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yǎn)州(古作“沇州”),古九州之一,在今山东西部与山东河北交界处,在古黄河与古济水之间。
兖州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先秦著作《尚书·禹贡》。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之地为九州,兖州即为其一。《禹贡》就是各州向朝廷贡赋的标准。其中最普遍为人们接受的还是大禹定九州。
兖州的这个“兖”字,来源于兖水。兖水又称济水,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县的王屋山中。济水分黄河南和黄河北两部分,后来由于水系变化,黄河以南如今已经没有济水了。兖水的兖字古代写作“沇”。在小篆里,“三点水”有时候可以写成“横水”而放在“允”字的上边,后来由篆书向隶书演化时,“横水”就变成了“六”,于是成为今天的“兖”字。
兖州的“兖”字,还被后人赋予了地名之外的新含义,那就是端信。此说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的纬书《春秋元命苞》:“兖,端也,信也。”初唐编《晋书》、《隋书》等国家正史,都曾对此转述引申,例如《隋书·地理志》就说:“兖之为言,端也。”这就更明确地说明,不仅“兖”字有端信的含义,而且兖州人也是端信的人。
说兖州的“兖”字有端信的含义和兖州人有端信的禀性,不是偶然的。兖州人的端信,既是地理条件、自然环境的赐予,又有历史的渊源。
夏、商、周三代均有关于九州或十二州的记载,虽所指有所不同,三代皆有“兖州”,作为地理概念用语。其地约在今河南东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春秋以后,诸侯国逐渐确立了自己的行政区划,但由于地理概念的代名词不太适应作为行政区划的用语需要,因此常易混淆。到了秦代,废除州名,全国实行郡县制。
汉代由于“开地斥境”,扩大了疆域规模。据《汉书·地理志》载,汉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全国重新划分为十四州,设十四州刺史部。兖州是其中之一,治所设在濮阳,辖山阳、东郡、陈留、济阴、泰山、东平六郡国。[9]
王莽时期认为汉代的“州名及界,多不应经”,把州名作了改动或合并,兖州未变。
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将西汉时期的朔方并入并州,改全国为十三州。兖州治所在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东南),下辖陈留、东郡、任城、泰山、济北、山阳(今兖州属山阳郡)、济阴、东平八个郡国,大体范围在今山东西部及河南东部。
三国时,兖州区域属魏国。
晋时,设兖州刺史部,辖濮阳国、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陈留郡、济阴郡、任城国、高平国八郡国五十六县。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西晋灭掉吴国,把全国划分为十九个州部。
西晋晋怀帝永嘉年间设立二十一个州部。兖州均为其中之一,初治廪丘,后移治郓城(今山东郓城西北)。晋惠帝末年(290),兖州全境沦没,附属后赵。
晋明帝太宁年间(323年—325年)以郄鉴为兖州刺史,寄居广陵(今江苏扬州江都区东北)。
康帝建元初(343年)寄治金城(今江苏南京江宁区北)。
穆帝永和(345年—356年)中侨治下邳(今江苏邳州市东),淮西公太和(366—371)中又移治山阴(今江苏淮安),孝武帝太元(376年—396年)中还治广陵,并割江淮地区为兖州辖境,领十四郡。历史上称广陵之兖州为南兖州。而称北方郓城同时存在的兖州为北兖州。北兖州辖东平、高平、济阴、济北、任城等郡。
南朝刘宋初年,武帝刘裕平河南,又设兖州于滑台(今河南滑县),时称西兖州。
宋文帝元嘉十年(433年)移治邹山(今山东邹城东南故邾城),又寄治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徒迁须昌(今山东东平县西北50里)。
元嘉二十年(443年)把兖州区域分属徐州、冀州,其兖州旧地为鲁郡代替。至元嘉三十年(453年)六月复立兖州,治瑕丘,宋孝武帝孝建初年(454年)治湖陆(今江苏沛县北),宋明帝秦始初(465年)移治瑕丘。
齐、梁时,又设北兖州于清江,设南兖州于广陵。
兖州降魏之后,侨治于淮阴,旧地兖州移治于滑台,后治瑕丘。时称瑕丘之兖州为东兖州,复曰兖州。而滑台之兖州则为西兖州。
北魏孝昌年间(525年—527年),西兖州又移治于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西北)。北魏太和年间(477年—499年)置南兖州于涡阳(今安徽蒙城县东北),北魏正光年间(520年—525年)又移治谯城(今安徽毫州)。当时称兖州(瑕丘)、西兖州(滑台)、南兖州(谯城)为三兖州。
东魏时设兖州于瑕丘,改置南兖州于陈留,西兖州于济阴(今山东曹县西北)。北齐时,改清江之兖州为淮州,广陵之兖州为东广州。
隋初沿袭前制,开皇三年(583年),“遂废诸郡,行州县之制”。大业二年(606年),瑕丘之兖州改为鲁郡,领十县。西兖州改为曹州(今山东菏泽),南兖州改为谯郡。
唐高祖李渊立朝后,实行州治。武德五年(622年)平徐元朗部,置兖州。
贞观十四年(640年)置兖州都督府,辖兖、秦、沂三个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兖州为鲁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兖州,领八县,同时设兖海节度使,治瑕丘,隶属河南道,辖兖、海、沂、密四个州。
五代十国时期,梁、唐、晋、汉设兖州秦沂节度使,属河南道,治瑕丘。到后周时期,因慕容彦超据兖州时反叛,遂降兖州为防御州,领六个县。
宋代时期,兖州属京东路,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兖州升为大都督府。熙宁五年(1072年)正式分京东路为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兖州属京东西路。政和八年(1118年)改为袭庆府,治瑕县,下辖瑕县(今兖州)、奉符(今泰安)、泗水、袭县(今宁阳)、邹县(今邹城)、任城(今任城)、仙源(今曲阜)、莱芜、金乡、鱼台十个县。
金改设兖州。初置泰宁军,治嵫阳。大定十九年(1179年)改为泰宁军节度使,隶属山东西路,辖嵫阳、曲阜、泗水、宁阳四个县。
元朝设兖州,治嵫阳,隶属济宁路。宪宗二年(1252年)分隶东平路。至元五年(1268年)复属济州,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隶济宁路总管府,辖嵫阳、曲阜、泗水、宁阳四个县。
明初,嵫阳并入兖州。兖州辖三县,隶属济宁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封其第十子朱檀为鲁王,藩兖州,升兖州府,隶属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复置嵫阳县为兖州府治所在地,辖济宁、东平、曹、沂四州二十三县。
清代仍设兖州府,治滋阳,隶属山东省。据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版(兖州府志)记载,兖州府辖一州十三县。
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府制,改道县制。撤销兖州府,府所在地改属济宁道。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滋阳县城区称兖州县,农村称滋阳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市县合并,称滋阳县,隶属尼山专区。
1962年1月,滋阳与曲阜分治,滋阳县改称兖州县,隶属济宁专署。
1984年4月,兖州县隶属济宁市,下辖十三区(镇),三十五个乡,六个街道办事处,五个居民委员会。
1992年,兖州县辖五个镇八个乡。
1992年8月1日,撤县设市,兖州县改称兖州市。
1995年,兖州市辖九镇四乡。
2002年,兖州市辖十镇和两个办事处,下辖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3个省级经济园区。
2005年8月17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兖州市将黄屯镇东稻营、西稻营、杨厂、东张庄、老府庄、金家村等6个村划归新兖镇管辖。[10]
2013年10月18日,撤市设区,兖州市改称兖州区。[5]
截至2021年,兖州区下辖4个街道、6个镇。[11]
4个街道:鼓楼街道、龙桥街道、酒仙桥街道、兴隆庄街道。
6个镇:大安镇、新驿镇、颜店镇、新兖镇、漕河镇、小孟镇。[11]
兖州区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介于北纬35°43′17″—35°43′17″,东经116°35′21″—116°45′01″之间。北邻宁阳,西靠汶上,南、西分别与邹城、任城接壤,东隔泗河和孔子故里曲阜毗邻。全境南北长38.5公里,东西宽27.9公里,总面积651.1平方公里。
兖州区境大地构造属鲁西断块隆起(Ⅲ级)兖州断凸(Ⅳ级)单元,其边界东部为峄山断裂,西部为孙氏店断裂,北部为汶泗断裂,南部为凫山断裂。兖州是其中一部分。基底为泰山群变质岩系。基底之上发育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地层。其中晚古生代地层中赋存丰富的工业煤层,是国家煤炭资源的重要基地。境内构造运动塑了形态各异的构造地形,大致为断裂构造、褶皱构造两个类型。境内各界地层均有发育,从老到新为早古生代地层、古生界地层、中生界地层、新生界地层。在早古生代,境域处于缓慢下降状态,有大规模的海侵,沉积了巨厚的浅海砂页岩、碳酸岩类岩层。古生界奥陶系岩石主要为浅灰色、灰色厚层状灰岩、结晶灰岩、豹皮状灰岩;石炭系岩石主要为灰白色粉砂岩、粘土岩、页岩和薄层灰岩,夹数层煤;二迭系岩石主要为灰白色、深灰色砂岩和杂色泥岩及褐色页岩,富含植物化石。中生界侏罗系岩石主要为褐色砂岩、砾岩及杂色泥岩、砂砾岩。新生界由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构成。第三系为砂岩、粘砂岩、泥岩;第四系地层则为松散岩类地层,由汶泗冲洪积物组成。西部为汶河冲洪积扇,东部为泗河冲洪积扇,两个冲洪积扇的迭交带位于前邴—大安—天齐庙一带。
兖州区地处鲁中山地泰沂山区西南部的山前倾斜平原。西部由汶水南泛,洪水冲积地貌明显;东部泗水向西南渲泄,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中部洸府河、杨家河二水并行,地势低洼。地面高程60~38米,高差22米平均海拔49米,平均坡降1/1500。东北部受构造影响,为第三系浅埋区,地面坡降较大。平原面积64670公顷,占总面积的99.7%;分为微斜地、洼地、缓岗3个类型。微斜平地,面积为45601公顷,占总面积的70.35%;洼地,面积12276.9公顷,占总面积的18.94%;缓岗,面积6792.2公顷,占总面积的10.48%。
境内山丘属泰山山脉隐伏于第四系覆盖层下的基岩。城西15公里处有一山丘,名嵫阳山,是兖州唯一山丘,为奥陶繁育灰岩残丘裸露,属低山丘陵类型。分东西两峰,东峰海拔75米,西峰海拔72.5米。山体呈东西向展布,长1.5公里,宽1公里,占地1.5平方公里。山石为石灰岩,清代已零星开采,虽令禁而不止。“文化大革命”后期,加之不断开山采石,东峰已成深谷,西峰部分尚存,亦失旧时风貌。
兖州区境内土壤母质系山前冲洪积物,土层深厚,共分为褐土、潮土、砂浆黑土三大类、五大亚类、七个土属、三十个土种,土壤构成主体以褐土为主。
兖州区境内气候属暖温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较为充沛,呈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等气候特点。境内气候区域性差异不大,春季(3~5月),在变性极地大陆性气团控制下,温度回升快而变化剧烈,多西南风,干燥少雨,常形成春旱。夏季(6~8月),受海洋夏季风的影响,高温高湿,炎热多雨,间有伏旱发生和雷暴、大风、暴雨、冰雹、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出现。秋季(9~11月)随着北方大陆性高压的重新建立,并控制全境,大气垂直结构稳定,形成秋高气爽天气,降水明显减少,伴有秋旱,个别年份出现秋涝,秋末气温急降。冬季(12~2月)因受冬季风控制,天气干冷,雨雪稀少。
2013年全年平均气温14.1℃,比历年平均值13.8℃偏高0.3℃。冬季气温偏低0.8℃,其中12月偏低1.9℃,1月偏低0.6℃,2月偏高0.1℃;春季气温偏高0.4℃,其中3月偏高1.4℃,4月份偏低0.9℃,5月偏高0.8℃;夏季气温明显偏高,其中7月偏高1.1℃,8月偏高2.4℃;秋季气温正常略偏低;年极端最高气温37.3℃,出现在6月17日;极端最低气温-13.9℃,出现在1月4日。
2013年总降水量580.3毫米,比历年平均值685.0毫米少104.7毫米。全年降水日数75天,其中≥50.0毫米以上的暴雨日数3天,最长连续降水日数3天,连续降水量72.9毫米,出现在7月18~20日;一日最大降水量130.1毫米,出现在5月26日。全年降水分布情况是:春季降水偏多,其中3月偏少10.9毫米,4月偏少21.0毫米,5月偏多110.5毫米;夏季降水偏少,其中6月偏少77.9毫米,7月偏多80.4毫米,8月偏少103.5毫米;秋季降水偏少,其中9月偏少63.1毫米,10月偏少28.1毫米,11月偏多17.0毫米;冬季正常略偏少。
全年日照总时数2635.0小时,比历年平均值2338.4小时偏多296.6小时。春季接近历年平均值略偏多,夏季和秋季较历年平均值偏多,冬季较历年平均值偏少。全年无霜期日数177天。
年平均风速为1.5米/秒,比历年平均值2.4米/秒偏少0.9米/秒。极大瞬间风速16.3米/秒,出现在3月9日,全年未出现≧17.0米/秒的大风天气。
兖州属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境内有泗河、洸府河、白马河、南泉河水系,含一级支流14条,二级支流4条。干、支流总长度648.5公里,其中兖州境内长245.2公里,占压土地面积2205公顷。
地表水总量
兖州区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5873万立方米,p(地表水频率)=20%的丰水年为9045万立方米,p(地表水频率)=50%的平水年为4680万立方米,p(地表水频率)=75%的枯水年为2439万立方米,p(地表水频率)=95%的特枯年为738万立方米。兖州区人均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含客水)446.59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含客水)393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
地下水可开采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不致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条件下,允许从含水层中获取的最大量。兖州区多年平均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为15024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可开采量为14272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山丘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为598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447万立方米;兖州地区合计可开采量为13291万立方米,占济宁市地下水可开采总量的8.24%。兖州区人均地下水可开采量242.5立方米,亩均地下水占有量230.39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
一定区域的水资源总量是指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和地下产水量,即地表径流量与降水量入渗补给量之和。兖州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718万立方米,占济宁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7.78%。P(水总量频率)=20%丰水年为23245万立方米,P(水总量频率)=50%平水年为16782万立方米,P(水总量频率)=75%枯水年为12572万立方米,P(水总量频率)=95%特枯年为7874万立方米。
兖州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树种资源较丰富。已查明在兖州市区域内现有乔木、灌木59科131属229种。其中用材树种65种,广泛种植、生长良好的有黑杨、毛白杨、泡桐、刺槐、臭椿、苦楝、楸树、国槐等;经济树种44种,主要包括苹果、桃、葡萄、梨、杏、石榴、板栗、枣、柿、核桃、桑、花椒、香椿等;绿化观赏树种120种,较常见的有月季、蔷薇、龙柏、桧柏、黄杨、淡竹、刚竹、悬铃木、银杏、海棠、樱花、白蜡、雪松、白皮松、女贞、龙爪槐、腊梅、榆叶梅、丁香、玉兰、紫叶李、金丝垂柳、紫薇、水杉、红枫、金银木、乌桕、杂交马褂木等。引种香樟、中山杉、台湾含笑、枇杷等。
兖州境内有丰富的野生植物,广泛分布在田野的荒坡、河岸、村边及道路旁边等处,共有84科471种。
药材:木贼、香附、地夫子、问荆(节节草)、桑白皮、霜桑叶、大麻子、扁蓄、紫参、瞿麦、马尾莲、蝎子草、翻白草、地榆、远志、铁苋菜、马齿苋、猫眼草、柴胡、蛇床子、防风、菟丝子、益母草、蛤蟆棵、牛蒡子、薄荷、枸杞子、生地、车前子、桔梗、茵陈、艾叶、蒲公英、苍耳子、避风草、地丁、麦冬、野菊花、红花、杜仲、白芍、苏叶、黑白丑、黄柏、陈皮等。
花卉草木:迎春、玉兰、丁香、紫荆、海棠、秋海棠、玫瑰、月季、梅花、木槿、桂花、鸡冠、秋葵、菊花、凤仙、长春、仙人掌、吉祥草、万年青、芙蓉等。
田间杂草:米蒿、荠菜、小花糖芥、藜、马齿苋、猪殃殃、龙葵,婆婆纳、车前、艾蒿、蒲公英、苍耳、看麦娘、野燕麦、马唐、麦瓶草、繁缕、王不留行、泽漆、铁苋菜、蒺藜、地锦、紫花地丁、节节草、猪毛菜、刺儿草。水生杂草主要有:两栖蓼、三棱草、鸭趾草、槐叶萍、紫萍、茨藻、水绵、孤尾草、蒲草等。喜湿性杂草植物主要有:稗、双穗省稗、水芹、水葱、芦苇、水草、水葫芦等。
兖州境内有各类动物200余种,其中兽类5目9科22种,常见的野生兽类有5种,两栖类8种,爬行类9种;鸟类75种(其中农林益鸟63种),隶属11目32科48属。其中留鸟17种,夏候鸟27种,冬候鸟12种,旅鸟48种;有益昆虫类47种;鱼类45种。
兖州区浮游植物七门四十属,以绿藻门占优势,共20属,其次是金藻门有10属,硅藻门有5属;浮游动物以轮虫为主;底栖生物在坑塘分布较为贫乏,螺类资源在塌陷区水域分布广泛。
兖州区养殖鱼类有鲢、鳙、青、草、罗非、鲶、鲤、鲫、纺鱼,近年还引进了湘云鲫、泥鳅、鲟鱼、黄金鲫、河蟹、鳜鱼等品种,杂鱼有餐条、麦穗、翘嘴白鲢、棒花等。虾类有中华长臂虾和青虾两种,产量较小。
境内已查明矿产6种,矿产品种少。包括:能源矿产1种、黑色金属矿产1种、建材非金属矿产3种、水气矿产1种。煤炭是兖州区最具优势的矿产资源,煤炭分布面积约占兖州区国土面积的37.06%,是济宁市也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境内有兴隆庄、杨村、杨庄、田庄、鲍店、东滩、新驿煤矿等7个煤矿, 2015年年开采量1200万吨。铁矿是兖州区唯一的黑色金属矿产,境内面积94平方千米,矿厚度近60米,埋深在1000米以下,资源潜力巨大。建材非金属矿产有制灰用石岩、砖瓦用粘土和建筑用砂,其中矿泉水和制灰用石灰岩已不开采。水气矿产有矿泉水。
人口
2019年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5.47万人,其中城镇38.75万人,农村16.72万人。全年出生率为9.02‰,自然增长率为3.39‰。[6]
民族
兖州区除了汉族以外有回族、独龙族、鄂伦春族、拉祜族、水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等27个少数民族。
王庆区委书记:王庆[12]
区委副书记:王营、于长海[13]
代理区长:王营[8]
副区长:屈耀武、钟海涛、张修斌、褚福梅、王学虎[14]、王营
2021年,全区GDP完成58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36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增加值291.15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264.23亿元,增长9.6%。按行业分,工业增加值246.14亿元,增长5.4%;建筑业增加值45.29亿元,增长12.3%;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6.49亿元,增长21.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70亿元,增长8.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92亿元,增长12.9%;金融业增加值24.36亿元,增长5.0%;房地产业增加值17.54亿元,增长5.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99.78亿元,增长1.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5:49.5:45.0,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新增“四上”企业13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23家,资质内建筑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企业新增30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企业新增62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新增20家。
2021年,大力开展助企攀登活动,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关停“散乱污”企业73家。“四新”经济增加值171.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占GDP比重29.2%,占比较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四新”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1%,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9.4%。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3.3%,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14.4%。“十强”产业增加值增长16.3%。[3]
2021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6.52亿元,比上年增长8.4%。其中农业25.92亿元,增长5.4%;林业1.7亿元,增长33.4 %;牧业4.54亿元,增长21.7 %;渔业0.2亿元,增长6.4 %;农林牧渔服务业4.16亿元,增长8.6%。
2021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69.56万亩,粮食总产达到32.78万吨。全区肉猪出栏头数8.48万头,比上年增长65.0%;生猪年末存栏数5.20万头,增长8.3%。肉类产量1.42万吨,增长23.4%;禽蛋产量1.80万吨,增长68.2%;奶类产量0.37万吨,下降33.9%。全区水产养殖面积6300亩,增长10.5 %;水产品产量1597吨,增长2.9 %。
2021年,完成造林515.21亩,栽植树木51.7万株;更新完善廊道绿化233.45亩、16240米;更新完善农田林网化3758亩,折实造林107亩;8个村庄达到济宁市级森林乡村示范村标准,40个村庄达到重点村标准。
2021年,全区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0.6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0.04%;农用拖拉机5595台;联合收获机5236台。全年机耕面积达到24366.66公顷,小麦机收面积21683.33公顷,占小麦收获面积的99.9%。
2021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6万亩,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粮食单产达到471.28公斤/亩。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8家,“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51个。被确定为“国家制种大县”,新兖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3]
工业
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4家,实现营业收入930.02亿元,增长25.5%;利润49.49亿元,下降1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合作企业下降34.19%,股份制企业增长10.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2.5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3.47%,重工业增长8.98%。
建筑业
2021年,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67家,比上年增加9家,其中一级资质建筑企业6家。建筑业总产值1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3]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1%。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4.4%;“四新”投资同比增长8.1%;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5%;高技术投资同比增长41.9%。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含房地产)219个,比上年增加1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含房地产)190个,比上年增加10个。
2021年,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1.4亿元,同比增长26.3%。商品房施工面积336.29万平方米,增长51%;商品房销售面积89.15万平方米,增长10.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 89万平方米,增长12.9%。商品房销售额60.67亿元,增长15.7%,其中住宅销售额60.43亿元,增长21.1%。
国内外贸易和旅游
202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按城乡市场统计,城镇实现209.5亿元,增长14.3%;乡村实现28.2亿元,增长26.1%。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213.1亿元,增长14.9%;餐饮收入24.6亿元,增长22.4%。限额以上网络零售拉动有力,网上零售额4455.9万元,比上年增长10.8%。中西药品类销售额增长6.9%,通讯器材类增长46.4%。
2021年,全区进出口总额完成164.5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07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7%。
2021年,整合花海彩田、牛楼小镇和龙湖湿地等旅游资源,推出观光休闲旅游线路,旅游市场逐步复苏。全区旅游消费总额56.1亿元,同比增长34.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2亿元,同比增长31.6%;接待国内游客647.6万人次,同比增长37.4%。
财政金融保险
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9.7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税收收入38.5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7.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8.4亿元,增长10.9%。
2021年,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94.7亿元,比年初增加51.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27.5亿元,比年初增加42.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53.7亿元,比年初增加54.1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24.2亿元,比年初增加28.7亿元。
截止2021年底,全年各类保费收入11.47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22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8.25亿元。[3]
桑蚕养殖技艺
兖州的桑蚕业起源甚久,据《尚书·禹贡》记载“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桑土既蚕……”,可见大禹之前兖州便已养蚕。兖州市1976年在王因遗址发掘出距今五六千年的古墓群,从出土的石纺轮、骨针来推断,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这方土地的人们就使用纺织技术并用骨针缝制服饰了。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鲁秋胡戏妻”的故事便发生在兖州。鲁秋胡之妻名罗敷女,亦称”采桑女”,是有史以来中国第一位美女。
雪茄烟制作技艺
雪茄烟
山东兖州雪茄烟生产始于清朝光绪末年,是中国最早生产雪茄烟的地区之一。其历史悠远,产品独特,曾名扬中外。但是到了解放前夕,兖州雪茄烟几乎绝迹。兖州雪茄烟传人孔令斌等人将兖州雪茄烟制作技术保留了下来。
据《原滋阴县志》记载:“城外植烟多,城内烟坊兴。”文中描写的场面就是当时雪茄烟生产的兴盛场景。兖州雪茄烟之所以质量好,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它有得天独厚的原料。兖州雪茄烟采用的是皇城园内经几百年屠宰场的血水浸泡过的土壤种植的优质烟叶,当时被称为“所烟”。这种烟以前每年都必须向皇宫进贡。其二,兖州雪茄烟配方讲究、工艺精湛。烟丝里加有中草药、冰糖、蜂蜜及金奖白兰地酒等辅料,然后按照严格的程序,手工精心制作而成。
兖州有十分悠久的文化传统。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相对封闭的社会结构、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等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塑造了兖州先民遵守规范、敬畏权威、严谨认真、诚实淳朴的品格。另外,兖州在地缘上属于鲁文化区域,鲁文化也可以称为儒家文化,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个人的品格修养和道德完善。历代地方志评论兖州的民风,往往是:“家家自以为颜路,人人自以为由求,人皆知读圣贤之书 ,文质彬彬乎过人,弦诵洋洋乎盈耳”(元《方舆胜览》);“其俗温厚驯雅 ,华而不窕 ,有先圣贤之风”(明《兖州府志》);“土风和厚,家多弦诵,民俗驯谨 ,无狙犷气”(清《滋阳县志》)。端信,正是这种风气和精神的概括。[15]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因为12是6的二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
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兖州被誉为“九省通衢,齐鲁咽喉”。京沪铁路、新石铁路在此交汇,动车组在此停靠,到北京、上海的时间4小时左右,正在建设的京沪高铁停靠站距兖州仅15分钟路程。兖州火车站是全国一等货运站,是鲁西南最大的物资集散地和货运中转站。年货物吞吐量达1000万吨,有16股铁路专用线,为从事煤炭运销,货物运输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公路四通八达,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日兰高速公路在附近通联,公路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东距日照港210公里,西距京杭大运河30公里,水路年货运量达3000万吨。距曲阜机场60公里,距济南机场150公里。
2021年,全年新建、改建公路74.5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6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4公里。客运量679.7万人,客运周转量8636.3万人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3.8万辆,增长2.0%;轿车总量8.7万辆,增长3.9%,其中私人轿车8.2万辆,增长3.1%。[3]
2021年,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小学81 所,在校学生68938人。其中普通高中3所,在校学生10788人;初级中学22所,在校学生17023人;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1686人;小学54所,在校学生39441人。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全面消除中小学超标准大班额,中小学课后服务模式在全省推广,高考本科上线人数持续攀升。[3]
2021年,在全国、省、济宁市体育比赛中获得奖牌6枚,其中:金牌1枚,银牌2枚,铜牌3枚。全民体育健身工程投资1827.8万元,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场所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增长9%。[3]
2021年,全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2家,比上年增加37家。成功备案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获得各类重要科技成果21个,获得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4个。太阳纸业、华勤集团稳居中国企业500强;通力轮胎、联诚精密、天意机械、国丰机械成功申报济宁市重点实验室;经典集团、华勤橡胶、中科先行成功申报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3]
兖州博物馆2021年,年末全区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29.5万册。全区有线电视用户6.7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区、镇、村三级全覆盖,市民文化中心建设进展顺利,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一级文化站标准。[3]
2021年,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636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29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各类卫生机构医疗床位4059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5054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2036人;注册护士2338人。[3]
2021年,全区企业参加养老保险职工12.4万人,离退休人员3.1万人,全年支付养老保险金16.5亿元。全区参加机关事业保险职工1.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5.9万人。
2021年,全区城市低保对象475户、910人,比上年下降12.4%、13.7%,发放低保金744.9万元;农村低保对象3359户、6889人,发放救助金4013.7万元。全年供养特困人员 2220人,投入供养资金2979.7万元。[3]
2021年,改造老旧小区42个,涉及建筑面积115.47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1263户。改造农村危房105户。新增集中供热面积90万平方米。美丽宜居乡村安置社区加快建设。
2021年,改建“四好农村路”208.5公里,完成农厕改造3.1万户,农村集中供水、无害化垃圾处理实现全覆盖。创成39个省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省市级示范镇,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区”。[3]
2021年,全力推进“蓝天保卫战”、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8.1%,城区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33万吨/日,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龙湖湿地、马桥湿地建成开放。泗河水利风景区被认定为省级水利风景区。[3]
2021年,全年通过各种途径安置就业7168人。年末登记失业人数246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6%。[3]
2021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83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274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52元,增长11.5%。[3]
2021年,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2.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7万户,互联网用户22万户。全年邮政业务收入1.02亿元,增长12.2%。[3]
天下第一剑
天下第一剑天下第一剑在兖州博物馆陈列的大厅里,有一把硕大、修长的铸铁剑,重1539.8公斤,长达7.5米,剑柄上铸有文字图案。铭文为:“康熙丁酉二月知兖州府事山阴金一凤置”。图案为:剑的吞口为一个怒目横眉的怪兽头形状,叫“睚眦”,传说它是龙王九个儿子中的第二个儿子,因为性格凶猛好斗,才作了兵器上的装饰。据有关专家介绍,这把大剑,无论是重量还是其长度,在华夏现今出土的剑文物中均属第一。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成为四方来客到兖州参观的首选项目。
青莲阁
青莲阁青莲阁位于城东泗河西岸,原水利局宿舍院内。始建无可考,1522~1565年(明嘉靖年间)知县李知茂重修,后倾圯。据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载:“阁在黑风口龙王庙内,其地即李白诗所云‘鲁东门’者。道光间邑令冯云鹓重建,以祀谪仙。”李白号青莲居士,到兖时常住于此,并留下30余首著名诗篇。后人为示纪念,在此建青莲阁。阁为砖木结构,3间2层楼阁式。硬山顶,前面设廊,内设木质楼梯、地板。阁内曾塑李白及两子女像,冯云鹓在阁门立柱上写有一副对联,上联为:“乘兴偶凭栏,问泗水长流,何殊昔日?”下联为:“欲吟还搁笔,有先生在上,不敢题诗。”著名文人张性梓曾赋《青莲阁落成》,记叙此阁的建成。青莲阁1985年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口坝
金口坝金口坝在城东五里泗、沂、府河交会处,系调节河水流量的设置。1966年以前兽河工农兵大桥未建成时,此坝为兖州至曲阜的必经之路。因其所处位置重要,坝身石与石之间均以金属(铁)扣接,故名。
解放初期,曾对金口坝进行过维修,但由于桥身长年负荷交通重压,基础已向河床下陷,原巨大石条之间已相互错位。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此桥已不堪重负,几处桥石塌落,坝基木桩裸露,如不及时维修,一遇洪汛,这座石坝将毁于一旦。鉴于此,兖州市文化部门在科学制定大坝修复方案的基础上,采取“修旧如旧”的方法,对坝基进行整体修复。工程于1997年4月启动,同年7月竣工,共用资金近100余万元。修复之后的金口坝,恢复了往日的秀丽风姿,成为反映兖州历史与文化的重要人文景观。
兴隆文化园
兴隆文化园兖州兴隆文化园按照“一园三区”总体布局规划建设,是以佛教文化资源为基础,集礼佛、演艺、禅修于一体。西区为礼佛祈福区,由高118米的灵光宝殿、静心园、观音园、兴隆寺等组成。东区为体验演艺区,推出大型实景演出《菩提东行》,有8万平方米的室内大型佛教主题公园体验楼,区内99米高的合十塔与演艺、主题公园有机融合。南区为禅修休闲区,通过塌陷地生态治理,建设艺术村和度假村。[16]
兴隆塔
兴隆塔位于城内东北隅寺庙内。隋仁寿二年建普乐寺,后易普乐寺为兴隆塔寺,兴隆塔由此得名。唐大中年间维修该塔,公元982年(宋太平兴国七年)重修,改成直阁间塔,成为“鲁邦之胜,法门之雄。”
兖州景点(2)兴隆塔为砖木结构,共13层,高54米,为八角楼阁式空芯砖塔,砖叠涩檐,有简单斗拱。底7层塔体粗大,层与层设台阶踏步,层间设回廊,游人可拾阶而上。上6层骤缩细小,形成2米宽的阳台,台周设有石雕栏杆,扶栏远眺,兖州风貌尽入眼底。上6层空心,设有楼板木梯,可直至塔顶(现已拆除)。琉璃瓦制成的莲台宝相式塔刹耸立在塔的顶部。塔内六层有公元1688年(宋嘉佑八年)题名碑记l块。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大地震,塔上截被震倒,塔体裂缝多处。后经20余年重新修复建成。二、三层有1692~1712年熙三十一年至五十一年)重修兴隆塔题名碑记6块,为了解兴隆塔维修情况提供了依据。
1979—1985年,国家先后拨款13.5万元,对兴隆塔进行了大型修葺。维修公程1985年12月竣工。1986年春节正式向游人开放。兴隆塔1977年12月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桑园遗址
西桑园遗址位于小孟镇西桑园村西约200米处的一片高台地上。遗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4万平方米。1992年,西桑园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因遗址
王因遗址位于王因镇王因村南一片高地上,长、宽各约200米,总面积4万平方米。1992年,王因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吴寺遗址
西吴寺遗址位于小孟镇西吴寺村东南,为相传赵王河古河道北500米处,高出地面1.5-2米,遗址面积6万平方米。1957年发现。1997年,西吴寺遗址被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泗河大桥
泗河大桥位于兖州城南泗河上。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长约200米,宽8米,15孔,纯以巨石砌成,气势宏伟,造型优美,有“鲁国石虹”之称。桥面两边石栏及护板雕刻精致,两端还有石狮水兽等装饰。据记载,此桥建筑耗银数十万两,历时五载,在当时为全国二十四名桥之一。数百年中此桥都是南北交通的要冲。清代康熙、乾隆、光绪时及1957年的大洪水中,该桥均有所毁坏,历经重修改建,基本上尚保持原貌,为兖州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储光羲江公,经学家,史佚其名,是汉武帝(前140—前87)时的经学博士。
陈汤,字子公。西汉元帝时(前49—前34)的杰出军事将领,被封为关内侯。
储光羲,唐代著名诗人。开元年间(718—741)举进士,任过县尉一类小官。
毕再遇(1148—1217)字德卿,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在开禧二年(1206)开始的北伐战争中,他任主将,被封左骁卫将军,武功大夫,镇江都统制,兼权山东、京东招抚司事,兼扬州、淮东安抚使。
范淑泰(1503—1642)字通也,大来,又字木渐。24岁中举,次年成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又升吏科左给事中等职。
牛运震(1706—1758)字阶平,号真谷,空山,人称空山先生,是清代著名的循吏和学者,其著作涉及经学、史学、文学、金石学诸领域,有《空山堂文集》9种101卷。
牛梦英,字卓然,别字眉村。祖籍济宁。清代人,其上代牛黉明末做了鲁王女婿(俗称“郡马”),移家兖州城内钟楼街,后又于城南今牛家楼村建了别墅,成为“滋邑望族”。梦英少有文名,二十岁考秀才第一。
王景禧(1867—1932)字燕泉,号石荪。光绪十六年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兼国史馆协修,又任顺天乡试同考官,著作有《金石释文》《知吾所好斋金石文史考》等多种。
傅星伯,现代著名国画家、地方文化名人,傅星伯在兖州市家喻户晓,他的画派代表人作“鹰”成为人们最珍爱的艺术品。
2008年兖州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
2008年兖州获得“山东省先进文明市”称号
2012年兖州市荣获“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称号
2013年兖州荣获“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市”称号
2013年兖州荣获“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称号
2013年兖州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2013年兖州荣获“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市”称号
2014年兖州区荣获“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区”称号[17]
2014年兖州区荣获“全省农业机械化先进区”称号
2014年兖州区荣获“全省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先进区”称号
2015年兖州市荣获“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市”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