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源

曾源

中文名 曾源
民族 汉族
国籍 中国
目录导航

人物经历

曾源出生于和平县一大户人家,父亲是和平县内老字号“大新纸行”的负责人。其20岁时考入中山大学;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7月,参加东江纵队。读书时已是和平县委地下党县委宣传部长;25岁成为东江纵队某支队政委;1979年调任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1942年与妻子陈慧相识,1943年两人正式结婚。

主要事件

文革”中成了阶下囚

解放后,曾源转业回到地方。1958年“二五”初期,国家把开采茂名油页岩作为重点项目,组织了数亿元的资金,选调数万人组成建设大军搞建设。是年,时任湛江市委第二书记的曾源被调到茂名。

小东江畔、白沙河边,工棚棋布,意气风发的人们,白天黑夜战斗在工地上。一周一旬就建成一片平房,十天半月又立起一栋新楼……

1958年~1979年,曾源见证并引领了这座城市的建设,从茂名工矿区市筹建工委书记,继而担任茂名市委副书记、市长、书记。

但21年间,留下更多的却是伤痛。“文革”冲击,当权派成了阶下囚。曾源年轻时,曾把父亲经营的大新纸行变成和平“工合”印刷社开展地下工作。倾尽家产,在斗争中却成了把柄。

一些老干部不堪其辱自杀,曾源夫妇俩选择了沉默。曾源说:“我们不会去死,为什么要死,共产党总要实事求是的,将来总会有一天给我们平反的。”1972年12月31日,夫妇俩终于接到平反消息,然而,工作却一直未能安排下来。

捐遗体来去无牵挂

2008年4月8日,92岁的曾源在暨南园家中闭上双眼。4月11日,家属为他举行了简单的告别仪式。随后,他的遗体被运至暨南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室。

1979年,已是62岁高龄的曾源一家离开茂名市,迁至暨南大学,担任暨南大学校党委副书记,陈慧则在暨大医学院任职。

在医学院工作耳濡目染,陈慧常听人讲起供教学解剖用的遗体很难“搞”。两人产生了捐赠遗体的想法。上世纪90年代国内捐赠遗体尚很罕见,折腾了三年,2001年,夫妇俩才真正办妥手续。

大儿子曾慧生说,父亲一生清廉,虽不善言语,但温和爱笑。1999年,茂名建市四十周年座谈会,台上念到父亲名字时,台下掌声足足鼓了五分钟。老人释然,开心地笑了。

整理资料中,儿女们看到父亲晚年写的一首打油诗:“死去才知万事空,但悲不见太史公。是非功过东流去,何堪再吟夕阳红。人生谁问不平事,我自乐得两袖风。儿孙仰首人生路,莫须挥泪忆乃翁。”一辈子都在革命,革命是什么,他却未告诉儿子,连一副躯体也不愿留下,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