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

南岸区

中文名 南岸区
车牌代码 渝A、渝B、渝D
外文名 NananDistrict
火车站 重庆站、重庆北站
下辖地区 8个街道、7个镇
机场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行政区类别 市辖区
国家/地区 重庆市
著名景点 南山森林公园、一棵树观景台、洋人街等
区委书记 许洪斌
高等学府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
电话区号 023(+86)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南岸区行政区划图南岸区行政区划图南岸,先秦时期,属巴国。

秦汉时期,属巴郡江州县。

南北朝时期,南齐永明五年(487年)隶垫江县,北周武成三年(561年)隶巴县。

隋、唐、宋、元、明、清,建制未变。

民国时期,1929年重庆建市,在玄坛庙设南岸市政管理处。1933年,改为重庆市第六区。1939年,第六区分为重庆市第十一、十二两个区。1941年,增设重庆市第十五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6月,长江南岸4个区合并建立重庆市第五区、第六区。1951年,郭家沱由江北县划入第六区,增建为乡。1952年10月,两区合并为重庆市第五区,并由巴县划入文峰乡。1955年10月,第五区更名为重庆市南岸区。1995年3月,巴县长生桥、迎龙、广阳三镇及九龙坡区花溪镇的二塘村划入南岸区。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南岸区下辖8个街道、7个镇。[14]

区划详情

8个街道:铜元局街道、花园路街道、南坪街道、海棠溪街道、龙门浩街道、弹子石街道、南山街道、天文街道。

7个镇:南坪镇、涂山镇、鸡冠石镇、峡口镇、长生桥镇、迎龙镇、广阳镇。[14]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南岸区南岸区南岸区位于东经106°3′14″-106°47′2″、北纬29°27′2″-29°37′2″之间,区境西部、北部频临长江,与九龙坡区、渝中区、江北区、渝北区隔江相望,东部、南部与巴南区接壤。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区)和重庆中央商务区(南部)位于辖区内。幅员面积263.0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南岸区位于川东平行岭谷区,背斜、向斜平行分布,构成低山、丘陵、平坝、河流的组合地貌特征。低山主要分布在南山、黄桷垭、广阳三个镇。丘陵主要分布在南坪、涂山、鸡冠石、峡口、长生桥、迎龙、广阳7个镇及沿江6个街道。平坝面积小,零星分布,其中以广阳坝上坝、下坝和铜元局等地面积较大。

气候特征

南岸区地处亚热带季风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冰雪少,风小日照少,湿度大,云雾多,春早夏长,秋短冬暖,四季分明,多年年平均气温18.5C°,无霜期347天,降雨量1097.8毫米,雾日67.8天。[15]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南岸区城建南岸区城建(7)南岸区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矿、铁矿、石灰岩等。煤矿分布于背斜两翼的文峰至鸡冠石、下浩至四公里一带;砂金矿分布于峡口广阳坝周围的第四系冲积层内;铁矿分布于凉风垭、莲花背、鸡公嘴等地;石灰石矿分布于黄桷垭镇的文峰一带,储量4.1亿吨。[15]

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生物资源(2)南岸区植物种类达1632种,主要有杜鹃、罗汉松、腊梅、雪松、兰花、香樟等;动物资源以家畜、家禽为主。

水能资源

南岸区河流属长江水系,平均过境水总量为3447.5亿立方米/年,地下水总量为839.3万立方米,以南泉背斜上的鸡冠石——文峰一线最丰富,达516.8万立方米。[15]

(以上资料,截至2012年)

人口

重庆南山风景区重庆南山风景区2021年末全区总户数31.97万户,人口79.54万人,比上年增加1.97万人。总人口中,城镇人口7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2万人;农村人口4.9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50人。

2021年末全区常住总人口12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8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6.6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96.90%,比上年末提高0.21个百分点。2021年新出生人口7999人,死亡人口471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62‰。[7]

政治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区委书记 许洪斌[12]
区委副书记 王茂春[16][17]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区委书记 许洪斌[12]
区委副书记 王茂春[16][17]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党组书记、区长 王茂春
副区长 唐昕、张进、蒋文新、游泳、刘露、张超林、杨建、石少林[18]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党组书记、区长 王茂春
副区长 唐昕、张进、蒋文新、游泳、刘露、张超林、杨建、石少林[18]

经济概况

职务 姓名
主席 梅泽波
副主席 简光秀、曹廷中、任其亮、陈仕江、周丽萍、刘孟、晏凤华、郭同永[19]
秘书长 王炼

综述

职务 姓名
主席 梅泽波
副主席 简光秀、曹廷中、任其亮、陈仕江、周丽萍、刘孟、晏凤华、郭同永[19]
秘书长 王炼

第一产业

职务 姓名
主任  魏小红
副主任

 吕轶、吴晓静、梁平、包卫、肖华云[18]

第二产业

职务 姓名
主任  魏小红
副主任

 吕轶、吴晓静、梁平、包卫、肖华云[18]

第三产业

交通

南岸区城区建设南岸区城区建设2021年,全区GDP总量880.98亿元,同比增长6.2%,两年平均增速4.8%。第一产业增加值4.3亿元,同比增长1.7%,两年平均增速0.9%。第二产业增加值326.58亿元,同比增长5.0%,两年平均增速5.4%;其中工业增加值233.33 亿元,同比增长6.5%,两年平均增速6.0%;建筑业增加值93.25亿元,同比增长1.0%,两年平均增速3.9%。第三产业增加值550.1亿元,同比增长7.0%,两年平均增速4.6%。

2021年,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拉动GDP增长0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0.1%。第二产业拉动GDP增长1.8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29.8%,其中工业拉动GDP增长1.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8.1%;建筑业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8%。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0.1%。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0.5:37.1:62.4。[7]

公路

南岸区南岸区(3)2021年,全区实现一产业总产值5.74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农业产值5.04亿元,同比增长1.3%;林业产值0.15亿元,同比增长14.6%;牧业产值0.15亿元,同比增长5.7%;渔业产值0.23亿元,同比增长59.1%。

2021年,粮食作物产量2078吨,同比增长3.2%;蔬菜作物产量9463.88吨,同比增长2.7%;生猪出栏2336头,同比增长8.0%;鲜奶产量33吨,同比下降45.2%;鲜鱼产量981吨,同比下降0.6%;水果产量3791.3吨,同比增长1.4%。[7]

轨交

南岸区新貌南岸区新貌(8)2021年,全区185户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78.97亿元,同比增长9.5%,两年平均增速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低于全市3.3个百分点,低于全国2.2个百分点。

从主要产业看,2021年南岸区八大支柱产业“七升一降”。增长的产业:电子产业同比增长9.1%;消费品行业,同比增长4.6%;装备产业同比增长23.2%;摩托车产业同比增长12.9%;汽车产业同比增长15.6%;医药产业同比增长6.0%;能源工业同比增长14.6%。下降的产业:材料产业同比下降13.0%。

从产品产量看,2021年南岸区在产的62种工业产品中,有23种实现减产,减产面为37.1%。14种重点工业产品中,有6种产品减产,减产面为42.9%。降幅变化最大的产品分别为:服装29万件,同比下降59.3%;金属门窗及类似制品 381吨,同比下降25.6%;塑料制品53423.8吨,同比下降 20.3%

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不含水、电、气、烟草)万元产值能耗为0.0207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6.3%。

2021年建筑业总产值415.69亿元,同比增长21.0%,两年平均增速17.3%。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61.96 亿元,同比增长25.2%;安装工程产值49.07亿元,同比下降1.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90.0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1%;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34.0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竣工房屋价值74.68亿元,同比下降2.8%。[7]

社会事业

南岸区城区南岸区城区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市场 

2021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00.61亿元,同比增长0.1%,两年平均增速3.2%。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59.12亿元,同比增长69.9%;工业投资21.55亿元,同比下降32.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71.33 亿元,同比下降27.5%。

2021年,从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217.27 亿元,同比增长3.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4.2%;设备工器具购置16.42亿元,同比下降29.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1%;其他费用166.92亿元,同比增长0.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1.7%。

2021年,按三次产业来看,二产业完成投资21.55亿元,同比下降32.3%,占全区投资总量的5.4%;三产业完成投资379.06 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区投资总量的94.6%。

2021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234.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1.3%,两年平均增速-7.6%。其中住宅达到14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6%,办公楼达到1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5.4%,商业营业用房3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4%;施工面积114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其中住宅达到673.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9%,办公楼达到 49.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5%,商业营业用房1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9%;竣工面积278.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47%,其中住宅达到176.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8.6%,办公楼达到6.4万平方米,商业营业用房12.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1%;商品房销售额251.03亿元,同比下降16.5%,其中住宅达到200.41亿元,同比下降19.7%,办公楼达到 12.25亿元,同比下降39%,商业营业用房27.3亿元,同比增长40.4%。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5.7亿元,同比增长13.0%,两年平均增速6.6%。

2021年,批发业销售额1229.56亿元,同比增长26.6%,两年平均增速11.3%;零售业销售额403.16亿元,同比增长16.7%,两年平均增速13.5%;住宿业营业额20.32亿元,同比增长29.5%,两年平均增速1.9%;餐饮业营业额61.72亿元,同比增长32.5%,两年平均增速15.6%。

服务业

2021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62.64亿元,同比增长0.9%,两年平均增速47.8%,占规上服务业的25.9%。其中: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实现营业收入1.56亿元,同比增长0.8%,两年平均增速3.9%;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实现营业收入0.50 亿元,同比增长16.7%,两年平均增速66.7%。

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6.57亿元,同比增长22.4%,两年平均增速17.4%,占规上服务业6.9%。

2021年全区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162.2亿元,同比增长16.2%,两年平均增速14.5%,占规上服务业67.2%。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6.16亿美元,同比增长24.0%。外贸进出口总额1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出口总额7.64亿美元,同比增长89.5%,进口总额7.08亿美元,同比下降20.8%。

邮电和旅游 

2021年全区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10部,移动电话240部。

2021年末全区共有旅行社54户,其中国际旅行社4家、国内旅行社50家、门市部330家。星级酒店5家,其中:五星级酒店2家,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2家。对外开放的国家等级景区8家。2021年全区接待境内外游客 4301.01万人次,同比增长12.4%,实现旅游收入300.02亿元,同比增长29.2%。其中接待境内游客4301.01万人次,同比增长12.4%。

财政和金融 

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财政收入完成56.99亿元,同比下降1.7%;其中:税收收入46.48亿元,同比下降3.0%;非税收入10.51亿元,同比增长5.0%。

2021年,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3936亿元,增长12.7%。其中:存款1869亿,增长6.1%;贷款2067亿,增长19.2%。[7]

教育科技

文卫体育

南岸区交通南岸区交通2021年南岸区公路总里程56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 公里,国道20公里,省道41公里,县道89公里,乡道52 公里,村道347公里。[7]

南岸区主要道路、桥梁(含长江大桥)有重庆长江大桥、鹅公岩长江大桥、大佛寺长江大桥、菜园坝长江大桥、朝天门长江大桥、慈母山隧道等。

民生保障

至2012年底,经过南岸区境内的轨交有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运营中),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运营中)。

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在南岸区境内站台有:铜元局站、工贸站、南坪站、四公里站、重庆工商大学站[20]、六公里站、二塘站。

城市建设

环境整治

薄雾中的南岸区薄雾中的南岸区2021年南岸区有幼儿园196所(委属15所)、小学45所(委属4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 所(委属8所)、初级中学11所(委属11所)、完全中学 8所(委属6所),另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委属1所)、中职学校2所(委属1所)、教师进修学院1所(委属1所)。在校(园)共有学生279442人(其中:委属学校学生276104 人),教职工13986人(其中:委属学校教职工13764人)。

2021年全年入库科技型企业593户、增长49.7%、累计达到1786户,位列全市第六;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7户、总计279户;新增市级众创空间1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家;新增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研发平台11个、累计达到205个(国家级18个);累计支持173家企业获得区级知识价值信用贷款3.07亿元。大力组织区内企业参加智博会,实现技术合同登记526项,交易额达17.09亿元。产业发展方面,“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平台”目前已完成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平台建设,实现全国31个省市700余万辆重点营运车辆(其中包含旅游包车、班线客车、危险品运输车辆75万余辆)数据实时接收及存储(包含经纬度、速度等动态数据18项,车牌、车辆型号、经营企业信息等67项),平均每天接收数据量11亿条,存储量180G/天;“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入网车辆已达710万台,该平台目前已经覆盖全国重载货车的96%。“重庆市智能交通物联网大数据服务平台”已建成四级网格化机动车电子标识智能复合采集点(RFID+视频)14000多个(持续建设中),日均采集5600多万车次,累计采集量670多亿。[7]

南岸区主要高校有: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教育管理学校等。

旅游

南岸区南岸区2021年,一是公共文化设施效能发挥充分。以图书馆和文化馆等区级公共文化设施为引领,以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重点,实现了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全面覆盖并免费开放,年接待群众80 万人次。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基础上,打破行政界线,在群众工作、生活的周边打造了100个“南书房”自助书吧、3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24个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14个图书馆社会分馆等224个全民阅读服务点;以及3个中老年艺术大学分校、6个文化馆特色分馆等174个全民艺术普及点。二是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2021年全区紧扣建党100 周年主题,组织开展20余场大型文化活动。通过政府购买等方式开展文化惠民活动521场,惠及群众50万人次,其中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服务300场,全民艺术普及活动113场、全民阅读推广活动101场,文博非遗展示展览7场。三是构建统一数字服务平台创新工作取得成效。积极对接重庆市群众文化云平台上线,建成群众文化云南岸区分平台。充分使用重庆群众文化云“你点我送”功能提供文化志愿配送服务,年完成311场文化志愿服务,服务人次达10万人次。

2021年,积极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止 2021年底,全区城乡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13.78万户,25.83万人,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75.49%,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率100%。投入专项资金实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经费补助,2021年全区按照人均79元的筹资标准,给予人均8.68元的区级配套补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先后将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市五院、区妇幼保健院、区精卫中心、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纳入改革范围,实现辖区内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改革全覆盖;新批准设置医疗机构 126家,其中全部为诊所;积极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2021 年全区共办理生育服务证登记6017件,其中办理二孩登记 2505件,办理再生育审批165例;组织推进全区各镇街老年人健康宣传活动,宣传活动期间举办专家咨询活动10场,举办老龄健康知识讲座30场,发放宣传资料共2000份,同时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参与线上趣味答题446人次,在线问答312人次,专家解读301人次,开展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4251人次、体格检查3425 人次、辅助检查3546人次、健康指导3892人次。

2021年,全区人均体育占地面积2.21平方米,所有社区、行政村建立了体育组织,体育队伍500余支,体育单项协会27个,全区体育锻炼人口55%,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2.7%,位居全市前列。成功举办CUBA全明星赛、“3X3篮球赛”、长嘉汇半程马拉松、2021成渝双城经济圈“汇达柠檬”黄金健美超级联赛、第十四届全运会轮滑比赛等一系列高品质的群众赛事活动,全年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群体活动300余次,逾30万人次参与。2021年体育彩票销量2.78亿元。

荣誉

2021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361元,同比增长8.6%。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55元,同比增长10.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83元,同比增长8.6%。城乡收入比为1.75:1,差距进一步缩小。

2021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7362 人;全年帮扶失业人员就业7566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84人;辖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2% 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486万元;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 培训22878人;保障市区重点产业企业用工15220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7.78万人、2.74万人、31.62万人、32.49万人,征收社会保险费43.8亿元,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7]

词条图册

2021年,一是新改建公厕96座、垃圾站54座,新增无障碍设施83处,维修、更换破损设施3362 处,努力改善市民如厕体验。在南滨路建设全市首座智能化潮汐公厕,提升窗口区域城市服务水平。二是设置575个餐厨垃圾规范化收集箱体,可容纳1795个餐厨垃圾桶,实行“定时间、定线路、定地点”收运,有效解决垃圾桶乱摆放影响市容环境“痼疾”。三是开展人行道完善提升、道路平整专项整治,消除“问题路”“投诉路”“曝光路”,累计完成桃源路、桃源一路、桃源二路、BK线、翡翠明珠支路等40余条,约81.28公里人行道整治,完成江苑路、崇文路、南山路、南湖路、回龙路及康恒路等20余条车行道,约63.78 公里、63.66万平方米车行道整治。四是实施路灯绿色照明改造1400余盏,在南坪东路一巷、铜元局梨园村、弹子石地铁站2号出口等12处背街小巷安装路灯197盏。有效推进绿色照明改造,改善照明暗盲区。五是对南山隧道、慈母山隧道、向黄隧道、亚太路下穿道、海铜东路下穿道侧墙加装防火板,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有效提升了城市隧道的功能性和美观性。六是推进坡坎崖绿化美化,累计完成坡坎崖绿化美化项目16个,建设面积26万平方米。利用城市边角地新、改建30个“口袋花园”,见缝插针补缺提质,缓解人口密集区绿色休憩空间不足问题。七是梳理市政边角地、已征待建等闲置地块,修建临时停车场42个,新增停车位3209个,缓解老旧城区停车难问题。八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劝离人行道乱停车1.84万台次,查处占用人行道停车1866台;规范共享单车停放1.15万辆,拖移约1万辆;严厉打击三轮车闯限、非法营运等违规行为,累计扣押三轮车3743辆;清理拖移“僵尸车”2274台。九是完成苦竹溪示范段3.6km河道整治,其中截污纳管9处共455m,河道清淤4万余m³,有效实现污染治理;种植沉水植物9.23万m2、挺水植物0.48万m2、雨水湿地1.61万m2,充分净化河流水质;种植乔木4000余颗,地被6万㎡,完成生态护岸超 4km,水生态空间优化显著。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