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渡镇

洋渡镇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 29485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中文名 洋渡镇
地理位置 忠县西南部
下辖地区 1个社区、9个行政村
行政区类别
电话区号 023
目录导航

建置沿革

元代,属南宾县。

民国二十年(1931年),划属鸿鹤乡。

1950年,属七区。

1951年,属一区。

1952年8月24日,设置洋渡乡。

1953年2月20日,由洋渡乡析置同合乡,鸿鹤乡更名蒲家乡,并析置蓝田乡。

1955年,属十二区。

1956年,同合、蒲家、蓝田3乡并入洋渡乡。

1958年,洋渡乡改为洋渡公社。

1961年,洋渡公社析置蒲家、同合2公社。

1984年,蒲家公社、同合公社、洋渡公社分别改为蒲家乡、同合乡、洋渡乡。

1985年4月19日,洋渡乡撤乡设镇,改为洋渡镇。

1992年底,同合、蒲家2乡并入洋渡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洋渡镇下辖鸿洋1个社区,渔洞、沿江、花岭、蒲家、上祠、金台、大关、金竹、建设9个行政村;下设5个居民小组、57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洋渡镇下辖1个社区、9个行政村:鸿洋社区、渔洞村、沿江村、花岭村、蒲家村、金台村、上祠村、金竹村、建设村、大关村,[1]镇人民政府驻鸿洋社区373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洋渡镇地处忠县西南部,东连石子乡,南与石柱县接壤,西南与丰都县毗邻,西北与任家镇隔江相望,北与乌杨镇相连,距忠县政府驻地36千米,区域总面积8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洋渡镇地形主要为丘陵,地势略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境内最高峰位于金竹村山顶,海拔857米;最低点位于渔洞大石盘,海拔140米。

气候

洋渡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1月平均气温6℃,7月平均气温26.5℃;平均气温年较差10.5℃;生长期年平均247天,无霜期年平均34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00小时;0℃以上持续期350天(一般为1月10日—12月30日);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50天,降雨集中在每年5—7月,6月最多。

水文

洋渡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长江流域面积15平方千米,年均径流总量2.67立方米/秒;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大山溪,从丰都县流经境内金台村、蒲家村、华岭村,境内长14.3千米,年均流量2.45立方米/秒。洋渡镇境内由东到西有渔洞溪、水杨溪、洋渡溪、小山溪、大山溪5条溪河流经,最后注入长江。

自然灾害

洋渡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及山体滑坡等;洪涝灾害年均发生1次,主要发生在7—8月。

自然资源

洋渡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页岩,地质储量1亿吨。

人口

2011年,洋渡镇总人口29779人,其中镇区常住人口4122人,城镇化率13.8%;另有流动人口9926人。总人口中,男性15684人,占52.77%;女性14095人,占47.23%;14岁以下4554人,占15.29%;15—64岁18527人,占62.2%;65岁以上6698人,占22.49%;以汉族为主,达29430人,占98.8%。2011年,洋渡镇人口出生率7.5‰,人口死亡率5.37‰,人口自然增长率2.1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63.2人。

2017年末,洋渡镇常住人口为17628人。

截至2018年末,洋渡镇户籍人口为29485人。

经济

综述

2007年,洋渡镇粮食总产量为14389吨,农村经济总收入129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22元。2007年,洋渡镇农业收入1962万元,林业收入30万元,牧业收入1495万元,建筑业收入249万元,运输业收入136万元。

2011年,洋渡镇财政总收入1239.9万元,比2010年增长7%;人均财政收入5325元,比2010年增长20.0%。2011年,洋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051元。

2018年,洋渡镇有工业企业18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7个。

农业

2007年,洋渡镇共产粮食14389吨,推广优质大豆559公顷,产大豆1088吨;种植花生210公顷,产花生604吨;栽种油菜324公顷,产油菜籽665吨。2007年,洋渡镇出栏肥猪19219头、牛1902头、羊2125只、鸡126914只、鸭24457只,存栏猪17958、牛3310头、羊909只、鸡40153只、鸭10056只;有养猪专业户67户,养牛专业户3户,养羊专业户10户,养鸡专业户3户。

2011年,洋渡镇有耕地面积5.5万亩,人均1.8亩。2011年,洋渡镇农业总产值1.3亿元,比2010年增长22.2%,农业增加值8479万元。洋渡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为主。2011年,洋渡镇生产粮食1.4万吨,人均463千克,其中水稻6956吨,玉米2085吨,小麦1369吨。洋渡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花生、大豆、西瓜、辣椒、青菜头等。2011年,洋渡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0.3万亩,产量1.2万吨。洋渡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和家禽为主。2011年,洋渡镇生猪饲养量3.5万头,年末存栏1.5万头;牛饲养量0.3万头,年末存栏0.2万头;羊饲养量0.1万只,年末存栏0.07万只;家禽年饲养量18.9万羽。2011年,洋渡镇生产肉类2096吨;畜牧业总产值4045.5万元。2011年,洋渡镇水果种植面积0.1万亩,产量19100吨,主要品种有柑橘、龙眼、枇杷。洋渡镇渔业以人工养殖为主。2011年,洋渡镇渔业总产值350.5万元。

工业

2011年,洋渡镇工业总产值达到0.6亿元,比2010年增长15.3%,实现工业增加值0.1亿元,比2010年增长14%,占生产总值的5.6%。2011年,洋渡镇有工业企业37家,职工373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293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01万元,比2010年增长15.5%。

商贸

2011年末,洋渡镇有商业网点361个,职工2018人。2011年,洋渡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8129万元,比2010年增长20.5%;城乡集贸成交额1亿元,比2010年增长20%。

金融

2011年末,洋渡镇有两家银行在境内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为1.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70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洋渡镇有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520人,专任教师12人;小学3所,在校生2350人,专任教师13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60人,专任教师5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洋渡镇主要学校有洋渡镇中学、洋渡镇小学、同合小学、蒲家小学。2011年,洋渡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65万元,比2010年增长20%;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13.5%,比2010年增长3%。

科技事业

2011年末,洋渡镇有各类科技人才168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00人,经营管理人才120人,技能人才280人,农村实用人才980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洋渡镇有文化艺术团体10个,会员160个,其中团体会员20个,个人会员140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5个,演职人员50人,年演出30场次,观众达1000人次;公共图书室10个,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藏书6000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30人。2011年末,洋渡镇有体育场地4处;3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2011年末,洋渡镇有广播喇叭35只,入户率75%,通响率75%,广播综合覆盖率65%。2011年末,洋渡镇有线电视用户数为35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9%,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8760小时。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洋渡镇级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病床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67张,固定资产总值4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5名。2011年,洋渡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1万人次,住院手术34台次,出院病人0.13万人次。2011年,洋渡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13/10万,全镇9个村27030名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1%。

社会保障

2011年,洋渡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34户,人数54人,支出28.3万元,比2010年增长20.5%,月人均436元,比2010年增长18.7%;医疗救助1200人次,共支出2.5万元,比2010年增长2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17户,人数2247人,支出191.7万元,比2010年增长13%,月人均68元,比2010年增长19.3%;供养农村五保对象56人,其中集中供养11人;农村医疗救助4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0人次,共支出12万元,比2010年增长10.2%;农村临时救济150人次,支出151万元,比2010年增长12%;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30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10万元,比2010年增长11.5%。

交通

2011年末,洋渡镇有县镇级公路1条,总长42千米;境内通航河道1条,总长3千米。洋渡镇有县道X129经过境内。

历史文化

  • 地名由来

洋渡镇因该地原为洋人洋船休憩停泊之渡口而得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