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八年(1929年)以前,属巴县管辖。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海棠坊。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统编为重庆市第十二坊。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2月,与海棠乡合并为海棠联保。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海棠联保改为海棠镇。
1953年7月,成立海棠溪街道。
1960年3月,海棠溪街道改为海棠溪城市公社。
1962年9月,海棠溪城市公社改为海棠溪街道。
1966年9月,海棠溪街道改名红卫街。
1972年9月,由红卫街改为海棠溪街道。
1996年,海棠溪街道下辖以序数命名的14个社区。
2006年,海棠溪街道下辖海新街、敦厚街、海棠晓月、罗家坝、四海、四千米、学府路7个社区。
2011年末,海棠溪街道下辖海新街、敦厚街、海棠晓月、烟雨堡、罗家坝、四海、四千米、学府路、学苑9个社区;下设87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海棠溪街道下辖11个社区:海新街社区、敦厚街社区、海棠晓月社区、罗家坝社区、四海社区、四千米社区、学府路社区、学苑社区、烟雨堡社区、南山道社区、御泰社区,[1]街道办事处驻海棠溪正街34号。
海棠溪街道地处南岸区西部,沿四海路和学府大道狭长分布,东与南坪镇、涂山镇相邻,南与巴南区花溪镇接壤,西与南坪街道、花园路街道、南坪镇相连,北濒长江,东北与龙门浩街道为邻,南距南岸区人民政府4千米,东西最大距离2.5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千米,总面积11.6平方千米。
海棠溪街道地处长江阶地,呈南北向狭长地域,地势北低南高,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300米左右。
海棠溪街道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引起的洪灾与滑坡、伏旱、夏旱、春旱等,发生概率与造成的灾害影响相对较小。
海棠溪街道境内无储量较大的矿藏资源;有地下温泉。2002年,在海棠晓月度假村内钻探出热矿水,钻孔深度3000米,出口水温为53℃,实际年开采量68万立方米。
2010年,海棠溪街道人口有110310人。
2011年末,海棠溪街道总人口17.2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75万人,城镇化率45%;另有流动人口9.45万人;总人口中,男性9.66万人,占56.1%;女性7.54万人,占43.8%;以汉族为主,达17.18万人,占99.8%;有苗、土家、回、布依等11个少数民族,共273人,占0.2%。2011年,海棠溪街道人口出生率6‰,人口死亡率1.7‰,人口自然增长率4.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8万人。
2011年,海棠溪街道财政总收入2362.1万元。2011年,海棠溪街道固定资产投资28.2亿元,比2010年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30元,比2010年增长14.5%。
2011年,海棠溪街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7.5亿元,比2010年增长26.04%;商贸销售总额21.5亿元,比2010年增长33%。
2011年末,海棠溪街道有8家金融机构在境内开设了分理处或营业网点。
2011年末,海棠溪街道有幼儿园(所)18所,在园幼儿2160人,专任教师185人;小学4所,在校生2792人,专任教,师14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4400人,专任教师29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250人,专任教师98人;高职(专科)院校5所,其中省属普通高校3所,常年在校生7万余人。2011年,海棠溪街道教育经费达1.0亿元。
2011年末,海棠溪街道境内有重庆交通科研设计研究院、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科研机构,其中重庆交通科研设计研究院是中央在渝科研单位和甲级勘察设计院,是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桥梁工程结构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科技部技术开发研究资金项目、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项目和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等各类项目;重庆工商大学拥有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废油资源化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电子商务及供应链系统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11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机构;重庆交通大学拥有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8个省部级重点科技平台,基础及专业实验室(中心)达30余个。
2011年末,海棠溪街道有文化站1个,社区有文化活动中心9个;各类民间文化艺术团体30余个。2011年末,海棠溪街道有体育场地10余处,其中重庆江南体育中心占地约2.8万平方米,总投资2.4亿元,建设有容纳3500人的综合体育馆1个、容纳15人的室内游泳馆1个、1.5万平方米的青少年活动中心1个、8万平方米的体育休闲主题广场1个。100%的城市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7%。2011年末,海棠溪街道广播综合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数为3.5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2011年末,海棠溪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病床185张;专业卫生人员432人。2011年,海棠溪街道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6.0万人次,住院手术4845台次,出院病人1.0万人次。2011年,海棠溪街道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953.29/10万;孕产妇死亡率为零。
2011年,海棠溪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244户,人数2123人,支出644.7万元,月人均支出253.1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2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2.9万元;有社区服务设施9个;有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9个。2011年,海棠溪街道新增就业人员1107人,有872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8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32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3%;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596人,比2010年末增加152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7252人,比2010年末增加813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902人,比2010年末增加583人。
海棠溪街道有川黔公路、南坪至弹子石公路过境。
海棠溪街曾有发源于南山北坡小溪一条,溪边多海棠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因盛夏洪流大江灌溪中,三五之夕,月光激射,江波喷发似朵朵海棠状而得名。
海棠溪街道境内主要景点有海棠烟雨、黄桷古道、海棠晓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