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目录导航

学院简介

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90年,前身为外国语言文学系,2002年更名为外国语学院。现拥有英语、俄语、阿拉伯语、蒙英四个普通本科专业,及阿拉伯语自学考试专科、专升本专业。学院1990年招收英语专科学生,1994年招收英语本科学生,1997年招收阿拉伯语专科学生,2003年招收阿拉伯语和俄语本科学生,2005年招收“课程与教学论”英语硕士研究生,2011年招收“课程与教学论”阿拉伯语硕士研究生。学院下设英语专业教研室、俄语专业教研室、阿拉伯语专业教研室、大学英语教研室、应用语言学教研室。学院开设的“英语语音学”和“口译”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已出版各类教材、专著(译著)49部,“阿拉伯语言文化基础教程”的出版更是填补了国内有关讲授阿拉伯国情和阿拉伯文化课程缺少教材的空白;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获得教育部、国家民委、甘肃省科研项目44项,其中20项获奖;王谋清院长获得2007年甘肃省“师德标兵”奖;赵丽丽老师获得2010年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甘肃赛区三等奖;2010年卫纬老师在甘肃省大学英语说课比赛中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获得二等奖。2012年学院开设的 “口译”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马兰主持,马和斌、赵新霞、古明、马凤俊、马海成、马黛瑞参与的《基础阿拉伯语》获得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校级精品课程;水彩琴主持,刘积源、关桂云、张宇、朱枝参与的《英国文学史》获得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校级精品课程;关桂云主持,卢平、赵靓、王康、腾健、杨立群参与的《综合语言技能》获得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校级精品课程;孙先武主持,张荣、王龙、杨海鹰参与的《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学习习惯调查》获得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马和斌主持,杨华、妥滨、汪珏参与的《阿拉伯语写作课程教学实践研究》获得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罗莉获得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青年教师课堂比赛一等奖,毛绍磊获得三等奖;汪珏获得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青年教师课堂比赛二等奖;王谋清主持,马纳琴、靳松、张莉、周倩参与的“口译课程教学团队”获得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校级重点示范教学团队;张汉彬获得省高校社科2012年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潘世昌获得2012年西北民族大学青年教师成才奖。外国语学院获得2011—2012学生管理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级达标单位”;外国语学院团委获得2012年西北民族大学“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

外国语学院始终本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人才的宗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和科研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学院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保障,全面提升外国语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效益。在2005年国家民委六所直属院校本科毕业论文抽查中获得第一名。 2005年、2006年先后承办了全国高校阿拉伯语教学指导组·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研究会2005年联席会议、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等全国性会议。2008年十二月承办了甘肃省高等学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届年会。2011年9月24日至25日召开了“中东文化及中东形势学术研讨会”, 并邀请原外交部副部长、外交学院院长杨福昌、原中国驻突尼斯、埃及大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安惠侯等专家学者与会。2012年3月,承办“中译杯”第二届全国口译大赛(英语)赛区复赛。2013年6月21——22日承办了“首届甘肃省高校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研讨会”,本次会议邀请了省内外多位专家、教授参加,共同探讨了高校英语写作的教学问题,在会议举办期间学院举办了“首届甘肃省高校英语写作大赛”。此外,学院学生在省级和国家级的英语、阿拉伯语、俄语口语演讲比赛中多次获奖。

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强院风、学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不断加强和用人企业的联系和沟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学院每年的考研率和就业率都有显著的提高,截止到每年12月31日,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尤其阿拉伯语专业就业率接近98%,就业质量有所提高,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人数明显增加。2011年学院共举办10余场专场招聘会,共推荐学生40多名,并且学院与中国水利水电九局、宁波龙文教育集团、江陵汽车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中交一航局、安徽省卫生厅和美迪英语教育集团等10多家用人单位保持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率每年均在毕业生总数的10%左右,考取院校也每年都有很大变化,仅2011年,我院考入211、985重点大学研究生的就有19位,其中,1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5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还有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

学院本着始终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为动力,提高教学质量;以学术科研为引导,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管理队伍建设为保障,培养适应西部地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高水平、高素质、厚基础、宽口径的应用型外语人才为目标。

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3)

师资力量

外国语学院现有教职工107名,专任教师100名。高级职称教师29名,其中教授3人,占学院教师总数的3%、副教授26人,占学院教师总数的26%;讲师49名,占学院教师总数的50%;博士5人,占学院教师总数5%,硕士52名,占学院教师总数的53%;常年聘请外教7名,兼职教授8名。学院有三十余名教师先后在英国、美国、罗马尼亚、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叙利亚、约旦、沙特阿拉伯、新西兰等国进修、访问和取得学位。十几年来学院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600多名教师,并先后与法国欧亚管理学院、英国普茨茅斯大学和威尔士大学、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福特海斯大学合作、坦塔大学、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选送了60多名在校学生出国深造。

王谋清教授

现任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硕士学历,从事英语专业教学。科研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应用语言学。主讲课程有:《精读》、《语音》、《词汇》、《英美概括》、《写作》、《阅读》、《语法》、《口译》、《高级英语》、《社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语用学》、《语言学流派》等。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核心期刊1篇,CSSCI 期刊1篇;出版专著两部,其中一部(30万字,1—1),另一部专著(104万5000字,1—1);主编教材二部;主持各类课题9项,6项为省级项目(其中省级重点项目2项,已结项),校级教改3项(有1项在研);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西部在研项目一项;现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英语专业写作理事会常务理事;甘肃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甘肃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理事兼研究组组长;甘肃省外国文学会理事;甘肃省大学英语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会员(AILA);被列入甘肃省高校翻译人才库;兰州市外办特聘英语翻译、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兼职翻译、省建设厅和省民委兼职翻译。

丁俊教授

现任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1963年出生,男,回族,甘肃临潭人,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并担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阿拉伯世界研究》期刊编委、兰州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西北民族大学伊斯兰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甘肃省民族宗教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阿拉伯语翻译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丁俊教授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1988年出国留学,先后就读于巴基斯坦国际伊斯兰大学及沙特阿拉伯麦地那大学,攻读阿拉伯语言文学专业。后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阿拉伯语言文化专业博士学位,获文学博士学位。

马和斌教授

早年求学于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巴基斯坦国际伊斯兰大学。归国后在西北民族大学(当时为西北民族学院)创建阿拉伯语专业。历任讲师、副教授。培养学生数千人,为我国的阿拉伯语外交、商贸、教育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其著作有:主编《语言文化教育》(香港天马出版社)参编《阿拉伯语言文化基础教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甘肃人民出版社)等。

机构设置

外国语学院党政领导班子

姓名 性别 民族 职务 分管工作
艾买提 维吾尔族 党委书记 主管党务和团学工作
王谋清 汉族 院 长 主管教学和行政
丁 俊 回族 副院长中东文化研究所所长 分管科研、研究生和阿拉伯语专业教学
安永军 藏族 副院长 分管英语、俄语专业教学和毕业生论文、实习
赵维胜 汉族 副院长 分管行政和学生工作
马纳琴 蒙古族 副院长 大学英语教学
刘 萍 汉族 党委副书记 分管党务、团学

外国语学院行政人员及分工

姓名 性别 民族 职务 负责工作
马黛瑞 回族 阿拉伯语教研室主任 阿拉伯语专业教学
周红梅 汉族 俄语专业教研室副主任 俄语专业教学
靳 松 汉族 英语专业教研室主任 专业英语教学
杨海鹰 土族 大学英语教研室副主任 大学英语教学
李延林 汉族 应用语言学教研室 应用语言学教学
黎 林 回族 办公室主任 行政工作
孙向涛 满族 团委书记 团学、党务、就业工作
陈晓梅 回族 教学秘书 专业外语教学工作
米娟婷 回族 教学秘书 大学英语教学及实习
康维华 汉族 辅导员 学生和就业工作

办学规模

姓名 性别 民族 职务 分管工作
艾买提 维吾尔族 党委书记 主管党务和团学工作
王谋清 汉族 院 长 主管教学和行政
丁 俊 回族 副院长中东文化研究所所长 分管科研、研究生和阿拉伯语专业教学
安永军 藏族 副院长 分管英语、俄语专业教学和毕业生论文、实习
赵维胜 汉族 副院长 分管行政和学生工作
马纳琴 蒙古族 副院长 大学英语教学
刘 萍 汉族 党委副书记 分管党务、团学

十二五规划

姓名 性别 民族 职务 负责工作
马黛瑞 回族 阿拉伯语教研室主任 阿拉伯语专业教学
周红梅 汉族 俄语专业教研室副主任 俄语专业教学
靳 松 汉族 英语专业教研室主任 专业英语教学
杨海鹰 土族 大学英语教研室副主任 大学英语教学
李延林 汉族 应用语言学教研室 应用语言学教学
黎 林 回族 办公室主任 行政工作
孙向涛 满族 团委书记 团学、党务、就业工作
陈晓梅 回族 教学秘书 专业外语教学工作
米娟婷 回族 教学秘书 大学英语教学及实习
康维华 汉族 辅导员 学生和就业工作

词条图册

2005年7月学院搬迁到榆中新校区,新建的外语学院办公教学楼独具特色,建筑总面积为一万八千平方米。学院下设英语专业教研室、俄语专业教研室、阿拉伯语专业教研室、大学英语教研室、应用语言学教研室。学院现有多媒体教室6间、语音室5间,多功能口译实验室1间。

外国语学院始终本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人才的宗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和科研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学院以本科教育为基础,以师资建设为保障,全面提升外国语学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效益。在2005年国家民委六所直属院校本科毕业论文抽查中获得第一名。2005年、2006年先后承办了全国高校阿拉伯语教学指导组中国阿拉伯语教学研究会2005年联席会议、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年会等全国性会议。2008年十二月承办了甘肃省高等学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二届年会。学院学生在省级和国家级的英语、阿拉伯语、俄语口语演讲比赛中多次获奖,外国语学院2006级英语本科学生龚艳、邱悦分别获得2008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甘肃赛区的特等奖、一等奖,龚艳同学还代表甘肃省参加了此次比赛的全国决赛,获得荣誉奖;阿拉伯语专业学生刘利华、马文娟获得全国首届阿拉伯语口语竞赛三等奖;在2014年全国高校俄语大赛中,我校俄语专业学生王臣雷荣获俄语演讲比赛高年组优秀奖;在2014年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频道举办的首届中央电视台阿拉伯语大赛中,阿拉伯语专业学生白天阳荣获三等奖。

学院已出版各类教材、专著(译著)49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阿拉伯语言文化基础教程”的出版更是填补了国内有关讲授阿拉伯国情和阿拉伯文化课程缺少教材的空白;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获得教育部、国家民委、甘肃省科研项目44项,其中20项获奖;建立了国内首家“英语教师教学指导网站”,获国家民委、甘肃省科研立项、社科基金项目3项,获甘肃省教学成果省级二等奖4项。学院设有专项科研奖励基金,每年科研奖励均在3万元以上。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