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边

大江边

开本 32
书名 大江边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社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
ISBN 9787539941059
目录导航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大江边》是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简介

李凤群,笔名格格,生于安徽无为,十八岁前一直生活在长江里的一个江心岛上,现居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1993年发表处女作,著有中篇小说集《边缘女人》,长篇小说《非城市爱情》、《活着的理由》、《背道而驰》等。作品曾获金陵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

媒体推荐

这是一部面向大地的书,丰满、厚重而大气,足可让很多名家羞愧。如果没有巨大的悲悯之心,决计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作者以生命的尊严、厚度和真诚仰望人间,作品就成了苍生之史诗。
——赵本夫
小说呈现了一个普通农民家族三代人在与大江、土地、饥饿、财富、远方的纠结中的生老病死。然惟如此,历史,作为活生生的生命所经验过的诸多琐细事实的总和的真相,反而更加昭然若揭。作者江水般自然流动的细节链自在而紧密,充满了内在的诡谲,其人物鲜舌,语言则锋利、幽默、激情交融——那语言的深处,显然活跃着早年作为农民工离乡进成的作者那种长江女儿的刚性的想象力。
——韩旭
《大江边》是一部厚重的故乡之书,对现实生存难题的探究连带着对跨越几十年历史的复杂追索,情境真切、故事鲜活、人物鲜明、语言清新、才情充沛。挚爱与体贴的叙事让生死茫茫的世间有所依有所望。在对变革时代平民生活的文学探照层面,它对中国乡村小说的刷新意义应该得到足够的评析。
——施战军
写完这部小说的那个下午,我仿佛再次回到了那条大江边,在那片巨大的阒静与喧嚣之中,我看见了千万年的光阴,以及无边的孤寂。我想书写中国南方农村六十年来那些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多舛命运。因为我是他们的女儿。我不想用什么“底层”来统称他们。我深深知道他们的光荣。
——李凤群

后记

《大江边》是一部媲美《白鹿原》的中国南方完整的村庄史。
如果说,《白鹿原》是中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乱世中西北部农民的传
奇,那么《大江边》则是中国解放至今中国农民的生存、求索、发展蜕变
的史诗。
这是一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农民的命运交响曲,讲述着长江岸边
农民的曲折的生存故事,娓娓道来,细致委婉,实乃一部优秀的讲述新中
国农民的史诗性巨著。
以上这些都是朋友们的抬举之辞。我自己以为:
悲作骚动 别离,这三个词涵盖了中国农民六十年的全部生存境况。
解放初期,人
与自然的搏斗,人与命运的搏斗,人与自身的搏斗,演绎了一部生死悲歌
,改革开放前二十
年,思想的觉醒,灵魂的复苏,情感的萌动,物质文明之下充满了喧哗与
骚动,近十多年,城
市化进程造就的格局,导致一代又一代农民背井离乡,开始了声势浩大的
漂泊之旅。这段
农民的历史正是中国大时代的缩影,在这本小说中,我从城市素材转而向
少年记忆寻找写
作的源泉,甚至不惜公开使用自己家族的真实经历,糅合了纪实与虚构,
倾注自己的全部
激情,讲述六十年来中国农民含着无边孤寂和无限辛酸滋味的生存故事。
把中国农村六
十年来农业生存的日渐式微的过程以及城市化进程转变之间日益加剧的;
中突演绎出来
把生存,欲望,被孤独和迷惘等各种负面情绪所笼罩的渐变过程表现出来

即使从一开始就承载了过于沉重的思想包袱,使我仍试图不写具有典
范意义上的抽
象生活,而写个人的具体生活,写个人的奋斗和命运。我力求做到用细腻
、充满悲剧性的
文笔描绘形形色色的小人物。
我只是想做点七零后写作者没有做过的一些事,整个七零后写作群,
即使大红大紫,
我以为都稍嫌单薄,我以为担当是写作者最不能丢弃的品质,做得聪明或
笨拙一些都是能
够被原谅的。我想我属于比较笨拙的一个。我不能假装说我不感到寂寞,
但选择什么样
的方式,写什么,怎么写确实跟作家的视野休戚相关。我生在长江边上。
这么多年来,关
于长江流域文化几乎无人猎涉,是过于艰难还是过于卑微?无论如何,这
是不应该被忽略
的群体。我力图添补以长江流域文化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的空缺。我不想用
什么“底层”来
统称他们,不,他们不是底层,他们就是生活本身。我但愿能做到有所突
破。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