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的胜利关于《庶民的胜利》,是李大钊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或十六日在天安门的演说。1918年10月15日,李大钊在《 新青年》五卷五号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二文,是中国最早的马列主义文献。23日,熊希龄、张謇、蔡元培等二十四人通电宣告成立“和平促进会”,促进南北实现和平,各省复电均表赞同。
1918年11月,李大钊在来今雨轩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庶民的胜利》,点燃了革命志士心中救国图存的火种。[1]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五、十六两日,北京大学在天安门前举行的讲演大会上,发表演说的有蔡元培等十一人,其中没有李大钊同志。一九一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北大日刊》头版头条刊载《本校特别启事》,谓“本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为庆祝协约国战胜日期,本校拟于每日下午开演说大会(地点在中央公园内外,俟择定后再行通告),各科教职员及学生有愿出席演说者,望即选定演题,通知文牍处,以便先行刊印,散布听众。”以后,《北大日刊》自十二月三日至二十四日,共发表了七个人的演说词。
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五日刊载了陶孟和的《欧战后之政治》,并标明“陶履恭教授在中央公园之演说”;十二月六日刊载了《庶民的胜利》,并标明“李大钊主任在中央公园之演说”。(参见朱乔森、黄真《关于〈庶民的胜利〉的发表和〈Bolshevism的胜利〉的写作》,一九八○年八月十五日《历史研究》第四期)关于《庶民的胜利》,过去认为是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或十六日在天安门的演说。
我们这几天庆祝战胜,实在是热闹的很。可是战胜的,究竟是那一个?我们庆祝,究竟是为那个庆祝?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我们庆祝,不是为那一国或那一国的一部分人庆祝,是为全世界的庶民庆祝。不是为打败德国人庆祝,是为打败世界的军国主义庆祝。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革命烈士,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七岁起在乡塾读书,一九零五年入永平府中学,一九零七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夺后,开始发表文章,揭露军阀官僚的统治只是加深了民族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一九一三年,含愤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向北洋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这时,李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一九一六年回国后,在《青春》一文中号召青年“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他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李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在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一九年,他发表了许多热情地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并与资产阶级改良派胡适展开了“问题与主义”的论战,在思想界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他在一九一八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随着李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一九二零年三月,李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许多青年在他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有些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如邓中夏同志、高君宇同志等。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也都受到过他的影响。李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1918年11月15日《新青年》第5卷第5号①署名:李大钊,注释①这期《新青年》标注的出版时间是一九一八年十月十五日,而实际的出版时间是在一九一九年一月。(一)这期《新青年》中刊载的“关于欧战的演说三篇”,都是作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而这次大战的结束是在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二)这期《新青年》刊登的“《每周评论》出版广告”中,有《每周评论》“第一次已于十二月二十二日出版”一语,可见它的出版当在十二月二十二日以后;(三)上海《时报》在一九一八年十二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每隔四天或三天刊登一次《新青年》第五卷第四号出版的广告,一九一九年一月十八日至二十七日每隔三天刊登一次第五卷第五号出版的广告。据此判断,这期《新青年》的实际出版时间,不会在一九一九年一月以前。(参见《李大钊传》第四十六页注②)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在李大钊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在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闯进苏联大使馆驻地,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李大钊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时年3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