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黄瓦

红墙黄瓦

中文名 红墙黄瓦
语言 简体中文
作者 张克群
页数 134页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目录导航

图书信息

书 名: 红墙黄瓦作 者:张克群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ISBN: 9787111285397

开本: 16开

定价: 28.00元

内容简介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着浓郁而独特的文化与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徜徉于古都街头,随处可见历代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背后埋藏着怎样的故事?古建筑之美又体现在何处?打开本书,作者会如数家珍般将这些典故向您娓娓道来。

北京是雄伟的皇城,六个朝代的帝王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辉煌遗产,透过红墙黄瓦,我们能看到历代王朝的兴衰,并从皇城、皇家园林巧夺天工的技艺中体味到中华文明的璀璨。作为系列书的第一本,本书将为您揭开紫禁城的神秘面纱,从一个不同侧面感受一个个王朝逝去的背影。

作者简介

张克群,生于德国柏林,4岁时随父母回到中国。1961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现退休定居美国。作品有高低楼房若干,小说体传记《飞》、《艺术人生》等。 作者家学渊源,亲友中名人辈出。父亲张维,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工程力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与钱学森自幼即为同窗好友。母亲陆士嘉,我国著名的流体力学家、教育家,世界流体力学权威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学生和中国籍留学生,参与筹建北京航空学院(现在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委员,主持建设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专业。舅公施今墨,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老师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儿子高晓松,著名音乐制作人。 生活中的作者幽默爽朗,乐观达然,认真负责,坐言起行。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 不薄今人爱古人

推荐序二 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

前言 我的建筑情绪

第1章 概说

第2章 城市 

远古时期北京地区的城镇

辽代陪都南京城

金中都

元大都

明清北京城

第3章 宫殿 

故宫

景山

第4章 祭坛 

天坛

先农坛

社稷坛

地坛

日坛

月坛

第5章 庙宇 

孔庙

太庙

历代帝王庙

大高玄殿

宣仁庙

昭显庙

第6章 园林 

北海

香山 

颐和园

团城

圆明园

第7章 陵墓 

轩辕台

古燕国的王公墓

西汉燕王墓

金陵

明十三陵

景泰帝陵

田义墓

清醇亲王坟

第8章 其他 

国子监

皇史晟

跋 我的北京

馋馋你!—北京的吃食儿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图书 《红墙黄瓦》

编辑推荐

《红墙黄瓦》:生动讲解北京城的古建筑,慧眼识别身边的古建宝贝。梁思成先生的学生历经八年著就,著名音乐制作人高晓松为母作序。《红墙黄瓦》为“画说老北京古建筑”系列书的第一本。《红墙黄瓦》将为您揭开紫禁城的神秘面纱,从一个不同侧面感受一个个王朝逝去的背影。

媒体推荐

北平郊近三二百年问建筑物极多偶尔郊游,触目都是饶有趣味的古建无论哪一个巍巍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或歌唱时问上漫不可信的变迁。
——梁思成
北平不比十里洋场,人民的心理比较保守沾染的洋习较少较慢。东交民巷是特殊区域里面的马路特别平,里面的路灯特别亮,里面的楼房特别高里面打扫得特别干净,但是望洋兴叹与鬼为邻的北平人却能视若无睹,见怪不怪。北平人并不对这一块自感优越的地方投以艳羡眼光,只有二毛子、准洋鬼子才直眉瞪眼地往里钻。地道的北平人提着笼子架着鸟,宁可到城根儿去溜达,也不肯轻易踱进那一块瞧着令人生气的地方。
——梁秋实
所以在北平住上两三年的人,每一遇到要走的时候,总只感到北平的空气太沉闷,灰沙太暗淡,生活太无变化,一鞭子出走,出前门便觉胸舒,过卢沟方知天晓,仿佛一出都门,就上了新生活开始的坦道似的,但是一年半载,在北平以外的各地——除了在自己幼年的故乡以外——去一住,谁也会得重想起北平,再希望回去,隐隐地对北平害起剧烈的怀乡病来。
——郁达夫

序言

妈妈领着年幼的我和妹妹在颐和园长廊仰着头讲每幅画的意义,在每一座有对联的古老房子前面读那些抑扬顿挫的文字,在门厅回廊间让我们猜那些下马石和拴马桩的作用,从那些静止的物件开始讲述无比生动的历史。
那些颓败但深蕴的历史告诉了我和妹妹世界之辽阔,人生之倏忽,而美之永恒。
妈妈从小告诉我们的许多话里,迄今最真切的一句就是:这世界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其实诗就是你心灵的最远处。
在我和妹妹长大的这么多年里,我们分别走遍了世界,但都没买过一尺房子,因为我们始终坚信诗与远方才是我们的家园。
妈妈生在德国,长在中国,现在住在美国,读书画画、考察古建,颇有民国大才女林微因之风(年轻时容貌也毫不逊色)。那时梁思成与林徽因两先生在清华胜因院与我家比邻而居,妈妈最终听从梁先生建议读了清华建筑系而不是外公希望的外语系,从此对古建痴迷一生。妈妈中西建筑融会贯通,家学渊源又给了她对历史细部的领悟,因此才有了这部有趣的历史图画(我觉得她画的建筑不是工程意义上的,而是历史的影子)。我忘了这是妈妈写的第几本书了,反正她充满乐趣的写写画画总是如她乐观的性格一样情趣盎然,让人无法释卷。
妈妈从小教我琴棋书画,我学会了前三样并且以此谋生,第四样的笨拙导致我家迄今墙上的画全是妈妈画的。我喜欢她出人意表的随性创意,这也让我在来家里的客人们面前常常很有面子——这画真有意思,谁画的?我妈画的!哈哈!
为妈妈的书写序想必是每个做儿女的无上骄傲,谢谢妈妈,在给了我生命,给了我生活的道路和理想后的很多年,又一次给了我做您儿子的幸福与骄傲。我爱你。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