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镇街道

虢镇街道

人口 46391人(2011年)
中文名 虢镇街道
地理位置 陈仓区南部
下辖地区 3个社区、5个行政村
行政区类别 街道
电话区号 0917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因辖区曾是周文王母弟虢仲封地而得名。

西周时,为周武琡虢仲封国时置虢县。

秦、汉、隋、唐、宋和元朝前期一直为虢县县城。

元朝中期降虢县为镇,属宝鸡县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宝鸡县政府驻地由宝鸡迁往虢镇。

1952年8月,设虢镇区,辖14乡。

1956年9月,设为虢镇镇。

1958年,改为虢镇公社,辖8个生产大队,同年12月,将虢镇改为大公社,辖11个管理区和虢镇。

1961年,恢复虢镇公社,辖8个生产大队。

1964年8月,改为城关公社,增设虢镇镇(管城关镇居民)。

1968年3月,虢镇镇更名为红旗镇,次年9月,恢复原称谓。

1984年4月,城关公社并入虢镇镇,辖13行政村、3街道,12社区。

2000年,所辖行政村、街道、社区未变。

2001年12月,撤销杨家沟乡并入虢镇镇,更名虢镇,辖24行政村、3街道、10社区。

2011年7月,撤销虢镇建制,设虢镇、千渭、东关3街道。虢镇街道电子地图虢镇街道电子地图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虢镇街道辖东堡、南堡、西堡、北堡、高家堎5个行政村,东街、中街、西街3个社区;下设35个村民小组、33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下辖个村(居),其中:3个社区、5个行政村[1]。办事处驻虢镇南环路中段。

统计用区划代码 城乡分类代码 名称
610304001001 111 东街社区
610304001002 111 中街社区
610304001003 111 西街社区
610304001200 111 南堡村
610304001201 111 东堡村
610304001202 111 北堡村
610304001203 111 西堡村
610304001204 112 高家堎村

地理环境

统计用区划代码 城乡分类代码 名称
610304001001 111 东街社区
610304001002 111 中街社区
610304001003 111 西街社区
610304001200 111 南堡村
610304001201 111 东堡村
610304001202 111 北堡村
610304001203 111 西堡村
610304001204 112 高家堎村

人口

虢镇街道地处陈仓区城区南部,东与东关街道接壤,南隔渭河与磻溪镇相望,西邻千渭街道,北依周原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5.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3.5千米,总面积14平方千米。

经济

截至2011年末,虢镇街道辖区总人口46391人,常住人口45115人,城镇化率97.2%。另有流动人口1276人。总人口中,男性23655人,占51%;女性22736人,占49%;14岁以下6541人,占14.1%;15—64岁35675人,占76.9%;65岁以上4175人,占9.0%。总人口以汉族为主,达45325人,占97.7%。2011年,虢镇街道人口出生率6.7‰,人口死亡率2.1‰,人口自然增长率4.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313人。

综述

第一产业

2011年,虢镇街道财政总收入624万元,比上年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10467元。

第二产业

2011年,虢镇街道耕地面积6603亩,人均0.4亩;林地面积70亩。2011年,虢镇街道农业总产值1195万元,比上年增长0.1%。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虢镇街道粮食生产19552吨,人均421千克。其中小麦10149吨,玉米1439吨。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虢镇街道蔬菜种植面积1400亩,产量1915吨,主要品种有菠菜、大白菜、芹菜等,其中菠菜480吨,大白菜1357吨。2011年,虢镇街道大型农业机械140台。

第三产业

2011年,虢镇街道工业总产值15.2亿元,比上年增长25%。工业企业271家,职工8259人;实现企业增加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17%。

交通运输

截至2011年末,虢镇街道商业网点1788个,职工6720人。2011年,虢镇街道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2亿元,比上年增长8%;城乡集贸市场5个,年成交额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截至2011年末,虢镇街道邮政网点4个,业务收入49.89万元。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44个。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500万元。截至2011年末,虢镇街道境内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宾馆、旅社、招待所23家,床位2060张。2011年,虢镇街道共接待游客16.5万人次,收入1.0725亿元,比上年增长5%。截至2011年末,虢镇街道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亿元。

虢镇街道地形图虢镇街道地形图

社会事业

虢镇街道境内陇海铁路、宝中铁路、西宝南、中、北线公路、西宝高速公路等国家干线铁路、公路交汇,交通便利。[2]

科技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虢镇街道有各类科技人才4266人,其中技能人才2926人,农村实用人才1340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虢镇街道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296人,专任教师8人;小学3所,在校生1372人,专任教师9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766人,专任教师17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主要学校有虢镇中学。

体育事业

2011年,虢镇街道有农家书屋5个;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社火、皮影戏、马勺脸谱等。截至2011年末,虢镇街道有线电视用户1.6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4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虢镇街道有体育场地26个,100%的城市社区和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5%。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末,虢镇街道虢镇医院1个、村级和社区医疗卫生所13个,病床75张;专业卫生人员144人。2011年,虢镇街道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1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3252人,参合率100%。

历史文化

2011年,虢镇街道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49户,人数335人,支出20.25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8人,支出1.36万元;农村医疗救助539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98人次,共支出8.6万元;农村临时救济14人,支出1.6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7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3.86万元。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7888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0820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