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图册(3)根茎卵球形,长4-5厘米,直径约2.5-3.5厘米,有或多或少呈横纹状的节,节上有残存的褐色、膜质叶鞘,鲜时内部白色或微带淡奶黄色。须根细长,生根茎周围,末端常膨大成近纺锤形块根;块根直径1.4-1.8厘米,内部乳白色。春季抽叶,叶基生,2-5片,直立;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14-39厘米,宽4.5-7 (9.5) 厘米,先端短渐尖至渐尖,尖头边缘向腹面微卷,基部渐狭,下延,两面被柔毛;叶舌高约1.5毫米,边缘有长柔毛;叶柄长2-11厘米,被短柔毛;叶鞘长约11-33厘米,被短柔毛。穗状花序从根茎抽出,和具叶的营养茎分开;总花梗长7-14厘米,花序长约15厘米,直径约7厚米;花序下部的苞片阔卵形,长约4厘米,先端平展,淡绿色,上部的苞片长圆形,斜举,淡红色;花生于下部和中部的苞片腋内;花萼白色,长约1厘米,一侧裂至中部,先端有3钝齿;花冠管长2厘米,喇叭状,喉部密生柔毛,花冠裂片3片,卵形,长约1厘米,后方的1枚较宽,宽约9毫米,先端尖,略成兜状,两侧的稍狭;侧生退化雄蕊长圆形,与花冠裂片近等长;唇瓣近圆形,淡黄色,先端3浅圆裂,中部裂片稍长,先端2浅裂;花丝扁阔,花药狭长圆形,长约4毫米,药室紧贴,基部有距;花柱丝状,无毛,柱头头状,具缘毛;子房被长柔毛。花期:5-7月。[1]
广西莪术(5)在中国分布广西、云南等地。生于向阳、土壤湿润、肥厚的水沟边、林缘、山坡地上。性喜高温高湿环境,耐旱,生育适温23~30℃,冬季低温时,叶片干枯,但春季又能萌发新叶生长。产勐海,生于海拔700米的田边、草地与灌丛中,广西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广西南宁。
本种的根茎即中药莪术的一种,块根称桂郁金,亦称莪苓。
供药用,主治“气血凝滞,心腹胀痛,症瘕,积聚,宿食不消,妇女血瘀经闭,跌打损伤作痛。”块根称“绿丝郁金”,有行气解郁,破瘀,止痛的功用。[1]
主根状茎(桂莪术):苦、辛,温。破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症瘕积聚,气血凝滞,食积脘腹痛,血瘀经闭,跌打损伤。块根(莪术):功效见姜黄。
根茎(桂莪术)和块根(莪苓)分别作莪术与郁金用。[2]
广西莪术花序着生位置有从根茎上侧生的,也有从叶鞘中央抽出的,花序抽出的时间有先叶,或与叶同时或稍后于叶的,其紫红色的苞片特别引人注目。可用于园林观赏,春季时,可掘取有花苞的根茎作小盆栽。广西莪术的根茎是中药莪术的一种,是广西地道的药材之一,作用同莪术;其块根称“桂郁金”,具有行气解郁、破瘀、止痛的功效。
可采用分株或挖掘地下块茎进行繁殖,全年均能育苗,但以春至夏季为佳。广西莪术的生命力强,全日照、半日照均可良好生长,可栽培于山坡、村旁等半阴湿的肥沃土壤上。但光线过暗时,叶色变绿,开花不良。栽培过程中,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其旺盛生长。栽培时要施足有机肥作基肥,生长期每1~2个月施肥1次。开花前施加磷、钾肥,能促使根茎肥大,花色艳丽。冬季休眠期需减少浇水,停止施肥。[3]
含挥发油,油中含a-蒎烯、莰烯、蒎烯、柠檬烯、1-8-桉油素、a-松油烯、芳樟醇、龙脑、樟脑、乙酸芳樟酯、丁香酚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