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森林——林中自然笔记》是由美国生物学家戴维·乔治·哈斯凯尔著作的科普作品。
该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简体中文版获“2014中国好书”引进类奖。
该书获2013年美国国家学院最佳图书奖,入围2013年普利策奖非虚构类作品,并获2012年美国国家户外图书奖。
英文版封面这是一本森林观测笔记。在这本书里,一位生物学家以一年的时间为主线,在每次的观测中,为读者揭开藏在森林一平方米地域里的秘密。在这本完全原创的书里,生物学家大卫以一小片森林作为整个自然界的缩影,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这片森林和居住其中的栖息者的生活状况。大卫每天都会在这片森林里漫步,梳理出各种以大自然为家的动植物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因此,每一次寻访对于他来说,都象征着一个自然故事的缩影。该书优美的语言使读者把阅读过程看做一次寻找大自然奥秘的盛大旅行,而作者则像导游,带领大家探索存在于脚下或者藏在后院里的奇妙世界。[3]
目录 |
---|
1月1日——伙伴关系 |
1月17日——开普勒的礼物 |
1月21日——实验 |
1月30日——冬季植物 |
2月2日——脚印 |
2月6日——苔藓 |
2月28日——蝾螈 |
3月13日——獐耳细辛 |
3月13日——蜗牛 |
3月25日——春生短命植物 |
4月2日——电锯 |
4月2日——花朵 |
4月8日——木质部 |
4月14日——飞蛾 |
4月16日——日出的鸟 |
4月22日——行走的种子 |
4月29日——地震 |
5月7日——风 |
5月18日——植食性昆虫 |
5月25日——波纹 |
6月2日——探求 |
6月10日——蕨类 |
6月20日——混乱 |
7月2日——真菌 |
7月13日——萤火虫 |
7月27日——太阳光斑 |
8月1日——水蜥和郊狼 |
8月8日——地星 |
8月26日——蝈蝈 |
9月21日——医药 |
9月23日——毛虫 |
9月23日——秃鹫 |
9月26日——迁徙的鸟 |
10月5日——预警波浪 |
10月14日——翼果 |
10月29日——面容 |
11月5日——光线 |
11月15日——条纹鹰 |
11月21日——嫩枝 |
12月3日——落叶堆 |
12月6日——地下动物世界 |
12月26日——树梢 |
12月31日——观望 |
跋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索引 |
目录 |
---|
1月1日——伙伴关系 |
1月17日——开普勒的礼物 |
1月21日——实验 |
1月30日——冬季植物 |
2月2日——脚印 |
2月6日——苔藓 |
2月28日——蝾螈 |
3月13日——獐耳细辛 |
3月13日——蜗牛 |
3月25日——春生短命植物 |
4月2日——电锯 |
4月2日——花朵 |
4月8日——木质部 |
4月14日——飞蛾 |
4月16日——日出的鸟 |
4月22日——行走的种子 |
4月29日——地震 |
5月7日——风 |
5月18日——植食性昆虫 |
5月25日——波纹 |
6月2日——探求 |
6月10日——蕨类 |
6月20日——混乱 |
7月2日——真菌 |
7月13日——萤火虫 |
7月27日——太阳光斑 |
8月1日——水蜥和郊狼 |
8月8日——地星 |
8月26日——蝈蝈 |
9月21日——医药 |
9月23日——毛虫 |
9月23日——秃鹫 |
9月26日——迁徙的鸟 |
10月5日——预警波浪 |
10月14日——翼果 |
10月29日——面容 |
11月5日——光线 |
11月15日——条纹鹰 |
11月21日——嫩枝 |
12月3日——落叶堆 |
12月6日——地下动物世界 |
12月26日——树梢 |
12月31日——观望 |
跋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索引 |
本书堪称近年来博物学经典类,曾入围2013年的普利策奖。书的每一章都以一次简单的观察结果作为开头,比如藏在落叶层里的火蜥蜴,春天里野花的初次绽放。通过这些观察,戴维织就了一个生物生态网,向人们解释了把最小的微生物和最大的哺乳动物联系起来的科学观点,并描述了延续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生态系统。
这是一本与利奥波德的自然文学名著《沙乡年鉴》同样结合着专业自然观察和人文情怀的自然笔记。《看不见的森林》同样以一年为纲,给人们带来的是一座森林的一年。和大部分自然笔记不同,哈斯凯尔不以控诉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为己任,他更强调那些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心灵动力,并鼓励人们去学会获得大自然赐予的美好礼物——因为和自然好好相处,原本就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新京报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