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991年在华南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95年被评为副教授,2001年被评为教授,博士生导师。[1]
广东省超限高层抗震审查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广州市建设科技委结构与抗震委员会专家
英联邦结构工程师学会会员
香港工程师学会会员[1]
高层建筑结构、结构抗震理论、人工智能
多年来致力于基于性能的高层建筑结构抗震研究以及石灰岩地区复合地基与高层建筑筏板基础相互作用的研究,着重从工程设计中归纳、总结、提炼出科学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试验研究,同时将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大型、复杂的工程设计。近年主要研究人工智能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1]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项目100多项,代表性的项目如下:
1、基于性能的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鉴定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亚热带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
3、罕遇地震作用下基于能力设计原理的转换层结构设计研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4、建筑结构性能化理论体系与安全性评估方法研究,广州市自然科学基金
主持大跨度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30余项,有代表性的工程设计如下:
1、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大跨度(净跨90米)预应力钢结构设计(2000年)
2、品峰48层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2003年)
3、广州花园酒店超高层建筑结构改造设计(2006年)
4、万佛塔(百米石塔)结构设计(2018年)[1]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被三大索引收录60余篇,代表性论文如下:
1、基于性能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土木工程学报》
2、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变形性能指标试验研究《建筑结构学报》
3、剪力墙非线性宏观单元研究和单元开发《工程力学》
4、Behavior of cono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planar conmections under axial compression《Engineering
Structures》
主编广东省标准《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规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