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人吴仙标博士于1984年11月6 日当选为美国特拉华州副州长,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担任州长职位的华人,为华人参政和争取华人基本权益树起一个榜样。为此,纽约华埠策划会颁予他“1986年度风云人物奖”。
吴仙标祖籍淅江省余姚市,1937年出生于上海。当时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童年时代所受到的一次次屈辱,使吴仙标很小便懂得了一个弱势民族必须自强才能够不被人欺负的道理。1949年他随家迁到台湾,半年后又迁往香港,就读于香港培正中学和崇基学院。1956年,吴仙标赴美留学,先进乔治城学院,后在密苏里州的华盛顿大学攻读物理。他在大学里学习很刻苦,据他自己回忆,当时他“一天到晚读书。什么也不管。每天最多睡五个小时。”实在困得睁不开眼的时候,就拿刀子扎自己的大腿。他非常喜欢所学的物理专业,实验物理所用的科学方法深深影响了他的人生观和思维方式,甚至影响到他后来从政时的竞选策略。1964年吴仙标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并进入美国太空联合研究所任研究员。1966年,年仅29岁的吴仙标应聘到特拉华州州立大学任物理学教授。他严肃认真地从事教学工作,并发表了不少造诣较高的有关原子物理学和分子物理学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引起物理学界的重视。特拉华州的一些报刊称他是“杰出的教育家和科学家”,“美国华人中的佼佼者”。
吴仙标不但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科学造诣,而且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在教学科研之余,他热心参与社会活动,是特拉华大学教师工会的创始人和首任会长,并兼任大学评议会委员。他一手创建了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特拉华分会,并被选为该协会全国委员会的执行委员。1976年,他担任特拉华州州立大学董事。1982年,又担任特拉华州华人社区中心董事长。此外,他还是全美华人协会理事。吴仙标在长期的执教和参与社会活动中显示自己的能力,引起各方面重视,被称为“口才好,富才干,有学问的华人”。
1983年10月,已经进入科学殿堂二十多年的吴仙标教授决定走出实验室步向政坛。他这样做有双重考虑:第一,作为一个美国人,他认 为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应当有科学家进入政界为国家和公众服务。二,作为华人,他感到“美国历史上对少数民族太不公平”。华人在自然科学上和美国建设上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在政坛上却没有重要的职位,没有人为华人利益讲话。中国古往今来不乏出色的政治家和管理人才。为了打破“移民不行”的观念,改变华人受歧视的局面,“谋取华人本身利益”,“为华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争取平等机会”,吴仙标参加了美国民主党,并正式宣布参加竞选特拉华州副州长。他说:“人人都觉得政坛上应该有华人为自己说话,为什么不自己去试一试呢?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输了没什么了不起。”吴仙标参加竞选的消息一传出,立即得到美国华人的广泛支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电脑巨子王安、加利福尼亚州州务卿江月桂和旧金山加州州立大学校长吴家玮五人首先发起成立助选委员会,1984年6月又正式组成“全美50 位专业人士支持吴仙标委员会”,其中包括李政道,丁肇中、吴健雄等知名人士。当时还担任美国共和党竞选组织负责人的陈香梅也超越党派限制支持吴仙标。她说:“像吴仙标这样杰出的华人,肯带头参与美国民主政治是一种可贵的奉献。”此外,美华协会、同源会、华人参政促进会、中华会馆等华人团体也全力支持吴仙标竞选,全美的美籍华人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不分党派,不分社团的团结一致的声势。
吴仙标加入美国民主党后,立即成为该党活跃分子,并任该党全国委员会亚裔团体秘书。1984年9月8日在特拉华州民主党的初选中,他击败两位身居要职有相当实力的对手,获得提名。11月6日正式大选中,以12.0545万张的多数选票战胜共和党候选人巴特尔·鲁宾逊夫人,当选为特拉华州副州长。吴仙标于1985年1月15日宣誓就职。
特拉华州是美国东部一个小州,人口只有60余万。居民中82%以上是白人,16%是西班牙人和黑人,亚洲人后裔大约有4000人,而华人仅有600人左右。吴仙标以第一代移民的身份当选为特拉华州副州长,这在华人参政运动中是一个巨大胜利。当他初选获胜时,美国华文报纸《中报》就发表社论说:“吴仙标在没有任何参政资历的背景下,能够战胜民主党其他两名现任州议员的强手,获得颇具关键性的初选胜利,这是华人参政活动中的一次异军突起,值得所有华裔自豪。”而他的最后竞选对手鲁宾逊夫人,早就是共和党的活跃人物,曾担任原特拉华州州长的法律顾问,并得到杜邦财团的支持,拥有雄厚的竞选资金。面对这样的强手而获得最终胜利,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吴仙标当选的消息曾轰动了美国,一些有影响的报纸纷纷以大字标题报道了这个新闻,并称之为“美国华人史上破天荒的成功”。
吴仙标竞选成功,首先应归功于全美各州华人的大力支持。美国境内各阶层华人打破地区、政见而一致支持是他获胜的主要动力。当时光是竞选经费就募得23万美元,其中有三分之二来自全美华人。正如吴仙标自己所说的:“这是划时代的美国华人大团结。只要我们有群策群力的精神,在政坛上就一定会逐渐取得充分的代表权。”他把自己当选比作当年杨振宁李政道荣获诺贝尔物理奖,对团结、振奋海外华人,促进海外华人关心政治,积极参加当地政坛,保障自己合法权益有极大的鼓励作用。
其次,吴仙标的竞选政见不仅单纯为华人争福利,而且还争平等,争权利。不仅服务于华人社区,而且服务于整个社会。他在该州工作以及竞选期间所表现出的才干、智慧和魅力,赢得了全州公民的普遍信任,特别是广大白人和黑人选民的支持。这也是吴仙标成功的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吴仙标竞选成功,也不能忽视他的夫人吴凯仪女士及儿女们的相助。吴夫人也是美籍华人活动家,曾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毕业,是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吴仙标竞选副州长时,她辞去了州议会秘书的高薪职位,全力为丈夫助选。既是他的后勤总管,还是他的参谋长,配合默契就像一个人。他们的儿子当时在军队服役,女儿在大学读书,也都替父亲拉选票。吴仙标曾承认,没有夫人的支持,他不会出来竞选,更不可能当选。
最后,制定正确的竞选策略是胜利的关键。吴仙标把实验物理的方法运用于竞选中,他亲自深入到社区与选民交谈,了解选民对副州长候选人的期待,以及他们对各种广告宣传、文字宣传品的反应,加以筛选,抓住有利信息制定选举策略。为了能够打动选民,吴仙标在家中的地下室装了一面镜子,只要有时间,就站在镜子面前练习演说。他的竞选演说词充满了激情和一个华裔科学家的聪明睿智,他向选民展现了一个新移民在美国留学、移民奋斗的历史,讲述美国带给他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他对改善特拉华州科学和教育的远大抱负。选民被他的演说深深感动,使他一次又一次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和欢呼声,最终使他成为美国第一位华裔副州长。
美国副州长在州政府中是州长的副手和继承人,主要职责是主持参议会和主管对外贸易。吴仙标原是个教育家和科学家,上任后就成立了“高科技特别小组”,协助州长用科技力量推动本州经济发展。同时,他主持参议院制订了一系列吸引外资和保护投资者的政策法令,并先后到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等亚洲国家和地区访问,增强特拉华州同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贸易关系,呼吁更多的投资者到特拉华州来投资。此外,尽管公务繁忙,他仍坚持给大学生讲课。并抽出时间处理公众来信,同选民保持广泛联系,尽心尽力为公众服务。
吴仙标当选副州长后,并未忘记为华人谋利益。1987年,他与陈香梅等人联合发表《华裔公民1988年大选宣言》,呼吁全美华人团结起来,为争取自身的政治权益和平等地位,维护子孙后代的利益而斗争。这份宣言发表后,得到广大美国华侨华人的响应,有1000多名著名华人在宣言上签名。与此同时,吴仙标与陈香梅等人还发起筹组“全美华裔临时联络会”,以联合不同党派和不同行业的华裔公民,加强在美华人的政治影响力。1988年,吴仙标出马竞选特拉华州的联邦参议员。当时《纽约时报》月刊杂志曾以整版篇幅刊登了吴仙标的大幅照片,并专文介绍了吴仙标对特拉华州的贡献,称吴仙标为拯救特拉华州经济的“英雄”。据民意调查,吴仙标一度领先竞选对手25个百分点,但由于竞选经费不足和其它一些原因,他最终不得不被迫退出选举,未能实现从首位华人副州长到华人参议员的突破。1998年9月,吴仙标和田长霖、陈香梅、邓兆祥等著名人士共同发起80-20促进会。该组织声称没有党派之争,没有政治理念的分歧,是一个致力于全美华人的团结,显示华人在美国的力量,促进华人进入美国政治舞台,为华人争取政治权益的跨党派的社会团体。该团体主张,集中80%以上的华人选票投给对华人有利的政治候选人,以显示华人的力量。吴仙标说:“必须联合所有亚裔的力量,用选票表达我们的要求和意志。”“谁不帮助我们,我们就不帮助谁。”这些政治主张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后,产生了很大反响。虽然美国华人目前只有200多万,但如果这200多万人成为一种声音,也就是说在选举的时候选举同一个候选人,就变成了200多万张同样的选票,产生的力量就会巨大无比,往往成为决定选举胜负关键,成为任何人均不可小觑的力量。
吴仙标身居海外也未忘故土。他多次回国观光和访问,致力于同中国发展持久和互利的贸易合作关系,并致力于促进海峡两岸的贸易往来。1972年中美建交后, 吴仙标成为周恩来总理首批邀请的华人华侨访华团成员之一,受到周恩来等中国国家领导人的亲切会见。吴仙标对周恩来敬佩不已,称他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面面俱到,话题广泛,让所有人感到亲切。有正气,是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在吴仙标的支持与促成下,美国特拉华州最大的城市威尔明顿市与中国上海宁波市缔结为姐妹城市,宁波市还与特拉华州合作,建立船运业合作系统。2004年1月,卸任后的吴仙标夫妇带从未来过中国的女儿访问游览了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和乌镇等地。吴仙标说:“我希望能有一天到中国的大学谈美国政治,西方民主政体中有许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