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源

铜山源

中文名 铜山源
全长 45.1公里
目录导航

介绍

  铜山源古称铜峰溪。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钱塘江上游衢江支流。有两源:西源出衢江区洞口乡(太真乡)大源,称银坑溪,流经双桥乡注入水库。东源出庙前乡西岙坑,称庙前溪。两源注入铜山源水库存(1974年建成)。出水库后向南经杜泽镇、白水乡、莲花镇、云溪乡、高家镇等乡镇,在章德埠头村注入衢江。全长45.1公里,流域面积247.6平方公里,河道比降4.1‰。

水库

  铜山源水库位于衢江支流铜山源上,坝址在杜泽镇以上1公里,距 衢州市23公里。水库集雨面积180平方公里,总库容1.71亿立方米,正常库容1.21亿立方米。水库以灌溉为主,结合发电、防洪和水产养殖。设计灌溉衢县、 龙游县和十里丰、团石两个农场农田25万亩,防洪受益4万亩,水电装机3750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1100万千瓦时。

  水库枢纽由大坝、泄洪洞、非常泄洪洞、发电输水洞、电站、升压站等组成。拦河大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坝高48.42米,坝长252米;左坝头设发电输水洞,最大流量135立方米每秒,洞后设电站、升压站;正常泄洪洞、非常泄洪洞均布置于坝右侧,最大泄流量分别为604和1028立方米每秒。

  水库灌区有总干渠2条:东总干渠长42。98公里,西总干渠22.3公里:干渠25条,总长277公里。

  铜山源——衢北的“红旗渠”。铜山源水库这个曾经演绎几代衢州人激情燃烧之地,有一部份黄土的重量曾落在了那些刚刚从三年自然灾害中挣扎出来的读书郎肩上。后来的县委书记谢高华也曾在这里奋斗过。那曾经全靠独轮车、全凭人拉肩挑的水库工地上,是衢州人硬生生用浙西的黄土堆成高48.42米,长252米,顶宽8米,底宽249.18米的重力坝!

  衢州市铜山源灌区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限于当时各方面条件,建设标准低,经过几十年运行,加之维修加固资金不足,致使效益衰减、老化失修,水资源浪费严重,影响农业生产。1998年国家把铜山源灌区列入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计划,经过连续多年努力,累计完成干渠配套51公里,支渠配套48公里,修复及防渗漏处理渡槽3933米,新建或改建渠底拱涵132处、桥闸45处,初步建成标准化灌区节水骨干工程体系。

  通过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采用聚丙烯混凝土做防渗衬砌,干渠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309增加到0.565,灌区年平均可节约水量2548万立方米。提高了输水速度,原先水流从东干渠渠首至末尾需要48小时,现在只需16小时,一次供水周期从16天缩短至10天,保证了及时灌溉。据调查统计,得到灌溉的农田比附近不能灌到的每亩增产粮食约210斤,柑桔产量增加三分之二,并为15万亩黄土丘陵经济作物提供了水源,为灌区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外,工程的安全运行、防洪能力也明显提高,水利纠纷大大减少,灌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呈现了很大的社会效益。在工程建设中,将续建配套与改善灌区环境、灌区生产交通条件相结合,做到沟、渠、田、林、路、桥、涵、洞、站配套成龙。通过绿化、美化环境,目前灌区渠道已形成30公里的绿化带,对资源保护和环境改善起了很大作用,为灌区农村和小城镇建设营造碧水长流、绿化长青的环境,推动了农村建设的奔小康进程。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