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岭藜芦

牯岭藜芦

注意事项 有毒
二名法 Veratrumschindleri
拉丁学名 Veratrumschindleri(Baker)Loes.f.
牯岭藜芦
别称 天目藜芦、闽浙藜芦
藜芦族
中文学名 牯岭藜芦
药用部位 植物的根及根茎
藜芦属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叶在茎下部的宽椭圆形,有时狭矩圆形,长约30厘米,宽(2-)5 -10 (-13) 厘米,两面无毛,先端渐尖,基部收狭为柄,叶柄通常长5-10厘米。圆锥花序长而扩展,具多数近等长的侧生总状花序;总轴和枝轴生灰白色绵状毛;花被片伸展或反折,淡黄绿色、绿白色或褐色,近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6-8毫米,宽2-3毫米,先端钝,基部无柄,全缘,外花被片背面至少在基部被毛;小苞片短于或近等长于花梗,背面生绵状毛,在侧生花序上的花梗长约6-8(-14)毫米;雄蕊长为花被片的2/3;子房卵状矩圆形。蒴果直立,长1-5-2厘米,宽约1厘米。花果期6-10月。

牯岭藜芦(图1)牯岭藜芦(图1)

基本介绍

       种中文名:牯岭藜芦

  种拉丁名:Veratrum schindleri (Baker) Loes. F.

  种别名 :天目藜芦,闽浙藜芦

  科中文名:百合科

  科拉丁名:Liliaceae

  属中文名:藜芦属

  属拉丁名:Veratrum

  国内分布:产江西、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和福建(上杭、建瓯)。

  海 拔:700-1400

  命名来源:[Verh. Bot. Ver. Brand. 68: 139. 1926]

  中国植物志:14:028

  英文植物志:24:84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最低海拔:1000

  最高海拔:2500

  生 境:山坡林下、灌丛下、草丛中、悬崖上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湖北西南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700-1350米的山坡林下阴湿处。

地理分布

  分布于江西、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和福建(上杭、建瓯)。

药用价值

  中药名:藜芦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牯岭藜芦的根及根茎。

  性味功效:苦;辛;寒;有毒。涌吐风痰,杀虫。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