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滦河

中文名 大滦河
面积 44600km²
目录导航

地理简介

滦河滦河

1983年引滦入津工程从潘家口水库引水,以补给唐山、天津二市,饮水工程全长234千米,是中国最长的引水工程(截止1995年),平均每年向天津市输送8.1亿立方米的淡水。滦河水系发育,常年有水的支流500多条。主要支流有伊逊河、青龙河等。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6.3亿立方米,但分配不均匀。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59.64万千瓦。由于流域植被覆盖较好,河水含沙量(滦县站)多年平均仅4.73千克/立方米。干流上已建有潘家口水库、大黑汀水库。

由于上游引水过度,滦河下游近,经常断流,失去了流水的冲刷,泥沙迅速淤积,河床已经迅速抬升,一旦出现较大洪水,必定阻碍泄洪,造成巨大危害。

主要支流

有闪电河、小滦河、兴州河、伊逊河、武烈河、柳河、瀑河、长河、青龙河。

污染及治理

滦河在唐山市境内全长207km,是滦河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段。流经迁西、迁安、滦县、滦南、乐亭5县(市),途中有清河、长河、青龙河等8条较大河流汇入,在滦县的岩山渠道分支,向东经乐亭县直接入海的老滦河,向南流经滦南县进入灌区的为新滦河,流域面积达2690km2。据调查,滦河两岸共有造纸、选矿、化工等149家企业的工业废水和县城生活污水直接和间接排入滦河,全年接纳沿岸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约70Mt,悬浮物0.255Mt,化学耗氧量0.71Mt,此外还有少量的挥发酚、氰化物等。污染最重的河段为迁安市爪村大桥以下,这就是迁安市三里河汇入滦河的交汇处至滦县岩山渠道分水闸段,水质呈酱油色,泡沫覆盖水面,有臭味。据1997年3月份监测,超过五类水体4.4倍,水质恶化,水体使用功能几乎丧失,造成近海海域和滦河下游的环境污染,给养殖、种植和海洋捕捞造成很大损失。如乐亭县开发沿海滩深14667hm2,养殖蛤类、沙蚕、对虾及鱼、蟹等,但近些年由于污染造成损失的面积就达3800hm2,其中1997年一个面积为333.3hm2的贝类养殖场贝类全部死亡,直接损失800多万元。又如滦南县沿海养殖面积3333.3hm2,每年由于污染损失2000多万元。根据农业部门掌握的资料显示,由于污染使水稻出现坏根、生长迟缓、土地板结等,造成产量减少。

资料表明,近海海域由于污染,一些鱼类、贝类生存繁殖条件被破坏,数量、种类明显减少,有些已将近绝迹,海洋捕捞量也逐年减少,因污染造成死鱼事件逐年增加。因滦河水质污染,造成沿岸23个村4000余眼浅层水井有异味,各项化学物质严重超标,沿岸群众饮用此水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上升,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纵观滦河情况,分析污染严重的原因,主要有三条:一是自上游建设潘家口、大黑汀两大水库以来,下游滦县测水站年径流量从4.41Gm3降到1.5Gm3,枯水期流量更小;再加滦河支流青龙河的桃林口水库的建成,每年又减少水量0.39Gm3,这样滦河全年除汛期和插秧季节接纳上游水库补水外,其它时间内基本没有多少径流水冲刷河道,失去了自净能力,实际上在枯水季节已经成为一条排污河。二是大量工业废水排入滦河是造成滦河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造纸行业每年排放3.407Gt造纸废水,占工业废水排放量的56.7%,化学耗氧量67200t,占化学耗氧量排放量的94.7%。其次是选矿行业,沿岸近百座小洗选厂废水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28.7%。其中迁安市年排放废水5.028Gt,占排放总量的83.7%,年排化学耗氧量67300t,占排放总量的94.86%。三是迁安、迁西、滦县的城镇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滦河,年排放量1Gt左右,也是造成滦河污染的原因之一。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