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的风气

先前的风气

品牌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开本 16
页数 338页
书名 先前的风气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先前的风气》是作家穆涛的散文集,内容涉及经史春秋、历法农事、道德觉悟、帝皇将相、旧砖新墙、文情书画、饮食男女……除了少数大篇幅,大多仅为寥寥数百字或千余字。但篇幅短小不等于内容单薄,形体瘦弱不等于思想乏力;相反,穆涛的散文文以载道,言之有物,在小中见大,在绵里藏针。文字磅礴大气、犀利尖锐,处处闪现着中国传统士大夫难能可贵的儒雅、抱朴、惜字如金、心忧天下的人性光华。文章重趣味、善用典,节制、内敛、精致、巧妙,语尽而意不尽;以独特的文白嫁接语言激活“原本已经死去了”的历史,表面上看,说的全是旧人旧事,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却又全在当下社会。总之,作品经纬百态,包容万象。读来如看静水。乍一看表层,是向一个方向流动。细一看底层,却又是向相反的方向。永远的层层叠叠,深不见底。直看得人全神贯注,心惊肉跳。及至水落石出,又令人有醍醐灌顶之悟。

作者简介

穆涛,1963年生于河北廊坊,《美文》杂志常务副主编;西北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政协委员。

专业推荐

媒体推荐

《先前的风气》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名人推荐

这一本书说散文也是散文,说杂文也是杂文,在我心目中,它是散文的一种,从我个人来讲,我欣赏这一种。穆涛的这些文章里面有他的观念,有他的智慧,同时也有对具体问题的思考。一般人认为穆涛是个编辑,除了是一个编辑,同时他也是一个特别优秀的作家。
穆涛获奖以后,我跟他讲,获不获奖对穆涛都无所谓,散文界都知道穆涛有才有水平,文章写得好,获奖这件事对于他如同同居多年的人,五十多岁了,补办了个结婚证。
——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贾平凹

穆涛的文字透露着儒雅之气和仙风道骨之韵。
读穆涛的文章,我体悟到的是他在引经据典之后文字的磅礴大气与犀利尖锐,我看到的是那些我所渴望看到的有思想穿透力的内心表达。
——南京大学教授 丁 帆
穆涛的文字规范正道又幽默亲切,简约含蓄又意蕴丰足。规范正道是文字的基本功,这份基本功是建立在对古代汉语娴熟掌握的基础上的。
但穆涛并不道貌岸然正襟危坐,他自有一份轻松幽默。他可以举重若轻,他可以哀而不伤,他可以怨而不怒,他可以乐而不淫。穆涛的风格来自于他的性格,文字来自于他的气质,机智幽默却出之于憨诚厚道。因为他总是洞悉人心,所以不免常常幽你一默,机你一锋,但宅心仁厚,所以他常常是仁厚包裹着才智。穆涛的文章,让我们想起先前的风气——文章的气象,就是人的气象。
——上海开放大学教授 鲍鹏山
穆涛之文,新论迭出,貌如森林,层峦叠嶂,密不透风,高低伸展着繁复的枝条叶片。却叶子连接了枝蔓,枝蔓连接了枝条,枝条连接了枝干,许多根线条形成一个走势,顺着某一种逻辑秩序,终结于根脉核心。胸中千古事,笔底有春秋。
——中国青年报 徐 虹

图书目录

信史的沟与壑
信史的沟与壑
信变
玉皇大帝住什么房子
树和碑
黄帝的三十年之悟
多士
职官
反粒子
道理

敬与耻
苜蓿蒲桃锦身毒国
“儒”这个字
谁敢窥天机
局限
自然者默之成之
代价与成本
认了
《汉书》告诫我们的
算缗和告缗
董仲舒的藏身之处
《食货志》里的一笔良心账
八政与九畴
采风是怎么一回事
使时见用功化必盛
刘邦的新农村建设
身体里的风气
身体器官的服务员
笨人
内装修
去欲的态度

客气
会说话
睡觉
心底那个“愚”字
身体里的风气
正信
正信
敲木鱼
觉悟
空指什么
本钱
化和幻
什么样的朴素什么样的爱
旧砖与新墙
师和傅
致中和
敬礼
静雅
标准和榜样
清谈和清议
读文件
大实话
神话与鬼话
活力源
坊间言
贾平凹记
给贾平凹的一封信
《带灯》这本小说带来了什么
两本书:《秦腔》和《废都》
创新
立场与观念
以前
收藏
千字文
另一支笔
履历
一本文学史著作引发的七个话题
坐船和吃饭
带着问题读书
李浩怎么读《隋书》
事关唐朝的三个问题
我们的地域文化意味着什么
双轨制或三轨制
史家怎么史
耳食之言
耳食之言解
文学标准和文学生态
李渔的“四期三戒”
《人间词话》的方法
言者有言
文学的核心
鲁迅在西安
虚心实腹
境界
文风
再说文风
解放思想
简洁
乡土散文
网络语言
搜旧书
安黎兄
忘我
再说忘我
夜读抄
听说过的两句话
四月天
河东与河西
清明
秩序
传神
内涵
描写
一杯水
小的故事
表面的东西
念旧的水准
回头看
时代烙印还是时尚趣味
现代精神与民间立场
言立而文明
文学,文风,以及中国文化气质
文而不化不叫文化
文化是有血有肉的
化是讲规律的
在汉代,文学意味着什么
真实境界表达
底线
怎么样理解主见
评论
说穆涛获奖_贾平凹
穆涛的风气_李浩
散文,以及穆涛的散文_鲍鹏山
这是一条古河,却又是新的_吕耜
《先前的风气》读札_邢小利
复见天地心_杨辉
访谈:文学写作,要有良知和良心穆涛徐中强

编辑推荐

如果有一本书,能让你在品读先贤的经典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如果有一本书,能让你从平静如水的文字中,体味波澜壮阔的豪气;
如果有一本书,能让你在钩沉历史的沉静后,管窥到现实的豹斑……
她就是穆涛先生的《先前的风气》。

从那些或大气磅礴或尖锐犀利的长长短短的文字中,
读到的是历史,是现实;是文学,是文化;
最重要的,是思想。
从这个如璞玉般质朴的北方汉子身上,
看到的是儒雅,是平淡,是大智若愚。

目录

信史的沟与壑
信史的沟与壑
信变
玉皇大帝住什么房子
树和碑
黄帝的三十年之悟
多士
职官
反粒子
道理

敬与耻
苜蓿蒲桃锦身毒国
“儒”这个字
谁敢窥天机
局限
自然者默之成之
代价与成本
认了
《汉书》告诫我们的
算缗和告缗
董仲舒的藏身之处
《食货志》里的一笔良心账
八政与九畴
采风是怎么一回事
使时见用功化必盛
刘邦的新农村建设
身体里的风气
身体器官的服务员
笨人
内装修
去欲的态度

客气
会说话
睡觉
心底那个“愚”字
身体里的风气
正信
正信
敲木鱼
觉悟
空指什么
本钱
化和幻
什么样的朴素什么样的爱
旧砖与新墙
师和傅
致中和
敬礼
静雅
标准和榜样
清谈和清议
读文件
大实话
神话与鬼话
活力源
坊间言
贾平凹记
给贾平凹的一封信
《带灯》这本小说带来了什么
两本书:《秦腔》和《废都》
创新
立场与观念
以前
收藏
千字文
另一支笔
履历
一本文学史著作引发的七个话题
坐船和吃饭
带着问题读书
李浩怎么读《隋书》
事关唐朝的三个问题
我们的地域文化意味着什么
双轨制或三轨制
史家怎么史
耳食之言
耳食之言解
文学标准和文学生态
李渔的“四期三戒”
《人间词话》的方法
言者有言
文学的核心
鲁迅在西安
虚心实腹
境界
文风
再说文风
解放思想
简洁
乡土散文
网络语言
搜旧书
安黎兄
忘我
再说忘我
夜读抄
听说过的两句话
四月天
河东与河西
清明
秩序
传神
内涵
描写
一杯水
小的故事
表面的东西
念旧的水准
回头看
时代烙印还是时尚趣味
现代精神与民间立场
言立而文明
文学,文风,以及中国文化气质
文而不化不叫文化
文化是有血有肉的
化是讲规律的
在汉代,文学意味着什么
真实境界表达
底线
怎么样理解主见

序言

儒风道韵点春秋
乍读穆涛的文字,你很可能将他视为江南才子,因为其文字的讲究和精妙往往透露出才子气,说白了,就是那种儒雅之气,那种仙风道骨之韵。从文字内容的出典到与现实世界的文化现象、作家作品的勾连,他往往采用的是迂回的“曲笔”,那种单刀直入的表达方式似乎不是穆涛式文体所用之“伎俩”。然而,这种文风如果使用在长篇大论的高头讲章中是游刃有余的,但是他的文章恰恰就是“卷首语”那样的短文,我常将“丁聪体”与“穆涛体”进行比较,咂出的是异曲同工之妙也。
以杂文进行思想表达,自现代以来一直是以鲁迅先生的“匕首与投枪”式的战法而闻名于世,而沉潜于典籍背后的间接表达方式是当今少有的文体,用“穆涛体”冠之亦不为过。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在半文不白的文字表达背后,我们读到了什么?用穆涛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言者有言”!就此而言,我在读穆涛长短错落的杂文时,体悟到的是他在引经据典之后文字的磅礴大气与犀利尖锐,其中一个活脱脱的燕赵之士的形象便跃入眼帘。在《言者有言》里,作者对此做出的散文境界说便可作为最好的注释:“境界高悬,但不是虚无缥缈的,是真实可感的存在。古人表达境界有四句常被引用的文学描述,都是很具象的。一句是陆游的,‘老来境界全非昨,卧看萦帘一缕香’:一句是王国维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句是苏耆的,‘直到天门最高处,不能容物只容身’;一句是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四句话,是哲学,更是文学。”此言正合我意。无论什么文体的文学表达,倘若背后没有哲学底蕴作为支撑,那么其文字的曼妙和技巧的圆熟都无法遮掩其内容的苍白。无疑,我从穆涛的文字背后看到的正是那些我所渴望看到的有思想穿透力的内心表达。仅此,我就应该向他表示敬意。
其实,从上个世纪80年代河北的《文论报》始就与穆涛相识,后来就在平凹办的《美文》上看到他长长短短的文字,知道他在具体操办杂志的事隋,感觉到这种“穆涛体,,文字的魅力。如果要我对这些文字挑一挑刺的话,我以为,“穆涛体”在针砭时事与文坛现象时,不妨再犀利一些,不可太文气,“鲁迅风”和“丁聪体”皆可鉴也。
文末,我想还是用作者自己的话来作结,因为它也是我们对“穆涛体”的热情寄望。
文学新时期三十年,让我们记住了小说家,同时记着他们的小说;记住了诗人,也记着他们的诗。散文家似乎是个例外,我们可以叫出多位散文家的名字,但同时又能说出他们散文作品的却不多。那么多散文作家在“劳动”,但笔下的字迹风干得稍快了些。“辣手著文章”是一个老对联的下联,辣手不仅是手辣,还是眼辣,心辣,指的是有见地,有分量。
散文不能蘸着清水去写,要蘸墨汁,越浓越好。
丁帆
于南京大学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