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燕鸥

粉红燕鸥

脊索动物门
鸻形目
别称 红燕鸥
中文学名 粉红燕鸥
鸟纲
英文名称 RoseateTern
亚种 5亚种
燕鸥属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成鸟夏羽:额、头顶、枕黑色,后颈白色;背珠灰色,腰和尾上覆羽较淡,几近白色,尾纯白,外侧尾羽延长,逐渐变尖,尾呈深叉状。眼以下头侧、颈侧白色;肩和翅上覆羽亦呈珠灰色,与背同色;外侧3-4枚初级飞羽黑色或黑褐色,内翈具宽阔的白色羽缘,2-4枚近羽端处白色羽缘外又有褐色羽缘;初级飞羽第2枚起和次级飞羽均沾珠灰色,内翈边缘白色。颏、喉和下体白色,有时微缀粉红色。[1]

成鸟冬羽:前额和头顶前部白色,头顶前部具黑色纵纹,其余羽色似夏羽,下体粉红色不见。

幼鸟:前额和头顶前部白色,具褐色、白色和黑色的斑点和纵纹,枕黑色;背淡灰白色,具褐色横斑;腰和尾上覆羽灰色,有时具褐色横斑,翅上覆羽有褐色羽缘,下体白色。

虹膜暗褐色;嘴红色,尖端黑色,幼鸟和成鸟冬季嘴黑色;脚和趾鲜红色,趾上有黑色斑,幼鸟和成鸟冬季脚暗褐色。[1]

大小量度:体重90-130克;体长310-380毫米;嘴峰31-40毫米;翅210-226毫米;尾144-190毫米;跗蹠20-22毫米。[1](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粉红燕鸥粉红燕鸥(30)栖息于海岸、港湾的岩礁、沙滩、海上岛屿及开阔海洋,常结群或与其他燕鸥混群活动。[1]

生活习性

在浅水处或在海面上空飞翔,搜寻食物。飞翔时双翅频繁搧动,也常常降落于岩礁上休息。捕食时鸣声似“Chew-it”。冬季在开阔的海洋上活动,能垂直俯冲入水中甚至下潜捕捉食物,也常侵袭其他浮鸥类,迫使它们吐出已吞入的食物。以小型鱼类为主要食物,也取食昆虫和海洋无脊椎动物等。[1]

分布范围

世界

原产地: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阿鲁巴、澳大利亚、巴哈马、伯利兹、博内尔岛、圣尤斯特歇斯岛和萨巴、巴西、加拿大、中国、古巴、库拉索岛、多米尼加、法国、加纳、格林纳达、瓜德罗普岛、海地、印度、印尼、爱尔兰、牙买加、日本、肯尼亚、马达加斯加、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墨西哥、蒙特塞拉特、新喀里多尼亚、阿曼、巴布亚新几内亚、葡萄牙、波多黎各、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马丁(法属)、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塞舌尔群岛、圣马丁岛(荷兰属)、索罗门群岛、索马里、南非、西班牙、斯里兰卡、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国、美国、委内瑞拉、维尔京群岛。

旅鸟:奥地利、巴林、巴巴多斯、比利时、百慕达、文莱达鲁萨兰国、哥伦比亚、丹麦、埃及、冈比亚、德国、直布罗陀、以色列、利比亚、马耳他、缅甸、荷兰、挪威、波兰、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沙特阿拉伯、新加坡、瑞典、瑞士、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瓦努阿图、越南、也门。

原产地不确定:贝宁、柬埔寨、喀麦隆、开曼群岛、圣诞岛、科摩罗、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斐济、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圭亚那、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利比里亚、马来西亚、毛里求斯、马约特岛、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莫桑比克、瑙鲁、尼日利亚、诺福克岛、巴基斯坦、帕劳、巴拿马、菲律宾、留尼旺岛、圣多美与普林西比、塞内加尔、塞拉利昂、苏里南、泰国、东帝汶、多哥。

粉红燕鸥分布图粉红燕鸥分布图

中国

上海、浙江(东部沿海和沿海岛屿、舟山、洞头、瑞安)、福建(马祖)、广东(南澳)、广西(北部湾沿海)、台湾(宜兰、高屏、澎湖、兰屿)、香港(夏候鸟)。[1]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或7月,集群在海岸的岩礁及岛屿草丛或地面上营巢繁殖,也有在珊瑚礁和花岗岩岛屿及沙滩或草地上营巢的。巢位附近常有浓密草丛遮蔽。巢较简陋,为地上凹穴,内有时无任何内垫物,有时有少量海藻或其他植物。通常产卵2枚,偶有1枚或3枚者。卵呈乳白色,密布暗褐色大小不同的斑点;卵的量度为35-47毫米×26-31毫米。雌雄亲鸟弥流孵卵,孵化期21-26天。[1]

亚种分化

粉红燕鸥(5亚种)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粉红燕鸥印度洋亚种 Sterna dougallii arideensis
2. 粉红燕鸥太平洋亚种 Sterna dougallii bangsi
3. 粉红燕鸥指名亚种 Sterna dougallii dougallii
4. 粉红燕鸥澳洲亚种 Sterna dougallii gracilis
5. 粉红燕鸥南亚亚种 Sterna dougallii korustes

保护现状

粉红燕鸥(5亚种)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粉红燕鸥印度洋亚种 Sterna dougallii arideensis
2. 粉红燕鸥太平洋亚种 Sterna dougallii bangsi
3. 粉红燕鸥指名亚种 Sterna dougallii dougallii
4. 粉红燕鸥澳洲亚种 Sterna dougallii gracilis
5. 粉红燕鸥南亚亚种 Sterna dougallii korustes

保护级别

种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词条图册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