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赵太侔、余上沅等一批留美学生在徐志摩主持的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剧刊》,提倡“国剧运动”。他们主张从整理与利用旧戏入手去建立“中国新剧”,在戏剧观念上,主张发扬传统戏曲“纯粹艺术”的倾向;在戏剧表现上,提出要“探讨人心的深邃,表现生活的原力”。
1931年齐如山和梅兰芳、余叔岩、清逸居士、张伯驹等,以改进旧剧为宗旨,成立北平国剧学会,编辑出版《戏剧画刊》、《国剧画刊》,创办传习所。齐如山等人研究倡导的重点,无疑是当时菊界最鼎盛的京剧,但他们所说的“国剧”却不仅仅是京剧,而是包括昆曲、梆子等中国的传统戏剧,即戏曲,称戏曲为国剧是相对于西洋话剧而言的。
跟随这一事件,20世纪30年代,戏剧界逐渐形成一种观念: 因为京剧艺术形式较其它地方戏剧为高,一般认为可代表近百年来的中国戏剧,因称它为国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对文艺实行“百花齐放”方针 ,观念认为每一剧种在我国像五十六个民族一样都是平等的,对剧种而言不能笼统称为省剧或“国剧”。
2008年,在中国电视剧发展30年的历史节点,安徽卫视于2008年12月29日晚推出《国剧盛典·回响30年》。回顾30位电视剧代表人物倾诉心声,讲述他们与电视剧之间的故事。至此,“国剧”一词又被引用为“国产电视剧”的简称。
余上沅等人倡导的“国剧”是在中国戏曲基础上运用西方话剧的方法创造的新的民族戏剧,若按“由中国人,用中国材料去演给中国人看的中国戏”来理解,除却照搬的外国戏之外的话剧等也在“国剧”的范畴之内。
实上,自西方话剧、歌剧、舞剧等引进中国近百年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民族化了,已经成为扎根于中华大地上的民族戏剧之一种了。中国戏曲借鉴话剧的美学原理经过近百年的推陈出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异,呈现出新的时代风貌。
余上沅、齐如山等戏剧先辈没有实现的理想我们今天正在一步步地付诸实践。如果单单把京剧称为“国剧”,那么其他地方戏呢?其他具有浓郁民族气魄,民族风情的戏剧样式与作品呢?毛泽东同志不赞成单称京剧为“国剧”是有道理的,一则这种提法与党和政府关于文艺“百花齐放”的方针有悖,二则这其中蕴含着更深层的民主思想。
大地生晖,万物竞发。迈入21世纪的中国戏剧正以新的时代风貌璀璨于国际舞台,各个戏曲剧种彼消此长,竞尽风流,共居于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中。“国剧”的称谓已成历史,若说国剧的话,那么凡是植根于中华大地、具有浓郁的民族魂魄、民族风格、民族风情的戏剧都是国剧。
1、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成立,是中国第一座电视台。这一年世界上已有67个国家开播了电视。
2、1958年6月15日,《一口菜饼子》,是中国第一部电视剧。北京电视台以黑白电视在演播室以直播方式播出。由于当时全国电视机的拥有数量不过数百台,因此其影响力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中国电视初创阶段8年(1958-1965),所有播出的电视剧均采取黑白图像的直播方式,8年中,北京电视台共播出电视剧90部;从全国范围看,8年中,共生产直播电视剧200部左右。在初创阶段,直播电视剧没有太大的影响,其原因在于当时电视剧所起的主要是宣传教育之类的“喉舌”作用,艺术特色不够明显,电视剧的定位不明确,制与播的“同时性”等,这些都成了妨碍电视剧艺术进步的因素。
1、1966年,电视录像设备在北京台开始使用。
2、1967年,北京台用录像设备摄制的黑白电视剧《考场上的反修斗争》,成了中国电视史上唯一的一部录制的黑白电视剧。
3、1973年4月,彩色电视试验也成为技术发展的重点,北京台正式开始彩色电视的试播。虽然在之后的几年内全国只播出了《公社党委书记的女儿》和《神圣的职责》两部戏,但从技术上推动了电视剧艺术的发展。
“文革”的浩劫使原本起步较晚的中国电视业,又错过了十年宝贵的发展时间。这一阶段因社会政治文化的大变动,“八个样板戏”独占全国舞台,包括电视剧在内的其他艺术形式没有得到发展,电视剧生产陷入了停滞。
1、1978年5月,以播出的《三家亲》为起点,这是新时期录制的第一部彩色电视剧,也是电视单本剧时代的开始,成为中国电视剧复苏的标志之一。
2、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改名为中央电视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电视台,CCTV。
3、1980年,全国优秀电视剧评选活动创办于1980年,从1981年4月开始进行评奖,此后每年一次,从第三届(1983年)起定名为“飞天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是中国电视剧最高“政府奖”。1992年改为现名“中国电视剧飞天奖”。2005年,改为两年一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主办,为电视类的“政府奖”,是对上一年(或两年度)电视剧思想艺术成就的一次检阅和评判。
4、1981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王扶林导演,这部连续剧共有9集,只有约2000个镜头,100多个场景。
5、1985年,北京电视制片厂摄制的28集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成为抗战题材电视剧的典范之作,获第六届“飞天奖”长篇特等奖。
6、1986年,央视版《西游记》由杨洁导演,六小龄童、迟重瑞、徐少华、汪粤、马德华、闫怀礼主演。该剧一经播出,获得了极高评价,成为一部公认的无法超越的经典。
7、1987年,王扶林导演的电视剧《红楼梦》制造了中国电视剧史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典,名著改编剧从此一发不可收。获第七届“飞天奖”连续剧特别奖。
8、1990年,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是我国第一部以基地化生产的室内剧,对“室内剧”这种样式和创作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渴望》之后,中国荧屏上相继出现了《编辑部的故事》、《皇城根儿》、《爱你没商量》、《过把瘾》等一系列大型室内剧。
9、1991年,由广州电视台推出的十集电视连续剧《外来妹》1991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轰动全国。艾芜的《南行记》是他全部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最有艺术魅力的作品。而王志文通过这部剧也崭露头角,在93年的《过把瘾》使他的演艺事业如日中天。《南行记》和《围城》,标志着中国电视剧在自觉吸收文学营养上所达到的较高水平。《戏说乾隆》用“戏说”的方式去讲述历史,给电视剧的创作带来一种新的思路。并首开两岸三地的戏说先河,后来大陆港台效仿这种。后续相继出现了《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金枝欲孽》等作品。
1、1992年,导演尤小刚在北京投拍了100集《京都纪事》,在国产电视剧史上,它首开商业运作的模式,以贴片广告等形式赚足了1200万元。此后,许多影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各种资本进入电视剧领域,电视剧的商业化、产业化进程开始。
2、1993年,中国第一部“移民题材”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引起轰动,它是上世纪90年代初“出国热潮”的写照。国内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诞生,一个普通家庭、一个搭起来的室内布景、不时传出来的笑声,给中国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快乐收视体验。
3、1994年,王扶林导演的《三国演义》延续了《红楼梦》开创的名著改编为电视剧的优异品质。创下了46.7%的收视率记录。
4、1995年,《苍天在上》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不同于《渴望》等家庭伦理剧的市井气息,是反腐电视剧的第一声怒吼。《大雪无痕》《省委书记》《黑洞》《黑冰》等反腐和涉案题材结合的电视剧,也都在观众中产生过较大影响。
5、1998年,孙树培导演的《还珠格格》第一部,可称得上是风靡一时。《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因贴近平凡老百姓的生活实际而博得观众的喜爱。《将爱情进行到底》中国大陆第一部青春偶像剧,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一部。《永不瞑目》中国第一部缉毒题材的电视剧。
6、1999年,《雍正王朝》以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雄浑的气魄为人们所喜爱。《牵手》是第一部直接描写婚外恋题材的电视剧。曾被誉为“中国荧屏的《克莱默夫妇》”。
7、1999年5月,中央电视台将第八套节目改为电视剧频道。这是中国国家电视台第一个以播放电视剧为主的专业频道。
2000年的《永不瞑目》《铁齿铜牙纪晓岚Ⅰ》,2001年的《大宅门》《康熙王朝》,2002年的《天下粮仓》《激情燃烧的岁月》,2003年的《孝庄秘史》《大染坊》,2004年的《中国式离婚》《历史的天空》《汉武大帝》,2005年的《家有儿女》,2006年的《武林外传》《亮剑》《金婚》《乔家大院》《乡村爱情Ⅰ》,2007年《士兵突击》《恰同学少年》,2008年的《闯关东》,2009年的《潜伏》《蜗居》,2010年的《媳妇的美好时代》《老大的幸福》,2011年的《美人心计》《青盲》《蚁族的奋斗》《北京爱情故事》,2012年的《火蓝刀锋》《微博达人》《箭在弦上》等等一系列的优秀作品的出现,证明了我国电视剧事业的发展迅速,同时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注解:我国第一部电视剧和连续剧是台湾中视在1969年播出的晶晶,而不是一口菜饼子,在1958年到80年前是大陆红色电影的高潮时期,我们和香港一样,是80年后才开始涉足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