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茂镇

夏茂镇

所属地区 沙县区
方言 沙县话
中文名称 夏茂镇
电话区号 0598
面积 247.9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乡镇概

夏茂镇地处沙县区西北部,毗邻将乐、顺昌、明溪三县,距县城44公里,省道沙将公路贯穿全镇,与国道205线相接,福银高速公路在本镇设有开口,开口距离集镇3公里。全镇总面积24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834亩,山林面积33.6万亩。全镇辖27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117个自然村, 25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451人。

行政区划

[邮编]365501 [代码]350405101[2]:~001夏茂镇居委会 ~201东街村 ~202中街村 ~203西街村 ~204俞邦村 ~205松林村 ~206倪居山村 ~207乐厝村 ~208李窠村 ~209洋元村 ~210大布村 ~211水头村 ~212儒元村 ~213上碓村 ~214岩坑村 ~215罗坑村 ~216车溪村 ~217岩观村 ~218后垅村 ~219洋邦村 ~220长阜村 ~221溪口村 ~222新建村 ~223瓦溪村 ~224梨树村 ~225月帮村 ~226坡后村 ~227中堡村

历史沿革

1958年建夏茂公社,1984年改镇。1997年,面积210.6平方千米,人口3.2万,辖东街、中街、西街、俞邦、松林、倪居山、乐厝、李窠、洋元、大布、水头、儒元、上碓、岩坑、罗坑、车溪、岩观、后垅、洋邦、长阜、溪口、新建、瓦溪23个村委会和夏茂居委会。 2002年,原撤销梨树乡的梨树、中堡、月邦、坡后4个村并入夏茂镇。

经济发展

夏茂镇是农业大镇,是沙县区的农业重镇和粮食主产区,是夏茂仔猪的生产基地。现已建成“三明市夏茂现代农业示范区”,面积10300亩。

工业初具规模,形成以化工、木材深加工、竹制品加工、茶叶及冬酒、辣椒酱、板鸭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的多样化企业格局。

夏茂镇是沙县小吃的发源地。外出办小吃人员达1.3万余人,每年增收1.5亿元,小吃业成为夏茂人民收入的主要支柱之一。

旅游资源

夏茂镇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在宗教文化方面,有2座最具代表性的寺庙:天湖净寺和崇圣寺;在饮食文化方面,夏茂的芋包子、面条、甜烧卖、米冻皮、金钱蛋、油糍等都是有本地特色的小吃,另外还有牛系列、夏茂烤鸭、夏茂冬酒等;在生态文化方面,有马烈瀑布、俞邦农庄、夏茂花柰等。

人文历史

1932年冬,红军恢复并发展了闽西根据地。红军在闽西的胜利,震动了闽中“地头蛇”卢兴邦,他倚仗着一师之众的兵力,盘踞在沙县、将乐和顺昌一带,勾结当地土豪劣绅,组织大刀会,扩大反革命势力,企图顽抗。这些地主土匪武装,奸淫烧杀,敲诈勒索,横行霸道,无所不为,加上苛捐杂税,真是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到处是一片荒凉景象。

为了拯救闽中人民,配合闽西斗争,巩固和扩大根据地。从1933年7月开始,东方军红三军团一部分主力配合闽西红军开始向闽中进攻,先后占领了归化、清流、顺昌、将乐、沙县,打垮了卢兴邦,消灭了部分反动武装和大刀会,开辟了闽中根据地。当时面临的任务是:充分发动群众,扩大红军主力,消灭地方反动武装,建立和巩固革命根据地。为执行这一重要任务,红军总政治部派余×生和我带领连级干部十余人,十几条枪,以沙县夏茂镇为中心,在中共沙县特支领导下,开展工作。当时由于初入闽中,我们人地两生,沙县县委便派了洪基等5个同志参加扩大武装的工作。那时由于卢兴邦所部主力虽被消灭,但其残余却逃入永安城,地主武装大部存在,威胁仍然很大,我们十几条枪是无法对付的。同时这些反革命势力,不彻底消灭,群众是发动不起来的。所以,当时首要任务,就是成立革命武装。沙县特支在蓝为仁等同志的领导下,成立了沙县革命委员会,打土豪劣绅,抗捐抗税,通过斗争发动群众。以我们的十几条枪为基础,开展建军工作,不到一个月,闽中独立团就在夏茂镇成立了。余×生任团长,我担任政治委员,洪基任参谋长,全团300余人,约数十条枪。独立团成立后,一面训练,一面发动群众向大刀会进攻,往往经过周密侦查,乘其不备,在夜间或拂晓进攻,大刀会有不少被打垮了。我们除了采取军事行动外,还进行了劝降工作。因为大刀会分子虽有一些是很反动的,但大部份是农民,而且是本地人,社会关系很多。所以就动员他们的亲属、亲戚、朋友去说服他们弃暗从明,改邪归正,一律既往不咎,从政治上来瓦解大刀会。同时,由革命委员会制订颁布了奖励的布告,凡缴械投降的,交出1支步枪奖(银)30元,1挺轻机枪奖50元,鸟枪1支奖10元,交出1把长矛或大刀奖3元。在武装进攻和劝降下,沙县大刀会反动组织大部瓦解,纷纷投降,交出步枪六、七十支,刀、矛不计其数;敌人力量大大削弱,群众的斗志日益高涨,而我们的队伍就越来越壮大了。

反革命武装大部消灭以后,为了进一步深入发动群众,扩大红军,巩固苏区,我们又在特支领导下进行了分配土地的工作。向农民讲分配土地、革命翻身的道理;农民是耕田的,为什么没有田;地主不耕田,为什么田很多?揭露地主的剥削实质,启发了农民的阶级觉悟,立即行动起来向土劣斗争,没收地主、恶霸的土地和财物;召开大会,当众焚烧契约,分配财物,宣布废除债务和税务,农民极为兴奋,斗争热情十分高涨,所以扩军工作也十分顺利。当时提出的动员口号是:“保卫苏区,保卫胜利果实,彻底消灭地主武装大刀会”。由于农民亲身体验到共产党是穷人的救星,红军是穷人的军队,所以纷纷要求参军杀敌,使闽中独立团很快增加到500余人,赤卫队也大大增加。

1934年初,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向江西中央苏区全面进攻。国民党蒋鼎文部同时向闽中进犯,占领沙县、顺昌、将乐、清流、归化。东方军主力撤离沙县时闽中独立团也随军撤离,从夏茂镇经白莲镇、清流、宁化,到达长汀,后来部分战士正式编入三军团第五师,成为该师有生力量。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