獾子

獾子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拉丁学名 Melesmeles
脊索动物门
别称 狗獾、獾、欧亚獾
中文学名 獾子
哺乳纲
亚种 五个亚种
毛色 灰色,下腹部为黑色
亚科 獾亚科
目录导航

种类介绍

狗獾

獾子獾子(4)狗獾又名獾、獾八狗子。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华南、中南等地。是一种皮、毛、肉、药兼具的野生动物。狗獾体重约10-12公斤,体长45—55厘米。头扁、鼻尖、耳短,颈短粗,尾巴较短,四肢短而粗壮,爪有力适于掘土,经常在洞里生活,背毛硬 而密,基部为白色,近末端的一段为黑褐色,毛尖白色,体侧白色毛较多。头部有白色纵毛三条;面颊两侧各一条,中央一条由鼻尖到头顶。下颌、喉部和腹部以及四肢都呈棕黑色。狗獾多栖息在丛林、荒山、溪流湖泊,山坡 丘陵的灌木丛中。喜群居,善挖洞。食性很杂。

猪獾

猪獾遍布于中国华东、华南、西南、华北及陕西、甘肃和青海等地区。国外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和 苏门答腊等地也有分布。体形大小似 狗獾,二者区别主要在于 猪獾的鼻垫与上唇间裸露,吻鼻部狭长而圆,酷似猪鼻。体重10千克以上,体长650-700毫米。全身浅棕色或黑棕色,另杂以白色;喉及尾白色;鼻尖至颈背有一白色纵纹,从嘴角到头后各有一道短白纹。从平原到海拔3000多米的山地都有栖居,生活习性与狗獾相似穴居,住岩洞或掘洞而居,性凶猛,叫声似猪。视觉差,嗅觉发达。夜行性。食性杂,尤喜食动物性食物,包括 蚯蚓、青蛙、蜥蜴、 泥鳅、 黄鳝、 蝼蛄、天牛和鼠类等,也食植物性食物,有时盗食农作物玉米、小麦、白薯和花生等。有冬眠习性。立春前后发情,怀孕期3个月左右,于4-5月产仔,每胎2-4仔。獾油治烫伤,对痔和胃溃疡有一定疗效。针毛可制毛刷和笔。 獾子獾子

狼獾

獾子獾子(3)狼獾主要生活在北极边缘及亚北极地区的丛林之中,中国的东北有时也能看到它们的足迹。大概是因为它们既有狼一样的残忍,又有獾一样的体形,因此而得名。实际上,狼獾属于鼬鼠家族,而且是该家族中最大的动物,身长可达1米,重达25公斤,以棕色为主,远远望去,很像一头小小的棕熊。

狼獾是一种喜欢独来独往的动物,只有到发情期才肯聚在一起。它们活动的范围很大,母獾的领地可达50~300平方公里,公獾更大,甚至可达1000平方公里以上,往往覆盖了好几个母獾的领地。母獾对自己的领地防守得很严,特别是在发情期及喂养幼仔的时候就更是如此,对于任何胆敢来犯的母獾都会给以坚决的回击,严防第三者插足。但对于前来求婚的公獾又另当别论,因为这正是它求之不得的。狼獾的妊娠期很长,约120天左右,然后产下一窝幼仔,一般为1~3只,有时多达4只,两年后成熟,开始繁殖。

狼獾食性很杂, 鸟蛋、小鸟、旅鼠甚至秋天的浆果都吃,但其主要食物是驯鹿,特别是在冬天,当驯鹿群从北极草原回到边缘丛林的时候,它们就会大开杀戒,跟在猎物后面穷追不舍。由于它的腿短,脚大,所以在厚厚的积雪上奔跑起来比腿长而蹄小的驯鹿容易得多。据计算,它们踩在雪上的压强只有驯鹿的1/10,所以得心应手,很容易捕到猎物。一旦捕到驯鹿,便会很快将它肢解,一部分当场吃掉,其余则分几个地方埋藏起来,以备在漫长的冬季找不到食物时再扒出来享用。有时当寻找食物特别困难时,它们也会 饥不择食,靠狗熊或狼群的剩汤残羹甚至腐尸充饥,因而得一别名即“贪吃的家伙”。实际上它们只不过是为了生存而必须吃饱肚皮而已。

爱斯基摩人视 狼獾的毛皮为宝物,因为这种毛皮即使在气温非常低的情况下,遇到嘴里哈出来的蒸气也不会结冰,仍能保持柔软干燥。这对在户外活动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脸周围的皮毛结起冰来,就会很容易把脸部冻伤。狼獾在中国仅见于大兴安岭森林,是一种不知疲倦地到处游荡的食肉兽,昼夜能跑三、四十公里,更以贪食知名。虽然经常吃其他野兽吃剩的尸体,但也会袭击比自己大得多的动物。

蜜獾

獾子獾子(3)蜜獾虽然属 鼬科动物,但却单列一个亚科——蜜獾亚科(MELLIVORINAE)。这处亚科只有 蜜獾一属一种动物。

蜜獾的分布范围很广,非洲、亚洲西南部、阿拉伯、直到苏联。体长60-77厘米,肩高一般25-30厘米。背部为灰色。它的皮毛松弛而且非常粗糙,不怕蜂蜇蛇咬。浅居在各种类型地带——雨林、开阔的草原以至于水边,要在黄昏和夜晚活动,常单独或成对出来。白天在地洞中

蜜獾

獾子獾子(3)休息。蜜獾可称为杂食性动物,各种食物都吃,包括小哺乳动物、鸟、爬虫、蚂蚁、腐肉、野果、浆果、 坚果等。甚至连眼镜蛇和蒙巴蛇一类的毒蛇也吃。不过它最喜欢吃的是蜂蜜。它与黑喉响蜜鴷(INDICATOR INDICATOR)结成了十分有趣的“伙伴”关系。响蜜鴷一见到蜜獾就会不停地呜叫以吸引蜜獾的注意力,蜜獾循着响蜜鴷的叫声跟着它走,同时也发出一系列的回应声。蜜獾用其强壮有力的爪子扒开蜂窝吃蜜,而响蜜鴷亦可分享一餐佳肴,因为响蜜鴷自己是破不开蜂窝的。

鼬獾

獾子獾子(3)鼬獾又名猸子、山獾、白猸,属 食肉目, 鼬科。鼬獾集皮、毛、肉、药用于一身。鼬獾 毛皮较好,绒毛密度大, 皮板致密,可制华丽精美大衣、 衣领、皮帽,畅销国内外;其毛可制高级胡刷和 油画笔;肉鲜美可口,营养丰富。 獾油有补中益气、消肿解毒、润燥之功效。治中气不足,子宫脱垂,半身不遂,胃肠溃疡,对治疗烧烫伤、痔疮、皮肤皲裂效果较好。人工驯养鼬獾经济效益显著。头大,猪鼻,头顶同面部有明显大白点。背脊深棕色至灰棕色。脚短,有利爪,可以用嚟翻松泥土。肛门有腺体,受到威胁时就会释放臭气。平均身长40厘米,尾平均20厘米。一条尾巴的毛短,长约莫是头与身之间的一半。

区别

猪獾与狗獾,二者相似而略有不同。狗獾像小狗而比小狗更肥,尖嘴短足,短尾长毛,褐色,皮可做裘领。

同种分化

中文名英文名拉丁名命名人

袋獾tasmanian devil sarcophilus laniarius(boitard)(boitard)獾

猪獾hog badger arctonyx collarisf. cuvier

獾eurasian badger, old world badger meles meles(linnaeus)

伊氏鼬獾everett's ferret badger melogale everetti(thomas)

鼬獾chinese ferret badger melogale moschata(gray)

大齿鼬獾large-toothed ferret badger melogale personata

巽他臭獾sunda stink badger mydaus javanensis(desmarest)

臭獾palawan stink badger mydaus marchei(huet)

蜜獾hog-badger hog, ratmellivora capensis(schreber)

狼獾wolverine gulo gulo(linnaeus)

繁殖饲养

獾子獾子  獾的人工养殖方法简单,投资少,成本低,效益高,是发展前景广阔的一种养殖业。为此,现将獾的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圈舍建造

獾子獾子(3)在环境较僻静的地方,建一个15~20平方米的园地,周围用石头或砖砌垒2米左右高的围墙。里面用石头做成假山,假山周围砌垒些洞穴,洞穴的上面要严密,以防漏雨水。洞内放些柔软的干草或干树叶等。园地面积的大小、假山的大小及洞穴个数的多少,要根据饲养獾的数量而定。

配种繁殖

獾子獾子(3)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母獾在1岁左右,公獾在1.5岁左右即达到性成熟

獾公、母之间即开始有性冲动行为。獾每年只繁殖1次,一般在8月初至9月底开始交配。公、母性交后,其胚泡滞育期较长,受精卵2~3个月内不着床,在 子宫内处于游离状态,受精卵着床后即开始发育。一般到第二年的4~5月份产仔。其妊娠期230天左右,每胎产仔3~4只。仔獾35日龄左右睁开眼睛。经过5~6个月的生长发育,到秋末冬初时,幼獾基本长大。

饲养管理

獾子獾子(3)獾是杂食动物,其饲料来源非常广泛。

植物性饲料有:花生、大豆、玉米、 高粱、 谷子、瓜干、各种薯类、瓜果、蔬菜类等。动物性饲料有:各种畜禽肉、畜禽内脏、 青蛙、鼠类、昆虫类等。在应用时,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最好配合起来饲喂。在獾的非配种期要以碳水化合物饲料为主,适当搭配些蛋白质饲料即可。但在入冬前要增加蛋白质饲料的数量,使獾达到较好的肥度,以利其安全越冬。当獾进入配种期,由于母獾、公獾性欲冲动,性交次数较多,消耗体力较大,这时其饲料质量也应适当提高。日粮中蛋白质饲料应占到40%左右,碳水化合物饲料应占50%左右,蔬菜类应占10%左右。还应补充一点麦芽、酵母、维生素之类。母獾进入妊娠期后,营养质量更应提高,蛋白质饲料应增加到50%左右,而且还要做到新鲜和多样化,以保证胎儿在体内的生长发育和母獾的身体健康。对幼獾的饲养:当仔獾长到80日龄以后,就可断奶分窝饲养。

日常管理

一是投料要新鲜无污物;二是经常打扫饲养场地,保持干燥卫生;三是对饲养场地要保持安静,防止参观和生人进入。同时还要防止家狗和野猫的侵袭。

如若被獾类所伤,请及时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因为温血动物咬伤都建议接种,温血动物均可传播狂犬病。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獾子獾子(3)【性味】味甘、酸,性平,无毒。

【功效主治】主治补中益气。灭蛔虫,小和疳瘦宜食用。其他功用与猪獾相同。

獾是一种皮、毛、肉、药兼具的珍贵野生 经济动物。

皮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皮毛,其皮革制品美丽大方,色彩艳丽,是制作高级裘皮服装的原料。为三色毛,两端白色中间黑棕,毛杆粗细适中,弹性好,耐磨,制成女大衣漂亮美观,是皮革抢手货。獾毛还可制作高级胡刷和 油画笔。獾肉可食,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席上的佳肴。 獾油是由獾子的脂肪提取的油脂。是治疗烫伤、烧伤的有效药物。

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

「释名」狗獾(音欢)、天狗。

时珍曰∶獾又作 ,亦状其肥钝之貌。蜀人呼为天狗。

「集解」汪颖曰∶狗獾,处处山野有之,穴土而居。形如家狗,而脚短,食果实。有数 种相似。其肉味甚甘美,皮可为裘。

狗獾似小狗而肥,尖喙矮足,短尾深毛,褐色。皮可为裘领。亦食虫蚁瓜果 面有海獾皮,可供衣裘,亦此类也。

「气味」甘、酸,平,无毒。

「主治」补中益气,宜人(汪颖)。小儿疳瘦,杀蛔虫,宜啖之(苏颂)。功与 同 (时珍)。

相关故事

獾子獾子(3)有一种獾叫蜜獾,还有一种鸟叫导蜜鸟。蜜獾要吃蜂蜜,导蜜鸟要吃 蜂蜡,但是两位的本事都不太大,要互相帮助才能吃到自己爱吃的东西。蜜獾牙齿锋利,前爪粗硬有力,适合挖土、爬树,专门捣碎 蜂巢。它皮肤坚硬厚实,上面布满了长而蓬松的粗毛,不怕野蜂螫。导蜜鸟平时也总是忙于寻找野蜂巢,但它却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来弄破蜂巢,所以只好找 蜜獾当帮手。野蜂常常把巢筑在很高的树上,蜜獾不易找到。所以当导蜜鸟发现树上的蜂巢时,便马上四处找蜜獾。为了引起蜜獾的注意,导蜜鸟就不停地扇动翅膀,身体做出特殊的动作,并发出“嗒嗒”声。当蜜獾得到信号后,匆匆赶往目标所在地,爬上树去,咬碎蜂巢,吃掉蜂蜜。而此时导蜜鸟则悠闲地在旁边等候,等蜜獾美餐一顿走了以后,再来独自享受被蜜獾咬碎的蜂房里的蜂蜡。蜜獾和导蜜鸟真是一对好帮手!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