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滩长江大桥

寸滩长江大桥

中文名 寸滩长江大桥
宽度 38米
设计速度 80千米/小时
途径线路 渝航大道
管理机构 重庆交通运输厅
类型 悬索桥、特大桥、公路桥
目录导航

建设历程

寸滩长江大桥建设历程寸滩长江大桥建设历程(2)2012年12月20日,寸滩长江大桥动工建设。

2015年2月,寸滩长江大桥完成桥塔封顶工程;[3]同月18日,寸滩长江大桥进行钢梁吊装工程。[4]

2016年3月30日,寸滩长江大桥完成合龙工程;[1]同年7月,寸滩长江大桥进行主缆涂装工程。[5]

2017年8月30日,寸滩长江大桥涂装工程进入尾声;[6]同年9月27日,寸滩长江大桥主桥基本完工;[7]12月31日,寸滩长江大桥通车运营。[2]

桥梁位置

寸滩长江大桥位于重庆市中心城区,距上游寸滩港1.2千米,距朝天门7.7千米,距上游大佛寺长江大桥3千米;大桥南起黄桷湾立交桥,跨越长江后,北接渝长高速跑马坪立交,是连接南岸区弹子石商务区、江北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及两江新区的桥梁,主城快速路网中“六联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专用快速路的南段部分。寸滩长江大桥位于重庆市中心城区寸滩长江大桥位于重庆市中心城区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 整体布局

寸滩长江大桥主桥路段呈正南至正北方向布置寸滩长江大桥主桥路段呈正南至正北方向布置寸滩长江大桥分别由水上主桥、南北两岸引桥、桥塔、吊索及其各立交匝道组成,主桥路段呈正南至正北方向布置。

  • 设计理念

寸滩长江大桥桥塔寸滩长江大桥桥塔重庆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滴汗千年古城,在这种浓郁的整体历史文化氛围中,桥梁的历史文化表达必不可少;因此,桥梁景观设计应以“山水之城,火红之都”的重庆地方文化为内核,以桥梁景观为延伸环境景观设计结合起来,考虑其风格、体量、色彩、造型对原有环境的影响,提升桥梁的整体文化品位,使之与环境协调共生。

寸滩长江大桥作为“两江新区”重要过江通道,横跨长江,本着一桥一景的知道四项,景观设计应突出强调桥梁的个性特征;优化桥梁视觉效果;突出桥梁文化内涵的表达,重复体现桥梁的空间属性和美学属性。

一个建筑的门总是最先引人瞩目的,城市之门同样也是城市形象的首张名片——寸滩之门,让重庆走向世界;因此,寸滩长江大桥的景观主题定位为“城市之门”;全桥景观风格统一,表现了中国元素在现代桥梁景观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景观设计
桥型 长江上的桥以大规模体量为特色,景观设计首先立意于“以自身桥型呈现整体景观形象”;在满足功能、造价合理地前提下,悬索桥是空间形象最优美的桥型,其实宏伟,其高耸的桥塔、粗壮的主缆、强劲的大梁具有很强的力动感与跨越感,自身桥型就构成宏伟壮观的景观形象;寸滩上游的朝天门长江大桥合大佛寺长江大桥分别为拱桥和斜拉桥桥型,寸滩长江大桥采用大跨悬索桥型,能在城市整体景观上体现多样性,在视觉上产生“一桥一景”的效果。
桥塔 结合“城市之门”的景观主题,运用符号学的方法,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开”字的变形与提炼,桥塔造型的符号载体,通过对“开”字变形与提炼,桥塔整体造为醒目的“开”字,表达开门、开放、门户、贯通、交流的寓意。桥塔上部横梁中间设置了“中国结”的装饰花板,用其重喜、吉庆的含义;“中国结”纹样中隐藏的篆体“巴”字,象征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交织汇融。
桥墩 寸滩长江大桥桥墩的墩顶的盖梁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受力构件——斗拱的造型元素,承力明确,造型典雅;斗拱是中国传统古建中最富标志性的构造,它以曲线与直线的组合表现出桥梁的结构概念,表达出“秩序井然、力鼎万钧”的意向。
栏杆 人行道栏杆是人们可以近距离驻足观赏触摸到的桥梁景观构筑物;寸滩长江大桥的人行道栏杆设置花板,上面饰以“重庆八景的镂空浮雕图案。每块花板都是一副美丽画卷,一个动人的传说,体现了地方文化特色,也是对传统文化致敬与传承,再次强调了该桥作为“历史之门”、“文化之门”的展示功能;栏杆立柱的截面变化形成水波造型,流畅生动富有韵律。栏杆造型简洁大气,生灰色古朴沉稳,与全桥景观主题相呼应。
色彩 重庆多雾,在蒙蒙细雨或者水汽充足的季节,江面上常常雾气迷蒙,桥梁应选用高彩度的色彩涂装,在环境中得以强调突出,以突出器景观标志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展示桥梁的形态,强化景观主题,通过对重庆城市特色与地方文化的分析得出,红色是巴蜀地区传统建筑中常用的色彩,重庆又是中国红色文化的传播之地,因此红色涂装是最能体现城市风格的色彩;因此,寸滩长江大桥在最能体现景观形象的两处构造采用标志色——中国红涂装。桥塔外侧“开”字造型以中国红勾勒描画,鲜明生动,富有特色;主缆的跨线曲线最能体现悬索桥的壮观疯子,亦采用醒目的红色涂装,强劲稳健,其实宏伟;加劲梁、吊索及引桥墩等采用灰色涂装,是现代大型桥梁的常用色彩,简洁大气。
参考资料:
  • 设计特点
结构特点
总体 寸滩长江大桥为钢箱梁单跨悬索桥;南北引桥共分三联,其中那南桥台与锚碇之间为第一联引桥,连续梁结构,基础采用扩大基础;南岸锚碇与主桥之间为第二联引桥,连续刚构结构,基础采用桩基础;北岸主塔与锚碇之间为第三联引桥,连续刚构,基础采用桩基础。
主塔 主塔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分别由上、中、下塔柱,上、中、下横梁及塔顶鞍罩几部分组成。主塔横桥向为门式框架结构;塔柱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上、中、下横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材料材料为C50。主塔基础采用分离式承台,单幅承台采用21根2.0米钻孔灌注桩,桩基呈行列式布置,承台采用八边形,材料采用C40混凝土;塔座采用C50混凝土,承台采用C40混凝土,桩基采用水下C35混凝土。
锚碇 南锚碇基础采用现浇扩大基础形式,基础平面布置成矩形;北锚碇基础采用现浇扩大基础形式,基座以上扣除锚体需要空间,均采用片石混凝土压重。
主缆 主缆采用预制平行钢丝索股,全桥共两根主缆;锁骨用定型捆扎带绑扎而成,使其断面呈正变形,两端设热铸锚头。
吊索 吊索采用销售接式,吊索上端通过叉形耳板与索夹连接,下端通过叉形耳板与钢箱梁上毛板连接。
索鞍 主索鞍:塔顶鞍座采用全铸式结构,鞍体地面与座板顶面涂耐摩减摩擦材料,降低抗话移动系数,便于鞍座顶推施工,以适应施工中的相对位移,座版顶面中昂设有纵向导向肋,保证鞍座顶推不发生偏移。解索鞍:为底座式结构,有上部的鞍体和下部的特制打盹为柱面钢支座组成,鞍体用铸钢铸造,特大吨位柱面钢支座的上支座板、柱面衬板、下支座板均用铸钢铸造,上支座与柱面衬板件的球面滑板、球面衬板与下支座板间的平面滑板均为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下支座板与底座板通过底脚螺栓固定于锚室混凝土前墙。
参考资料:

设计参数

景观设计
桥型 长江上的桥以大规模体量为特色,景观设计首先立意于“以自身桥型呈现整体景观形象”;在满足功能、造价合理地前提下,悬索桥是空间形象最优美的桥型,其实宏伟,其高耸的桥塔、粗壮的主缆、强劲的大梁具有很强的力动感与跨越感,自身桥型就构成宏伟壮观的景观形象;寸滩上游的朝天门长江大桥合大佛寺长江大桥分别为拱桥和斜拉桥桥型,寸滩长江大桥采用大跨悬索桥型,能在城市整体景观上体现多样性,在视觉上产生“一桥一景”的效果。
桥塔 结合“城市之门”的景观主题,运用符号学的方法,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开”字的变形与提炼,桥塔造型的符号载体,通过对“开”字变形与提炼,桥塔整体造为醒目的“开”字,表达开门、开放、门户、贯通、交流的寓意。桥塔上部横梁中间设置了“中国结”的装饰花板,用其重喜、吉庆的含义;“中国结”纹样中隐藏的篆体“巴”字,象征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交织汇融。
桥墩 寸滩长江大桥桥墩的墩顶的盖梁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受力构件——斗拱的造型元素,承力明确,造型典雅;斗拱是中国传统古建中最富标志性的构造,它以曲线与直线的组合表现出桥梁的结构概念,表达出“秩序井然、力鼎万钧”的意向。
栏杆 人行道栏杆是人们可以近距离驻足观赏触摸到的桥梁景观构筑物;寸滩长江大桥的人行道栏杆设置花板,上面饰以“重庆八景的镂空浮雕图案。每块花板都是一副美丽画卷,一个动人的传说,体现了地方文化特色,也是对传统文化致敬与传承,再次强调了该桥作为“历史之门”、“文化之门”的展示功能;栏杆立柱的截面变化形成水波造型,流畅生动富有韵律。栏杆造型简洁大气,生灰色古朴沉稳,与全桥景观主题相呼应。
色彩 重庆多雾,在蒙蒙细雨或者水汽充足的季节,江面上常常雾气迷蒙,桥梁应选用高彩度的色彩涂装,在环境中得以强调突出,以突出器景观标志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展示桥梁的形态,强化景观主题,通过对重庆城市特色与地方文化的分析得出,红色是巴蜀地区传统建筑中常用的色彩,重庆又是中国红色文化的传播之地,因此红色涂装是最能体现城市风格的色彩;因此,寸滩长江大桥在最能体现景观形象的两处构造采用标志色——中国红涂装。桥塔外侧“开”字造型以中国红勾勒描画,鲜明生动,富有特色;主缆的跨线曲线最能体现悬索桥的壮观疯子,亦采用醒目的红色涂装,强劲稳健,其实宏伟;加劲梁、吊索及引桥墩等采用灰色涂装,是现代大型桥梁的常用色彩,简洁大气。
参考资料:

运营情况

结构特点
总体 寸滩长江大桥为钢箱梁单跨悬索桥;南北引桥共分三联,其中那南桥台与锚碇之间为第一联引桥,连续梁结构,基础采用扩大基础;南岸锚碇与主桥之间为第二联引桥,连续刚构结构,基础采用桩基础;北岸主塔与锚碇之间为第三联引桥,连续刚构,基础采用桩基础。
主塔 主塔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分别由上、中、下塔柱,上、中、下横梁及塔顶鞍罩几部分组成。主塔横桥向为门式框架结构;塔柱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上、中、下横梁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材料材料为C50。主塔基础采用分离式承台,单幅承台采用21根2.0米钻孔灌注桩,桩基呈行列式布置,承台采用八边形,材料采用C40混凝土;塔座采用C50混凝土,承台采用C40混凝土,桩基采用水下C35混凝土。
锚碇 南锚碇基础采用现浇扩大基础形式,基础平面布置成矩形;北锚碇基础采用现浇扩大基础形式,基座以上扣除锚体需要空间,均采用片石混凝土压重。
主缆 主缆采用预制平行钢丝索股,全桥共两根主缆;锁骨用定型捆扎带绑扎而成,使其断面呈正变形,两端设热铸锚头。
吊索 吊索采用销售接式,吊索上端通过叉形耳板与索夹连接,下端通过叉形耳板与钢箱梁上毛板连接。
索鞍 主索鞍:塔顶鞍座采用全铸式结构,鞍体地面与座板顶面涂耐摩减摩擦材料,降低抗话移动系数,便于鞍座顶推施工,以适应施工中的相对位移,座版顶面中昂设有纵向导向肋,保证鞍座顶推不发生偏移。解索鞍:为底座式结构,有上部的鞍体和下部的特制打盹为柱面钢支座组成,鞍体用铸钢铸造,特大吨位柱面钢支座的上支座板、柱面衬板、下支座板均用铸钢铸造,上支座与柱面衬板件的球面滑板、球面衬板与下支座板间的平面滑板均为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下支座板与底座板通过底脚螺栓固定于锚室混凝土前墙。
参考资料:

票价票制

寸滩长江大桥全长1.6千米,桥面宽38米;该桥主跨880米,主缆边跨250米,主跨矢跨比1/8.8,加劲梁总宽42米,梁高3.5米;第一联引桥孔跨采用(40+3x50+40)米布置,梁高等高2.85米,第二联引桥孔跨布置为4x60米,梁高等高3.5米;第三联引桥孔跨布置为(2x52.5+85+50)米,梁高3.5米至5.0米。主塔共两座,南主塔塔柱全高192.5米,北主塔塔柱全高197.5米;从塔底到塔顶等宽为39.2米。塔柱横桥向尺寸等宽为6.0米,纵桥向尺寸从顶面8.0米变化到塔底10.0米。主跨主缆跨度为880米,矢跨比为1/8.8,背缆跨度均为250米,塔顶出主缆IP点高程均为+372.50米,南岸散索鞍主缆理论三所点高程为+248.00米,北岸散索鞍主缆理论散索点高程为+253.00米,两个主缆横桥向的中心间距为39.2米。

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 城市快速路
设计速度 80千米/小时
车道设置 双向八车道
通航水位 最高:193.72米,最低:132.00米
参考资料:

通行事项

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 城市快速路
设计速度 80千米/小时
车道设置 双向八车道
通航水位 最高:193.72米,最低:132.00米
参考资料:

建设成果

价值意义

2002年7月1日起,重庆市颁布《重庆市主城区路桥通行费征收管理办法》,开始实行路桥通行年费、次费制度,主城区的路、桥、隧纳入路桥通行年费、次费范围,取消了一桥一站式停车收费。在重庆主城区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或机动车所有人的住所地在主城区的机动车,均须按照规定一次性缴纳路桥通行年费。

2017年11月23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通告称,自2018年1月1日零时起,取消征收主城区路桥通行,寸滩长江大桥包括其中。

词条图册

寸滩长江大桥夜景寸滩长江大桥夜景2018年1月1日,寸滩长江大桥渝航大道路段为快速路标准设置,双向都分别立有明显的禁令标志指示牌,该路段禁止行人、非机动车、摩托车、货车等通行。[8]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