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计(4)汤计,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编委、政文部主任、高级记者。
2004年发现并采写了感动中国人物——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牛玉儒,采写的内参 《牛玉儒树起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勤政榜样》引起中央领导的重视并批示,于是牛玉儒的名字以及和这个名字连接在一起的故事在中国产生了“地震效应”。
2005年发现呼格吉勒图案存在重大错判线索后,汤计秉持职业良知、坚守社会正义,坚持不懈采访,在总社、分社的坚定支持和共同努力下,通过翔实、准确、权威的报道有力推动了问题解决,最终使冤案得以昭雪。[1]
部分 | 背景 | 内参文章 |
---|---|---|
第一篇 | 汤计接触呼格父母了解案情,并接触专案组初步了解案情。 | 2005年11月23日,《内蒙古一死刑犯父母呼吁警方尽快澄清十年前冤案》。 |
第二篇 | 2006年11月28日,赵志红案不公开审理,10条命案只起诉9条,呼格案没有起诉。 | 2006年12月8日,《呼市“系列杀人案”尚有一起命案未起诉让人质疑》。 2006年12月20日,加急情况反映《“杀人狂魔”赵志红从狱中递出“偿命”申请》,并附上“偿命申请书”。 |
第三篇 | 呼市中院称,仅有赵志红的口供,没有犯罪物证,不能认定真凶就是赵志红,那也就不存在呼格吉勒图案的错判问题。 | 2007年初,《死刑犯呼格吉勒图被错杀?--呼市1996年“4·09”流氓杀人案透析(上)》,《死者对生者的拷问:谁是真凶?--呼市1996年“4·09”流氓杀人案透析(下)》。 |
第四篇 | 与时任内蒙古自治区检察长邢宝玉聊过后,针对法院程序提出跨省区异地审理。 | 2007年11月28日,《内蒙古法律界人士建议跨省区异地审理呼格吉勒图案件》。 |
第五篇 | 胡毅峰上任内蒙古高院院长,推动呼格案复查。 | 2011年5月5日,《呼格吉勒图冤死案复核6年陷入僵局,网民企盼让真凶早日伏法》。 |
日期 | 奖项 |
---|---|
2015-1-22 | 个人一等功 |
2015-2-2 | 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