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大建

韩大建

中文名 韩大建
外文名 HanDajian
主要成就 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
党派信息 中国民主同盟会
目录导航

人物简介

 

  韩大建(Han Dajian),女,汉族,广西合浦人,1940年3月生。1963年北京大学固体力学专业毕业,同年9月到华南工学院(现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系任教至今。其中1980年至1984年赴美国普度大学土木工程系留学,分别于1982年和1984年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86年晋升教授,1990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空间结构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结构工程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

学术兼职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计算机应用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与振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八、九届广东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第四届副理事长。

科研工作

  韩大建长期以来从事结构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结构分析方面功底深厚、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自1985年以来,已出版学术专著3部,共约100多万字,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译著3部分别在北京及台湾出版。已招收与培养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45人。

研究领域

  韩大建在结构非线性分析及混凝土本构理论等基础研究领域有突出成绩,与美国工程院院士W.F.Chen教授合著2部学术专著:“Tubular Members in Offshore Structures”(1985年在英国出版), “Plasticity for Structural Engineers,”(Springer-Verlag 1988年在纽约出版),后者获国内外学者很高评价,在国外有七个重要学术刊物登载书评称“该书在论述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结构弹塑性行为方面是写得最好的一本书”,该书已被美国、加拿大、西欧、日本的许多高校同行采用作为研究生教材。

  韩大建除了从事基础研究外,还致力于建筑与桥梁结构工程的应用研究,结合广东省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选择研究课题,已完成“广州黄沙-芳村珠江水下隧道地震应力与抗震设计”、“混凝土水坝老化损伤与工作寿命评估”、“高层建筑转换层的传力机理及设计原理研究”、“广州市鹤洞大桥抗震研究”、“广州市解放大桥侧倾稳定分析”、“广州市海印大桥断索事故检测分析”、“广州市番禺大桥斜拉桥施工控制”、“香港丁九大桥风致振动研究”等直接为大型土木工程服务的有重要意义的研究项目,并承担了“广州市中心区交通改善实施方案”评审及“广州市内环路初步设计”评审等重要工程项目的咨询任务。

  目前在研项目有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大跨度斜拉桥施工控制理论”和“大跨度斜拉桥风致振动研究”;还有“金沙洲大桥连续梁施工监控”、“广园路高架桥及立交桥抗震分析”等多项大型课题。

  韩大建教授是一位国内外知名的学者,曾应邀到北京大学、天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加拿大卡尔加利大学等高等院校进行讲学与交流,并积极参与组织及主持国内及国际学术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

主要成就

论文

早期在塑性力学和混凝土本构理论和结构非线性分析等基础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的成绩, 获国内外学者很高评价。 与美国工程院院士W.F.Chen 教授合著由其本人主笔的“Plasticity for Structural Engineers,”Springer-Verlag, New York,

1988(660页)一书在北美、欧洲、日本和台湾地区被用作研究生教材而多次重印,2012年9月又被美国的J. Ross Publishing, Inc. 再次重印。主笔学术专著2部及参编学术专著2部在国外著名出版社出版,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了学术论文115 篇 (其中 SCI/EI 收录38篇 )。另发表译著3部,其中一部译著分别在北京和台湾出版。

获奖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其中“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高质量施工监控的理论与实践”获2005年度省一等奖排名第一),另有两篇论文分别获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0年和2002年优秀论文奖。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