资事项,或者自己寻求合资、合作伙伴,直接开展投资洽谈;
——向有厂房的单位联系厂房租购或与有关村(居)委、镇人民政府联系购买用地自建厂房;
——备妥必要的投资项目报批文件报潮阳市外经委审批,并向汕头市人民政府申领批准证书;
——凭批文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领营业执照,并凭营业执照向有关部门办理税务、海关登记和银行开户等手续,然后即可开业。
(根据两英镇人民政府信息网资料整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