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

道县

高速公路 厦蓉高速、道贺高速、衡道高速
中文名 道县
车牌代码 湘M
外文名 DaoCounty
所属地区 中国湖南省永州市
别名 道州、营浦、营道
火车站 道州火车站(洛湛铁路)
下辖地区 20个乡镇场、7个街道办事处
县长 唐超学
机场 永州零陵机场、桂林两江机场
著名景点 道州月岩、鬼崽岭遗址、湘源温泉
县委书记 李天明
地区生产总值 2426642万元(2021年)
电话区号 0746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历史建制

道县古称道州,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制史,其中有1500多年为州府郡所在地,历史上与衡州(今衡阳)、郴州、

道县道县(3)

永州并称“湘南四州”。自1988年原零陵地区(即永州市前身)被国务院列为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以来,道县就成为湘南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沿,对沿海发达地区的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具有良好的吸纳作用,在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协作中,发挥了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枢纽作用。被称为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

道县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活动。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立县制,历为郡、州治所在地,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其间1500多年为郡、州、府所在地。

《汉书·职官志》载:“县有蛮夷曰道。”古营道县、道州、宏道县和后来的道县,其名称均源于此。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置营浦县,为道县建县之始,因县治位于营水之滨而得名。三国时吴宝鼎元年(266)置营阳郡,郡治在营浦。隋代为永阳县地。唐代先为营道县地,后为宏道县地。宋代复为营道县地。明清时为道州地。

民国2年(1913),改为道县。

秦嬴政二十六年(前221),设营浦县,隶长沙郡,是为道县建置之始。

汉元鼎六年(前111)隶零陵郡。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分零陵郡置营阳郡,营浦为郡治。

梁天监十四年(515),改营阳郡为永阳郡,营浦郡为郡治。

隋开皇九年(589),改零陵郡为永州,废永阳郡,并营浦、谢沐二县为永阳县,隶永州。

大业三年(607),复改永州为零陵郡,永阳隶之。

唐武德四年(621),以零陵郡之营道、永阳二县置营州,改永阳县为营道县(原营道县改唐兴县)。次年,改州为南营州。

贞观八年(633),改名道州。贞观十七年,废道州,营道改属永州。

上元二年(675),复置道州,统五县,营道属之。

天宝元年(742),改州为道州江华郡,改县为宏道。

乾元元年(758),废郡名,复称道州。

五代十国时期,道州仍辖五县,宏道为州治。

宋建隆三年(962),改宏道县为营道县。两宋时期,道州辖四县:营道、江华、永明、宁远。

元至元十三年(1276),道州置安抚司,次年改为道州路,置总管府。营道县属湖广行省湖南道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改道州路为道州府,营道为府治。九年,复改为道州,以州治营道县省入,辖宁远、江华、永明三县。

崇祯十二年(1639),析宁远县新田堡置新田县,并隶道州。

清康熙三年(1664),道州降为县级散州。

区划历史

1949年11月15日,道县和平解放,属湖南省永州专区。

1967年8月13日-10月17日,道县发生的大规模屠杀事件,死亡人数达4519人。

2000年,属永州市,道县辖9个镇、10个乡、4个民族乡。

2001年末,道县辖9镇、14乡,587村(居)委会。

2004年,道县辖9个镇、10个乡、4个民族乡。

2010年,撤销道县道江镇,设立濂溪、西洲2个街道办事处,撤销柑子园乡,成立柑子园镇。

2013年,道县撤销桥头乡,设立桥头镇;撤销东门乡,设立东门街道;撤销营江乡,设立营江街道。9月,万家庄和富塘撤乡设街道。

2015年,道县正式启动撤县设立道州市。

行政区划

2015年11月,道县撤销井塘瑶族乡,成建制合并到审章塘瑶族乡;撤销新车镇,将该镇新车片17个村成建制合并到祥霖铺镇,午田片9个村、2个村分别成建制合并到营江街道、万家庄街道。至此,道县辖7个街道办、11个镇、1个乡、3个民族乡。

魅力 道县魅力 道县(5)        道江镇(分为濂溪街道和西洲街道)是历史悠久的古城。汉朝时,营浦县城从桥头迁来此地后,一直都是州、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解放前为舂陵镇,以舂陵山(都庞岭)定镇名。后改文安镇,以何凌汉(东门人,书法家何绍基父)之谥号命名。解放后,1950年为县辖镇,改名道江,寓镇在道县潇水江边之意。1958年建立道江镇人民公社。1961年改为道江镇公所。1969年复为道江镇。2010年8月撤销道县道江镇,设立濂溪、西洲2个街道办事处。

道县县城。地处盆地中心,潇水、濂溪河汇合处,背山面水,形如不规则长方形。东与上关街道隔河相望,南与万家庄乡毗连,西与营江街道接壤,北与富塘乡、东门街道交界。濂溪街道办驻道州北路。原辖城中、前进、建设、红星、五星、西州、民生、东阳、东坊、次山、濂溪、小江口、石厨头、荷叶塘、高山脚、罗汉坝、大坪子等17个居委会,2004年3月合并划为10个社区居委会。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道县下辖7个街道、11个镇、4个乡、1个农场。[8]

区划详情

7个街道:濂溪街道、西洲街道、上关街道、营江街道、东门街道、富塘街道、万家庄街道。

11个镇:梅花镇、寿雁镇、仙子脚镇、清塘镇、祥霖铺镇、蚣坝镇、四马桥镇、白马渡镇、柑子园镇、白芒铺镇、桥头镇。

4个乡:乐福堂乡、审章塘瑶族乡、横岭瑶族乡、洪塘营瑶族乡。

1个农场:道县大坪铺农场。[8]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道县道县(3)道县位于湖南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7′-111°56′、北纬25°09′-25°50′。东邻宁远县,南界江永县和江华瑶族自治县,西接广西全州县、灌阳县,北连双牌县。

地形地貌

道县属南岭地区,四周高山环绕,中部岗丘起伏,平川交错。东南有九嶷山,南有铜山岭,西有都庞岭,北有紫金山。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50多个,且多与邻近山脉连成整体,最高峰韭菜岭,一诲拔2009米。整个地势从四周向中间倾斜,呈盆状结构。整个地势从四周向中间倾斜,呈盆状结构。山地占总面积的44.7%,丘陵占11.4%,岗地占24.6%,平原占14.9%。

土壤环境

土壤共有9个土类,水稻土占道县土地面积的12.1%,红壤占47.7%,黄壤占9.3%,黄棕壤占4.9%,黑色石灰土占7.8%,紫色土占3.3%。此外还有山地草甸土、潮土、红色石灰土。

主要山脉

道县东南有九嶷山,南有铜山岭,西有都庞岭,北有紫金山。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150多个,且多与邻近山脉连成整体,最高峰韭菜岭,一诲拔2009米。整个地势从四周向中间倾斜,呈盆状结构。山地占总面积的44.7%,丘陵占110%,岗地占24.6%,平原占14.9%。

把截大岭

在道县东部,最高处海拔699.5米,山如长把,中为九嶷河截断,故名。

苦菜园

在四马桥镇大井头村,海拔699.5米,此岭满山遍野是一片苦菜,得名。是把截大岭最高处。

九嶷山

九嶷山得名于舜帝之南巡。《史记·五帝记》:“舜,葬于江南九疑。”《水经注·三八·湘水》:“九嶷山蟠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也作九嶷。”峰峦叠峙,深邃幽奇,千米以上高峰有90多处,多为砂页岩、花岗岩、变质岩组成。主峰畚箕窝,海拔1985米,在宁远县境内。道县部分在县境东南部,距县城48公里。东起癞子山(海拔1834.6米),西至丰村大岭,横跨30公里,南北纵跨29公里。在四马桥镇有大风坳、牛銮心、西岭、大河坳等山,在洪塘营瑶族乡有老虎坳、大风坳、野人冲、锅巴山、大盖坳、小盖坳、彭子厂岭、老山冲源、茶坳等山,在蚣坝镇有丰村大岭等山,组成道县东南山地区,是人稀地广之地,中山地貌类型。

大风坳

在四马桥镇滴水营村,海拔910米,面积200公顷。坳高当风,得名大风坳。

牛銮心

在四马桥镇社头村,海拔1036.6米,此岭园形,远望宛似牛心,取名牛銮心。

癞子山

于县城东南部,洪塘营瑶族乡与宁远县交界处,海拔1834.6米。因山中岩石裸露,树木稀少,形似癞子头,故名。

彭子厂岭

在洪塘营瑶族乡茶花坪村,海拔1557.3米,面积100公顷,岭上原有彭姓建厂立宅,取名彭子厂岭。

大界坳

洪塘营瑶族乡大洞田村,海拔1526米。因系自然界山,故名。

凉亭坳

在洪塘营瑶族乡,海拔1210米。与宁远交界处,昔有一凉亭得名。

老虎坳

在洪塘营瑶族乡,海拔1318.2米。昔有老虎出没、得名。

锅巴山

在洪塘营瑶族乡,海拔1670.9米,状似锅巴,得名。

豪猪岩

在洪塘营瑶族乡佳竹洞村,海拔669米,面积100公顷。此山中有一岩洞,昔有豪猪出没,取名豪猪岩。

啄公岭

在洪塘营瑶族乡东江脚村,海拔615米,面积100公顷。山形如公鸡啄米得名。

狮子脑

在洪塘营瑶族乡香花树村,海拔889.6米,面积133公顷。山形象狮子脑,得名。

石巴山

在洪塘营瑶族乡东江源村,海拔730.6米。

月岩

月岩在道县城西20公里处。岩有东西两洞门,东洞门长65米,宽40米;西洞门长105米,宽60米,宛如城阙,状极雄伟森严。入洞数十步,敞若广庭,洞顶空能见天,日光直照洞内。月岩酷似月亮,自乐边看象上弦月,自西边看象下弦月,从洞中看,空顶之空圈宛如明月悬空。“月岩”由此得名。因东西两门贯通,又称“穿岩”。是为道州八景之一。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游此洞,并住宿洞内。他在《楚游日记》中把道州月岩列为“永南洞目”第一。

月岩内壁那厚厚的石灰岩层上,尚存宋代以来各种碑刻40余方,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道县境内河流属湘江水系。全县共有长度在5公里以上的河流63条,总长1019公里。其中主要河流6条,即:潇水、永明河、濂溪河、洑水、宁远河、泡水。发源于道县境之内的3条,境内流长161公里;均聚于潇水,地下水也很丰富,全县地下水总排泄量为5亿立方米,有地下河18条,较大的泉眼340个,有开采价值。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道县境内有高等植物186科612属1265种以上,其中苔藓植物有12科17属19种以上,蕨类植物25科33属47种以上,种子植物149科595属1199种以上。杜英科杜英属占全省杜英总数的50%。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植物有资源冷杉、伯乐树、长柄双花木、福建柏、白豆杉、秤锤树、银钟树、黄枝油杉、青檀、白辛树、长苞铁杉、南方铁杉、任木、银鹊树、紫茎和红豆树16种,其中福建柏有纯林约500亩,散生于常绿阔叶林间的有6000余亩,分布面积与纯林面积均为国内之冠。

动物资源

道县境内已发现野生脊椎动物134种计22目54科。其中两栖类2目6科19种,爬行类3目9科23种,鸟类9目23科63种,兽类8目16科29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苏门羚、红腹角稚两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猕猴、短尾猴、穿山甲、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水鹿、林麝、獐、鬣羚10种;属省重点保护动物的有狐、貉(狸)、豹猫、鸢、松雀鹰、短耳饕等17种,占总数的13%。境内千家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是华南虎重要分布区之一。

矿产资源

道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锡、钨、锰、铜、铅、铁、锌、锑、银、铬、锂、铋、钠、钼、重晶石、石英石、大理石、高岭土等,是湖南省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可开采的主要矿藏有38种,其中锡、钨矿的储量和品位均居全省第二位,金属锂、铷矿为湖南省独有,是全国第四大锰矿区,石灰石遍布城乡、储量巨大。蚣坝镇后江桥和祥霖铺镇的大型金属矿床在全国榜上有名。据勘探,全县锡钨矿的保有储量达160万吨、铅锌矿220万吨、锰矿3400万吨、铁矿1500万吨、锂矿40万吨、铷矿16万吨、高岭土2000万吨。境内水系发达,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小水电开发潜力大,全县水能蕴藏总量达36.18万千瓦,2002年被列为国家以电代燃料生态工程试点县。[9]县境内水系发达,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小水电开发潜力大,全县电能蕴藏量达34.6万千瓦。

水利资源

潇水

古称深水、营水、系湘江一级支流,道县县境水系干流。发源于蓝山县野狗山南端。经江华水口、沱江镇,过界牌流入道县境内,至井塘沙子河纳泡水,北流19公里至岑江渡两河口与淹水汇合(道县俗称两河口以上河段为沱江)。又北流17公里经道县城西门口(双牌水库入库站)纳濂溪河;再向东北流14公里至宜江口,汇合宜水;继续北流3.5公里至青口,汇集东来的泠水,北流而下113公里,经双牌至零陵区苹岛入湘江。潇水全长354公里,流域面积12099.09平方公里,河流坡降0.76‰。道县境内流长64.7公里,流域面积2441.75平方公里,河流坡降0.48‰。流域平均宽度56米,最大宽98米。形状系数0.26,不对称系数0.25。水量50.51亿立方米。潇水道县站出口断面多年流量每秒112立方米,属长年河。境内流经审章塘、蚣坝、祥霖铺、上关、万家庄、道江镇、东门、白马渡5乡4镇,由南到北贯穿全县。道县县城以下河段,四季可通航。以水清深得名。

濂溪河

古称营水,系潇水一级支流。发源于都庞岭东侧县月岩林场天岭冲东北。流经清塘镇、营江乡,至道县县城西关桥汇入潇水。河流长41公里,流域面积200.84平方公里,坡降9.38‰。水量1.80亿立方米。属长年河,水量小、河道浅,不能通航。以发源于营山得名。

洑水

又名宜水,系湘江二级支流。发源于桥头林场上崩塘。上游河道曲折,水流湍急。由北向南流经桥头、仙子脚,再向东流经寿雁(下龙洞以下又名宜水)、富塘、梅花、东门等乡,流于白马渡镇宜江口注入潇水。道县72公里,是县境内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935.02平方公里。属长年河,上游不通航;下游从寿雁镇下龙洞起至宜江口(约27公里)流势较平,水量较足,四季通航。以发源于上洑山得名。

泡水

又称蚣坝河。系湘江二级支流。发源于湘源锡矿向家坪(另一条水系源于洪塘营瑶族乡黄皮冲),自南向北流经洪塘营瑶族乡、四马桥镇、蚣坝镇,于蚣坝镇金鸡洞上游纳横岭瑶族乡大河(黄皮冲水系),至沙子河注入潇水。全长50公里(大河长60公里),流域面积509.18平方公里。属长年河,上游不通航;四马桥至蚣坝,春夏雨季通小木排;蚣坝至潇水9.5公里河段,通木船及中型排筏。

淹水

又名永明河。系湘江二级支流。发源于江永县凉伞界,从江永上江圩至道县桐溪尾入境,经新车、清塘,于祥霖铺镇两河口(又名分江头)注入潇水。道县境内长16公里,坡降2.67‰,流域平均宽度19.6米,最大宽44米,流域面积472.50平方公里。属长年河,春夏水满可行小船。因河流经古永明县境而得名。

九嶷河

又名宁远河。系湘江二级支流。主流发源于宁远九嶷山。经水市、大阳洞至道县柑子园入境,经油湘(纳两条从宁远发源的小河),白马渡镇武家滩注入潇水。道县县内长20.2公里,流域面积62.16平方公里。系长年河,从螺蛳滩到白马渡镇青口10公里通机帆船。

上坝水库

上坝水库位于道县洑水上游。在桥头乡上坝村,距县城51公里,控制集雨面积85平方公里。大坝为圬工重力坝,坝高57米。正常水位401.5米,正常库容1517万立方米,灌溉面积为3.7千公顷。坝后电站装机3台共750千瓦。工程于1971年12月动工兴建,1980年枢纽工程完工。有两条总干渠及干渠、支渠。兼有灌溉、发电、养殖等功能。因库址在上坝村,故名。

乐海水库

乐海水库位于道县寿雁镇芽洞村与下乐海村交界地带阴河出口处。距县城20公里,距寿雁镇4公里。该工程属地下河—隆河水系,集雨面积2.4平方公里,引外集雨面积15平方公里。1971年动工兴建,1973年始建成小型水库。1974年10月动工扩建,1975年枢纽工程竣工,建成中型水库。主坝高31米,系粘土斜墙堆石坝,副坝3座,总库容1034万立方米,正常库容944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000公顷。兼有灌溉、发电、养殖等功能。水库多属石灰岩地质,但蓄水不漏,因地势低洼,溶洞虽多,但都内倾,水不外漏。

廊洞水库

廊洞水库位于宜阳河上游,库址在梅花镇廊洞村,境内离县城20公里。水库属宜阳河水系,集雨面积36平方公里。坝高45.39米,坝型为粘土心墙堆石坝。总库容为105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91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666公顷。坝后设电站1处,装机2台共320千瓦,渠道电站装机1台125千瓦。水库1958年动工兴建,1961年建成为小型水库,1973年动工扩建,1977年建成。

道县境内有高等植物186科612属1265种以上,其中苔藓植物有12科17属19种以上,蕨类植物25科33属47种以上,种子植物149科595属1199种以上。杜英科杜英属占全省杜英总数的50%。国家重点保护的稀有植物有资源冷杉、伯乐树、长柄双花木、福建柏、白豆杉、秤锤树、银钟树、黄枝油杉、青檀、白辛树、长苞铁杉、南方铁杉、任木、银鹊树、紫茎和红豆树16种,其中福建柏有纯林约500亩,散生于常绿阔叶林间的有6000余亩,分布面积与纯林面积均为国内之冠。

道县境内已发现野生脊椎动物134种计22目54科。其中两栖类2目6科19种,爬行类3目9科23种,鸟类9目23科63种,兽类8目16科29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苏门羚、红腹角稚两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猕猴、短尾猴、穿山甲、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水鹿、林麝、獐、鬣羚10种;属省重点保护动物的有狐、貉(狸)、豹猫、鸢、松雀鹰、短耳饕等17种,占总数的13%。境内千家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曾是华南虎重要分布区之一,1979年曾捕获一只。

人口

人口状况

2019年末全县常住人口60.6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0.04万人,镇化率为49.83%,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3.54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68‰,死亡率6.81‰,人口自然增长率2.87‰。年末全县户籍人口总户数23.89万户,户籍总人口80.25万人。[10]

2021年常住人口58.58万人。[2]

民族分布

道县共有瑶族、壮族、彝族、苗族、回族等21个少数民族。

政治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李天明
县委副书记 唐超学

参考资料来源于道县人民政府网[11][12]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唐超学
副县长 周丽、张一波、胡云超、秦学君、

朱云雁、罗锴、周丽、李厚流、朱龙

参考资料来源于道县人民政府网[13]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刘忠华
副主席 魏秋云

参考资料来源于道县人民政府网[14]

经济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李天明
县委副书记 唐超学

综合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唐超学
副县长 周丽、张一波、胡云超、秦学君、

朱云雁、罗锴、周丽、李厚流、朱龙

第一产业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刘忠华
副主席 魏秋云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26642万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2608万元,增长9.2%; 第二产业增加值694867万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1259167万元,增长8.3%。2021年常住人口58.58万人,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0189元,比上年增长12.1%。

2021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19.5:28.6:51.9。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0%,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2%、27.9%和49.9%,分别拉动GDP增长1.93个、2.43个、4.34个百分点。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51.18亿元,比上年增长8.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2021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1%,其中消费品价格指数比上年下降0.2%。居民消费八大类指标中:食品烟酒类下降2.1%,衣着类下降1.4%,居住类上涨1.4%,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上涨4.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6%,医疗保健类下降0.4%,其他用品和服务下降2.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0.5%。[2]

文化

2021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37708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04763万元,比上年增长9.0%。

2021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86.59万亩,比上年增长1.30%;油料种植面积14.17万亩,增长3.3%;烟叶种植面积3.53万亩,增长3.6%;蔬菜种植面积48.98万亩,增长4.9%。全县粮食总产量36.75万吨,比上年增长2.6%;油料产量1.87万吨,增长2.4%;烤烟产量4165吨,增长2.3%;蔬菜产量100.07万吨,增长5.6%;水果产量21.48万吨,增长6.2%。全年生猪出栏76.64万头,增长26.2%; 牛出栏7.13万头,增长1.7%;羊出栏18.1万头,增长11.7%;禽蛋产量0.58万吨;水产品总产量2.54万吨,增长4.7%。

2021年全县拥有农业机械119476台,比上年增长2%;机械总动力604476千瓦,比上年增长2%。新推广补贴农机具3241台(套),完成农机购置补贴810.2万元。

2021年全县改造农村电网64个,建成5G基站260个,新建农村户厕1511座、农村公厕39座,完成4.28万亩、开工建设6.66万亩高标准农田。[2]

风土人情

2021年全县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23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实现工业增加值558387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全县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861260万元,比上年增长23.18%,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49.09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9家。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

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工业产品中, 锂离子电池 136.21万只(自然只),增长57.4%;集成电路461.39万块,增长68.2%;电子元件22861.43万只,增长93.1%;印制电路板23.28万平方米,增长16.8%;服装906.47万件,减少7.1%;手提包(袋)、背包134.13万个,减少0.3%;鞋2336.76万双,减少29.3%;硅酸盐水泥熟料108.62万吨,减少4.4%;水泥128.08万吨,减少16.4%;商品混凝土125.66万立方米,增长14.4%;砖6.39亿块,减少3.6%;钢化玻璃46.05万平方米,增长101.1%;纸制品0.6万吨,减少53.2%;高岭土(瓷土)39.08万吨,减少54.4%;大米5.19万吨,减少26.5%;精制食用植物油1.12万吨,增长8.9%;冷冻蔬菜3.52万吨,增长19.7%;化学试剂7965吨,增长42.3%;铁合金3.96万吨,增加70.4%;铸铁件0.04万吨,减少65.9%;铸钢件0.04万吨,减少73.8%;液压元件4.42万件,减少5.9%;金属紧固件0.66万吨,增加1.3%;灯具及照明装置11.52万套(台、个),减少3.6%;自来水生产量1691万立方米,增长7.6%;半导体光电器件121.3万只,增长4.0%;光电子器件6284万只,增长38.8%;金属切削机床328台;水泥混凝土电杆13.52万根,增长113.3%;饮料酒25.6万升,增长12.9%。

2021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实现利税总额5.70亿元,比上年增长56.2%,其中利润总额3.84亿元,增长130.7%。

2021年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36480万元,比上年下降3.0%。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389930万元,比上年增长13.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0.9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9.1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2%。[2]

名优特产

服务业

2021年全年全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16169万元,比上年增长10.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0410万元,增长7.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6744万元,增长16.9%;金融业增加值  87605万元,增长6.3%;房地产业增加值191942万元,增长0.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30052万元,增长13.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55054万元,增长8.7%。

贸易和旅游

202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6420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97393万元,比上年增长15.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9027万元,比上年增长15.1%。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812611万元,增长15.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3809万元,增长 21.6%。

2021年全年全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50989万元,比上年增长34.0%。其中:出口总额250432万元,增长34.6%;进口总额557万元,下降56.0%。

2021年全年实际到位外资131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1.8%;实际到位内资70.94亿元,比上年增长31.8%。

2021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总人数365万人次,比上年减少11.0%;实现旅游总收入34亿元,减少10.0%。国内游客一日游比重58.0%。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40355万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产业投资完成1122640万元,同比增长14.6%,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1.0%。产业投资中的工业投资完成648169万元,增长21.6 %。工业投资中的工业技改投资完成323355万元,增长117.3%。工业技改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17.5%,比重比去年同期上升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完成368322万元,增长30.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0.0%,比重比去年同期上升3.8个百分点分。全县在建项目287个,比上年减少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99个,比上年增加9个;全年投产项目168个,比上年减少25个。

2021年全县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191942万元,比上年增长 0.9%。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05463万元,比上年增长 11.1%。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07.6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0.6%;竣工面积 47.69 万平方米,下降6.2%。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48.67万平方米,下降4.3 %;商品房销售额 25.65 亿元,下降11.0%。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21年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76403万元,比上年增加22.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6995万元,增长19.3%。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2801万元,比上年增长6.4%。

2021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53561万元,比上年增长10.7%,比年初净增237646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61682万元,增长11.9%,比年初净增219730万元;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26474万元,比上年增长20.2%,比年初净增256734万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210263万元,增长 20.7%,比年初净增207157万元。

2021年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0969万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378万元,比上年下降0.7%;人身险保费收入33591万元,比上年增长6.0%。年末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16831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9251万元,比上年增长9.8%;人身险赔款和给付支出7579万元,比上年增长23.9%。[2]

交通

公路建设

道县龙舟道县龙舟(5)        道县道江镇东门村是清朝大书法家何绍基的故里,村民立志传承先祖文化,他们自发创办了农民书法协会、何绍基书法院,村小学开设了何绍基书法课。

湖南省道县是一个小县城,但每年的龙舟比赛却是搞的有声有色。在这个小县里,每年的五月初一是全县人民的节日,龙舟比赛一比就是五天。参加的绝大部分是农民。在这里,龙舟比赛是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文化。

1、选“龙头”

每条龙舟人数一般在三十左右,在船头有一个人进行指挥,控制龙舟的方向,给大家鼓劲。称之为“龙头”。但这个“龙头”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当的。一般情况,每条龙舟上的桨手都是一个宗族的人,而“龙头”可以不是这个宗族里面最有钱的人,但他必须是里面最有威望的人。是这条龙船的领袖,全队的吃住等一切开销都由他负责。

2、偷“龙骨”

所谓的“龙骨”就是拼凑龙舟的一块长条木板,在龙舟的下面。传说“龙骨”的好坏决定了龙舟行进的快慢。“龙骨”的获取是要“偷”的。偷“龙骨”的人到别人的林子里面砍伐,被别人发现后,迅速逃跑,人们就在后面追。人们的风俗中认为,只有偷取的“龙骨”拼成的龙船跑的才快。

3、涂“鸡血”

龙舟比赛开赛之前,宰杀公鸡,把鸡血涂抹在船身上,以取“吉利”之意,寄予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愿望。

龙舟比赛在道县每年端午前后都要开展,这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铁路建设

道州红瓜子道州红瓜子        道县特产丰富,柑桔有“金桔出营道者,为天下冠”之美称;“道州红瓜子”畅销东南亚;“道州灰鹅”是湖南省十七个地方名优品种之一,荣获外贸部“优质出口产品”称号;“道州厚朴”等享誉全国市场。通过多年的发展,道县已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厚朴生活基地县、秸秆养牛基地县、天然草原恢复建设基地示范县、国家湘南脐橙优势产业带和湖南省蔬菜生产重点基地县、油茶生产基地县。自2012年以来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厚朴生产基地县、全国适度规模化能繁母牛养殖示范县、中国脐橙之乡、湖南省粮食生产标兵县、湖南省外向型蔬菜基地县。

机场建设

2021年全县全社会各种运输方式累计完成客运量563万人,比上年增长0.7%;完成旅客周转量3057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0.7%。完成货运量914万吨,比上年增长2.2%;完成货运周转量21278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2%。

2021年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3104.16公里,比上年增加6.4%。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7公里。[2]

社会

道县区位独特,交通便捷。道县位于湘、粤、桂三省结合部,素有“襟带两广,屏蔽三湘”之称,历来为湘南桂北物质集散地和兵家必争之地。地处东盟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中部经济圈、泛北部湾“四大经济圈”的交汇叠加之地,被称为沿海的内地、内地的前沿。

从道县出发,北上长沙、南下广州、西出南宁都只需4个小时,到桂林国际机场、永州机场不超过3小时,到达深圳港口只需5个小时,届时道县将成为湘南桂北的交通枢纽和湖南省交通最方便的20个县之一。东距郴州170公里,与京广线,京珠高速公路相接;西距桂林180公里,与湘桂线,衡昆高速公路相接;北上长沙、武汉,南下深圳、珠海,西出南宁、海口,均可朝发夕至。G207国道贯穿南北,省道横贯东西,潇水河入湘江过洞庭可直达上海。境内洛湛铁路、道贺高速公路、厦蓉高速公路湖南宁道段已全面通车;永道高速公路也将于2014年初启动建设。昆台高铁也将从道县经过。届时道县将成为南方新崛起的重要交通枢纽。

邮电通信

道州火车站是洛湛铁路(洛阳至湛江)在道州城区设立的三等站。位于道县月岩西路、营江西路(新建车站路)交叉地带,道县人民医院西边约1公里处,即道县白地头村所在地,车站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道州火车站于2009年5月15日开通货运试运行,2009年10月01日正式开通客运。从道州火车站乘坐5路等城市公共交通专线可抵达道州中心敦颐广场。道州火车站衔接双牌县、江永县、江华县,是湖南永州地区乃至全国北方城市与广西贺州地区非常重要的铁路交通要道。北距永州站112公里,南距江华站44公里。道州站日均旅客发送量在永州位居第二,洛湛铁路复线也在规划中,将为道州站扩能为二等站做准备。

道州火车站每日10趟火车穿境而过,可直达北京、上海、南京、长沙、南宁、湛江等全国主要城市;另也可在道州站乘坐火车至湘桂高铁永州站(2013年12月28日开通)乘坐高铁动车去往南宁、广州、长沙及北京等地,永州市内湘桂线、衡柳线和洛湛线也被称为永州市城际铁路运输线路。

另外,规划中的桂郴赣高速铁路(昆台高铁)也将从道县经过。

教育科技

县城北郊还有一个56万平方米的农用机场,是湘南及两广北部地区十余县市,飞机播种、杀虫、物探、航测的作业基地。

文卫体育

民生保障

2021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28014万元,比上年增长32.5%。全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26万户,比上年下降11.9%;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9.54万户,比上年增长34.2%;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11.44万户,比上年增长22.0%。[2]

环境状况

道县 学校道县 学校

2021年全县共有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6779人,毕业生1700人;普通中学40所, 比上年持平,在校学生50522人;普通小学45所,比上年减少8所,在校学生59967人;幼儿园(班) 218 所,在园(班)人数25259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85人。全县教职员工9955人,其中专职教师8680人。全年新增城区学位4050个,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62,补充新教师422人;优化提质农村教学点20个、暂停办学点6个。

2021年全县共完成研发经费备案企业5家;其中4家企业申报了研发经费奖补,46家企业进行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登记;创新创业大赛参赛企业13家,其中1家入围省赛,获得省优秀企业称号, 17家企业通过高企认定。科技创新工作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2]

安全生产

2021年年末全县共开展文化“三下乡”流动服务32次,文化馆非遗展览进景区8次,送图书流动服务40次,农村电影放映668场次。2021年县公共图书馆总藏书量720708册,人均占有公共图书馆藏书1.16册,完成年借阅率1.2人/册以上,文化场馆人均到馆次2.99次,人均年增新书在0.17册。全县完成了76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公告公示工作,完成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工程计划书8份,鬼崽岭4份,玉蟾岩4份,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工程计划书3份,完成2022年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安全防护工程实施计划申报工作。申报3个省保单位(何宝珍烈士故居、红34师转战道县旧址群、红六军团转战道县旧址群)。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旧址群——湘江战役道县活动旧址、陈树湘墓两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经被湖南省文物局列入湖南省首批、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2021年6月,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0项),湖南省永州市道县“端午节(道州龙船习俗)”入选其中。陈树湘红色文化园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玉蟾岩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2021年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 503个。其中:医院13所,卫生院24所,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共3个;拥有床位总数3978张,比上年增加175张;卫生技术人员3695人,比上年减少3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578人,注册护士1639人;全年总诊疗人次数260.02万人次,出院人次数16.20万人次。[2]

旅游

2021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70元,比上年增长8.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90元,比上年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02元,比上年增长10.5%。

2021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578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48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50人,发放创业贷款394笔7398万元,职业技能培训6294人次,发放城乡低保等保障资金1.05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900套,解决农村饮水安全4660人。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4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0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3万人。[2]

濂溪故里

2021年全年全县环境空气优良天数358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1%,全市排名第2,全省排名第14,改善排名全市第1,全省第10;环境空气综合指数2.76,全市排名第6,全省排名第32;PM2.5年均浓度22ug/m3,全市排名第2,全省排名第7。自2017年以来连续五年达到城市空气质量国家二级标准。全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各断面水质各项污染物指标年均值达到和优于Ⅱ类水,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1%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2021年全年全县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7.4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6.4%。[2]

红军墙

2021年全县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分别比上年下降33.33%、33.33%,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事故死亡人数为0.008人、下降41%。[2]

千家峒

道县文化灿烂。境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了稻谷遗存和陶片,被列为199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距今12000多年,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时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和陶片,被誉为“天下谷源,人间陶本”的玉蟾岩。有都庞岭国家自然保护区、湘源温泉生态景区、鬼崽岭祭祀遗址、省级风景名胜区濂溪故里、月岩国家森林公园、两河口风光,还有享誉千年的“四奇”、“八景”等丰富的旅游资源。[15]

著名人物

濂溪故里濂溪故里道县清塘镇楼田村是全国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号濂溪先生)的故里。他出身书香门第,勤奋好学,精通经史,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著作,其理学思想“上承孔孟,下启朱程”;敦颐为政清廉,为人正直,其《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等名句体现了其高尚情操。

濂溪故里,是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的故乡,位于道县清塘镇楼田村,距县城10公里,据有关资料证实,鲁迅、周恩来均为周敦颐后裔,因此该地也是鲁迅、周恩来祖籍之地。景区内主要有周敦颐诞生故居、濂溪祠、道山、道岩、圣脉泉、圣脉矿水厂、濂溪风光、濂溪河、爱国主义教育展览馆(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寇用火薰死数百人)、太极厅、观音洞、安心寨、石臼、圣人相会、一洞天、古寨门、莲花池、小月岩。道岩中有:掣天柱、龙宫洞、石象戏珠、莲花等二十四个景点。故里景区曾在古道州八大景中占两景(即道山和濂溪风光)。

荣誉

红军墙红军墙(5)         红军墙在道县县城西州公园内,原在县委招待所前,近临濂溪河,旧制为文庙照墙,墙高10米,面阔45米,气势雄伟,蔚为壮观。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过道州城时,一位年仅14岁的红军战士,冒着敌人枪林弹雨,写下了“工农革命努力奋斗,工农革命胜利万岁”十六个大字,因此而得名。解放后,列为县革命文物加以保护,用来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红军墙含有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双重价值,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不可多见。1979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词条图册

千家峒千家峒(5)         千家峒是瑶族先民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的聚居地之一,只有一个石洞入内。峒的四周高山环绕,森林茂密,怪石峥嵘,瀑布高悬;峒内田土宽广,土质肥沃,有一条大河贯穿峒中。

千家峒由上、中、下峒三个盆地组成,总面积200平方公里。四周崇山峻岭,平均海拔千米以上,有8万亩原始次生林,仅有“穿岸”唯一通道;境内山幽、林深、洞奇、瀑美、泉温,瑶族风情浓厚。这里至今保存着“盘王庙”、“盘宅妹墓”、“平王庙”等瑶族历史文化古迹,流传着神奇动人的民间传说。鸟山、白鹅山、白鹅洞、双塘映月、马山、狗头岩、大泊水瀑布、金童放牧、天女散花、三峰霁雪、仙人桥等自然景观更是迷人,宛若仙境,被喻为瑶族的“桃花源”。

大泊水瀑布位于霸王祖村后,距千家峒乡政府11.5公里,大泊水瀑布是一组瀑布群,一条山谷深达2公里,沿途有七级倾泄的姐妹瀑,一瀑一形、一瀑一潭、一瀑一景,段落分明,自成首尾。到终端就是大泊水瀑布。此瀑布高100余米,宽30米,四季 不涸,颇为壮观。远看,从上而下笔直,如一条白链悬挂天空;近观,丝丝银线,白雾茫茫。瀑布下有一水潭,宽约100米。瀑布从上而下冲击水潭,浪花飞溅。若身临其境,则感凉风习习,泌人肌骨。瀑布两边各有一石台伸出,形如两个小平台,可供游人观赏,如若将瀑布与两边的石壁组合起来观赏,有如一只巨大的山鹰,展翅飞翔.

在瑶族的语言中,“峒”是群山环抱之中比较宽阔的平原,永州江永千家峒就是指生活着上千户人家的山间小平原。

据《千家峒源流记》载,千家峒是瑶族先民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的聚居地之一,只有一个石洞入内。峒的四周高山环绕,森林茂密,怪石峥嵘,瀑布高悬;峒内田土宽广,土质肥沃 ,有一条大河贯穿峒中。千余户瑶民同生活,共耕种,过着自由富裕的生活。

到了宋、元之际,官府发现这个地方好,派官差入峒征收粮饷,瑶民热情款待,久留不归,官府误以为官差被杀,于是派兵围剿,逼得峒内瑶民纷纷出逃,背井离乡,流散到全国南方各地大山中去。

吊脚楼被焚毁,古老的长鼓被焚毁,古朴缠绵的瑶歌被焚毁,宁静平和的生活被焚毁……瑶佬吹起牛角,把十二姓瑶人召集在一起,他告诉大家,千家峒的历史结束了,鸟有鸟道,兽有兽道,各自逃命去吧。并将牛角锯成十二截,每姓瑶人一截,相约500年后,千家峒的子孙重新回来相聚。这悲壮的一幕,深深烙印在瑶民心目中,也深深烙印在历史的屏幕上。从那以后,千家峒就成了瑶民子子孙孙心中一个难以解开的结,一个永远难以抑止的痛。

传说中的千家峒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四周被五岭中的都庞岭与萌渚岭环抱,仅有一个岩洞维系着与外界的沟通,这个岩洞指的就是千家峒入口处的穿岩。如今虽已被弃置,但它依然完好地存在着,依然坚强地见证着千家峒的沧桑变化岁月轮回。

临穿岩的古战场据说是千家峒瑶民与元朝官兵生死抗衡之地,往昔战马的嘶啸与兵器的碰撞只能借着巨石垒就的战墙去想象了,在狼牙犬齿般的岩石上游走的山羊倒是带来了一派祥和的气氛。这里其实是一个很好的观景之地,站在古战场上,千家峒的大半个身影即刻现于眼底。

江永千家峒人文古迹多,旅游资源丰富。千家峒古文献记载的峒口、四块大田、九股水源、枫木凹、白石岭以及造型奇特美观的鸟山、马山、石狗山等地形地貌特征就在江永千家峒内;元大德九年瑶民为抗击官兵围剿,在峒口的石山上筑起的古石墙仍依稀可见,现已成为千家峒的历史见证和奇特的旅游景点;境内出土的古剑、古砖、火管、石碾、酒具以及最近发掘的湘南第一大古民窑遗址,更增添了千家峒的神秘。

千家峒北依都庞岭,地势险要,山深林密,红军长征曾经过此地,在海拔1528米的三峰山石壁上还刻有“中国工农红军万岁”的大字;山上有原始次森林8万亩,有国家保护的一、二级林木27种,珍稀动物28种,称为“南方动植物资源基因库”。

山涧溪水纵横,瀑布高悬,还有一处温泉,九股水源注入中峒,水秀山青,灵气无比;峒内山奇洞异,有形象逼真的鸟山、马山、狗头狮子岭、石童子、九牛戏水,有千姿百态的桐岩、白鹅洞、凤岩山等石灰岩溶洞,美不胜收。

千家峒 - 传说

相传古代,平王豢养了一只五色斑纹的龙犬。平王爱犬如宝。一年,高王强兵侵扰平王国土,满朝文武大臣无一取于出征讨伐,平王为此忧心忡忡,于是帖出招贤榜:谁能应征打败高王,就将三公主许配给他,并封他为王。此时龙犬挺身而出,揭了皇榜,愿为平王出战顽敌,保卫国土。随后,龙犬深入敌巢,施计咬死高王,并将其首级衔回向平王报功。平王为酬谢龙犬立下的功劳、兑现诺言,将三公主嫁与龙犬,并封其为盘护王,即是盘王。可龙犬也是犬,即使晚上他是一个漂亮后生。为了皇室尊严,平王将盘王与三公主送到了与世隔绝的千家峒,盘王与三公主结婚后,生下六男六女,平王各赐一姓(即瑶族最早的十二姓)。他们在千家峒繁衍生息,把千家峒开发得美丽富饶:那里四周环山,森林茂密,山花四季不败,百鸟争鸣;无数清澈的小溪汇成河流贯于峒中;峒中有四块大田,土质肥沃,一千户人家共耕种,田里长的谷粒有花生米大。大家生活很富足。有一年,粮官来到千家峒,瑶家好客,大家热情款待,轮流宴请粮官。粮官久不回话官府,官府以为粮官被害,便派兵马前来攻打,千家峒一时变成血火之地。侥幸活下来的十二姓瑶人,也被迫逃散。走前他们祭了盘王庙,把牛角锯成十二截,每姓各拿一截,祝愿以后十二截牛角有凑齐的时候,瑶民有重返千家峒的日子。

离县城5.5公里,就是千家峒的入口。进入千家峒,沿途看到千家峒古文献上提到的千家峒口、四块大田、鸟山、马山、石狗等景观。宫哲兵教授说:“《千家峒》文献中的多数地名物名,在江永县大远乡内,说明文献的作者,可能是大远乡逃亡瑶民的后裔。文献中对千家峒的描写实际上是对大远乡的描写。”(《千家峒运动与瑶族发祥地》),由此可见千家峒在瑶民心中占着重要的位置。它们将向客人们讲述许多古老而真实的故事、美丽而神奇的传说。让人们从中领悟到:在“千家峒时期”,这里曾经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文化繁华的都市,是瑶族人民用汗水浇灌出来的美满幸福的乐园。

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前身为1982年建立的相邻两处省级自然保护区合并再成,2000年被升格为国家级。保护区地处南岭山地中部,都庞岭山脉东侧,道州、江永境内,总面积200.664km2,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自然条件优越,保存着比较完整的南岭辶地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区系成分复杂,保护价值高,共有维管束植物214科861属1949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31种,福建相群落、天苍铁杉群落等有大面积分布。共有脊椎动物70科146属202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25种,省重点保护动物76种。保护区在森林生态、动植物遗传、珍稀动植物就地保护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本区还是湘江的水源涵养地,是生态农业的重要依托。此外,保护区保存完好的森林景观、自然景观和文景观资源及便利的对外交通和联系条件,不失为开展生态旅游、环境教育的理想场所。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