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 鸣凤之死
外文名称: The Death of Singing Phoenix
类别: 传统舞剧
剧情介绍
一、狭笼
夜一更,一对“高”字灯笼渐亮,深沉的黑暗中,现出觉慧。隐身人(封建势力代表)裸露的手臂构成方形的窗子,禁锢着觉慧。觉慧抗争着、冲决着。然而,他仍被方窗压抑着……
二、梦魔
夜二更,鸣凤在可怕的梦魔中挣扎。隐身人将鸣凤托起。鸣凤在逃避……她看见一团团的“善”字在闪烁,一件硕大的团花长袍在十字衣架上晃动着。衣架陡变,是僵尸般的新郎。两旁一对大红喜字灯笼。鸣凤奔逃……然而大红喜字灯笼就像两个灼热的火球,追逼着她,把她压倒在地上……鸣凤仍在梦魔中挣扎……
三、高墙
鸣凤从梦魔中惊醒,婚礼的凤冠霞帔就在她的枕边,明天她就要嫁给凶残的冯老太爷……觉慧的面庞从她心里涌起,他是她的希望和所爱的人。她惊惶地扔去凤冠霞帔……幻象中的觉慧向她奔来。然而,一堵无形的高墙阻挡着他们。他们只能被高墙阻隔在两边……
四、梅林
鸣凤来到湖边,寻觅着觉慧。她拿出珍藏的一枝并蒂梅花,陷入甜美的回忆——绚丽的梅林一层接着一层向她涌来,觉慧从梅林中跑出来,拉住鸣凤的手,在梅林中嬉戏。见到一枝并蒂的梅花,“鸣凤,来,踩着我的腿把它摘下来……”。鸣凤举腿欲上,然而,又缓缓地鞠躬后退:“三少爷……这怎么可以……”觉慧让她登上自己的肩膀,摘下了那一枝并蒂的梅花。他们陶醉在这炽热的爱恋之中。觉慧把梅花插在鸣凤的发鬓,鸣凤羞涩地蒙住了脸……觉慧隐去……
五、生离
夜三更,鸣凤从甜美的回忆中惊醒。远处觉慧房间里透出灯光,鸣凤奔向觉慧的窗子,在窗外抚摸着觉慧的影子,不忍离去……“啊,是鸣凤!”觉慧奔出屋来,拉着鸣凤,倾诉着渴望自由解放的理想,鸣凤强忍着哭泣,强颜欢笑,不忍冲淡他的兴致……夜深了,觉慧要离去了……“三少爷”,鸣凤扑向觉慧,紧紧拥抱着他,“亲一亲我”,觉慧深深地吻了鸣凤,离去。然而明天……
六、死夜
夜四更,鸣凤一步步来到觉慧的窗前,向觉慧的影子跪伏下去:永别了。她木然地向湖边走去,她在湖水里梳理好秀发,把定情的梅枝插上发鬓,她要用清白干净的身子来殉他的爱。忽然,她又站住了:十七年有的是打骂、服侍别人,她没有伤害过一个人,为什么她没有享受爱的权利?这样年青就该离开这个世界?……然而,没有人回答,只有那火球般的大红喜字灯笼在她心中滚动、烧灼……
夜五更。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鸣凤脸上挂着凄凉的微笑,呼唤着“三少爷”,一步步地走向湖底……
七、火祭
觉慧跪伏在湖畔,他的眼里燃烧着憎恨的火光:“这个家庭,这个社会都是凶手!……”觉慧心中的怒火烧红了天地。“鸣凤,我到哪里去找你?”湖底升起冉冉青烟,燃起团团火焰,鸣凤从湖底向觉慧走来。觉慧把鸣凤高高地举起。鸣凤用死唤起整个社会向黑暗势力的抗争。
责任者
演出单位: 成都音乐舞剧院
责任描述
创作者编导:刘世英、岳世果、柳万麟。作曲:舒泽池。舞美设计:肖德全(景)、包国良(灯光),赵志珍(服装)。
演出者主要演员:张平(饰鸣凤)。王春林(饰觉慧)。乐队:本院管弦乐队。指挥:杨可三。
演出介绍
演出大事记
本剧根据我国著名作家巴金的小说《家》中有关情节改编、创作。1985年参加四川省民族民间舞蹈会演,获创作、表演、音乐和设计四个一等奖。1986年1月初,代表中国赴日本崎玉县参加第三届国际舞蹈大奖赛,以遥遥领先的高分荣膺大奖——“皇冠金奖”。饰演鸣凤的张平被赞为“在本届大奖赛中用感情和动作弧度深刻表现人物内心的、压倒一切的演员”。同年,在重庆、北京、深圳、海南等十余个城市演出。并赴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国演出。
1988年底,受文化部邀请,以《鸣》剧和诗体舞剧《日之魂》(根据曹禺名著《日出》有关情节改编)、中型舞剧《原野》(根据曹禺同名剧本改编)三个舞剧组成《悲鸣三部曲》赴京演出。文化部授予创作、排演优异成绩奖。
1994年《鸣》剧参加了四川省政府“巴蜀魂”精品晚会的演出。中国歌剧舞剧院也排演了舞剧《鸣凤之死》和《原野》。
评论撷萃
评论撷萃舞蹈创作的珍品
舞蹈家贾作光:《鸣》剧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从反映客观世界进入反映主观世界划时代的开始。它是四川的,也是全国舞蹈艺术事业划时代的里程碑。
舞蹈评论家叶林:《鸣》剧堪称近年来舞蹈创作的珍品。它以很小的篇幅,很有深度地刻划了一个在吃人的社会里受害的纯洁少女动人的艺术形象。它的表现手法大胆创新,又不失分寸。
舞协副主席游惠海:能把巴金名著提炼到一部小型舞剧是不容易的,《鸣》剧做了成功的尝试。它是对传统观念的突破,构想十分巧妙。这种构想有利于揭示人物的情感和性格。这种突破和创造具有时代感。
舞蹈研究所研究员隆荫培:《鸣》剧不是一般的舞剧,它是一部交响诗式的舞剧。以人物内在心理和情感变化发展作为舞剧结构的依据,用叙事与抒情结合的方法和唤起观众联想的艺术手段,突破舞台上时、空间的局限,着力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发掘和描绘,因而扩大了舞蹈反映生活的领域。
第三届国际舞蹈大奖赛(日本)主持人藤井公:中国代表团(《鸣》剧)的参加和高水平的演出,给此次大赛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日本评论界:中国在传统舞蹈基础上吸收现代舞精华,并十分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使中国传统舞剧达到了新的境界。(摘自《成都舞台》198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