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碑》是宋徽宗于宣和六年即公元1124年立的御制碑。
《宣和碑》是当年翰林学士宇文粹中撰写的,朝散大夫张崇篆书碑额并书写的碑文。
位于泰山岱庙配天门东侧汉柏院门口左侧,碑名为《宣和重修泰岳庙记碑》,宋宣和六年(1124年)为重修岱庙而立。
此碑在岱庙炳灵门外北侧。碑高9.25米,宽2.1米,厚70厘米,螭首龟趺。
龟座高185厘米,宽300厘米,长500厘米。仅这青石大龟座就有七立方米,重达四万余斤。规制穹崇,镌勒工巧,居岱庙诸碑之冠。
碑阳文26行,满行76字,凡2768字,字径5.5厘米,正书。额篆“宣和重修泰岳庙记”2行8字,字径23厘米。碑阴原刻庙官姓名20行,前15行为宋刻,后5行为元刻。
明万历十六年,山东巡抚李戴。吴龙征于碑阴刻。“万代瞻仰”4大字,字径124厘米,原刻遂佚。此碑立于宋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
碑文追溯泰山祭祀历史,粉饰太平盛世,叙述了宋徽宗自从建中靖国元年,即公元1101年登基后至宣和四年在21年间“诏命屡降,增治宫宇”的情景。
次碑记载了宋徽宗在位期间“诏命屡降,增治宫宇”的情况,文中说,重修后的岱庙“凡为殿、寝、堂、阁、门、亭、库、馆、楼、观、廊、庑,合八百一十有三楹……”可见岱庙在北宋末年已发展到相当宏大的规模。
碑阴原刻有宋、元庙官姓名20行,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山东巡抚李戴和巡按吴龙征题刻“万代瞻仰”四个大字于其上。
碑阴有明代万历十六年即公元1588年山东巡抚李戴和巡按吴龙征的题刻“万代瞻仰”四个大字。从此碑可以看出,岱庙在北宋末年已发展到相当宏大的规模,各种建筑共计813间,与今日的180多间形成显明的对比。
传宋徽宗于宣和年间重修岱庙后要立丰碑纪念,并定下尺寸,必须超过岱庙内所有石碑。
然后宣诏天下名匠限期完成,违者处斩。
这下可苦了石匠,历经磨难终于找到了石碑料却寻不到石龟料,个个急得团团转。
这时石匠头儿在梦境中见到大汶河的沙滩里有块巨大的石块,第二天便带领匠人到沙滩里挖掘,结果与梦境相合。
龟座凿好后,却运不进庙门,众人又慌了。
匠头儿便朝着石龟拜了三拜说:“既然山神显灵就请救人救到底吧!”灵石果然开口说:“欲想救众人,必先自身损!”匠头儿激动地连连叩头说:“只要你能进庙门,那怕我粉身碎骨!”话音刚落,忽听轰隆一声巨响,从庙门上空掉下一过梁,恰恰把匠头的双腿砸断了。
石龟进门了,众人得救了,匠人那舍己救人的精神传颂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