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鳖:呈扁平卵形,长1.3~3cm,宽1.2~2.4cm。前端较窄,后端较宽,背部紫褐色,具光泽,无翅。前胸背板较发达,盖住头部;腹背板9节,呈覆瓦状排列。腹面红棕色,头部较小,有丝状触角1对,常脱落,胸部有足3对,具细毛和刺。腹部有横环节。质松脆,易碎。气腥臭,味微咸。
冀地鳖:长2.2~3.7cm,宽1.4~2.5cm。背部黑棕色,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及黑色小点。
土鳖(6)
药用价值
土鳖虫是一种药用昆虫,其雌虫干燥体为传统的动物药材。《本草纲目》虫部第41卷蟅虫。药名。即蟅虫的别名,见“蟅虫”条。为地鳖蠊科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 或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
【性味与归经】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破瘀血,续筋骨。用于筋骨折伤,瘀血经闭,症瘕痞块。
①《本经》“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闭”
②《约性论》“治月水不调,破流血积聚。”
③《本草衍义》“乳脉不行,研一枚,水半合,滤清服”
④行产后血积,折伤淤血,舌重,木舌,口疮,小儿腹痛夜啼。”
1、用正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 经分离得到二十八烷醇, - 谷甾醇, 鲨肝醇, 尿嘧啶, 尿囊素。正己烷与正丁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正己烷提取物对D- 半乳糖胺肝障碍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其中- 谷甾醇具有抗炎, 抗癌作用, 鲨肝醇具有解毒作用, 尿囊素具有镇静作用, 外用促进皮肤溃疡面和伤口愈合及生肌作用。这些化合物的存在, 可能与土鳖虫的抗癌、镇痛作用和治疗外伤有着密切的关系。[2]
2、用索氏提取器, 以石油醚提取, 获得脂肪油( 地鳖得率17. 63%) , 并精制提取了脂肪酸, 其中主要成分为油酸, 含棕榈油酸、油酸、软脂酸、豆蔻酸和硬脂酸, 并含微量的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可能具有保湿作用和抗癌活性, 而亚油酸则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2]
3、将土鳖虫粗粉用水蒸气蒸馏, 馏出液用乙醚萃取。经测定, 在各种土鳖虫中共有的物质为乙酸乙酯, 2, 6- 二特丁基- 4- 甲基酚, 十七烷, 十六酸, 萘。各种脂肪醛和芳香醛也较为丰富。醛可能是土鳖虫的臭味成分. 而其中含大量的萘和二氯苯、二甲基二硫醚组分则在一般中药中均为罕见[ 5] 。类似的硫化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6]。
4、土鳖虫的粗脂肪( 索氏抽提法)为5. 69%。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脂溶性维生素中含维生素A 1. 63mg/ 100g; 维生素D 1. 21mg/100g; 维生素E 12. 50mg/ l00g, 维生素K 0. 19mg/100g。维生素E 具有抗氧化作用, 而维生素K 与凝血作用有关。[2]
5、采用AA- 67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样品用湿法消化处理, 其中砷测定采用砷斑法,硒测定采用高效液相法, 磷测定为钼蓝比色法。矿物质中含有人体必需的5 种微量元素铁、铜、锰、锌、硒和常量元素钙、镁、钾、钠、磷, 其中砷和铅的含量均在国家规定的标准限量范围之内。胡玉清等[ 9] 从土鳖虫中检测出28 种元素. 其中与抗癌、抑癌作用有关的Mn 和Mg 元素含量较高;致癌元素Ni、Cr、As、Cd、Be 等含量都极低. 且有害元素Hg、Sb、Sn、V、Ba 等含量亦很低, 故不影响药用.也无致癌作用, 有益元素Fe 含量较为丰富. 在活血化瘀方面也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2]
选择45 ~ 60 日龄的土鳖虫幼虫300 g,随机分为3 组,每组100 g。在土鳖虫生活土配方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验1 组饲喂麦麸,实验2 组饲喂发酵料,实验3 组饲喂麦麸+ 发酵料,实验期为2. 5 个月。结果实验证明,实验3 组的饲料配比最利于土鳖虫的生长发育,实验1 组次之,实验2 组较差。结论使用实验3 组的饲料配方,土鳖虫若虫增重效果明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