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怀璧

史怀璧

中文名 史怀璧
逝世日期 2001年5月22日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人物生平

立志救国投身革命

1913年3月27日(农历二月二十日)出生在长治市武乡县史家垴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

史家垴村的人大多姓史,据说祖上是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他们开始迁移到武乡县城附近的下城村定居,后来因人口繁衍,土地不足,又迁居到城南的丘陵地带,打土窑洞,垦荒种地,定村名为史家垴村。“史”是家族的姓氏,“垴”是指居住的地方处于丘陵地带。

史怀璧在县立高小毕业后,1930年考入武乡师范学校读书,走上读书求知的道路,立志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1933年初,他结识了前来学校宣讲革命理论的共产党员李逸三,逐步接受了革命的理论和思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3年,史怀璧在武乡县立师范学校毕业后,在革命青年高沐鸿和李逸三的帮助下到武乡流通图书馆工作。同年5月,史怀璧与高沐鸿、李逸三一起成立了武乡党组织,史怀璧担任县委副书记兼宣传委员。为了掩护党组织的革命宣传活动,他们创办了《武乡周报》,史怀璧担任该报的誊写工作。

党组织成立后,武乡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斗争。同时,武乡党组织利用流动图书馆及《武乡周报》、《上党红花》等革命报刊宣传革命思想,团结进步青年,积极发展党员,先后发展了20多名进步青年入党。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点燃了武乡革命斗争的火炬,也引起了当局的严密关注,并将武乡划为山西“四大赤县”之一,开始进行疯狂的镇压活动。

1934年2月,武乡县的党组织遭到破坏,史怀璧经历了被敌人通缉和逮捕的遭遇,获释后想尽办法和党组织接上关系,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

血雨腥风坚持斗争

1936年11月,史怀璧参加了牺盟会,被党派到辽县(今左权县)任牺盟会联络员。他带着9个协助员,到辽县进行抗日宣传,发展牺盟会员。他们以牺盟会为掩护,在两个半月时间里,发展了3000多名牺盟会员,培养了一批抗日积极分子。同时,他们还积极发展党员,在爱国青年和牺盟会的骨干分子中培养和发展了辽县第一批党员。他们在群众中宣传抗日救亡思想,为进一步发动群众、壮大党组织打下了基础。[1]

1937年“七七”事迹后,史怀璧调任山西牺盟会特派员和辽县中心区秘书、辽县县委书记。

1938年3月调任沁县抗日县长,时年25岁。“十二月事变”后,史怀璧进入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学习。

1940年秋,史怀璧结束了在北方局党校八个月的学习,回来后到棉上县任县委副书记半年,然后调到太岳第一专署任专员(晋冀鲁豫边区编制为第七专署)。

解放战争初期,史怀璧曾任晋冀鲁豫晋中行署副主任、区党委委员、临汾专员公署专员等职。在徐向前亲自指挥的“临汾攻坚战”中,史怀璧协同太岳行署主任裴丽生负责后勤指挥部的工作。他们深入广泛地动员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全力以赴支援前线,为整个战役的胜利,提供了从人力到物力的全面保证。为攻克临汾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史怀璧从1938年到太岳区工作,到1948年7月离开,在太岳区根据地工作了10年,他经过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亲身体验和经历了太岳区这块在战略上极为重要的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巩固、壮大的过程。

1948年11月,史怀璧随彭真一起赴北平参加接管工作。进入北平后,他负责接管民政局,被任命为民政局局长,不久又兼任地政局局长、劳动局局长,为新北京的民政、地政和劳动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1]

兢兢业业无悔奉献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1]

1950年,中央决定成立劳动部,当时的劳动部部长是李立三,史怀璧随后被调到劳动部任办公厅主任。

1952年,中央决定将中财委分为8个办公厅,所有办公厅均不设专门办事机构,而根据其分工由原职能部门兼任。根据周总理的指示,劳动工资工作属第五办公厅管,遂将劳动部作为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厅的办事机构,并任命史怀璧兼任中财委第五办公厅主任。

1954年,史怀璧被调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任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民法的研究起草工作。1958年,史怀璧被调到云南工作,任云南思茅地委任第一书记,同时兼任西双版纳州委书记。思茅及西双版纳地处我国南部边疆,有1000多公里的边防线,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居住着十多个少数民族。史怀璧当时经常下乡,一去就是十天半月。他在那里工作时注意做长期细致的民族工作,注重生产发展和边疆安定,根据内地与边疆的不同情况,灵活运用政策,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后来,史怀璧被选为云南省副省长,负责日常工作。

1966年初,中央调史怀璧回北京工作,任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

1966年5月,他以中国文化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出访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并与这两个友好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

1969年秋,史怀璧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1971年夏,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他与众多老干部一起返回北京。

1972年,史怀璧重新工作后,任山西省委副秘书长。粉碎“四人帮”后,史怀璧任山西省委常委、副省长,并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人大代表。

1978年,史怀璧被调回北京。当时民政部正值重新组建,史怀璧曾担任北京市第一任民政局局长,是老民政干部,于是被任命为民政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协助程子华做民政部的重建工作。

1982年,根据中央的相关规定,史怀璧退居二线,担任全国第六届、第七届政协委员,并担任民政部咨询委员会主任一职,后又担任了中国社团研究会会长的工作,1993年离休。

工作之余,史怀璧对书法情有独钟,他的书法作品经常参展并获奖,有作品被收入了《近代书法大成》一书。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并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晚年,史怀璧还花了一年多时间将自己的革命经历和深入思考整理成册,著有《坎坷征程六十年》一书。

2001年5月,史怀璧病逝于北京。[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