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厅山峡

中文名 官厅山峡
气候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目录导航

流域

官厅山峡地处京西,为永定河上游的一级支流,跨两省市的三个区县,即河北省怀来县、北京市门头沟区和昌平区。门头沟境内流域面积1 291平方公里,占门头沟区水域总面积的88.7%。门头沟官厅山峡地区属太行山脉的北端,地势西高东低,其间山坡陡峻,峭壁林立,沟谷深切,岩性复杂,地表出露,西北部与东南部以各种石灰岩为主。土壤种类以山地草甸土、山地棕壤、褐土为主。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类型,原始森林已被破坏,仅存少量天然次生林。植物种类较多,依海拔高低呈垂直规律性分布。属大陆东岸季风型气候,年均气温12℃,无霜期160天,平均降雨量539毫米,降水多集中在6~8月,占全年降水量70%以上。

门头沟官厅山峡流域分属9个乡镇办事处,有行政村196个,农业人口61 852人,劳动力28 031个,农业人口密度为48人/平方公里。1992年流域内有耕地7.66万亩,农业人均耕地1.24亩。林地42.43万亩,其中用材林27.44万亩,经济林1.01万亩。牲畜养殖以放养为主。工副业生产以采矿、建材、运输、加工和商饮服务业为主。1992年农业总产值1 283.3万元,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发展缓慢,人均收入1 155元,贫困人口占农业人口的42%。恶劣的自然条件与人为活动的破坏,水土流失进一步加重。流域水土流失面积854.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6.2%,其中轻度侵蚀694平方公里,中度侵蚀160.7平方公里。还有重度侵蚀、泥石流侵蚀等形式。流域内年平均侵蚀量258.2万吨。

流域治理

门头沟官厅山峡被列为全国8片重点治理区之一。区政府编制了《永定河官厅山峡地区水土保持防治总体规划》、《门头沟区官厅山峡治理五年(1993~1997)实施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各流域的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二期第一阶段治理工程(1993~1997),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4平方公里,其中整修梯田、坝地6.42万亩,营造水保林8.1万亩,发展经济林8.12万亩,封育治理(包括飞播)45.35万亩,修建谷坊1 043座,防护墙坝7 475米,打机井26眼,建扬水站36处,蓄水池50个,管渠道10万多米,扩大和改善灌溉面积30 750亩,修田间道路186公里,共完成土石方755万立方米。总投资326.1万元,其中中央投入650万元,地方匹配924万元,乡民自筹1 694.1万元。通过五年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①经济效益。农林牧产值由1992年的4 725.8万元,增加到1997年的8 280.1万元,增长了75.2%,林牧矛盾得到缓解。以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1996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比1992年增长23.01%,年均递增5.31%;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92年增长23.16%,年均递增5.35%;贫困户由1992年13 782户减少到1997年的1 910户,减少了86.1%。②生态效益。区内土壤侵蚀模数由1992年的2 000吨/平方公里·年,下降到1997年的1 611吨/平方公里·年,平均年减少土壤损失17.7万吨,相当于减少复合肥损失3 220吨。项目区内林草覆盖率由1992年的50%增加到76.6%,森林覆盖率由13.95%增加到21.5%。项目区内小流域综合治理程度达到95.5%,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90.8%,其中经济林草面积占林草总面积58.9%,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90%以上。项目区蓄水效率在50%以上,保土效率在75%以上。形成绿色林带4万多亩,标准果园7万多亩。代表门头沟区特色的十大干鲜果、花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官厅山峡独特的生态景观。③社会效益。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率由1992年的46%增长到1997年的85%。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水土流失得到控制,提高了土地产出率。生态条件改善,促进了旅游服务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综合防治工程使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保证了下游人民及首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创建三高农业工程,发展林果产业和加工工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加强了防汛抗旱能力,确保首都安全渡汛。官厅山峡治理的前景目标规划:原有水土流失面积854.7平方公里,第一阶段治理流失面积454平方公里,尚有水土流失面积458.9平方公里,其中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面积58.2平方公里。二期第二阶段(1997~2002)计划治理8条小流域,即清水北沟、斋堂九龙头、沿河口、军响灵水沟、雁翅田庄沟、口子沟、王平地区流域及妙峰山大冯北沟。总流域面积514平方公里,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38.1平方公里,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治理程度为88.7%。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