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

东川

车牌代码 云A
所属地区 云南省昆明市
地理位置 昆明市东北部
火车站 昆明站、东川站
下辖地区 1个街道、5个镇
中文名称 东川区
邮政区码 654100
电话区号 0871
面积 1858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区情概况

东川区东川区东川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东北部,拱王山东麓,是昆明市所辖六区之一,东邻会泽县,南接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西连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北与四川省会东县隔金沙江相望。总面积1858.79平方千米,人口31万人(2008年)。区人民政府驻铜都镇古铜路,距省会昆明157千米,邮编654100,区号:0871。境内最高海拔4344.1米,最低海拔695米,高差3649.1米。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31.5℃,极端最低气温-7.8℃。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0.5mm,月最大降雨量208.3mm,日最大降雨量153.3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年日照时2327.5小时,年蒸发量1856.4mm。最大风速40m/s,多西南风。相对湿度76%。

历史沿革

东川历史悠久,秦朝属 东川区东川区靡莫部族,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堂狼县,唐中叶设东川郡,辖今天的巧家、会泽、东川、禄劝和四川省会东县、宁南县等部分地区,隶属四川。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改土归流划归云南。

1958年设地级东川市,辖东川、会泽。

1964年会泽由东川划出归曲靖专区。

1998年12月撤销东川市,设东川区划归昆明市。2000年,东川区辖4个镇、10个乡:新村镇、因民镇、汤丹镇、碧谷镇、乌龙乡、播卡乡、拖布卡乡、舍 东川红土地东川红土地块乡、杉木乡、绿茂乡、法者乡、新田乡、姑海乡、阿旺乡。

2005年,东川区撤销新村镇、碧谷镇、绿茂乡和姑海乡,设立铜都镇,铜都镇管辖原新村镇、碧谷镇、绿茂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姑海乡管辖的姑海、达德、新村、野牛4个村委会,共38个村委会、7个社区居委会,镇政府驻原新村镇政府驻地;撤销杉木乡,其行政区域并入汤丹镇管辖,辖26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镇政府驻原汤丹镇政府驻地;撤销播卡乡和拖布卡乡,合并设立拖布卡镇,辖18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原拖布卡乡政府驻地;撤销新田乡和法者乡,设立红土地镇,辖15个村委会,红土地镇管辖原法者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新田乡管辖的新田、花沟、松毛棚、仓房4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原法者乡政府驻地;撤销乌龙乡,设立乌龙镇,乌龙镇管辖原乌龙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新田乡管辖的瓦房、大水井2个村委会,辖14个村委会,镇政府驻原乌龙乡政府驻地;撤销阿旺乡,设立阿旺镇,阿旺镇管辖原阿旺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和原姑海乡管辖的陷塘村委会,镇政府驻原阿旺乡政府驻地。

2011年1月,划出舍块乡、红土地镇与禄劝、寻甸两县划出的其他乡镇,成立昆明倘甸产业园区和昆明轿子山旅游开发区(以下简称“两区”)。其余只辖其余六镇。

2011年4月,撤销铜都镇、设立铜都街道办事处,原行政区域不变此后,东川辖一办事处、五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东川区东川区东川隶属云南省昆明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和昆明市最北端,距离昆明150公里,地处东经102°47′—103°18′,北纬25°57′—26°32′,东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相邻,南与昆明市寻甸县相接,西与昆明市禄劝县相靠,北与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相连,并与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和会东2县隔金沙江相望。境内最高海拔4344.1米,最低海拔695米,高差3649.1米。东川区的总面积为1858.7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东川地处云贵高原北部边缘,属川滇经向构造带与华夏东北构造带结合过度部位。南北最大纵距84.6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1.2千米。境内山高谷深,地势陡峻,以小江为界,东侧乌蒙山系,最高峰“牯牛寨”海拔4017.3米;西部为拱王山系,最高峰“雪岭”海拔4344.1米,为“滇中第一峰”。东川境内金沙江与小江的交汇处,海拔仅为695米,是昆明市海拔最低点。由于东川境内为世界深大断裂带,地质侵蚀强烈,形成典型的深切割高山峡谷地貌。土壤由下而上分布着燥红土、红壤、黄红壤、棕壤、亚高山草甸土等5大类型,其中以红壤分布最广。

气候

东川区的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42℃,极端最低气温-7.8℃。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0.5mm,月最大降雨量208.3mm,日最大降雨量153.3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年日照时2327.5小时,年蒸发量1856.4mm。最大风速40m/s,多西南风。相对湿度76%。加之境内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东川区铜矿基地东川区铜矿基地东川区具有比较优势的矿种主要有铜、磷、铁、黄金、铅锌、河沙、汉白玉、墨玉和石灰石。铜矿累计探明储量312.91万吨金属量。东川矿产资源种类多而且分布广,遍及东川区14个乡(镇)。

铜矿。东川境内铜矿储量丰富,铜文化历史悠久,素有“天南铜都”之称。虽然经两千多年的开采冶炼,东川仍是我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铜的地质储量仍占全国第二位,精矿含铜量占全国第三位,在我国有色金属及经济发展中东川铜业仍具有其重要地位。

铁胆石。东川铁胆石,是世界至今发现的石胆石中唯一含铁矿的石胆。铁胆石指硫化铁结晶体与硅,钙质石胆其生的结核体,形成于4.5—2.5亿年前的地质运动过程中。铁胆石由于其特有的金属亮色及硫化铁结晶的多样性及晶体构成纹理图案的丰富性,使铁胆石成为云南石胆中最具观赏性的一个种类。铁胆石产于云南,因此又称之为云南铁胆石。[1]

其它矿产。截止到2008年,在拖布卡、播卡180平方千米的区域内黄金储量已达大型金矿床储量。铁矿累计量约1亿吨,主要有包子铺和铁架山2个中型铁矿,“拖布卡-播卡”一个中型铁矿带和零星24个小矿点;铅锌有近10万吨的金属量。非金属矿有近1亿立方米的河沙资源,近100万立方米的墨玉储量,近100万立方米的优质“牡丹红”花岗岩装饰石材和近千万吨的优质石灰石等。磷矿有近4亿吨的资源量;在罗家村、活龙-观音岩各有近1亿吨资源量的磷矿带,南部阿旺白龙潭有近1亿吨资源的磷矿带,西部新桥-九龙有近1亿吨资源量的磷矿带。

水资源

东川区水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位491697.1 千瓦,截至2007年,已开发的水电资源为 75990 千瓦,正在建设的坝塘水库供水能力达 6500 万立方米/年。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东川区总人口271917人,其中男140925人,女130992人,男女比例为107.58%。

民族

2010年,东川区的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5%,主要为彝族、回族、苗族、布依族、白族、纳西族。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东川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2所,其中幼儿园37所,小学101所,普通中学13所(高级中学1所,完中1所、初中11所),职业成人教育中心1个,职业教育在校学生人数为193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6%,适龄少年入学率99.4%。高考上线率达94.16%。

卫生事业

2011年,东川区拥有医院、卫生院14个,卫生技术人员1063人,执业医师350人,卫生防疫人员111人。[9] 

社会保障

2009年,东川区共提供有效就业岗位4418个,城镇新增就业4377人,争取到上级再就业资金3000万元,通过实施困难企业认定,稳定就业626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6%。东川区城镇企业职工、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8312人,差额及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060人,失业保险参保14031人,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8967人,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参保15603人,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参保11358人。经多方努力,原东川矿务局退休人员医疗保险、1—4级老工伤人员及工亡遗属工伤保险已纳入市级统筹管理。全年对10371户、18859人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3845万元;对15009户、22965人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1661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1.59%,东川区共有197571人次获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减免补偿,补偿费用1868.4万元。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1.8%,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交通

G213国道经过东川县东南角。虽然东川是昆明联系成都道路的桥头堡,而道路交通建设的完善也有利于金沙江下游河段的白鹤滩水电站建设。但截至2013年,东川区是昆明全市所有县(市、区)内唯一没有高速路的地方。作为国内知名的地震和泥石流灾害区,仅有一条二级公路与外界连通,掣肘的不单是经济发展,更缺乏较为可靠的抗灾通道。仅有的这条二级公路路面狭窄、弯道过多、路面损坏情况比较突出。

历史文化

铜历史文化

东川区的汤丹镇是东川铜矿主要产区,也是当年东川矿务局机关所在地。其采铜历史悠久,是名副其实的“钱王故里”和“滇铜京运第一镇”,在两千多年的铜矿开采史中,逐渐形成了吃苦耐劳、敬业奉献、团结包容、战天斗地的铜山精神。[2]

彝族文化

东川原为彝族的发祥地之一,至今在东川的阿旺镇、红土地镇(原法者乡)、原姑海乡、汤丹镇、舍块乡等还散落着许多彝族聚居村。由于地处边远、社会经济发展滞后,这些村寨至今还保持着彝族原始宗教及文化的遗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文化的渗透,这种珍贵的文化形态已濒临灭绝。彝族文化表现比较集中的如阿旺镇的拖潭村。

民居:拖潭村民居仍保存着彝族民居的特色,大部分仍以石头砌墙或泥土充墙而成,但屋顶已经由原来的茅草盖顶改为瓦盖顶,少部分人家建盖空心砖房。

按照拖潭村彝族习俗,姑娘长到14岁就算成年了,晚上就要离家到“公房” 去住,公房就是年轻人谈情说爱唱歌玩乐的固定场所。拖潭的“公房”制度仍保存完好,当地公房俗称“羊圈楼”。[12] 

服饰:拖潭村彝族主要穿着自己纺织、自己缝制的麻衣、麻裙,或纯羊毛纺织、缝制的内衣、褂子或长裳。不分男女,头上都包裹“青帕”,妇女腰间裹一块毛毡,具有浓郁古朴的民族特色。但由於生产劳动的需要,日常生活服饰基本汉化,民族服饰只在节庆活动或重大喜庆日子才穿。[12] 

节庆:彝族节庆活动较多,除了与汉族人一起过春节外,拖潭村的彝族过“二月二”、“密枝节”、“火把节”、“插花节”、“正月初十”等。部分节日保存有浓郁的民族原始宗教特色。上述节日形态各异,程序繁杂,大都要搭青棚、唱歌、跳舞、打歌场、吹着芦笙,载歌载舞,走村串寨,除庆贺节日,庆贺丰收,同时还含有驱恶除邪,消灾免难、祈求神佑的内容。[12] 

祭祀活动:拖潭村的祭祀活动主要有祭火神、祭龙神、祭山神等。这些祭祀活动都有着典型的彝族原始宗教的神秘色彩。贯穿着异族人“神灵无处不在”的原始宗教思想,都表现出彝族对神灵及祖先的崇拜。

祭祀活动都由西波(毕摩)或村中长者、或推选出有威望的成年男子主持。介时妇女不得参加。家家户户参加祭祀活动的男人要穿上节日盛装,敬献祭品。整个过程极其繁复,并有许多禁忌。所以,祭祀活动的主旨都与驱恶除病,消灾避难,祈求神灵保佑来年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有关。[12] 

民俗:拖潭村彝族生活、生产习俗内容繁多,他们把婚丧都视为喜事,俗称“红白喜事”,办理红白喜事的程序都比较烦琐。红喜从提亲开始就有许多讲究,每个过程都用“唱”的方式来表达,有固定的调式,如:“迎亲调”、“送亲调”、“入门调”、“坐堂调”等,成亲的当天,男方还要到女方家“抢亲”。一般婚礼都要举行三天,要搭青棚,“请叫花子”、请乐队,跳芦笙舞。 拖潭村彝族丧俗也比较繁琐,尤其是老人的丧葬程序极为复杂,提前报丧,搭青棚、要做法事、设祖灵、跳歌场、请西波(毕摩)念丧葬经,指路径,所有亲人披麻带孝送灵柩上山。拖潭村彝族认为,人死了灵魂不死,届时“灵魂”脱离躯体。栖息于村后的密枝林。 拖潭村彝族的“喊魂”习俗也与 “灵魂”脱离躯体的观念有关。一般小孩受了惊吓,他们就认为小孩的灵魂被吓得“魂不附体”了,因此要请西波(毕摩)为小孩“喊魂”,让小孩的灵魂重新回到躯体上来。[12] 

地方特产

东川区的地方特产主要有以下一些:

东川工艺产品

东川土特产品

东川茄子

小江西瓜

东川黄瓜

东川番茄

东川大蒜

东川乌洋芋

东川面条

东川茶

东川茶出自东川。《中国茶经》记载:“神泉小团,产于东川(现在云南东川)。”“神泉小团”在唐朝50种名茶中,排列第六位。时至今日,东川汤丹、因民、舍快、阿旺等地还有古生茶树——老鹰茶。

行政区划

东川工艺产品

东川土特产品

东川茄子

小江西瓜

东川黄瓜

东川番茄

东川大蒜

东川乌洋芋

东川面条

经济发展

东川区辖1个街道、5个镇:铜都街道、汤丹镇、因民镇、拖布卡镇、乌龙镇、阿旺镇。

自然地理

200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1.5亿元,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3.6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0.4亿元,增长14.8%;第三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7.5亿元,增长2.3%。工业总产值预计完成86.7亿元,下降5%;财政总收入完成4.8亿元,减少48%,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亿元,减少29%,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28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95元,增长14.1 %。实施项目191个,新开工项目144 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5亿元,增长40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51亿元,比年初增长18%;各项贷款余额达25亿元,比年初增长30.4%。

2009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3亿元,增长13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9.5%。园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亿元,亿元以上开工项目3个,预计实现利税1.55亿元。完成园区土地预收储3327亩,四方地和碧谷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94亿元,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东川再就业特区天生桥特色产业园已正式奠基,各项工作正积极推进。2009年招商引进项目105个,上报市级认定数,完成内资16.4亿元,外资320万美元,均超额完成了市级下达的考核任务。金沙公司新区开发取得实效,产量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华新水泥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凯通、金水、川金诺等一批骨干企业技改项目取得实质进展。

200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6.4亿元,同比增长7.9%,小江河谷热区冬早蔬菜种植面积39715亩,产值0.91亿元。种植小春作物107958亩、大春作物257821亩、粮食作物191121亩,累计完成沼气池17921口、节能改灶52324眼。农村新经济组织不断壮大,成立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组织48家,18个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达30个。东隆公司、稷龙公司等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新增规模养殖场161户,总存栏73.82万头(只),实现畜牧业产值4.45亿元,同比增长33.2%。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22个试点村共投入各类建设资金1.09亿元。实施城乡生态造林绿化工程,完成“天保”工程人工造林1万亩,城市面山造林完成2000亩,义务植树115.58万株,完成核桃种植3万亩。扶持育苗户建设苗圃基地1399亩。轿子山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年投入扶贫资金1.52亿元。

铜都概略

东川区东川区川地处云贵高原北部边缘,属川滇经向构造带与华夏东北构造带结合过度部位。南北最大纵距84.6公里,东西最大横距51.2公里。境内山高谷深,地势陡峻,以小江为界,东侧乌蒙山系,最高峰“牯牛寨”海拔4017.3米;西部为拱王山系,最高峰“雪岭”海拔4344.1米,为“滇中第一峰”。东川境内金沙江与小江的交汇处,海拔仅为695米,是昆明市海拔最低点。由于东川境内为世界深大断裂带,地质侵蚀强烈,形成典型的深切割高山峡谷地貌,加之境内气流、降雨、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典型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

旅游资源

东川境内铜矿储量丰富,铜文化历史悠久,素有“天南铜都”之称。之所以称“铜都”,其一,东川铜的开采冶炼铸造历史久远,据史料记载,在上古时期,东川就出现了“马踏露铜”,早在西汉时期,先民们就已经能够用“火烧水泼法”开采铜矿,并用木炭冶炼钢锭和铸造钱币。其二,东川铜矿储量丰富,是古代中国最大的铜矿。其冶炼规模之大、开采历史之长处于中国同业之先,史料记载,清乾隆至咸丰年间年产粗铜就已达8125吨,有矿工十余万人,产业大军远远超出今天的规模,被称为“京铜”、“云铜”。。其三,东川铜是清朝时期铸币造器的最重要的原料来源之一,清朝钱币有百分之七十系东川铜鼓铸的,北京的龟鹤,贵州黔灵的黄钟、武当山的铜殿、鸣凤山的金殿等,都是用东川铜铸造的。由于东川铜当时在我国制币以及制造业所处的特殊地位,乾隆皇帝曾御赐东川龙神庙矿“灵裕九寰”匾,对东川铜业予以褒奖,“天南铜都”也因此而得名。 东川区铜矿基地东川区铜矿基地随着历史变迁,虽然经两千多年的开采冶炼,东川仍是我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铜的地质储量仍占全国第二位,精矿含铜量占全国第三位,在我国有色金属及经济发展中东川铜业仍具有其重要地位,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在东川,如果你有兴致,你可以到东川的铜矿山看看古采矿遗址、运铜古道及今天现代化的采冶场景,能够领略“天南铜都”的风采。

千年彩轿凌空荡,杜鹃含笑红土唱。2004年4月13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建立东川再就业特区,以特殊的优惠政策吸引资金、人才、技术和产业项目,构建产业群,充分实现“工业兴区”。东川将以团结进取,奋力拼搏,开拓创新的勇气和信心,把东川建成工业结构优化,农业独具特色,商贸旅游活跃,城市功能完善,具有亚热带风光特色的昆明新区,“天南铜都”将再现新辉煌。

从东川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东川存在产业结构单一、铜产业一家独大,且产业链短的状况,“这种情况直接影响着东川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东川的转型也成为当下一个重要内容,而中国铜领域第一人朱炳仁被邀参观考察东川,并提相关方案以促东川新转型。

主要景点

东川区 轿子雪山东川区 轿子雪山东川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多样性、立体性、美丽性、变异性等特点,是正在开发或待开发的处女地。东川是闻名遐迩的典型雨洪型泥石流频发地区,天然泥石流景观有独特的科研、旅游考察价值。东川还有色彩迷人的摄影圣地红土地、蒋家沟世界泥石流自然博物馆等。

轿子雪山位于东川区西部,海拔4223.3米,植被保护完好,是正在开发的旅游景区。以“雄、奇、 轿子雪山轿子雪山险、峻”被誉为“滇中第一山”;轿子雪山雄奇险峻,有“滇中第一山”的美誉,杜鹃花海、高山草甸、箭竹丛林是轿子雪山风光三绝,动植物南北交汇处大厂原始冷杉林,有国家二类保护植物冷杉近4万亩,九龙原始森林静谧幽深,如一个个优美的神话,有“小武夷山”、“小张家界”之美称;石将军一柱擎天,是铜山精神、文化的写照,“头顶蓝天脚踏云海,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乌蒙亦当雄,笑傲万仞山”。充满无比的豪迈之情。据专家学者考证,轿子雪山燕子洞一带是彝族的发源地之一,东川的彝族、布依族有自己独特的节日庆祝活动,人文资源丰厚,民族风情浓郁。东川旅游业潜在优势、后发优势巨大,观光、休闲度假、农家乐、生态旅游、康体旅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正日趋壮大,东川这个“旅游天然大宝库”正期待着人们揭开她灿烂而又神秘的面纱。 布依族风情布依族风情 东川红土地富于七彩斑斓的梦幻色彩,以大奇大美的神韵闻名遐迩,裸露出来的鲜红色土地上,呈现出由浅绿到深绿、由淡黄到金黄到明黄再到橘黄的色彩变奏,俨然像一个巨大的调色盘。清晨的阳光照亮这一方土地,城西把这红土地映得透明,好一幅田园风光的图画,这是天下摄影人的乐园。

早年,因这里的人大量采矿,而导致小江流域成为世界典型暴雨泥石流区,被人们称为“世界泥石流天然博物馆”。

轿子雪山

乌蒙--牯牛寨山风景区

东川轿子雪 东川区东川区山是云南省级自然保护区,海拔4223米,有“滇中第一山”的美誉,因山顶形似轿子,故称为“轿子雪山”,古称“绛云露山”,南诏仿效中原封岳而称之为“东岳”,属乌蒙山余脉拱王山系,位于东川区西北部。杜鹃花海、高山草甸、箭竹丛林是轿子雪山风光三绝;动植物南北交汇处大厂原始冷杉林,有国家二类保护植物“急尖长苞冷杉”近4万亩,是“天然氧吧”,也是滇中地区唯一一片原始冷杉,被誉为“绿色明珠”; 轿子雪山是第四季冰川运动最南端,有低纬度地区难得一见的南国冰雪及气势雄伟、规模宏大的瀑(冰)布群落;有科研价值较高的冰川遗迹和岩溶景观;有神奇的佛光,瑰丽的晚霞,变幻莫测的云山雾海。轿子雪山有珍稀的保护性植物、鸟类、形形色色的昆虫、丰富的奇花异草、种类繁多的高山药材等,被称为“滇中动物植物基因库”。

农业资源

毛泽东主席“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诗词就是对乌蒙山的最好写照。大牯牛寨山是乌蒙山脉最高峰,气势逼人,此山距东川城区水平距离仅9公里,海拔高差却达2767.3米,全国罕见。山上岩石大都为坚硬的石灰岩,呈褐色。尽观远眺,山峰拔地耸立,陡峭雄奇,奇石险峰,别有风景。春夏之际抵达山脚,顺着野花遍地的大草甸向上,渐见满山盛开艳丽的山茶花,十分夺目。险峻的山崖上,时见体形健硕的野岩羊疾跑而开。

雪岭景区九龙风景区东川铜矿山东川区祝国寺东川区森林公园

民族风情

东川是典型的立体气候地区,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 东川区东川区东川特色农业有“三子”:“河谷打坝子”即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河谷区,适合小江西瓜、洋葱、特色冬早瓜果蔬菜等热区经济作物种植和农产品的开发;“半山系带子”即在海拔1600米~2200米的中山区,适合小麦、玉米等优质粮菜和商品禽类养殖产业的开发;“山顶戴帽子”即在海拔2200米以上的高山区,适合雪上一枝蒿、法落海、雪胆等高山药材种植业及黑山羊等特色养殖业的开发。东川的反季蔬菜、酿酒葡萄等地方特色产品畅销省内外,东川是盛产马铃薯的“天堂”,“东川大洋芋”备受赞誉,马铃薯的深加工业现正蓬勃发展;火腿产业的开发也正在运作中,系列农业生态食品、绿色食品的保鲜及深加工市场前景广阔,东川农业正逐步迈入产业化经营的良性发

展轨道。东川茶的故乡 东川 —— 茶的故乡提起东川,人们都想起到东川的铜;也有一些人会想到东川是彝族的发源地;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东川曾经是茶的故乡。《中国茶经》记载:“神泉小团,产于东川(现在云南东川)。”“神泉小团”在唐朝50种名茶中,排列第六位。这说明东川在唐朝,茶业兴盛。一种名牌的成名,要经过多少年的发展,经过多少代人的努力,由此推之,东川的产茶历史或许在唐朝以前,就很兴盛,否则,它就不会在唐朝时期列为名茶。时至今日,东川汤丹、因民、舍快、阿旺等地还有古生茶树——老鹰茶,据专家推测,当时的“神泉小团”其原料可能就是老鹰茶。老鹰茶富含多种对人类有益的元素,如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黄酮类、多酚类等物质;还富含有高铁、高硒、高锌、高铬等,有利于改善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同时还含有其他微量元素如铷、磷、锌等,对脑神经和心脑血管具有保健作用;其中高含量的硒更有驻颜美容之作用。老鹰茶,茶汤呈琥珀色,用叶少,出汁多,其茶水在夏季有隔夜不馊的绝处,是天然解暑饮品,可生津止咳、去腻减肥、降压醒脑,有心灵养神之奇效,被称为“长寿茶”。老鹰茶在《本草纲目》有“止咳、祛痰、平喘、消暑解渴”等记载。其具有消渴去暑、消食解胀、解毒消肿、提神益智、明目健胃、散瘀止痛、止泻、止嗝等多种功效。老鹰茶还有一大特点,不含咖啡碱,饮之无兴奋作用,不影响睡眠。据说,“老鹰茶”其名字由来原因有三:一是因为这种茶只产于崇山峻岭之,由于山高,一般只有像老鹰那样的飞禽才能飞到上面。二是由于这种茶具有清凉解渴的作用,据说老鹰常会飞到树上啄食树叶解渴。三是老鹰用树枝筑巢,可防虫、毒蛇、老鼠。老鹰茶的枝叶平时散发出一种淡淡香气,这种气体是蛇鼠之辈的感官不能接受的,他们往往嗅而却步。聪明的鹰妈妈便会隔三差五的叼几只老鹰茶树枝放在窝边,以庇护宝宝们在巢中安全成长。近些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树叶,人们开始将关注目光转向它的保健和营养功能上。安徽医科大学科研组经过实验研究发现,老鹰茶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症有一定抑制作用。目前,东川企业——云南天和甘露茶业有限公司计划在铜都镇-50亩老鹰茶育苗基地,在汤丹、因民、拖布卡、阿旺种植一万亩茶,力争“十二五”期间,在东川种植老鹰茶面积达5万亩。云南天和甘露茶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公司创始人冯霞从事茶业二十多年,经过多年研究,创新出免洗普洱茶制备工艺,该专利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云南制茶业一项空白,用该工艺生产的普洱茶,符合国际卫生标准,打破了普洱茶出口制约。2010年获得了上海世博创新节行业十大创新品牌荣誉。东川产茶历史悠久,有先进的生产工艺,有原生老鹰茶品种,具备发展东川特色茶叶的先决条件。发展茶业,对东川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建绿色东川、生态东川极为有利。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东川将东山再起,重现昔日的茶业辉煌。矿产资源 东川矿产资源丰富,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广,遍及全区14个乡(镇)。矿业经济是该区的支柱产业,具有比较优势的矿种主要有铜、磷、铁、黄金、铅锌、河沙、汉白玉、墨玉和石灰石。

铜矿累计探明储量312.91万吨金属量,品质优良,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采价值。

铁矿累计量约1亿吨,主要有包子铺和铁架山2个中型铁矿,“拖布卡-播卡”一个中型铁矿带和零星24个小矿点;铅锌有近10万吨的金属量。 轿子雪山轿子雪山磷矿有近4亿吨的资源量;主要分布有:东部罗家村、活龙—观音岩各有近1亿吨资源量的磷矿带,南部阿旺白龙潭有近1亿吨资源的磷矿带,西部新桥—九龙有近1亿吨资源量的磷矿带。

非金属矿有近1亿立方米的河沙资源,近100万立方米的墨玉储量,近100万立方米的优质“牡丹红”花岗岩装饰石材和近千万吨的优质石灰石等。

仅拖布卡、播卡18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黄金储量已达大型金矿床储量,其中部分矿段稀贵金属、铂、钯也有异常发现,目前,东川设立了11个金矿勘探区域,勘探范围包括除四大矿山范围内的全部面积。东川已成为找金热区,据有关专家分析,一个储量巨大的世界级金矿即将浮出水面。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